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22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成功举办了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成就人才”为主题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团队领军人才研修班”(国家级项目编号BT20213214015)。本次研修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围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及名医名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学术特色,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最新研究进展等热点问题,邀请了业内13位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著名专家教授和全国名中医工作室的负责人或主要传承人,分享学术经验,交流探讨培养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业务精干、中西医融合发展的领军人才的经验与体会,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学术发展。


1.png


开幕式


2.png

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副院长致辞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首先对百忙之中出席研修班的专家、线上参会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领军人才、临床科研骨干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随后,他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近年来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师承教育等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充分肯定中医药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国家队”,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创新成才机制,挖掘人才潜力,不断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培养体系,不仅凝聚了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同时形成了一支支业务精通、学科多样、梯队完备的传承团队。本次研修班作为学术经验传承和专业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将围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学术特色,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等进行交流探讨;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及学术骨干将分享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传承成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希望参会人员通过两天的培训,在中医药理论把握、临床实践、现代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学习可借鉴的科研思路、研究方法、学术经验,切实能够学有收获,受益匪浅。


3.png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马堃处长致辞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处长马堃主持了开幕式,她首先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对参加本次研修班的领导、嘉宾和学员表示真挚的问候!对百忙之中授课的专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为对成功举办“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团队领军人才研修班”的筹备组和会务组不辞辛劳的忘我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马堃处长讲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院2016年成为中医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单位”。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单位”,承担中医药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为充分发挥我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培养中医药传承团队领军人才,特邀请国内外中西医行业成果显著的13位专家教授进行学术分享。因为疫情原因,本次研修班延至2022年初,并改为线上举办,但是疫情无法阻挡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探讨的热情,希望各位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可以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学术讲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中西医结合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4.png

中西医结合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发挥融合中西医两种医学之长,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形成既高于单纯中医,又高于单纯西医的新的医学科学体系。王琦院士围绕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体系、中西医结合不是一加一也不是合二为一、中西医如何结合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地阐述。他强调,中西医结合旨在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亦则为害,要利用中西医各自特点,增强内生动力,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协同攻关,解决医学难题。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合,需要运用“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彼此深度理解、不断探索、不断求证,形成既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结合。


国医大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杨春波教授:我对中医学术的认识和一些辨治经验

5.png

杨春波教授在围绕(1)中医学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方向;(2)“证”是中医学术特点和优势在临床的主要体现;(3)防治实践是发展中医学术的关键;(4)中医脾胃含多义,“湿热”是当今脾胃的主证;(5)温病宜分时温、温疫和湿毒三类,再按不同邪性,用相应辨治方法;(6)“痰”是有形病变,宜分“显痰”与“隐痰”两类六个方面对中医学术认识进行细致分享的同时,结合自身经验以临床案例分享的形式向大家全面解析了中医辨治策略,其全面、生动、直观的授课,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与会学员均表示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教授: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640.png

刘保延教授主要对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范式进行了精彩讲座。范式是一个科研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集合的模型和范例,是从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范式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在真实世界的环境下,临床科研一体化研究范式。中医临床科研范式是由中医内在发展规律、道理决定的;是典型的复杂范式,包含了简单范式,将其成为真实世界范式是具体体现;此种范式反映了事物的复杂性,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最后,刘保延教授对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范式的实施、方法平台和实践逐一进行了丰富实用的讲解。


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教授:中医药复方疗法临床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6.png

唐旭东教授围绕中药复方的优势、循证医学时代中医药临床实践面临的挑战、开展中医药复方临床研究的意义、中药复方循证研究的方法学进步、中药复方循证研究的常规路径、中药复方循证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中药复方研究:疗效及其证据的重要意义和中医药不断走向循证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其中,以慢性胃炎临床实践为例,唐旭东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对基于中药复方临床研究的实践与思考,以及对肠胃病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强调疗效是中医的生命,中医药循证研究亟待加强;中医药疗效的突破必须在传承基础上深入挖掘;需多学科联合研究,阐释中药复方的复杂作用机制。


