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杨慧霞,现任北大妇产儿童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199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Brigham&Women医院任访问者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兼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常务委员,国际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OHaD)理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母胎医学专家组成员。擅长妊娠期保健,遗传与优生咨询和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尤其妊娠合并糖尿病等的诊治以及围产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采访内容】

妇产科在线: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国围产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今年是首届召开,请您谈谈举办此会议的初衷和意义?

杨慧霞教授:这次学术研讨,主要是结合我国围产医学之母严仁英教授的百岁华诞。在今天庆典活动中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严老对中国围产医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作为她的学生,也是现在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主委,中华围产医学学会杂志的主编,我觉得应该和围产同仁一起做些事情来纪念和回顾她的百年人生。另外,也应为将来的我国围产医学发展进行思考。虽然这此论坛时间很短,但我们想通过这次论坛,剖析现在围产医学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下一步的发展策略。这是我们举办此次会议的初衷和一些想法。

在内容方面,我们还是希望围绕围产医学的主题进行讨论。今年的主题一个是出生缺陷,另外一个是针对我国剖腹产率比较高,现在又放开了二胎政策,很多人二胎妊娠时其实是一个瘢痕的子宫,瘢痕子宫妊娠所导致的严重产后出血也将是产科面临的严峻问题,所以这次会上也在讨论,针对当前的这种现状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减少瘢痕子宫再妊娠中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尤其瘢痕子宫已经伴有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时候怎么减少其产后出血,减少因此而带来的一些严重并发症,包括子宫切除甚至孕产妇死亡等相关问题。所以,今年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这两方面的问题,而且我们也希望在这种研讨的基础上收集一些基于中国的数据,提出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可实行的解决方案。



妇产科在线:中国的围产医学发展已走过25年的历程,作为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主任委员,我国著名的围产医学专家,请您谈谈这25年来围产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对我国孕产妇、胎儿及人口质量等方面都产生了哪些积极重要的影响?

杨慧霞教授:中国现在各个地方医疗资源发展还很不平衡,从总体来说,在这25年中,全国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都取得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当前产后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毕竟还占首位。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疾病可以进行预防,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培训,对这方面的原因进行调查,制定适合不同区域的预防策略措施,相信对于进一步减少孕产妇死亡有很重要的作用。严教授在创立围产医学之初,主要是希望减少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减少我们国家的出生缺陷,提高民族的素质。这些年,中国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不管是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胎儿医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很多疾病,比如常见染色体疾病的筛查和胎儿结构畸形超声筛查和诊断,以及对一些出生缺陷的治疗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胎儿医学的手术在近十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以前胎儿被诊断出畸形都是放弃妊娠,现在可以进行一定的干预措施,尤其像双胎输血综合征,还有某些胎儿水肿需要进行宫内输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还有一些手术产时胎儿方面做的也很好。这是围产医学在继承原有基础上取得的一些发展。

近几年,中国和国际合作的步伐走的越来越快,我希望中国的围产医学在未来能更多的和国际接轨,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围产医学的发展。


妇产科在线:近年来,GDM发病率逐年上升,您多年来致力于GDM的研究,为中国妊娠期糖尿病行业诊断标准的制订及规范化管理的推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请您谈谈目前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展现状和您所开展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杨慧霞教授:妊娠期糖尿病在我们国家最近这十多年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加上妊娠年龄逐渐增大,尤其在城市这些现象更加明显,所以在孕妇人群中发生糖代谢异常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妊娠期糖尿病即由于才诱发形成的高血糖,用怎样一个合理的诊断标准是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争论比较多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我们近几年主要是不断地收集来自中国的多中心数据,提出适合我国的诊治策略和标准,现在对于诊断策略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因为我们国家医疗资源相差较大,对于日益增高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是我们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在世界糖尿病基金项目支持下,我们在这两年多主要花精力进行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诊断和处置的人员培训,让大家在不同医疗中心处置的策略基本达到一致,建立规范化的临床管理平台。有了这样的管理平台模式后,可以收集来自我国多中心的一些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就可以组织发表基于中国证据的文章,反过来指导我们临床诊治。在这个过程中跟国际相关学术组织有了广泛深入地接触,包括在三年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我作为中国的代表去参加全球十几个人组成的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妊娠期糖尿病标准制定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同时,也参加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组织关于标准制定的工作。在这样的制定过程中我本人也有很大的收获,另外,在每次交流中我也都把中国的一些数据、大致情形带给国际同行。我觉得这样也能够彰显我们的一些研究结果,让国际同行也能够越来越了解中国。基于中国的数据我们可以发表一些比较好的文章,供同行分享。


妇产科在线: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诊断和治疗与国际已经接轨,新标准实施在临床中有哪些问题?

