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疗输卵管妊娠,我们改制一种能在X线影像监视下经宫颈选择性插入输卵管口内的导管,经导管灌注氨甲喋呤(MTX)。现将1996年以来临床所用的10例情况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导管结构:采用塞氏(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血管插管所用的血管扩张器(外径3.0 mm、内径1.5 mm),如附图所示将导管远段塑成双弯型,依子宫腔大小确定双弯部位的长度(AB及BC,一般分别为20 mm和45 mm左右)及双弯部位的夹角(<ABC及<BCD,一般分别为120°和140°左右)。另配直径1.3 mm、长400 mm铜丝,用以将已塑形导管支撑直便于经宫颈插入宫腔操作。导管CD段的远端在宫颈管内形成支点,旋转导管可将远端的AB段顶于宫底并使尖端A点指向靶侧子宫角。
  2.治疗方法: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卧于X线诊查床上,常规妇科术前准备。先以探针了解子宫位置及大小。将用铜丝撑直的导管经宫颈送入宫腔,抽出铜丝,凭导管特有的记忆恢复双弯塑型,在X线监视下将导管尖端指向患侧子宫角,再送入输卵管口内。在此通过造影证实并显示输卵管形态。明确异位妊娠后,将溶于10 ml注射用水中的25 mg MTX,经导管缓慢注入输卵管。留置导管5分钟后取出,结束治疗。


  附图 导管形态示意图

  二、临床应用
  本组10例,年龄24~39岁(平均32岁),停经35~50天(平均41天),伴不规则阴道出血及下腹痛,血β-hCG在243~1 136 kIU/L,B超检查除外宫内妊娠,并有一例输卵管区域孕囊(Gs)的低回声,GS直径12~26 mm。9例系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期的经产妇,1例为首次妊娠。术后每隔5天1次动态定量观察血hCG,降至20 kIU/L以下为杀胚成功;以正常月经恢复为最终治愈。4例因术后5~11天血hCG无明显下降而行第2次同法治疗,6例均1次治愈。1例在第2次治疗时发现GS增大达21 mm×34 mm,血hCG由原890 kIU/L降至451 kIU/L,在第2次治疗后因不全流产于第9天行妇科手术切除,证实GS已坏死,呈陈旧性流产型。余9例血hCG分别于治疗后5~17天转降至正常。月经恢复在治疗后26~65天,平均40天。
  三、讨论
  应用MTX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已得肯定[1]。在用药途径方面除全身用药外局部用药也有多种方式[2]。我们在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基础上,探讨用自行改制的导管实现选择性输卵管插管,完成异位妊娠的药物介入性治疗。本法最大优势是能在X线影像监视下直观操作,使治疗更确切。因方法简便而无禁忌。
  为了防止不全流产,术后早期开始口服云南白药,控制GS绒毛坏死后血管破裂出血是必要的,本组在采用此法后未再见不全流产。术后腹痛本组7例,系MTX进入腹腔刺激所致,腹痛程度与注药压力和量相关,经对症治疗半日内均消失。
  术后动态观察血hCG,是掌握杀胚效果、及时发现持续性异位妊娠并加以治疗的可靠办法。

参考文献

1 Goldenber M, Adman D, Bider D, et al.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pregnancy with methotrexate via hysteroscopy. Fertil Steril, 1992, 58:1234-1235.
2 戴钟英.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