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泛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会议”第二日精彩继续。



周晓玉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周晓玉教授给大家介绍了“早产儿产房处置相关问题”。周教授提到早产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通过数据得出近年来中国早产儿发生率不断提高,但随着NICU抢救监护技术的进步,近十年中国早产儿死亡率总体下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较大差距。任何级别IVH,尤其是重度IVH与产前未应用激素有关,而产前激素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分析比较文献中的大量数据,周教授重点讲解了产房内处置的热点问题:出生时处理、脐带结扎、保暖、早产儿复苏、PS应用。最后周教授总结认为:1、早产儿的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从产前延伸至出院后,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协作;2、产房处置是早产儿出生后的首次医疗救助,处置得当与否、规范适宜与否与近远期预后密切相关;3、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应重视产房处置的流程及规范。


李笑天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笑天教授和大家分享了"硫酸镁在产科的应用"。李教授分别从子痫前期、早产、抑制宫缩 、保护神经系统四个方面介绍了硫酸镁的临床应用意义。在早产的研究中发现,应用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子痫超过5-7天,会影响子代的骨骼发育 。通过硫酸镁 vs.安慰剂的测试对比结果得出,硫酸镁低花费、低毒性,因此,对于子痫前期均推荐用硫酸镁 。李教授强调血压低于160/110 mmHg,无母体症状的子痫前期女性,建议不要普遍使用硫酸镁预防子痫。不管是否接受了硫酸镁治疗,约有10%-15%非重度子痫前期,临产后加重 (如重度高血压、严重头痛、视觉障碍、上腹痛以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或者胎盘早剥。李教授也强调硫酸镁应用并不能阻止与惊厥无关的病情进展,这一点很重要!对仅患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相关高血压不伴蛋白尿或终末器官功能障碍)的女性,不要进行子痫发作预防治疗,因为该人群出现子痫发作的风险小于0.1%,不推荐使用硫酸镁。此外,经过研究对比,硫酸镁优于苯妥英钠。       

  对硫酸镁的监测可以生命体征(重点观察呼吸、膝放射、尿量、血氧饱和度、神志和意识)为考察对象。评估硫酸镁中毒的标准包括:轻度出现恶心呕吐/潮红的现象,重度出现肌肉麻痹、膝反射消失、视力模糊、神志和精神出现幻觉、烦躁、嗜睡、昏迷、肺水肿等现象。怀疑中毒的后续处理包括停用硫酸镁、了解是否存在过错:剂量、速度等 、检测镁离子浓度,必要时应用葡萄糖酸钙推注)。


 

孙建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孙建华教授就“母亲产前类固醇治疗,其利弊是否明了”进行了演讲。皮质激素治疗会导致一些风险,尤其是可能引起新生婴儿大脑发育受限和抑制其神经元发育,这种风险会潜在的对儿童健康产生长期影响,不应该低估或忽略。孙教授强调合成GCs产前单疗程或者多疗程暴露,可能造成胎儿和新生儿HPA轴的调节改变。通过动物研究显示,HPA轴功能改变会持续至成年期,并表现出隔代和性别特殊的程序化影响。HPA轴功能改变(失调)与激素暴露时间(胎龄)有关,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尽管产前合成GCs应用的短期结局和益处凸显,但对HPA轴的远期不良影响和长期结局的推断须持谨慎态度。此外,应该更加精心地诊断和管理早产风险,合理治疗需要使用激素的妊娠疾病,降低潜在的远期不良结局和风险。


 

陈玲教授

  安徽省立医院陈玲教授的演讲题目为“早发型重度子娴前期治疗进展”。陈教授提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发威胁母婴健康的严重病症,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ES-PE)发病早、进展快、病情严重,母儿并发症发生率高,是产科医师所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处理应采取个体化原则,应仔细平衡母儿两方面的利益。 对孕龄26周以上患者可选择期待治疗,治疗前必须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之后在严密监测下进行治疗,尽可能地维持妊娠到34孕周。 若出现孕妇病情恶化或产科并发症,则应及时终止妊娠。对孕周>29-30周,已行促肺成熟处理,胎儿存活的可能性大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胡怀忠教授

