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段教授提到,1996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与诊断标准,被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项目工作组(NHBPEP)推荐使用。此方法按照发病基础,脏器损害程度进行诊断,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成5类,即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江森教授和张振均教授对本病的命名和分类提出修改意见后,一直沿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003年,我国开始采用NHBPEP的命名及分类方法。段教授和孔北华教授认为,“子痫前期-子痫”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妊高症”而更妥当,此观点得到林其德及其他知名教授的认可。

 

    关于子痫前期-子痫的诊断,段教授讲解到,目前诊断主要依据高血压、蛋白尿及有无脏器损伤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5大类(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其中子痫前期分为轻度和重度。关于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为了与国际标准统一,应该是血压≥160/110mmHg,24h蛋白尿>5.0g或随机尿蛋白(+++)以上。

 

    子痫前期-子痫的病因学研究方面段教授提到,目前的证据已经证实至少部分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符合两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为病理生理变化形成过程,以滋养细胞浸润异常、 螺旋动脉重塑不良导致胎盘血液灌注减少为特征;第二阶段为器官受损阶段,导致各种临床征象的发生。

 

    子痫前期-子痫的特点为连续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异质性”是指患者首发症状可以为单纯的妊娠期高血压或蛋白尿,临床进程呈持续性进展,然后逐渐发展为典型的子痫前期-子痫,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伴或不伴其他脏器损伤。“异质性”是指不同孕周发病者,即使是相似或相同孕周发病者,子痫前期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治疗效果也不一。“不稳定性”是指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不伴有蛋白尿,或持续的蛋白尿没有高血压出现,但是可合并有持续的脑部症状、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胎儿生长受限或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肝酶异常等。

 

    段教授提出,硫酸镁可以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发生子痫的风险是毋庸置疑的,已经得到诸多研究证实,故国内外均建议对重度子痫前期应该使用硫酸镁。而对于轻度子痫前期是否使用硫酸镁是由争议的,国外的指南和权威文献不建议使用硫酸镁。国内一些专家建议严密监测孕妇的症状和体征、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及时开始解痉治疗。2012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制定的“子痫前期指南”中指出,对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硫酸镁治疗。

 

    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一致强调早期预测。至于预测方案及指标,研究这门集中于各种血清生化指标和子宫动脉多普勒单独或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目前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也正在逐步发展。段教授强调,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预测期严重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尤其是使用简单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预测,才更有可操作性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