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结果显示异常,你需要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明确病情。”

 

听到医生又让我做检查,我内心的活动是这样的:“既然筛查异常还要检查,那你为啥不直接给我做阴道镜,这不宰我呢!”


“脱裤子、躺下。”

 

当我看到医生用一个奇怪的“放大镜”对准我的阴道口!!!

 

我的内心活动是这样的:“为什么要做如此羞耻的检查,看还不够,竟然还要放大?”


别急,看你对医生满满的小问号啊。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


01 眼睛能力不够,阴道镜来凑


阴道镜是主要针对于阴道、宫颈疾病诊断的放大镜。毕竟眼睛的能力是有限的,阴道镜通过放大5-40倍,使得观察部位的局部特征如血管形态、上皮结构等更加清晰地展现给医生[1]。


可别觉得这不必要。


首先,宫颈藏匿在阴道的深处,我打着手电筒也看不着;其次,在进行阴道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宫颈行醋酸试验和碘试验,进而引导医生准确地对可疑部位进行活组织检查,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这些都离不开这双会放大的火眼金睛。


02 筛查完还需要做阴道镜,为什么不直接做?


目前,阴道镜检查已经变成宫颈癌防治三阶梯“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活组织检查”中重要的一环。一般是宫颈癌筛查结果可疑,才会做阴道镜。医生也会根据阴道镜图像,判断是否需要活检。


可问题来了:为啥都是阳性,别人就只要随访,我就要做阴道镜?


▎每项检查都需要遵守严格的适应证,比如:


符合细胞学为LSIL及以上、ASCUS合并高危HPV感染、AGC;

HPV16或18阳性;

其他高危HPV持续感染1年以上者等条件才满足做阴道镜的标准[1]。


但总的来说,阴道镜更多用于判断是否需要活检。


03 阴道镜报告,到底怎么看?


阴道镜报告一拿到手里,映入眼帘的是“鳞柱交界部分可见”、“醋酸白上皮”、“点状血管”一堆名词,对没有专业医学基础的人来说,的确很不友善了。其实给你讲半天也不见得明白,直接跳过所有,看“拟诊”就行了。


“拟诊”是阴道镜医师对你的宫颈、阴道等可疑部位仔细查看之后,按照一些列评分标准,给出的诊断建议。


比如:

拟诊宫颈癌,患者患癌的可能性就很高;

拟诊正常宫颈,正常的可能性就很高。


但这往往与医生的经验、主观判断相关联。


所以,更准确的结果要依靠金标准——病理活检。


04 提示CIN1病变,医生竟然不给我治疗?


“我严重怀疑医生没把我的病情当回事”


病检结果大致可分为正常、低级别病变、高级别病变、宫颈癌等。当我拿着“CIN1”的结果去找医生的时候,他却说可以再等等。


并不是医生不想给你治疗,虽然CIN1已经达到了低级别病变的程度,而且低级别病变是向高级别病变、宫颈癌发展的必经阶段之一。


但CIN1的自然逆转率较高,其消退率可达60%[2],尤其是年轻患者。疾病进展相对较慢,咱们大可等上一段时间,目前仍建议观察随访。


如果是高级别病变,更容易进展为癌症,选择直接治疗。


05 走完这套流程就万无一失?


“凡事没有一定,还需自己多上心”


病理结果提示病变,那就妥善治疗;提示没病,也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常见的宫颈癌筛查方式HPV、TCT准确率很高,但不见得是100%,不仅与诊断方法本身相关,也离不开医生的取样手法。难免有个病灶是小机灵鬼,躲在什么角落里,没被挖出来而逃过一劫。阴道镜检查也是如此,其检查假阴性率可达13%-69%,浸润癌的漏诊率可达11.8%[3]。


所以,结果均为阴性只是大概率没事。还需要我们继续观察自身的身体症状,及时复查反馈,不要让潜在的病灶钻了空子。


宫颈癌是唯一一种可通过疫苗接种达到预防的癌症,但在疫苗有限的条件下,女性朋友还是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医生开具的诊断和诊疗方案也要积极配合,不懂就问,毕竟医生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参考文献

[1]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8:434.

[2] 赵昀,魏丽惠.CSCCP关于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02):101-104.

[3] 孔东丽,李双.规范化阴道镜检查及其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07):592-596.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DZ23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