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省生殖健康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主办的“首届长江生殖医学高峰论坛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第十四届生殖医学高峰论坛、湖北省生殖健康学会第一届二次学术会议、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生殖医学实用技术培训班”于今日圆满落幕。


大会邀请了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专家百余位,本着“前沿、实用”的理念,围绕人类生殖健康基础与临床、干细胞治疗、生殖遗传、生育力保护等专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为生殖领域临床及研究提供新理念、新趋势。




【生殖男科专题】
段恩奎教授:精子tsRNAs可作为记忆载体介导获得性性传递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段恩奎教授的报告为《精子tsRNAs可作为记忆载体介导获得性性传递》,父亲的某些获得性性状,如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可通过表观遗传的方式“记忆”在精子中并遗传给下一代,这对人类健康和繁衍具有深远的影响。段教授介绍了一项基于父系高脂饮食小鼠模型,发现精子中一类来源于tRNA的小RNA(tsRNAs)在高脂饮食下表达谱和RNA修饰谱均发生改变,且将高脂小鼠精子中的tsRNAs片段注射到正常受精卵内可诱导F1代产生代谢性疾病,tsRNAs进入受精卵后可导致早期胚胎及后代小鼠胰岛中代谢通路基因发生显著改变。

范立青教授:精子顶体的功能分析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范立青教授分享了《精子顶体的功能分析》,范教授从人类精子顶体结构与受精、人类精子顶体结构及功能评估、未来顶体功能评估等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人类精子头部膜系统及胞质层定位及空间关系、自发顶体反应评估的临床预测价值、诱发顶体反应评估预测IVF及可能参与顶体反应调节的蛋白质分子等内容,对精子顶体的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孙斐教授:男性生殖健康的研究热点

南通大学医学院孙斐教授以《男性生殖健康的研究热点》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他指出,目前生殖健康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对男方因素的忽视,而精子质量下降则是全球面临的健康问题,应重视男性不育遗传学检查。在报告中,孙教授通过自然流产的原因、自然流产中的男方因素引出了非编码RNA-分子生物学研究,非编码RNA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并且分类众多数目巨大,其中MiRNAs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报道,MiR-210可以作为隐睾向睾丸癌发展的潜在标志物。

李铮教授:无精子症的诊疗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李铮教授带来了《无精子症的诊疗策略》的报告,无精子症即患者在至少3次规范的精液常规检查中未发现精子,其在男性不育中占比10%-1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李教授对无精子症“三分法”诊疗路径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多项研究对无精子症的诊疗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不要急于手术取精,应重视无精子症的相关研究及患者样本,并将样本保存。

吴际教授:精原干细胞发育及关键调控因子


上海交通大学吴际教授讲授了《精原干细胞发育及关键调控因子》,吴教授通过精原干细胞发育特征及应用、精原干细胞体内外发育系统建立、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调控因子、精原干细胞发育与环境因素或因子四个方面,对精子发生的模式、精原干细胞与微环境、精原干细胞应用、精原干细胞体外分化系统的建立、多梳家族环指蛋白6(PCGF6)对精原干细胞分化的调控、AIP1因子通过改变微环境抑制精原干细胞发育及精原干细胞发育与性分化疾病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谭小军教授:在重度少弱精症及R-ICSI者中运用IMS技术的回顾性研究


中南大学谭小军教授介绍了《在重度少弱精症及R-ICSI者中运用IMSI技术的回顾性研究》,他指出,优质的胚胎来源于优质的配子。谭教授介绍了重度少弱精症、IMSI技术与R-ICSI,分析了ICSI受精失败的原因及IMSI技术在R-ICSI中的应用。精液评估、精子形态学选择后卵泡浆内微注射,简称IMSI,是一项将通过形态选择好的精子注入卵子内的技术。IMSI技术可以将精子放大6000倍以上,更好的查看精子的细微结构,排除异常精子,在不损害精子形态的条件下选择优质精子。将IMSI技术与R-ICSI技术联合,可以提高胚胎的受精率、优胚率和着床率。


许蓬教授:NOA患者Micro-TESE技术——现在和未来


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许蓬教授带来的报告是《NOA患者Micro-TESE技术——现在和未来》,许教授首先从男性不育指南无精子症的流行病学讲起,然后荟萃大量的研究文献对Micro-TESE技术的应用条件、临床应用获益情况及应用过程给予阐述。许教授指出,NOA患者睾丸取精术前要予遗传学咨询。睾丸活检是同时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取精的最佳方法。获取的精子在冷冻后可用于ICSI治疗。

 

