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如蒲公英的种子,常“生根发芽”在多个系统;
有一种病,和痛经、不孕等有着直接的联系;
它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名字不响,波及却很广,不管是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都有可能发病。

本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周勇副主任医师通过分享经典案例,和大家谈谈如何用好“手术”和“药物”这两把“利剑”,打赢这场内异症管理的“持久战”。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43岁女性,已婚,1-0-0-1,于2022-09-20入院。

主诉:发现盆腔包块半年。

现病史:6个月前患者于外院行超声检查,示右卵巢3.9 cm*3.4 cm*2.4 cm囊块(内异症囊肿?),给予2周期地诺孕素(2 mg/d)治疗;4个月前复查超声提示右卵巢3.6 cm*3.3 cm*2.2 cm囊形块(内异症可能),继续口服地诺孕素治疗;5天前于我院复查超声,提示右卵巢4.6 cm*3.9 cm*1.8 cm囊形块(内异症可能),考虑地诺孕素控制欠佳,建议手术治疗。

月经史:平素月经周期不规则,7/25~30天,量中,有痛经,末次月经2023-09-03,量少,无痛经(口服地诺孕素)。

婚育史:已婚,1-0-0-1,无生育要求。

其他病史:否认其它疾病病史。

诊断思路

专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宫体常大;右侧附件囊肿,直径约5 cm,活动度欠佳;左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2022-09-15):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内膜厚0.7 cm(双层),宫内见节育环,环位正常,宫区见多个低回声,较大者位于子宫后壁2.4 cm*2.8 cm*1.8 cm,见包膜血流。左卵巢正常大小,回声无殊,右卵巢内见4.6 cm*3.9 cm*1.8 cm囊性块,见分隔,内液稠。检查提示子宫多发肌瘤、宫内环、右卵巢囊性块(内异症可能)。

1.png


肿瘤标志物(2023-09-21):CA125:56 U/ml(↑)。

初步诊断:
  • 盆腔包块: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子宫肌瘤
  • 子宫内有避孕装置

治疗及转归

1、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2023-09-21行全麻下腹腔镜下内异症囊肿剔除手术。

术中探查:盆腔内未见明显游离液体,部分肠管及大网膜与左侧盆壁致密粘连,子宫前位,表面光滑,后壁上段见直径约2.0 cm肌瘤样结节,直径约2.0 cm,余子宫表面未见明显肌瘤样结节。左侧卵巢略萎缩,外观无殊;右侧卵巢囊性增大,约5.0 cm*4.0 cm*4.0 cm,致密粘连固定于右侧阔韧带后叶。

双侧输卵管走形略扭曲,质地欠柔软,伞端开放,粘膜可见。双侧输卵管壶腹部系膜均可见一枚直径约0.5 cm系膜囊肿,蒂长,壁薄,内液清。双侧输尿管表面腹膜未见明显异常。直肠子宫陷凹内可见数枚紫蓝色结节,直径0.1~0.3 cm不等。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前谈话,遂行上述手术。

手术经过:分离部分肠管及大网膜与左侧盆壁间致密粘连,剔除粘连带内盆腔包块一枚,直径约0.5 cm,壁薄,内液清,予以剔除。分离右侧卵巢与右侧阔韧带后叶间致密粘连,分离过程中囊肿破裂,见巧克力样液体流出,沿破口剪开右卵巢囊肿表面皮质,沿囊壁与卵巢皮质间隙将囊肿完全剔除,见囊壁呈两房,较大一枚直径约4.0 cm,较小一枚直径约1.0 cm,囊壁厚薄不均,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将囊壁完整剔除,剩余右卵巢组织约3 cm*3 cm*1 cm。仔细探查,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囊肿残留。

提起左侧输卵管系膜囊肿,电凝并剪断蒂部,标本自左下腹切口取出。同法处理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电凝子宫后壁肌瘤表面浆膜层并剪开,深部见肌瘤一枚,直径约2.0 cm,沿肌瘤与假包膜间界限完整剔除肌瘤,标本自左下腹切口取出,1-0可吸收线缝合肌层及浆肌层,双极电凝盆腔腹膜内异症病灶。

2、术后病理检查
(子宫)平滑肌瘤;(左右输卵管系膜)苗勒囊肿;(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包块)纤维结缔组织。

2.png


3、术后诊断
  • 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III期(卵巢型、腹膜型)
  • 子宫多发肌瘤
  • 双侧输卵管系膜苗勒囊肿
  • 肠粘连
  • 子宫内有避孕装置
  • 瘢痕子宫
  • 卵巢功能减退

4、术后治疗
术后继续GnRH-a戈舍瑞林3.6 mg皮下注射,间隔28天,共6针,进一步清除病灶,改善盆腔环境,预防复发,后拟序贯地诺孕素长期维持治疗。

术后2个月复查超声,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术后复查CA125降至15.4 U/ml。