西南医科大学段大跃教授:中医药传承创新在建立和发展现代新精准医学科学中的引领地位

8.png

段大跃教授主要对后基因组时代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药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表型与表型组及表型组学与表型组关联研究的概念、疾病临床表型组定义、疾病定义及诊治和临床疗效评价的西中医学、药物表型组学与中药方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表示,现代西医基于临床表型(clinical phenotype)来定义疾病和进行疾病分类及诊治系统的系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为以新的临床表型组(Clinical phenome)来准确定义疾病和建立新的疾病分类诊治系统,即“精准医学”。但是,目前现代西医学缺乏一个经受了临床验证了的科学理论来定义临床表型组,无法对疾病按表型组进行定义和分类,也就没有办法实现在组学层面来重新认识和定义疾病从而创建精准医学科学。通过建立以中医证候结合现代医学临床证据的表型组队列和数据库,整合应用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最新前沿科学技术对中医的证候、方剂及新药开发以及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表型组学研究,对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实践、方剂药理机制及新药研究开发,不仅仅能传承创新传统中医药理论,将传统中医药以全新的多组学临床循证来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定义,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诊治和疗效评价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解决精准医学时代西医学所面临的对疾病进行重新定义的困境提供指导思想,建立新的疾病知识网络,重新准确地认知疾病,而使目前以表型为基础的疾病定义和分类,提高到一个新的整体水平,创立一个更为准确的以表型组为基础的疾病定义和分类系统,从而达到增进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的终极目标。因此,进行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在建立和发展新精准医学科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方面的引领地位。表型组学是打开中医药学这个科学宝库的钥匙。


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马堃教授:发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优势提高中医药队伍的能力建设

9.png

马堃研究员从“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推进基地建设;以高质量严要求为抓手,全力完成高研班任务;依托‘基地’创建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发挥‘基地’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下一步工作”五个方面,回顾了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创办,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对中医工作做出批示和战略部署,对全国西学中工作、构建起中医院校式正规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奠定了中医传承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重要作用。她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中医药的期望“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并介绍了创办“基地”的经验、做法和体会,还对加强中医药传承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传承团队领军人才的培养、凝练基地精品的项目、教材、视频课程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景向红研究员:东西方针灸临床研究的比较

10.png

针灸已经在全球183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医学。从每年只有50项研究增长至每年近500项研究,来自全球各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涵盖的病种从腰痛、关节炎、不孕症到痛经、多发性硬化和癌症,影响因子不断增加。景向红研究员首先分享了德国针灸实验和针灸随机试验研究结论、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针刺治疗女性尿失禁等东西方临床研究。她指出,针灸研究需要提高方法学质量,真正做到随机隐藏,降低失访率;研究方案设计确有方法学者和统计学者参与;开展RCT之前,针灸治疗方案确实在临床中显示有效或优效趋势;保证研究透明,方案注册,伦理审查及报告规范。


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姜泉教授:国医大师路志正风湿病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

11.png

路志正教授是中医风湿病学科创始人之一,在风湿病治疗方面造诣颇深,提出“燥痹”、“产后痹”、确立“通风”病名,形成燥痹学说,推动了风湿病学科的发展。姜泉教授在授课中提到,路志正教授风湿病学术思想核心是:论风湿、治风湿和防风湿。诊病立足于人,调理脾胃为本。注重生产疾病的根源,发展之机制,包括气候、时令、所居地理条件、体质禀赋、生活习惯、心理情志、症状表现、社会因素等。重视燥湿互济:燥湿二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注重综合治疗,杂合以治。风湿病病因病机复杂,既是老病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又是新病种,应积极提倡杂合以治,早期预防。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苗青主任医师:经典智慧,创新源泉

