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产科在线:阴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妇产科在线的采访。国际妇产超声学会中国大会(ISUOG CHINA SYMPOSIUM)暨第8届胎儿出生缺陷产前超声诊断及咨询高级课程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院60周年院庆学术活动,作为北京妇产医院的副院长,请您盘点一下北京妇产医院这些年的主要变化及您对北京妇产医院未来的愿景。


阴赪宏教授: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通过广大职工的努力,在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和保健等方面明显有所提高,医院正由单一的临床型医院转向研究型医院。


在临床方面,北京妇产医院展开一系列新工作。以产前诊断为例,在医院的努力下,三年前我院一站式产前诊断中心落地,将以往散落在医院各个科室的产前诊断整合,方便患者向产科、产前诊断、超声科、遗传咨询医生咨询,患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同时超声科远程会诊中心的建立,让外地患者免除奔波之苦就能得到北京专家高水平的诊治。此外,药事部、检验科也都有不同的改变。我们始终铭记,为临床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是北京妇产医院不变的宗旨。


在科研方面,北京妇产医院也参与到国家的科研项目中,目前我们医院正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立出生人口队列,开展重大出生缺陷风险研究”,并且国家自然资金、北京市科委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的数量均大幅度增长。


在教学方面,近几年我院博士生导师从原来的6位增加至18位,硕士生导师也增至近40位。硕士、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壮大为培养高水平人才提供了保障。


在妇幼保健工作方面,北京妇产医院负责全北京市的妇幼保健工作,既为政府妇幼保健工作出谋划策,又为政策的施行提供支撑。


2、妇产科在线:本次会议邀请到许多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的大咖前来交流,这与我国超声领域学术力量的增强密不可分,北京妇产医院对超声科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副院长,请您分享一下北京妇产医院超声科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经验。


阴赪宏教授:超声科是我院重要的医技科室,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在国内外享誉盛名。本次会议我院超声科吴青青主任邀请到美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授与会,涵盖国际前沿学术进展,课程内容之丰富在国内妇产超声领域可谓一流。为进一步提升超声科影响,近几年我院在超声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展开探索,希望把超声诊断中心打造成临床诊疗中心、超声培训中心及远程会诊中心,这三个“中心”有利于提高北京妇产医院超声诊断中心的影响力,推动全国妇产科超声医生技术能力的培养。我们也非常注重科室的科研能力建设,目前吴青青主任团队获基金支持达千万,基金支持科室进行高水平研究、对解决疑难问题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科室人才培养方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影像博士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超声科在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此外,医院在超声科引进先进设备、做好硬件保障方面不惜投入,助力超声科的发展。


3、妇产科在线:随着“全面两孩”政策放开,高龄、高危孕产妇数量不断增加,做好孕前、孕中优生健康检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立出生人口队列,开展重大出生缺陷风险研究”项目的主持人,请您谈谈我国现阶段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概况,以及开展出生队列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阴赪宏教授:出生缺陷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我国201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缺陷人数达90万,占出生人口的5.6%。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出生缺陷防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清晰地梳理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遗传与环境交互因素,我们建立了出生人口队列,希望以此建立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挖掘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较长的周期来完成。这一项目对我国防控出生缺陷、提升人口素质、家庭生活的幸福均有益处。


4、妇产科在线:2017年11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先行试点开展并建立出生人口队列,截至现在,全国有80000例入组,目前的研究进度与研究计划相符吗?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之后要如何推进呢?


阴赪宏教授:我国建立出生队列的经验尚不丰富,因此目前我们在建立出生队列过程中面临不少挑战。由于我国整体的研究水平不一,为达到项目的均一性、同质性,我们对参加项目的单位医生进行多轮培训,使大家掌握SOP,按照统一标准操作;此外,还对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进行重点培训,以点带面,通过两年的努力,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按照项目预计,我们需要建立一个50万的出生队列,主要分两部分,重点集中在建立35万出生队列的任务上,目前已经完成8万例入组,20天后入组人数即将达到9万,每个月入组人数约新增1万。目前该项目工作进行顺利,相信在全项目组专家同仁的努力下,该项目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阴赪宏

【专家简介】阴赪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委员。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40余篇),主编、副主编、副主译专著23部。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卫生系统“215”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两次、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两次、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稿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