有这样一种病,堪称盆腔的“沙尘暴”,它一路“攻城略地”,在盆腔各处播下“罪恶的种子”,可能让人痛不欲生,也可能仅是可以忍受的痛。


这种看似良性的疾病,却有着类似恶性肿瘤的某些特征。

本期,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蔡林儿医生带来的这例典型病例,其病变遍布腹膜、卵巢、骶韧带、输尿管及直肠表面。患者经过规范的手术和术后药物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35岁女性,于2022-11-14入院。

主诉:经行下腹疼痛5年,加重1年。

现病史:初潮13岁,平素月经规律,6~7天/28~30天,量中,无痛经。2018年开始出现痛经,以月经第1天为主,VAS评分2~3分,可耐受;2022年初痛经程度呈加重趋势,VAS评分4~8分,持续2~3天,伴有肛门坠胀感,未伴恶心呕吐,无腹泻,服用止痛药后疼痛可缓解,未系统诊治。2022-11-07来我院门诊就诊,妇科超声提示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遂于2022-11-14收住入院。末次月经2022-10-25,量色质如常。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


婚育史:未婚,否认性生活史,无生育要求。


其他病史:否认内科及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诊断思路


专科检查:肛腹诊,外阴、阴毛分布均匀;宫体前位,常大,质中,活动度一般;子宫右后方触及囊性包块,大小约6 cm*6 cm,与子宫关系密切,活动差,轻触痛,左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肛检骶韧带增厚、触痛,可触及痛性结节,大小约2.5 cm*1 cm;直肠粘膜光滑。


辅助检查:

CA125:48.80 U/ml(↑);FSH:4.83 IU/L;E2:287 pmol/L;AMH:6.19 ng/ml。


超声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内膜5 mm,均质;双侧卵巢见稠液性暗区,左侧20 mm*18 mm,右侧64 mm*51 mm*45 mm;考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1.png


静脉肾盂造影:双肾肾盂、肾盏显影良好,肾盂、肾盏未见积水扩张,肾小盏清晰锐利;双侧输尿管造影剂通过通畅,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内壁光整。

2.png


初步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双侧)


治疗及转归

1、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2022-11-16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内异症囊肿剔除+盆腔粘连松解+DIE蝶式六步切除术。


术中情况:

腹腔镜下见子宫大小基本正常,双侧卵巢增大,左侧卵巢增大约4 cm*4 cm,右侧卵巢增大约6 cm*5 cm;左侧卵巢及子宫后壁与左侧骶韧带致密粘连,右侧卵巢大约2/3包裹粘连于子宫后壁及侧盆壁,双侧输卵管走形及外观大致正常,未包裹粘连;子宫后壁、右侧输尿管表面、双侧骶韧带、直肠表面见散在片块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较大者范围约1.3 cm*3.0 cm,深度约0.5 cm;大网膜、肝、胆、胰、脾、阑尾未见异常。ASRM评分56分,内异症IV期。


钝锐性分离上述粘连,恢复双侧卵巢解剖结构,分离过程中卵巢囊肿破裂,流出巧克力样液体;剔除双侧卵巢囊肿,用2-0薇乔缝合重塑双侧卵巢,并将双侧卵巢悬吊于前腹壁。避开输尿管,沿侧腹膜病灶外0.5 cm超声刀打开侧腹膜外侧缘;分离直肠窝粘连;打开直肠侧窝腹膜,切除右侧输尿管表面受累腹膜及受累骶韧带;同法处理左侧骶韧带;切除直肠表面的内异病灶。检查双侧输尿管走形正常,标本置入取物袋中取出。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50 ml。


2、术后病理检查

(双侧卵巢)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双侧骶韧带)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右侧输尿管表面)、(直肠表面)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

3.png


3、术后诊断

  • 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 DIE(累及双侧骶韧带、右侧输尿管表面、直肠表面)

  • ASRM评分56分,Ⅳ期(重度)内异症


4、术后治疗

术后2周给予GnRH-a戈舍瑞林3.6 mg皮下注射,共6个疗程,进一步清除病灶,改善盆腔环境,预防复发。戈舍瑞林用药2个周期后出现潮热、失眠症状,口服替勃龙反向添加后症状缓解,之后服用地诺孕素持续治疗至今。期间患者无正常月经来潮,无腹痛。


术后2个月复查超声,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4.png


术后半年当地医院再次复查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5.png

病例讨论


这是一例典型的卵巢内异症及DIE病例,患者双侧卵巢内异症囊肿,双侧骶韧带、右侧输尿管表面、直肠表面均发现内异症病灶。关于该病例的诊疗过程和结局,蔡林儿医生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1、倡导内异症临床诊断,尽早开始治疗

