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协会提出,应对NIPT检测发现的其他染色体异常给予提示。去年,华大基因NIFTY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意外发现数十例恶性肿瘤,为孕期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今年,华大基因更是推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系列 (NIFTY全因1.0),对包含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在内的全部23对染色体数目异常及88种明确的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进行检测,并将测序数据量提升至25M,在提高准确性的同时,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实现全面、精准的筛查。



除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外,染色体缺失/重复 (又称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下简称CNV) 也可以导致不少出生缺陷。此类异常通常是微小的、经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难以发现的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大小约100k~10M以上不等,但依然可能导致具有复杂临床表现的遗传性疾病 (详见下表) 。


表1. 常见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 


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面部异常 (如小头畸形,唇裂/腭裂等)、个体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学习和交流障碍等,发病率在1/4,000 ~1/200,000之间不等,且大多数为新发突变,发病风险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对于40岁以下孕妇,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的发生比唐氏综合征更常见 (详见图1) 。


Snijders, et al.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1999

图1. 染色体缺失与孕妇年龄关系

(摘自2017年国际产前诊断大会 (ISPD) ) 


目前,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在产前阶段尚无明确有效的筛查手段,只有少部分因胎儿结构畸形而被影像学检查发现。患有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的胎儿多能活产,但在出生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躯体或发育异常,这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这类疾病检测面临的困境,促使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检测成为继NIPT检测常规染色体非整倍体之后的又一个临床转化热点。多家国际NIPT检测机构如Sequenom、Verinata和Natera等,均已将“猫叫综合征”、“Prader-Willi/Angelman综合征”、“22q11.2缺失综合征”和“1p36缺失综合征”等纳入常规检测范围。其中,Sequenom还特别针对7M以上的缺失重复综合征推出了单独的检测系列。


全球多家专业协会在其指南中,都针对NIPT向其他染色体检测的扩展给予了积极的临床指导意见:


 


 

目前,部分专业指南仍对其他染色体异常 (特别是染色体微小结构异常) 持保守态度。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完整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只是染色体的部分出现缺失/重复,而现阶段的NIPT测序数据量有限,因此可能无法精确评估微小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另一方面,CNV还存在着多态性,正常人群的染色体也可能出现CNV,因此检出临床意义不明的CNV,会进一步加大临床医生解读以及遗传咨询的难度。



早在2013年,华大已在海外推出了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常见9种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检测,而在国内则根据医生需要对其他染色体异常给予补充报告。为进一步提高其他染色体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华大基因推出NIFTY全因1.0,在原有检测的基础上将测序的数据量提升至25M,同时可用于检测所有染色体数目异常,以及88种明确的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以实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精准、全面筛查,助力我国出生缺陷防控事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CNV检测的准确性与测序的数据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华大基因NIFTY全因1.0检测数据量提升至25M后检测表现优异,对5M以上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检出率可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检测的准确性。



图2. NIFTY全因1.0检测数据量达25M后检测表现优异


除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外,NIFTY全因1.0还可对性染色体异常进行检测。性染色体异常发病率高,宫内大多无表型,临床表征到青春期逐步显现,目前没有有效的筛查方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无疑为性染色体异常提供了新型有效的检测方式。可检测的范围还包括临床高发的16-三体以及22-三体等其他常染色体非整倍体。与此同时,华大基因还综合多个权威数据库,筛选出88种临床意义明确、临床表现严重的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同步进行检测。部分地区还将为孕妇免费提供氨基酸、维生素等孕期营养的检测,全面呵护母婴健康。


表2. 华大基因NIFTY全因1.0检测范围


更大的测序量

更全面的染色体疾病检测

更深入的数据分析解读

     NIFTY全因1.0,全因为你!



更多原文内容:http://icg-rh.bgid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