12.png

苗青主任通过慢性咳嗽与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与科研实践,阐述了传承中医经典,获得灵感,不断创新的重要性。(1)慢性咳嗽是呼吸常见病,但也是难治病,根据“形寒 饮冷则伤”理论,提出温润止咳法用于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法,建立了以止嗽散为核心的辨证与辨病治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2)支气管扩张症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难治疾病,针对其铜绿假胞菌耐药与定槙、粘液高分泌、慢性感染与炎症,根据“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提出健脾补肺、清热化痰相结合的方法,并予以全程管理的中西医结合策略,减少了反复急性发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齐文升主任医师:《伤寒论》六经病实质探讨

13.png

齐文升主任主要与大家探讨了六经的起源、涵义,《伤寒论》六经病实质,《伤寒论》六经病临床意义。六经之名来源于《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伤寒论》所论六经病证,又与《素问》中六经之证不同,可以说是只遵其名不用其实,是仲景另辟路径,独立而成的理论体系。《伤寒论》六经以阴阳正气多少为依据而分,分为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和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其实质是阳气盛而衰,渐至阴气由盛而衰的一个病理过程。对照现今临床,一些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和仲景所谓“六经病”的自然病程高度吻合,临床诊治急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时,需参照仲景六经辨证论治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郑红刚主任医师:朴炳奎肿瘤扶正培本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14.png

郑红刚主任介绍了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创建的“四结合三为主”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肿瘤扶正培本的核心是“和其不和、平其不平”,集中体现于中医“和合”思想,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为肿瘤中医病机根本是“脏腑失和”,治疗目的“求和”,即达到“阴阳平和”或“人瘤共存”的目的。(2)治疗手段“和而不同”,具体而言:未病先防,扶正养生;将病早治,扶正防转;既病防变,扶正减毒;病后调摄,扶正防复。(3)组方法度“以和为贵”:重后天,和调脾胃;护正气,和法缓治;制小方,和缓为宜。郑红刚主任分享了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朴炳奎教授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经验总结和基于朴炳奎临床经验的解毒消疹方治疗靶向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研究,并将朴炳奎肿瘤扶正培本学术思想总结为:(1)道以明向(调和制平);(2)法以立本(中西医结合);(3)术以立策(益气养阴、解毒活血);(4)器以成事(肺瘤平膏、扶正解毒方)。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京春主任医师:传承中国宫廷医学,创新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实践

15.png

张京春主任首先从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特色,陈院士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悸、病态窦房结综合临证研究等方面对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及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研究给予了系统论述,指出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模式。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症状负担、复发、口服抗凝药出血风险、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等相关。宫廷医学心悸疾病文献研究中御医佟阔泉认为“万病由肝,治肝为先”。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调肝益气定悸方可预防、减少房颤发作频次,改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后,张京春主任介绍了宫廷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连续四年举办学术年会、举办宫廷医学相关学术活动、人才培养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王尚全主任医师:腰椎病的治疗与防护

16.png

王尚全主任表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其康复原则为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医患合作。腰椎病的治疗以无痛为原则,包括手法轻巧柔和、检查无痛苦、药物无副作用、经济无负担、无后遗症。清宫正骨流派治疗腰部疾患以手法为特点,讲究“手摸心会、轻巧柔和”;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摸心会是基础,影像学检查只可作为参考,应与临床检查相互参照,其次是时空概念,中医的治疗应该贯穿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全过程。尤以腰椎三扳法、坐位旋转复位法、耻骨联合分离归挤拍打牵拉法等为特色,同时强调功能锻炼如臀桥、平板支撑等。


闭幕式


17.png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马堃处长作闭幕式总结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处长马堃在闭幕式总结中提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单位”,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围绕中医药五大资源功能,发挥多途径、分阶段推进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不同层级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学术经验、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并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构建骨干人才、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领军人才有机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截至会议结束时线上观看量达2.59万人次。本次研修班圆满成功!在此,感谢为本次学术会议带来精彩课程的授课专家及辛勤筹办会议的所有工作人员,谢谢大家!同时也希望各位学员能够做到“知其所用,用其所学,学以致用”,争取早日成为本领域的骨干和领军人才!


最后,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祝大家新春愉快!事业进步!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本次高研班会后回放开启四天以来,观看量达2.76万人次以上)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核授权后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