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E药经理人》、《E药互联网研究》、《中国县域卫生》、思享广告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于21日-22日在北京举行。

 

  “医生集团”又称为“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一般是独立法人机构,以股份制形式运作,共享收入、共担成本和风险。2015年,在国家允许医生自由执业的政策背景下,医生集团突然以井喷之势在国内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近百个医生集团。其中特别是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牵头成立的华医心诚心血管医生集团最为引人关注,同时霍教授也提出了主委医生集团的理念,也就是各学科的主任委员牵头发起和成立医生集团的思路。

 

  本次大会上,中国县域卫生杂志社联合50余家医生集团创始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医生集团(工作室)生态联盟”,联盟包含了投资、技术等多个顾问委员会,将对医生集团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笔者作为妇产科在线的代表也是两家妇产科医生集团之一也受邀参与。

 

  大会刚刚落幕,笔者心绪难平。近两年来医疗领域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热中之热。克强总理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移动医疗即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风口浪尖,无数资本大鳄及互联网精英投身移动医疗。一时间医疗领域的APP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最多时达到几千个。很多医生谈到每天接待的APP代表都有十几个。然而医学领域的特殊性,导致移动医疗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比起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要多的多,医学不是传统IT行业互联网+的感念,更多的是+互联网。医学不可能脱离医疗机构的硬、软件条件支持。仅靠APP和网络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医疗行为。那么如果无法对接医疗机构,那么移动医疗一定是水中之花,镜中之月。所以就导致一批移动医疗企业,不得不靠加号服务来维持生存。然而随着北京市卫计委下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对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清理工作的通知》这一模式也走到了尽头。妇产科在线早在2013年底即开始研发针对产科医生和孕产妇对接提供咨询与管护服务的APP最美妈咪,并在2015年正式上线运营。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多专家忙于临床、科研、学术会议,基本是全年无休,根本没有时间。而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产科医生面临极大的生育需求压力。每天都是疲于奔命。归根结底还是医生的数量有限,时间有限。那么随着医生自由执业的政策放开。大量医生集团的诞生,貌似给移动医疗带来了春天,部分医生跳出体制,似乎解决了移动医疗的痛点,然并卵,医生集团的出现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首先,跳出体制的医生失去了原有医院的软硬件条件支撑。还是需要落地,需要找到自由执业的落脚点。这是需要医生集团的运营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需要一个或者多个平台去对接。其次,生存问题,即使有风投资本注入,或者说跳出体制的医生们有积蓄,暂时衣食无忧。但是一年可以,三年呢?五年呢?资本注入也是追求利润的,绝不是做公益。没有一个行得通的盈利模式也是十分可怕的。那么好,基于以上问题,有的医生集团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第一是和民营医院合作,但是目前的民营医院主打的是高端服务,收费很高,能够承受的起的受众毕竟还是少数。而且民营医院已经有很多公立医院退休的老专家甚至是很早就脱离体制的年富力强的医生在担纲。这相当于一批人抢另一批人的饭碗。另外原来民营医院体系中的医生是民营医院老板的员工,是接受管理的。而医生集团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民营医院资本方是愿意接受个体员工还是一个强势的集团。不言自明。第二是和基层医院合作。这次医生集团大会就做了一件好事,把医生集团和县级医院对接。善莫大焉,这是未来的方向。但是,问题来了,费用如何解决?政策上是否允许公立县级医院付费给医生集团?那么有人说了,医生集团和基层医院合作,提高患者就诊费用。理论上是可以的,是有的患者愿意多付一些钱接受更高级别专家的诊疗服务,但是这会不会导致其他患者的反感,乃至形成舆论压力呢。一个女孩痛斥票贩子的行为都能催生卫计委的一个文件。细思极恐啊。

 

  好了,说了这么多,有人会讲,小史同志,你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为什么还要搞医生集团和APP呢?且听我分解。妇产科在线最美医生APP的口号是 “建设产科移动医学院和移动医院”“医速递”妇产科专家诊疗中心的口号是“建设妇产科体制内的医生集团”我们首先强调的是医医关系,医患服务是辅助功能。我们认为中国医疗领域的最大痛点依然是医生少,高水平的医生更少,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为什么患者一有病就往北上广的大医院跑。到了医院还要挂专家号。是因为我们的基层医生水平确实有限。是我们的基层医生不努力吗。不是!是我们的大专家不想传帮带吗?不是!根源是我们的医生培训和医生需求不匹配,很多的培训流于形式,讲的东西并不是基层医生需要的。很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专家在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心血管领域的胡大一教授、神经内科的王拥军教授都是这方面的楷模。笔者有幸曾经跟随两位专家开展基层医生培训工作。胡大一教授发起的健康从“心”做起——全国百城巡讲大型活动历时数年,培训近千场。基层医生学习如饥似渴。王拥军教授牵头的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项目在全国各大区各省分别设立分中心。对各市县医院的卒中防治工作开展全面规范和培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特别欣喜的看到,近两年妇产科领域也特别重视基层医生的培训。2015年全国产科指南巡讲拉开大幕,场场医生爆满。妇科微创技术培训也是遍地开花。大多数省份都有了品牌性的微创学术会议及培训班。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更多基层医生的学习需求还是不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互联网和移动端技术的发展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失。很多妇产科平台通过网络、微信在开展会议直播、微信课堂。同时很多专家也成立了工作室或联盟,如金松妇产科医生联盟、刘朝晖抗感染联盟、陈敏母胎医学、胡丽娜团队工作室等都在这方面开展探索。但还是比较松散缺乏一个整合的平台供广大基层医生有选择的系统学习。笔者一直在思索,妇产科的领域比较特殊,在高层面,领域越来越细分。大妇产科涵盖普通妇科、妇科肿瘤、围产医学、生殖医学、计划生育。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到妇科感染、宫颈疾病、盆底、产前诊断等等。但是在基层医院又是大妇产科的概念。而妇产科学术会议的领域划分越来越细,就导致基层医生顾此失彼。学习很不系统。妇产科在线希望打造一个妇产科领域的单病种在线培训体系。顶层架构以知名医院妇产科室为单位针对基层医院科室进行整体的帮扶。在单病种层面以学组或专家个人跨科室成立单病种专家中心对医生个人进行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与国家倡导的分级转诊相结合。对单病种疑难病例通过线上指导或条件允许下的向上转诊及基层医院现场诊疗。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妇产科领域相对系统性的线上线下培训体系。当然妇产科在线做为一家民营机构,仅凭自身是无法实现这一目的的。我们是希望为妇产科专家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像王建六院长要求的那样提供一个安全、稳定、便捷、实用的平台。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及由专家担任主委的学协会来牵头一起来做这件事情。真正整体提高妇产科领域医生的诊疗水平。在整体医生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以及政策更加明朗之后,再大规模的开展医患服务。我想这才是医生集团和移动医疗的稳步发展之路。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