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少红 教授

 

 【专家简介】:栾少红,青岛市市立医院妇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会员,青岛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妇科质控中心委员。从事妇产科工作20余年,曾到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专利1项。

 

一、子宫腺肌病定义:子宫肌腺症是子宫良性病变,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到子宫肌层,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若病灶内部出现直径大于5mm囊腔,称为子宫囊性腺肌病。可有两种形式:弥漫型——异位内膜组织弥散地分布在肌层内,即腺肌症;还有一种为局灶型,即腺肌瘤。

 

二、流行病学:病理诊断是子宫肌病诊断的金标准,所以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发病率数字,经阴道超声和MRI是较准确的诊断手段。2012年J.Naftalin等做了一项关于子宫肌腺病发病率的研究统计:子宫肌腺病发病率约为20.9%(206 of 985)。

 

三、病因:发病原因尚未明确
  1、可能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当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基底层内膜可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内生长。妊娠、流产、刮宫及分娩可能是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的主要原因。
  2、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junctional zone)内环境稳定遭到破坏,基底层防御功能减退可能参与发病。
  3、其他因素 包括血管淋巴管播散、上皮化生、雌激素、孕激素也参与了发病过程。

 

四、临床症状
  1、痛经(50%以上)
  2、月经异常(40-50%)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3、不孕
  4、子宫增大无症状(35%)
  合并其他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腺癌。

 

五、诊断
  可通过临床表现,超声(TAS),(TVS)、MRI、血清CA125水平以及病理诊断。
超声诊断特征:1、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大,或前后壁不对称性增大,肌层增厚,后壁明显;2、病变部位为等回声或强回声,可有较小的肌层囊性回声(1-6mm);3、内膜线前移;4、病灶与周围界限不清。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腺症价值的研究,其敏感性在80%左右,而特异性约为70-80%。
  MRI诊断特征:1、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子宫体部明显增大,呈均匀等信号或低信号,轮廓光滑,病变与正常肌层不能区分。T2加权像可有高信号强度的病灶。2、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子宫体部不对称性增大,病变与肌层呈等信号或低信号。病灶边界模糊,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变宽,大于12mm。MRI在诊断子宫腺肌病方面的敏感性约为70-80%,其特异性则在85-90%左右。

 

六、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有无生育要求决定。
  1、期待治疗 适用于无症状、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2、根治手术 适用于年龄大,病变严重,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子宫全切或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3、保守疗法 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或有保留子宫意愿的患者。方式有子宫内膜去除术、病灶切除术或子宫楔形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药物治疗等。
  子宫内膜去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月经量增多,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行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可治疗月经过多,多适用于腺肌症浸润深度小于2.5mm,采用如激光消融、微波、热球消融等方式,常见并发症有宫腔粘连、疼痛加剧,或治疗失败等。
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术——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或保留子宫的患者。有开腹及腹腔镜下两种途径,复发率大约在45%,合并不孕的患者术后需加用GnRH-a治疗可以提高妊娠成功率。
  腹腔下病灶切除术及子宫成形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病灶局部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在腺肌瘤周围做切口,剔除病灶,保留正常浆肌层,再行成形术。可缓解痛经及月经过多。Takeuchi等报道14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2例受孕成功,1例经阴道分娩。
  子宫动脉栓赛——适用于痛经明显的患者。机理:栓塞后异位内膜缺血坏死,雌激素水平及其受体降低,坏死的异位内膜因缺乏基底膜的血液供应呈不可逆性,而正常肌层通过侧支循环建立而逐渐恢复。对于缓解痛经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提高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缺点是,对生育的影响未知,UAE治疗后产科的并发症如流产,胎盘、胎膜等异常增加。ACOG建议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最好不要行UAE治疗。

 

  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对药物治疗疗效差的患者采用保守性手术可明显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保守性手术加药物治疗后的患者应积极行辅助生育,生育时机要根据手术切除病灶的大小、深浅决定。应注意保守性手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Wada等报道了1例患者在术后怀孕30周(双胎)时发生子宫破裂。
  药物治疗——年轻希望保留子宫的腺肌症患者使用口服避孕药或LNG-IUS;子宫增大明显或疼痛症状严重者,可应用GnRH-a治疗3-6个月后,再使用口服避孕药或LNG-IUS。LNG-IUS治疗初期,部分患者会出现淋漓出血,LNG-IUS下移甚至脱落等,需加强随诊。某些中药对缓解痛经有效,可以试用。
  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以下五类: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高效孕激素类、雄激素衍生物、COC、GnRH-a。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作用机理:可控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其主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异常,长期应用要警惕胃溃疡的可能。
  合成孕激素——作用机理:发生子宫内膜蜕膜样改变,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同时可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其主要副作用:突破性出血,乳房胀痛,体重增加,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
  孕三烯酮——作用机理:减少ER、PR水平,降低血中雌激素的水平,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其主要副作用:雄激素样作用如毛发增多,情绪改变,声音变粗,还可能影响脂蛋白代谢,可能有肝功能损害,体重增加。
  COC——作用机理:抑制排卵。其主要副作用:偶有消化道症状或肝功能异常,40岁以上或有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史及吸烟)的患者,警惕血栓风险。
  GnRH-a——下调垂体功能,造成暂时性的药物去势及体内低雌激素状态,也可在外用与GnRH-a受体结合抑制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的活性。其主要副作用: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如潮热、阴道干燥、性欲下降、失眠及抑郁等,长期运用则有骨质丢失的可能。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置入宫腔,20ug/24h稳定释放左炔诺孕酮(LNG),可直接抑制子宫内膜增殖达到减少月经量的作用。
  LNG-IUS作用途径:1.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通过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毛细血管网,到达病灶;2.LNG经血管扩散到达病灶;LNG吸收进入体循环到达病灶。据报道应用LNG-IUS治疗94例中重度痛经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随访三年(LNG-IUS平均使用时间为28.8±16.2个月),主要评估:置入LNG-IUS后第3、6、12、24和36个月的VAS评分变化、子宫体积变化、CA125变化,其结果显示痛经的VAS评分持续下降,子宫大小持续减小至随访12个月,然后稍有增加,但至36个月时仍显著小于治疗前;CA125在随访6个月开始显著下降。
  有作者报道了2004-2008年间治疗83例中重度痛经的AM患者的临床分析,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直接放置LNG-IUS(40例)和经GnRH-a治疗3个月以后放置(43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7.1±13.9个月,评估指标为疼痛评分、子宫体积、CA125变化、月经情况及续用率,结果示两组子宫体积均有明显减小,直接放置组术后6个月开始子宫体积有明显差异(P=0.002),GnRH-a组术后3个月开始子宫体积有明显差异(P=0.002)。两组痛经VAS评分均有明显减少,3个月时的GnRH-a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直接放置组,(P=0.04),6个月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得出LNG-IUS缓解痛经的长期疗效是显著的,GnRH-a可作为诱导药物在LNG-IUS完全起效前应用,可以增加疗效。
  LNG-IUS的放置策略——前位子宫,宫腔深度小于10cm,或者后位子宫宫腔深度小于12cm,可以随时放置。宫腔增大明显者,用GnRH-a治疗2-3个月后放置。

 

七、小结
    子宫腺肌病是导致痛经、月经量过多、不孕的重要因素,病理诊断是金标准。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病变严重程度及有无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