  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胡怀忠教授带来了“重度子娴前期的早期预警及最新研究结果”的精彩演讲。子娴前期全身多器官损伤,目前发病率虽有所下降,但仍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残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肾脏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在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出现前3-4个月就已开始。早期应寻找特异性肾脏损伤标志物,进行子娴前期的早期筛查、快速诊断,以达到早期预警的目的。


 

顾蔚蓉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顾蔚蓉主任医师带来了“镜像综合征(Mirror Syndrome,MS)”病例讨论。镜像综合征病史特点是胎儿水肿—胎盘水肿—孕妇水肿,血液稀释、贫血、低蛋白血症、胸水,轻度血压升高、蛋白尿、UA升高。MS诊断标准:胎儿、胎盘和母体水肿三联征——胎儿两处出现液体积聚或单独的浆膜腔积液并全身皮肤水肿,胎盘水肿通过肉眼观察、称重和胎盘病理检查提示绒毛水肿确诊 。母体表现血液稀释,水肿严重度镜像反应胎儿水肿程度。通过宫内治疗消除胎儿水肿的病因、改善胎儿水肿的症状或者终止妊娠后,母体的情况自发改善。胎儿水肿与母体表现之间确实存在联系,但M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许多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并不同时存在胎盘增大和水肿 ,仅胎盘水肿也可导致MS,增大水肿的胎盘在M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MS发病分为胎儿/胎盘水肿,母体水肿两个阶段。母体并发症与子娴前期相似,可并发胎盘早剥、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产后出血、弥漫性凝血功能障碍和 HELLP 综合征,甚至子痫、围生期心肌病等。母体并发症与子娴前期虽然有区别,但并不能截然分开 ,可能处于由MS向子痫前期发展的过程中。MS是一种可逆性疾病,治疗关键包括对胎儿水肿原因的治疗、引起水肿的原因不可逆时及时终止妊娠、对母体的对症治疗。

  该病例讨论由古航教授主持,孙丽洲教授在讨论中分享了一例MS病例的诊疗,李笑天教授、陈玲教授等均做了精彩发言。


 

王俐俐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俐俐教授带来的课题是“早产儿心理行为发展问题”。王教授提到人脑发育水平是神经心理发育的基础,早产儿脑发育不成熟,脑结构与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早产儿心理行为发展问题包括认知发育障碍、运动发育障碍、感知发育障碍以及行为发育障碍。王教授通过与大家分享文献研究,得出结论:低危晚期学龄前期早产儿,虽具备正常认知能力, 但仍较正常足月儿落后,尤其在高级语言功能和视觉感知运动方面,差距甚大。应在学龄前期对这类儿童加强随访评估, 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早产LBW(Low Birth Weight)对婴幼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发育指数与正常儿童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王正平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王正平教授分享了“糖尿病妊娠期安全用药问题”。正常妊娠期间,孕妇的血糖变化呈现空腹和餐前血糖偏低、餐后血糖升高、易出现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的特点,孕晚期更为明显。妊娠合并糖尿病人群与正常孕妇相比,更是表现出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特点。多项研究证实控制好餐后血糖更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王教授强调人胰岛素和妊娠用药分级为B级的胰岛素类似物在GDM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其降糖作用可靠且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因此妊娠期应用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也不会对孕妇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造成远期影响。胰岛素的用量个体差异大,应从小剂量开始,并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防止低血糖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樊婷婷主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樊婷婷主治医师就“从新生儿撤机困难说起”进行了病例讨论。樊医师分享了一个病例,病例初步诊断为1、新生儿肺炎(VAP);2、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3、心脏功能不全;4、新生儿重度窒息;5、早产儿;6、早产儿可能脑损伤。经过讨论,樊医生总结:综合评估是成功撤机的关键;床边心脏彩超检测在NICU应用非常重要;布洛芬对于生后>3周的早产儿关闭PDA仍有效,但干预最佳时机仍需进一步研究;激素可加快BPD早产儿撤机、停氧时间;BPD患儿的后期及远期治疗与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

