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在妇科中的应用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在过去10余年间大规模临床试验(包括LAP2研究、LACE研究等)的开展进一步确证了微创手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的安全性。随后,微创手术被纳入国际指南,成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并被国内外医生普遍接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团队近期发表在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 2022年第1期的主编论“”Reconsider the saf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endometrial cancer”,再次重新评估了微创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

 

2018年宫颈癌腹腔镜手术(LACC)研究结果的报道再度引起了学界对于微创手术应用于妇科肿瘤治疗的思考。LACC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宫颈癌患者在接受微创手术后的无复发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低于接受开腹手术者。研究者考虑其可能与微创手术中举宫杯及气腹的使用促进了腹腔内肿瘤播散、腹腔镜下阴道穹隆切开导致肿瘤腹腔内暴露等因素相关。随后,来自美国、欧洲及亚洲的其他几项回顾性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此结论。基于以上结果,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对相关推荐进行了修订,新指南中将开腹途径作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首选方案。

 

那么,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创手术是否会引起相似的效应,而影响患者的肿瘤学结局呢?的确,目前已有研究证据提示,在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微创手术可能与患者更高的复发率相关。首先,微创手术中举宫杯的使用可能造成潜在的子宫壁宏观或微观损伤,促进肿瘤播散,而气腹的使用可能进一步促进该效应,因此以上因素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复发率(图1)。

 

1.jpg

图1.  腹腔镜手术促进腹腔内肿瘤播散的可能机制

 

其次,部分研究提示,微创手术后阴道断端愈合相对较慢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术后放疗的开始时间及有效性。第三,类似于腹腔镜手术对于宫颈癌患者的影响,对于具有宫颈侵犯的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可能同样与不良预后有关,近期已有回顾性研究提示此结论。

 

另外,近期研究提示分子特征可能影响患者接受微创手术后的预后。研究发现,具有高突变负荷特征的患者接受开腹与微创手术后预后相似,而TP53突变型患者接受微创手术后预后差于开腹手术者(图2)。

 

2.jpg

图2.  基于分子特征的子宫内膜癌手术途径选择模型

 

结合微创手术在宫颈癌治疗中产生的相应问题,以及以上相关证据,我们推荐在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行开腹手术。

 

·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 存在宫颈侵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 子宫体积较大者

· TP53突变型患者

· 其他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

 

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人群,整合分子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子宫内膜癌分型体系,以在今后指导子宫内膜癌精准化手术方案制定。

 

3.jpg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164622000082 

 

本文内容来自Elsevier合作期刊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GOCM)第二卷第一期发表的“Reconsider the saf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endometrial cancer?”

 

DOI:10.1016/j.gocm.2022.01.008

 

引用格式:

 

Dai YB, Wang ZQ, Wang JL, et al. Reconsider the saf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endometrial cancer. Gynecol Obstet Clin Med. 2021;2(1). in press.

 

原文摘要


来源:GOCM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