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由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妇科质控中心、四川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承办,AME出版集团协办的“2024华西国际妇科肿瘤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学科学术会”在成都顺利召开。


1.jpg


在当日的“盆底、生殖道畸形分会场”中,多位领域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分享了各自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并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技巧以及术后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此外,专家们还就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建议。整个会场学术氛围浓厚,与会者深受启发,收获颇丰。妇产科在线作为本次会议媒体支持,为您带来现场精彩报道!


学术讲座


刘木彪教授:盆底与重建,其实也可以很简单

1.jpg

珠海市人民医院刘木彪教授结合多个手术视频分享到,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阴道脱垂(VP),而非器官脱垂;VP的临床表现主要来源于结缔组织(筋膜韧带)缺陷;阴道五段支持理论能够帮助医生更精准定位脱垂具体部位,以及与之对应的缺陷结构;对缺陷结构实施原位且充分的重建是修复手术成功的关键。此外,刘教授还提出了三个核心原则,即合理性、规范性和易学性,并倡导在盆底重建手术中遵循上述原则,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谢臻蔚教授: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后复发与处理

2.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臻蔚教授讲到,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的复发主要与手术有关,包括术式的选择、子宫是否保留、顶端悬吊、后盆腔和三水平理论的应用,以及自体组织与网片的使用。对于复发的患者,临床处理时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史和脱垂的严重程度,特别注意复发部位。在非手术治疗中,应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选择使用子宫托,加强盆底肌锻炼和避免提重物。在考虑再次手术时,需要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并综合考虑患者的意愿、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以及手术者的技术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鲁永鲜教授:阴道后壁脱垂修补术规范及进展

3.jpg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鲁永鲜教授指出,支持阴道后壁的解剖结构包括Cul-sac腹膜、直肠和会阴体。针对这些结构的缺陷,手术方法涉及四种不同的术语:阴道后壁修补术、阴道后壁植入术、会阴修补术和肛提肌折叠术。紧接着,鲁教授深入讲解了阴道后壁修补术的多种术式,包括阴道后壁脱垂修补术、阴道后壁特异缺陷修补术、伴移植物阴道后壁修补术、肛提肌折叠缝合术、会阴修补术及阴道封闭术。最后,鲁教授分享了其中心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并期望未来能够收集到更多的病例数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丰富的参考和支持。


洪莉教授:基于膜解剖的盆底重建手术

4.jpg

湖北省人民医院洪莉教授荟萃多个临床案例分享到,膜解剖是基于胚胎发育学说的高级手术方案,全子宫系膜切除术已获得循证医学的有力支持。盆腔膜解剖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两方面:(1)根据胚胎发育学重新界定恶性肿瘤根治术对肿瘤组织切缘的要求,避免过度切除造成功能障碍;(2)主张沿筋膜、系膜间隙平面进行解剖,减少血管、神经及邻近脏器副损伤。此外,膜解剖尤其适合在腹腔镜或机器人平台放大的手术视野下开展,期待能在盆底重建类手术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夏志军教授:POP手术并发症带来的思考

5.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夏志军教授在讲座中强调,对疾病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关键。而术前的全面评估、娴熟精湛的手术技能、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对盆底解剖的深入了解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夏教授表示,医院的条件,如老年患者麻醉管理、手术设施和术后护理等,同样对手术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他提倡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即基于科学证据进行医疗决策,同时强调“文明创造”的重要性,即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罗红教授:盆底超声术前、术后的应用

6.jpg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罗红教授通过深入分析多个临床案例,和参会医生全面地探讨了盆底超声技术在手术前后的应用情况。她讲到,盆底超声是目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影像学图像的解读应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等综合信息相结合,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此外,罗教授特别指出,3D盆底超声技术为处理复杂病例,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多次吊带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诊断和治疗工具。


申吉泓教授:女性控尿机理与手术设计

7.jpg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申吉泓教授指出,女性控尿能力与尿道本身、尿道周围以及盆底神经的解剖结构紧密相关。确保有效的功能尿道长度是提升女性控尿能力的关键。在机械模型中,管腔的有效长度越长,流体阻力也相应增大。因此,适度增加功能尿道的长度,可以增强尿道的阻力,从而提高控尿能力。女性控尿的神经调控是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躯体神经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在设计手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后盆底重建和单支网片的结构特性,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牛晓宇教授:普罗雌烯在妇科疾病治疗期的应用

8.jpg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牛晓宇教授荟萃文献及指南,对普罗雌烯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她指出,普罗雌烯乳膏作为一种经典的局部治疗剂型,能够有效缓解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患者的局部症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使用普罗雌烯,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并促进伤口愈合。此外,普罗雌烯乳膏在阴道、宫颈等处放射治疗术后的恢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出血,还能帮助恢复阴道环境,降低感染风险。


秦成路教授:腹腔镜下陈旧性子宫断裂修复

9.jpg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秦成路教授详细阐述了子宫断裂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处理方法,特别针对腹腔镜下陈旧性子宫断裂的修复进行了全面讲解。秦教授结合多个手术视频强调了术前精准诊断和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指出在手术过程中,多镜合作、精确复位以及支架放置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此外,她还提到术后长期综合管理对于患者恢复的重要性。其条理清晰的演讲,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也为医生处理子宫断裂病例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谢洪哲教授:骶骨固定术与侧腹壁悬吊术对比分享

10.jp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洪哲教授讲到,阴道骶骨固定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脱垂的盆腔脏器牢固地固定在盆腔内,有效预防器官再次脱垂,同时对抗导致盆腔脏器脱垂的病因。紧接着,谢教授深入对比了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指出尽管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被誉为子宫脱垂治疗的“金标准”,但该手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能影响手术效果。最后,谢教授通过手术视频分享了国内侧腹壁悬吊术网片的创新设计。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让大家对该手术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牛晓宇教授: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压力性尿失禁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研究

11.jpg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牛晓宇教授针对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防控挑战,深入介绍了盆底疾病临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背景。她强调,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加速临床科研成果的产出及转化,而通过建立预警模型,也为疾病群防群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此,基层适宜的简易版防控方案应运而生。另外,大数据的应用领域还需不断拓展,包括多中心队列管理、患者服务设计、临床运营管理等人工智能应用,以促进专科数字化转型和学科全面发展。


郭瑞霞教授:先天性无阴道(MRKH综合征)的治疗

12.pn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瑞霞教授首先阐述了多种阴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顶压阴道成形术、羊膜阴道成形术、皮瓣移植阴道成形术、肠管阴道成形术、腹膜阴道成形术、生物材料阴道成形术。随后,她结合手术视频比较了下推腹膜法和游离腹膜法的优劣,指出下推腹膜阴道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住院周期短、恢复期患者痛苦较小等优点。此外,由于术后并发症导致的返院治疗比例较低,下推腹膜阴道成形术被认为是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治疗MRKH综合征的首选术式。


吴明富教授:后盆腔缺陷的临床表型与盆底重建手术策略

13.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吴明富教授首先从后盆腔脱垂或缺陷的临床类型及临床特征两方面,全面介绍了后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特点。随后,吴教授重点阐述了后盆腔缺陷的盆底重建手术决策,强调手术不应简单依赖单一方法,而应采取综合的系统重建策略。他指出,只有在修复阴道后壁(直肠)的同时,行顶端、侧旁修复和肛提肌、肛门括约肌及会阴体重建,以及潜在继发阴道后壁缺陷的修复等综合重建方法,才是真正符合重建理念要求的手术。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