杨慧霞教授:妊娠期糖尿病与以往标准比起来,这个标准相对偏低,标准下降以后带来病人患病率进一步增高,所以现在也有新的争议,我们是不是要用这个低标准?支持新标准应用的学者认为一方面新的标准制定有它的一些依据,把轻一点的患者诊断出来,加以管理,以减少轻度高血糖对后代的影响(研究表明孕期高血糖暴露会增加后代远期并发症)。另外,把这些轻型的糖代谢异常在妊娠期、这一很重要的窗口期被发现,对她们产后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管理,就可以减少她将来患糖尿病的风险,这就是多数学者认为积极的降低标准。但是反对的学者也认为一些资源落后国家,甚至美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诊断标准降低了,这么高的妊娠期糖尿病诊出率势必会增加医疗资源的负担,去关注这些疾病的治疗处理。在国内我们认为还是有必要把一些轻的GDM患者诊断出来,让她认识到这个疾病会对她将来的健康,以及下一代健康构成危害。因为绝大多数轻型的病人通过诊断出来改变她的生活方式,让她在孕期有健康的饮食运动方式,不要营养过度,不要一点不运动,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可以使她的糖代谢恢复正常。而且如果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维持终身,也可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提到的怎样抓住孕期的重要窗口期。

另外,在中国医疗资源相对比较紧张时,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利用。对于GDM的诊断所需要的费用很低,那么诊断出来的轻型病人,主要对她们进行健康的生活教育以及健康的饮食指导。在两年前我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妊娠期糖尿病的一日门诊。一日门诊的成立就是让新诊断的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在一起接受健康的饮食的指导、运动等等。绝大多数轻型的患者通过指导,她的血糖就能够控制正常。新诊断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常很紧张,担心对胎儿造成影响,担心自己未来的健康,通过群体在一起进行健康教育,也能够使她们能够相互分享彼此的管理经验,紧张感也会消除一些。这个管理模式的费用投入并不是很大,但是效果还是很好。我们医院在2011年5月份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有产科专家,糖尿病的医生,还有营养师和从事教育的护士人员一起给病人讲课,就是理论的讲授,同时给她们制定适宜妊娠期糖尿病吃的食谱,包括一日多餐制。通过少量分餐就可以减少餐后高血糖,教会病人怎样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在这样的这一天门诊中,我们有从事糖尿病教育的护士给她们进行血糖监测的指导,正确的检测血糖。病人通过这样教育也会关注分娩后血糖的随访管理等等。


妇产科在线:您刚才提到北大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那么在其他医院有推广吗?北大医院产科还有那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与广大同仁分享呢?

杨慧霞教授:现在全国妊娠期糖尿病中心也都陆续成立了。在今年11月中旬,世界妊娠期糖尿病基金会的前任主席和现任主席来我们医院参观的时候,对项目管理所取得的成绩非常认可和赞成。

??? 一日门诊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们还在其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在2007年我们就已和内分泌医生共同成立了产后的随访门诊和糖尿病综合管理门诊,对孕前有明确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在怀孕前进行多学科会诊,将血糖控制正常再妊娠,这样可以减少高血糖早期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减少出生缺陷,糖尿病在整个孕期中血糖控制达标,以及胎儿生长发育检测等等。另外,围绕着妊娠期糖尿病我们做了很多的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比如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调查,发病机制的研究等等。现在我们主要是针对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从早孕期进行筛选,筛选出来进行干预,以减少GDM的发病,而不是发病了再处理。现在我们更提倡预防,尤其是孕早期把所有的孕妇进行高因素的识别,对高因素者我们早一点干预,早一点管理。产后我们已经和内分泌专家一起联合,对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进行产后随诊,因为绝大多数患者产后糖代谢渐渐恢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又会出现糖代谢紊乱。如果患者定期随诊,可以在她的疾病早期诊断出来,加以管理,对高血糖暴露的后代也进行了随诊。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孕期没有能够把血糖管理好,出生时体重高出正常体重,这些后代将来会发生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明显的增高。所以这也是课题组提出为什么要进行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诊断原因。诊断出来不是目的,规范化治疗减少高血糖对后代的影响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