 

肖志辉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肖志辉教授就“新生儿黄疸的新认识—从'循证医学'出发解析指南” 进行了精彩演讲。肖教授主要就美国儿科学会(AAP)“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和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进行了解析。任何原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并沉积于皮肤粘膜、巩膜等处,使之呈现明显黄色,称之黄疸。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黄疸 (Jaudice)只是一种临床体征,并非独立的疾病。国外文献一般以"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  而非"黄疸”来描述。由于新生儿与成人的胆红素代谢状况有很大的差异,故两者出现的黄疸临床意义截然不同,即新生儿黄疸多为生理现象; 成人黄疸则往往是疾病的体征。严格意义上, "黄疸”只是表现或体征,并非独立的疾病名称, "高胆红素血症”则是疾病的状态。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界限日趋模糊 ,"小时-胆红素值”更能反映黄疸的严重程度 ,"胆红素-白蛋白值”可以指导临床干预,黄疸的干预应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和个体化原则。


孙丽洲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孙丽洲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建立产科快速团队,持续提高产科质量”。医院内医疗RRT(Rapid Respond Team)建立是快速反应系统的主要部分,将有望极大程度降低住院患者严重负性事件的发生。RRT是由受过特殊训练,能在医院发现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征兆时迅速做出反应的医务人员所组成的团队。建立RRT的目标是在管理患者过程中快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处理,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避免心脏骤停等事件的发生,并不是要取代其他医生或护士管理患者的责任。建立MET(Medical Emergency Team)应以医师为主导,强调患者的医疗救护。

  大多产科医师能比较清楚的认识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子痫前期、早产等产科并发症 ,但对产科合并症远不如内、外科医生认识清楚,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识别这些合并症,就容易延误抢救时机,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如在产科成立RRT,加强患者管理,在患者病情变化时紧急处理,有望挽救母儿生命。产科重症病房的建立,集中一体化的规范管理,不再充当重症病房的辅助或是产科病人的临时复苏室,而是综合诊治危重症产科病患的医疗中心。通过前期的的工作,这种规范化的诊疗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收益,明显提高了孕产妇的治愈率,好转率,显著降低了孕产妇的病残率、死亡率及新生儿的病残率,为制定江苏省危重症孕产妇的诊疗规范提供了坚实的临床依据,更适应了国家卫计委关于加强二孩政策放开后,对高龄孕产妇各种合并症并发症的疑难危重症的救治。

 

大会发言:

脐动脉血流检测在延期妊娠检测胎盘功能中的作用——张珂医生

产后早期母乳膳食调查及其对人乳宏量营养素的影响——李菁医生

妊娠晚期孕妇B溶血性链球菌带菌情况及对母儿影响——马爱清医生

SFTPA1基因p.Val134Ala 错义突变可能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关——赵武医生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与无乳链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分析——黄向荣医生

欣普贝生用于≥35周胎膜早破低宫颈评分引产的效果观察——刘海燕医生

基于出生人群的新生儿住院信息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韩良荣医生

多胎及多胎合并单绒毛膜双胎减胎后妊娠结局的分析——高传龙医生

 

结束语:

  本次大会主席、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孙丽洲教授致闭幕词。整整两天的“2016年泛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会议”即将落下帷幕,通过两天紧张学习,大家非常辛苦,相信大家辛苦并快乐着。作为一名医生,对大家学习的劲头和敬业精神非常钦佩。孙教授感谢江苏省医学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同道。闭幕式上“2017年泛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会议”东道主——安徽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俐俐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感谢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分会及主任委员孙丽洲教授团队的精心组织,“2016年泛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2017年会议将由安徽作为东道主,期待大家莅临!

  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产科和新生儿科领域多位知名专家,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泛长三角区域围产学术进展。参会者纷纷表示收获良多,不枉此行。至此,“2016年泛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期待下一次盛会的到来!

  大会最后,孙丽洲教授与王俐俐教授进行了交接,并预祝2017年大会圆满成功!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发布,如需转载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