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已经悄悄走到了2016年的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这一年对于妇产科界工作人员而言,共同经历着二胎政策放开下的严峻考验!这一年对于初入或尚未踏上妇产科工作的医学生而言,共同迎接着“医改”、“规培”的洗礼!然而这一年,却又是收获累累、知识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妇产科在线与广大医务人员共同走在这条充满艰难险阻却又鲜花陪伴的道路上,有艰辛有收获,有辛酸有欢笑!美好的2017在向我们招手,回首过往,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牵手高歌,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因为我们热爱我们的阳光事业,所以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妇产科在线专家大拜年
金猴辞旧岁,雄鸡报春来!最全的妇产科大咖拜年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转眼间,又至新年了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这里,你在那里
妇产科在线连接着你我
我们穿越不一样的山水人生
漫步不一样的雨露风霜
却共同经历一样的酸甜心境
在这个烟花朵朵、爆竹声声的喜庆日子里
我们的老朋友们,也是妇产科界的大咖
透过妇产科在线平台
为大家送来冬日里最温心的祝福......

  今年在妇产科界发生了很多意义深刻的大事件,杨慧霞教授等专家编著的《妇产科学》规培版已经实施于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子江教授主编的《生殖内分泌学》一书也大受好评……妇产科在线特在此年尾之际,将这些意义非凡的重大事件盘点成集,呈献给妇产科界同仁。

HPV疫苗走入!

  2016年7月18日,食药监总局批准了葛兰素史克公司预防用生物制品——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的进口注册申请。为了能将这一佳讯及HPV疫苗的应用方法、目前应用现状及应用注意事项精准、迅捷的传递给临床妇科医生,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妇女人民,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魏丽惠教授曾多次、在不同地域对HPV疫苗应用的相关情况进行学术演讲...[详细]

首例卵巢冻存组织成功移植!

  2016年9月9日,首例卵巢冻存组织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成功移植。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是针对患有癌症的女性在做放疗或化疗前切除部分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后,在放疗和化疗结束,癌症临床康复后再移植到患者体内, 以保留其生育功能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这项技术在欧洲开展了十余年,目前全世界已经有80余例经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出生的健康孩子,这次是第一例卵巢冻存组织移植手术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成功移植,这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又一个里程碑。妇产科在线有幸对此次技术的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教授...[详细]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
诊断工作的通知

  为了规范有序开展以胎儿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为目标疾病的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16年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有序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的通知》。为了让广大产科医生了解更多、更前沿的NIPT相关信息,妇产科在线精心推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全国各大医院应用”专题...[详细]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治疗获突破
                   ——冻胚移植!

  2016年8月11日,山东大学副校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子江及其团队在临床治疗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鲜胚与冻胚移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与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相比,胚胎冻存后移植可明显提高新生儿活产率”,标志着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治疗研究在国际上取得重大突破。妇产科在线在第一时间对陈子江教授进行专访,陈教授对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预防出生缺陷、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等相关问题...[详细]

世界首例!皮肤造出生殖细胞!

  2016年4月,青岛农业大学的实验室成功将人类皮肤源干细胞进行体外分化,得到类单倍体生殖细胞样细胞。这项研究由青岛农业大学沈伟教授课题组牵头,携手中科大、中科院、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和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历时8年研究而成,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科学报道》《细胞周期》《干细胞和发育》等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该成果标志着人类皮肤来源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向生殖细胞分化的潜能。该项研究的8年期间,由于成体干细胞分化能力差,沈伟和团队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没有向细胞内导入外源基因,而是不断尝试采取诱导分化。在首次获得成功后,课题组又做了很多的验证实验。青岛市科技局农业与社会发展处副处长王向阳介绍,该成果标志着人类皮肤来源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向生殖细胞分化的潜能。...[详细]

  2016年医改伊始,医疗界大改革,妇产医生机遇多,万人献血救助RH阴性血妈咪,暴走“纱布门”,妇产医生何去何从……妇产科在线将今年这些深重撼动人们内心的事件,集合在一起,愿我们不忘过去,保留初心,走向最精彩的明天。