该例患者5年前即出现痛经,因疼痛可耐受,未予重视;1年前痛经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伴肛门坠胀感,服用止痛药可缓解,也未系统诊治。本次因痛经进行性加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才来就诊,专科检查触及右附件区6 cm大小囊性包块,骶韧带增厚,触及痛性结节;超声检查发现双侧卵巢囊肿。该例患者的就诊过程真实地体现了当今内异症明显诊断延迟的现状。


尽管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很多患者对内异症缺乏认识,对痛经症状不重视,以为是正常现象,常不到医院就诊,导致诊断延迟。在欧美国家,延迟诊断的时间间隔达到7年以上[1],我国诊断延迟现象更为普遍,延迟时间更长。诊断延迟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进一步影响疾病治疗及预后,增加复发风险,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内异症尤为重要。


对于内异症的诊断,学界已从过去强调腹腔镜手术的“金标准”,转变为重视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指出,具有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一种或多种症状,可以临床诊断内异症[2]。


此外,通过专科检查了解盆腔情况,如触及子宫后倾固定,附件区扪及活动度欠佳的囊性肿块,触及阴道后穹隆、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痛性结节及阴道后穹隆结节等典型体征,对临床诊断内异症有重要意义。


因此,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超声特征,在对疑似内异症患者作出临床诊断后,应尽早开始经验性药物治疗。内异症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及早控制疾病进展,保护生育力,避免不良结局。欧美指南同样建议根据症状进行经验性治疗,而不需要腹腔镜确诊,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和GnRH-a治疗[3,4]。


2、规范手术操作,保障手术安全

DIE指病灶浸润深度≥5 mm,包括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阴道直肠隔、直肠或结肠壁的内异症病灶,也可侵犯至膀胱壁和输尿管。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作出DIE的初步诊断,组织病理学结果是确诊的依据。该例患者有痛经的症状,在专科查体中发现骶韧带增厚,并触及痛性结节,怀疑DIE,腹腔镜下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了DIE诊断。


该例患者痛经进行性加重,双侧卵巢内异症囊肿,囊肿直径≥4 cm,且合并DIE,病变侵犯骶韧带等部位,符合内异症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病灶、恢复解剖、促进生育。对年轻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以保守性病灶切除术为主,尽量切除肉眼可见的异位病灶,剔除卵巢内异症囊肿,分离粘连,恢复解剖,解除压迫甚至梗阻,保留子宫和双侧附件。保守性手术以腹腔镜手术作为首选[1]。


有明显宫旁深部浸润病灶的DIE患者,术前要常规检查输尿管、肾是否有积水,如果有输尿管肾盂积水,要明确积水的部位及程度以及肾功能情况。因DIE病变广泛,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强调个体化手术治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盆腔内所有可见的内异症病灶,建议必要时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1]。


此外,因内异症本身及手术操作均可能对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损伤,因此,术中应规范操作,强调术中解剖层次清晰,减少正常卵巢组织丢失,尽可能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和生育力[5]。


3、重视内异症长期管理,预防复发

由于内异症复发风险高,患者行保守性手术后应辅助药物治疗并长期管理。对于手术后暂无生育需求的青春期和育龄期患者,或者处于生育间隔期的内异症患者,建议采取长期药物治疗直至有生育需求,尽可能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5]。


内异症的长期管理应最大化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以长期坚持为目标,选择疗效好、耐受性好的药物。研究显示,内异症患者手术后给予6个月GnRH-a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效果优于3个月GnRH-a治疗[6]。


综上,内异症作为一种需要终生管理的慢性疾病,手术并非“一劳永逸”,坚持长期药物治疗才能明显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复发风险,起到保护患者生育力的目的。


要点回顾

  • 对于合并双侧卵巢内异症囊肿和DIE的重度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选择在合适的时机介入手术治疗。

  • DIE病变范围广泛,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应规范操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盆腔内所有可见的内异症病灶。

  • 重视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要强调内异症患者的生育力保护。

  • 内异症复发风险高,需要长期管理,建议术后采用GnRHa治疗3~6个月序贯其他药物维持治疗。


审核专家简介 


6.png

肖静教授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病例提供医生简介 


7.png

蔡林儿医生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Hadfield R, et al. Delay in the diagnosis of endometriosis: a survey of women from the USA and the UK [J]. Hum Reprod. 1996 Apr; 11(4): 878-80.   

2.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 56(12):13.

3. Members of the Endometriosis Guideline Core Group, Becker CM, Bokor A, et al. ESHRE guideline: endometriosis. Hum Reprod Open. 2022; 2022(2): hoac009. Published 2022 Feb 26. doi:10.1093/hropen/hoac009

4.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elvic pain associated with endometriosis: a committee opinion. Fertil Steril. 2014 Apr; 101(4): 927-35.

5. 黄薇, 冷金花, 裴天骄, 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力保护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 57(10): 733-739.

6. Zheng Q, et al. Arch Gynecol Obstet. 2016 Jul; 294(1): 201-7.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专家个人经验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得使用本材料。

审批编号:CN-126370

过期日期:2024年3月11日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