3.png


病例讨论

本病例患者为临近绝经期女性,已完成生育,无生育要求,主要症状为痛经,盆腔超声检查右侧卵巢囊肿,CA125中等程度升高,临床诊断内异症。患者初诊时内异症囊肿小于4 cm,暂无手术指征,口服地诺孕素治疗半年,效果不佳,内异症囊肿增大至5 cm,遂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右侧卵巢内异症囊肿、直肠子宫陷凹内异症病灶、盆腔粘连,术后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III期,建议术后及时给予药物长期管理,进一步清除残留及微小病灶,抑制内异症复发。关于该病例的诊疗,周勇医生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和思考。

1、重视内异症的长期管理,预防复发
在内异症患者的治疗中,最大化发挥药物的维持治疗以控制疼痛、延缓疾病进展和预防复发,已达成共识,并得到国内外的推崇。对于暂无手术指征(有盆腔疼痛、囊肿直径<4 cm)的卵巢内异症患者,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一方面控制疾病进展,尽量避免手术;一方面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多伴有盆腔粘连、解剖不清楚等,可先采用药物治疗,减轻盆腔粘连,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其中有证据可以缩小卵巢内异症囊肿的药物主要是GnRH-a及孕激素类地诺孕素[1]。

内异症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持续性的低雌激素环境、高孕激素、雄激素环境是内异症药物治疗的基础。我国2021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2022版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指南[2]等均推荐GnRH-a作为内异症治疗的常用药物。GnRH-a治疗内异症具有以下优势。作为经验性药物治疗时,GnRH-a对内异症疼痛的缓解率达82%[3]。作为术前用药时,GnRH-a能有效缩小病灶[4],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5]。另外,GnRH-a可以在内异症长期管理的序贯治疗中联合其他药物,发挥其迅速减轻症状、减灭病灶的作用。患者术后使用GnRH-a后序贯COC、孕激素或LNG-IUS可作为育龄期内异症患者预防复发的长期管理方案[6]。

2、加强围绝经期内异症的随访管理
我国女性开始进入围绝经期的平均年龄是46岁,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可选择GnRH-a、LNG-IUS或孕激素类等。对于年龄较大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选择药物要注意其安全性。对于有卵巢内异症囊肿的患者,即使囊肿直径小于4 cm,也建议积极行药物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囊肿大小的变化;缺乏随访条件者推荐手术治疗[6]。

此外,围绝经期内异症的长期管理需关注与内异症相关的肿瘤,特别是警惕内异症恶变的风险。内异症恶变的主要病变部位在卵巢,占80%左右,其他部位如阴道直肠隔、腹壁或会阴切口内异症恶变较少[1,7]。临床有以下情况应警惕内异症恶变。

(1)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的疼痛节律改变;
(2)卵巢囊肿过大、增长过快、直径>10 cm;
(3)影像学检查发现卵巢囊肿内部实性或乳头状结构,病灶血流丰富,阻力指数低;
(4)血清CA125水平过高(>200 U/ml)(除外感染或子宫腺肌病)。

围绝经期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出现以上情况时应积极手术治疗,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或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DIE病灶最好一并切除,或至少活检行病理检查[7]。 

至于有内异症病史的围绝经期患者如何管理围绝经期症状,目前还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激素补充治疗对内异症复发和恶变的风险目前还未知。另外,建议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每3~6个月随访一次。随访的重点应包括内异症症状的控制、卵巢囊肿情况、卵巢囊肿良恶性质的监测以及盆腔其他肿瘤的发生,具体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卵巢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卵巢功能等[1]。

要点回顾

  • 内异症的管理应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个体化治疗,综合考虑其生育意愿以及卵巢功能的情况,控制疼痛,缩小病灶,保护生育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一切了之。

  • 内异症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采取药物序贯手术加药物维持治疗是内异症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预防复发,避免重复手术操作。

  • 围绝经期内异症的长期管理需关注与内异症相关的肿瘤,特别是警惕内异症恶变的风险,加强长期管理,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

病例提供医生简介 


4.png

周勇博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 56(12):13.

2. Members of the Endometriosis Guideline Core Group, Becker CM, Bokor A, et al. ESHRE guideline: endometriosis. Hum Reprod Open. 2022;2022(2):hoac009. Published 2022 Feb 26. doi:10.1093/hropen/hoac009

3. Ling FW. Obstet Gynecol. 1999 Jan; 93(1):51-8.

4. Tsojioka H, et al. J Obstet Gynaecol Res 2009;35(4):782-6.

5. 苏丽梦. 中国保健营养 2014;1:11-2.

6. 彭超, 周应芳. 药物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的应用和选择[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 37(3): 303-308.

7.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 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2):836-841.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专家个人经验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得使用本材料。

审批编号:CN-127483

过期日期:2024年12月26日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