“纱”“缝”中求真相,媒体公正性在哪里

(1)“纱布门”事件

  10月30号,山东电视台《xx帮》节目组播出了一条新闻:潍坊妇幼保健院在给产妇徐某行剖宫产术后,竟然忘记取出纱布,将纱布留在子宫,引起患者疼痛难忍。待患者发现后,医院甚至隐瞒推脱,不告诉家属检查结果…自此,震惊医疗界的“纱布门”爆发。稍有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纱布填塞是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措施,事后可经手术切口或宫腔自动排出。11月6日,北京专家到潍坊,几经说服,家属勉强签了手术同意书,从宫腔镜进入宫腔至纱布取出共用时1分钟。

(2)“缝肛门”事件
  2010年7月23日深圳一名孕妇在凤凰医院顺产下男婴后,被丈夫发现肛门处被缝线了。助产士称是免费为其做了痔疮手术,但其丈夫陈先生怀疑助产士因索要红包不成伺机报复。凤凰医院院长则表示,肛门肯定没有被缝上,并非医疗事故。由于助产士和产妇属各执一词,这一事件也被媒体称为“缝肛”事件。而就在前两天,曾因报道“缝肛门”事件成为2010年年度风云记者的柴会群在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中败诉,经法院调查,证实了争议7年的缝肛门事件所谓助产士出于报复将产妇的肛门缝住不是事实。
点评:近两三年来,各类“门”层出不穷,2016年仅仅和产科相关的就有羊水栓塞,产妇主动脉夹层破裂,婴儿消失的右脚,纱布门等,这些事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详细]

“二孩”突袭,妇产迎卫

  2016年随着 “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迎来了本世纪新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据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新生儿数量达1750万,同比增加5.7%,创下本世纪以来最高增幅。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结束,再也不受“双独二孩” 或“单独二孩”政策的限制。
评论:“二孩”政策的实施,给我们医疗界带来了很多难题。首先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加大,在医疗岗位上会更加辛苦,经常会面临大量的工作需要加班加点的完成;其次,随着产妇年龄结构的变化,孕期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心脏病、肾病和胎盘功能过早退化、瘢痕子宫妊娠等并发症和疑难杂症的概率更高...[详细]

“规培”路漫漫,《妇产科学》来相伴

  我国自2009年开始试点实行医疗改革,2013年,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等各部委的推动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启动,自2015年底至2016年“规培”全面实施。然,规培医生面对高劳动强度、低薪资保障、高医生门槛等问题,大呼“被迫弃医从它”。为了从技术上支持妇产科规陪医生,2016年2月,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杨慧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狄文教授牵头编著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之一《妇产科学》正式出版。
点评:“规培”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医学生乃至医生的技术实力,保障医疗安全,但打破传统,必有难关。因此,对青年医师而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详细]

移动医疗降温?还是深入?从轻问诊到医医培训和分级诊疗

  和2013-2015年各类医疗软件App雨后春笋,融资风投风起云涌不同,2016年多家软件关闭或转型,天使融资逐步降温,移动医疗似乎没有经历热火的夏天和收获的秋季而一下子步入隆冬。各方医生集团建立、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多点执业和医院体制是否存在扯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和大母婴健康产业相关的妇产科人如何应对并加入到新兴的健康管理及疾病诊疗的互联网阵容中来? 点评:移动医疗没有进入隆冬,降温不乏是件好事。冷静思考正确方向和目标,深入挖掘医生和用户的真正需求。不退反进!妇产科在线继续坚守最美妈咪App,聚力最美医生以及多家母婴用品和医药健康产品为广大孕产妇及婴幼儿提供“10+3”的科学健康管护服务的基础上...[详细]

央媒报道“高药价与高回扣”,风口浪尖上呼唤规范
正常的医药学术交流

  圣诞节期间,两则高药(器械)价与高回扣的报道出现在央视,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媒体和多方评论家各抒己见,医疗回扣、医药代表、药价虚高等名字占据头版头条。国家卫计委追查问责相关医院和医生,各大医院纷纷出台“医药代表严禁入内”的政策规定,多家知名药企被调查问话等消息不断刷屏。高药价真的和回扣相关吗?医药代表和医生的沟通真的就是给回扣吗?医药企业支持医生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有何不对? 点评:医药分管是大势所趋,但医药真的可以天各一方?脱离了医药企业的药品信息和资金支持,医生真的可以从容应对各类疾病的诊疗?没有了医生的用药反馈...[详细]