潘峰教授:美国康奈尔显微外科培训理念与国内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潘峰教授介绍了《美国康奈尔显微外科培训理念与国内实践》,男性生殖显微外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显微外科手术,潘教授指出,显微外科应在实验室学习而不是在病人身上,男性生殖显微外科手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的规范化培训,在实验室的实践中,外科医生的手眼协调性和灵活度可以得到锻炼。潘教授的报告对显微外科的操作坐姿、针线缝合及其在男性微创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优秀论文颁奖环节


熊承良教授为获奖者颁奖

顾向应教授:手术流产并发症的临床诊治及避孕管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顾向应教授带来了《手术流产并发症的临床诊治及避孕管理》的主题报告,人工流产术中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脏器损伤、人工流产综合征、吸空、漏吸与麻醉意外等,穿孔分为单纯性穿孔与复杂性穿孔,复杂性穿孔一般同时伴有脏器损伤,目前穿孔和脏器损伤的几率已经减少,但仍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顾教授对人工流产并发症不同治疗方案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治疗后的生育管理从辅助生殖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她强调了人流术后的三级预防与行之有效的避孕措施,并提出应谨慎处理各种意外妊娠以减少手术流产并发症,考虑患者后续的生育需求,降低手术风险。


程利南教授:计划生育与母婴安全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程利南教授的报告为《计划生育与母婴安全》,程教授用全球的眼光,收集大数据给我们讲述了计划生育是母婴安全的有效保障。由于二胎政策的落地,高危孕产妇急剧增加,产后避孕的推广及宣传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除了医务人员要更新产后避孕的理念,更要将产后避孕的重要性及急迫性宣传至产妇及其家属。程教授还重点讲述了产后避孕的方式及时机,并对各种避孕药物及器具进行了对比分析。程教授的报告为提高产后避孕的宣传及产后避孕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黄丽丽教授:高危人工流产处理策略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丽丽教授带来了《高危人工流产处理策略》,黄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宫角妊娠、妊娠合并生殖道畸形、双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等高危的人工流产手术处理。如宫角妊娠的患者,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预防宫角妊娠破裂的关键,其终止妊娠时容易发生妊娠组织残留、子宫穿孔等风险,终止妊娠时应在B超监视行刮宫术、腹腔镜监视下刮宫或宫腔镜下清理。此外,术前使用米非司酮或前列腺素抑制剂对宫颈预处理,有利于手术操作。

孟昱时教授:输卵管手术与卵巢功能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孟昱时教授介绍了《输卵管手术与卵巢功能的关系》,孟教授的报告从输卵管性不孕的概况、卵巢储备功能与卵巢反应性、输卵管手术对卵巢反应性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对正常受孕所需的条件、输卵管因素不孕的现状及病因同时结合多项输卵管切除术的研究详细的阐述了输卵管手术与卵巢功能的关系。输卵管手术会影响卵巢反应性,而影响程度与手术范围和手术损伤程度有关,导致低反应发生率增加,Gn时间延长,用量增加。但输卵管手术不会明显影响IVF-ET的妊娠结局。

倪亚莉教授:低预后患者的预防和临床获益最大化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倪亚莉教授分享了《低预后患者的预防和临床获益最大化》,倪教授首先结合多项研究介绍了低预后人群的发生发展,而后介绍了低预后人群获益最大化的COS路径思考和FSH+LH协同互补方案的获益机制分析。基于“低预后”的概念引发我们对POR的新思考,根据年龄和卵巢储备进行患者预后的判断,用于指导患者管理。FSH+LH方案,对高龄患者,以及前次发生了低预后的患者,通过改善卵泡募集、改善卵母细胞质量等获益机制,增加优质获卵,以改善妊娠结局。

赵茵博士:绒毛膜羊膜炎的新认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赵茵博士带来了《绒毛膜羊膜炎的新认识》的主题报告,绒毛膜羊膜炎是指羊水、胎膜(绒毛膜、羊膜、和蜕膜)、胎盘甚至子宫的感染,多伴有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是胎膜早破常见的并发症,互为因果。其可以导致母儿不良结局。赵教授介绍了目前对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认识,并结合多部文献阐述了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及争议。绒毛膜羊膜炎这一术语使用过度又过时,并且时常暗示感染的存在。一旦给孕妇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对孕妇和胎儿都影响重大。因此专家小组建议使用新的诊断术语,而绒毛膜羊膜炎仅限用于病理诊断。


李豫峰教授:生长激素在薄型子宫内膜治疗中的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豫峰教授介绍了《生长激素在薄型子宫内膜治疗中的应用》,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并获得妊娠的关键条件。目前辅助生殖技术中常将HCG日或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内膜评估指标。李教授表示,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反应不良需结合患者年龄、促排卵方案及完善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粘连等综合考虑,其临床处理可考虑在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改善局部微循环药物联合用药。生长激素可能通过与子宫内膜GHR结合,或通过IGF途径发挥作用,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优秀论文颁奖环节



主持&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