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香荪诊治经验


    【案】侯某,产后廿朝,复感暑邪,身热起伏,旬日未解,头胀烦恼,汗不畅达。脉软略数,舌红边绛,苔白糙腻。此暑湿束表,蕴遏为热。


    方药:淡豆豉9克、青蒿梗6克、制川朴3克、鲜藿梗6克、焦米仁12克、陈香薷3克、黑山栀4.5克、京赤芍6克、小川连2克、连翘壳9克、白茯苓9克、鲜荷梗15克,井水煎。


   服药二剂后热退身清,诸恙皆愈。


    本案高热头胀无汗,10天不解。脉软略数,苔白腻舌红绛。证属暑湿留恋,未能透达。香荪公认为暑热鸱张,湿郁肺胃,若大补气血,必恋邪助火,若大剂清热,亦难免湿遏热伏,贻误病机。治疗大法当以清宣肺胃,解暑化湿,畅达气分,追邪外解为妥。遣方栀豉汤清气透卫,合黄连香薷散加青蒿、藿梗、荷梗以清热解暑和中;配米仁、茯苓健脾化湿,意在湿去则热无以依;伍赤芍、连翘清泄里热,以防产后伏热夹瘀之变,体现了香荪公“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全方用药轻清宣解,透邪外出,此与《内经·素问》所谓“因其轻而扬之”治疗法则相合。



班秀文诊治经验


    【案】患者,女,26岁,广西某学院工人,已婚,1982年2月5日初诊。


    剖腹产后第十天,腰痛,肢节烦疼,牙龈肿痛,发热(T:39℃),汗出,下肢微肿,乳少,纳差。脉浮虚数,苔薄白,舌质淡嫩。证属新产之后,气血亏损,外邪侵袭,为正虚标实之体。


    方药:归身12克、川芎5克、柴胡5克、羌活5克、独活5克、荆芥5克、防风5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党参15克、甘草5克


    二诊(2月28日):每日水煎服一剂,连服三剂药,发热消失,肢节不疼,但乳汁仍少,下肢微肿。脉虚,苔薄白,舌淡嫩。拟补益气血,佐以引通。


    方药:炙北芪30克、当归身20克、川芎5克、柴甲3克、王不留行9克、通草5克、路路通10克、炙甘草5克  3剂


    产后气血亏损,抗病力弱,风热之邪得以乘虚而入,故发热,肢节疼烦,牙龈肿痛。证属本虚标实,故药用党参、当归身、川芎、炙甘草益气补血以扶正,银花、连翘、荆芥、独活疏解以却邪。方中温清并用,补散兼施,旨在凉而不滞瘀,温而不过燥,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何子淮诊治经验


    方药:桂枝、炒白芍、炒荆芥、蔓荆子、炒当归、炒川芎、益母草、艾叶、炮姜、通草、炙甘草


    何氏认为:产后元气损伤,腠理不密致外感发热于新产或月中,持久不退(注意排除乳腺炎)。症见畏冷发热,头痛身疼,口干不渴,恶露量少。脉浮,苔薄白或微黄,舌质淡。本方以桂枝汤合生化汤加减组成,温经散寒,解肌发表。虽有辛温解表之用,但有芍药敛阴不伤元气;炒荆芥解表而理血分;蔓荆子体轻而浮,主升而散,清利头目,达邪外出;配合生化汤通滞和营,补血消瘀,而“邪去正安”。


    禁忌:新产或产后十余天发热,忌用苦寒退热之品,尤忌峻汗,以免耗伤正气。


王渭川诊治经验


    方药:泡参30克、鸡血藤18克、生黄芪60克、黄连8克、广木香6克、赤芍6克、琥珀6克、槟榔6克、葛根9克、桔梗9克、秦皮炭9克、蒲黄炭9克、甘露消毒丹9克、茵陈12克、白头翁12克、炒北五味12克


    王氏认为:气虚脾弱之发热,当益气健脾为主,藉达清热祛湿,行血化瘀的功效,促进子宫收 缩,排出恶露。药用黄连、甘露消毒丹、琥珀末、白头翁清热,祛湿,解毒;泡参、黄芪益气补虚;木香、槟榔行气导滞;有表证,故用葛根解肌;心悸气紧,用五味子、鸡血藤敛养心气。用于治疗脾气虚损,湿邪内伏,影响宫缩致产后发热。


本篇摘编自魏睦新、许慧莉等主编的《名中医治疗难治性妇科病奇方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