  2016年,为增进全国妇产科事业的发展,各地诚邀国际妇产科界的风云人物,开办学习会议百余场,妇产科在线作为妇产科界公认的传播媒体,尽力不错过每一个推广和传扬学习精神的机会,并在这次年终尾祭之际,将这部每月精华会议的影集,奉送给各位妇产科友人。

  2016年我们妇产科在线围绕妇产科的许多热点问题和临床疑惑对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了采访,此次我们将广受大众医生喜爱的名医对话集锦,呈现给各位妇产科友人。

陈子江教授专访: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

【编者按】:现代社会,巨大的压力、不规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饮食、不洁净的环境等...[详细]

王建六教授专访: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努力推动女性生殖整复行业的健康发展

【编者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详细]

向阳教授专访:谈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治和一直行走在路上的医疗科普工作

【编者按】: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指胎盘...[详细]

阮祥燕教授专访:卵巢组织冻存及自体再移植技术

【编者按】:2016年9月9日,首例卵巢冻存组织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成功移植...[详细]

范玲教授专访:产科危重症的应对及快速反应团队的建立

【编者按】:有史以来产房不仅是新生命降生的场所,在产科发展初期更是孕产妇历经“鬼门关”...[详细]

朱兰教授专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与预防

【编者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性疾病包括一组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详细]

段华教授专访:2016北京妇科微创高峰论坛及对微创基层医生的建议

【编者按】:2016年8月27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详细]

刘开江教授专访: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宫颈癌的防治

【编者按】: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发展,手术医师技能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适应症不断拓展...[详细]

黄荷凤教授专访:浅谈不孕不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出生缺陷的预防

【编者按】:7月22日,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详细]

纪妹教授专访:妇科内镜与盆底重建微创技术学术研讨会相关情况

妇产科在线:纪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妇产科在线的采访。此次妇科微创黄河论坛...[详细]

  每次参会的各位老师的精彩讲座都会使在座与会人员受益匪浅,为了让远在各地无法到会的同仁,可以品味到讲座的精华内容,我们妇产科在线每次都整理了会议看点文章,供大家学习、揣摩,此次年终之际妇产科在线将倍受关注的看点文章汇集成册,奉送给大家。

郎景和院士谈:医学与哲学

【编者按】:医学是与人类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哲学是最高的科学,没有哲学就没有现在丰富多彩的世界。哲学是众学的基础,所以医学...[详细]

张国楠教授谈: 常见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诊治现状

【编者按】: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详细]

刘兴会教授谈:产后大出血急救原则

【编者按】: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详细]

梁志清教授谈:卵巢癌的精准治疗—从精准外科到靶向治疗

【编者按】:卵巢恶性肿瘤又称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详细]

周应芳教授谈:从手术角度谈内异症复发及长期管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容易复发的疾病,其复发诊断标准是:①术后症状缓解3个月后病变复发并加重...[详细]

魏丽惠教授谈:HPV预防性疫苗的应用现状

如何降低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呢?宫颈癌三级预防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级预防就是关于HPV疫苗的应用。目前在国外已有三种HPV疫苗上市...[详细]

郁琦教授谈:高雄对PCOS不育的影响及抗高雄治疗

【编者按】: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详细]

漆洪波教授谈:如何处理新产程给产房带来的困扰

2014年7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推出了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由于新老产程图...[详细]

薛凤霞教授谈: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异常的治疗

【编者按】: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由于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阴道pH值及阴道菌群会发生改变...[详细]

郑剑兰教授谈: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外科治疗进展

2016年2月3日,妇产科在线邀请到了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解放军第174医院的郑剑兰教授...[详细]

专题首页 大咖拜年 医义非凡 医闻轶事 精品荟萃 名医对话 灵犀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