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岁末,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办、APAGE(亚太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治疗协会)、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协办、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APAGE妇科微创培训中心及生殖外科共同承办的机器人与单孔腹腔镜论坛暨女性生育力保护论坛于2021年12月3日至5日在云端拉开序幕。
12月3日,会议第二直播室设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论坛、女性生育力保护论坛等,论坛邀请到了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授课。由于当下疫情关系,论坛将以线上会议形式进行,共同推进妇科微创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生殖相关领域及多学科医生专家之间的交流,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支持,为您带来会议精彩报道。
大会主席、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
万小平教授致辞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万小平教授代表大会对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本次会议设有达芬奇机器人论坛及手术演示、APAGE论坛、单孔腹腔镜与NOTES手术论坛、子宫内膜异位症论坛、女性生育力保护论坛、微创论坛、青年才俊论坛等,本次学术会议邀请到了多位资深专家进行授课,希望与会人员学有所获、融会贯通、造福女性、家庭和社会,感谢大家的支持,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子宫内膜异位症论坛
郭孙伟教授:内异症的术后复发:如何降低复发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郭孙伟教授分享了如何降低内异症的复发风险。郭教授从复发模式和危险函数的角度出发,指出术中微小病灶残留可能是内异症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郭教授指出,目前针对内异症复发的预防主要着重于术后干预,而围术期作为一个控制复发的关键时间窗口基本上是被忽视了。郭教授带领其研究小组建立了小鼠内异症残余病灶复发模型,在围术期给予酮咯酸、β-受体阻滞剂和NK1R抑制剂等处理,发现围术期应用上述药物后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由此他提出了围术期干预可能是控制内异症复发的关键。郭教授带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内异症复发,强调了围术期干预的重要性,为妇产科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韩璐教授:防患于未然-输尿管周围内异症病灶处理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韩璐教授分享了输尿管周围内异症病灶处理相关问题。输尿管内异症具有隐匿性、渐进性、积聚性及侵袭性,好发于远端1/3,不对称分布与盆腔EM分布特点相符。输尿管EM手术治疗目标:切除周围病灶、恢复输尿管解剖、阻止病情发展、避免输尿管EM。手术效果与病灶部位严重程度、是否同时合并子宫直肠窝DIE、术者的经验和技巧等有关,术中应尽可能切净病灶。输尿管EM肾积水粘连松解术解除梗阻有效率达87%,推荐所有初次治者首选粘连松解。韩教授指出临床医生应充分进行术前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多学科合作,避免副损伤;术后长期管理,延缓术后复发。
张信美教授:肠道内异症病灶切除与肠段切除的再思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信美教授分享了肠道内异症病灶切除与肠段切除。张教授指出尽管肠道DE执行保守病灶切除还是执行肠段切除目前仍存在争论,但目前在涉及肠道DE手术时多主张:①尽量做保守病灶切除而不做根治的肠段切除,尤其是年轻或生育要求患者;②经肛门环形保守病灶切除为大多数临床医生所推荐;③即使不做肠段切除手术也应尽量游离直肠与乙状结肠;④腹腔镜辅助下阴式(或经阴道)执行病灶或肠段切除应推荐。最后张教授强调内异症是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肠道DE不管是保守病灶切除(碟状切除/刮切术)还是根治肠段切除,患者术后需要长期药物管理,尤其是保守病灶切除术后。
许泓教授:子宫腺肌瘤切除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许泓教授分享了子宫腺肌瘤切除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或)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分型(Bazot分型)包括:内生型、腺肌瘤及外生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避孕药、孕激素类药物、GnRHa、曼月乐等)、手术(保留子宫的手术、子宫切除术)及其他(UAE、HIFU)。许教授指出子宫腺肌症术后无药物治疗复发率高,子宫腺肌症术后需进行药物治疗。许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腹腔镜子宫肌腺症切除术+术后放置曼月乐,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减小子宫体积、有效防止复发,适应于有强烈保留子宫意愿且症状较为严重,或术前子宫体积较大,不适宜放置曼月乐的子宫腺肌症患者。
任琛琛教授:生育力保护之子宫内膜异位症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任琛琛教授分享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生育力保护相关问题。EMT通过影响生殖细胞及胚胎、影响输卵管和胚胎运输、影响子宫内膜等方式对生育力产生影响。手术剥除囊肿可能会造成正常卵巢组织丢失,切除部分卵巢皮质,能量器械应用的热损伤可能会导致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降低。EMT对卵巢功能及生育力造成持续性的破坏,保护EMT患者的生育力具有重要意义。EMT与生育力保护应做到:①早期诊断,把握治疗时机;②规范手术操作,降低术中损伤;③加强术后管理,提高生育几率。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权衡术前应用GnRHa的利弊,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此外,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卵巢储备功能及EMT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保护生育力的关键。
易晓芳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中惹不起的输尿管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易晓芳教授分享了内异症手术中输尿管的相关问题。内异症是手术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增加输尿管损伤的风险。易教授通过手术视频向我们讲解了内异症手术过程的相关经验,避免输尿管损伤的关键因素是找到输尿管并确认一万遍,暴露解剖。易教授指出当疑似输尿管损伤时,不能惊慌:①寻找并确认输尿管两个断端;②充分上下游离输尿管;③寻求泌尿医生帮助与指导缝合、后期管理。输尿管吻合成功的三要素:无张力、无死角、有血供。最后,易教授强调损伤后呼救团队;清醒解剖,避免再损伤;如实报告,促进整改;尊重生命,成就卓越。
女性生育力保护论坛
吴小华教授: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复旦经验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分享了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复旦经验。保育治疗成为宫颈癌治疗的临床迫切需求。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复旦标准”将肿瘤大小≤2 cm扩大到4 cm可使36.8%的宫颈癌患者获得保育治疗的机会,受益人群增加了一倍。“复旦标准”的关键技术:保留肿瘤安全性(术中子宫动脉完全阻断法、可视定位横断面取材法、确定ART手术宫旁根治范围、三段式宫旁淋巴结取材法、提出辅助化疗替代放疗策略)、提高术后妊娠率(宫颈管防粘连技术、宫颈环扎法、子宫圆韧带保留技术)。最后,吴教授表示,复旦致力于构建“以保育为核心”的多学科精准诊疗体系。
刘开江教授:再谈宫颈癌保留生育手术的技术改进和相关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开江教授再谈宫颈癌保留生育手术的技术改进和相关问题。刘教授介绍了该术式的九大技术要点及改进方法:①清扫前哨淋巴结;②尽可能保留子宫动脉;③韧带切除范围(C1、C2型范围);④阴道和颈管的处理(环切阴道,横切宫颈峡部);⑤颈管病灶切缘(切上、下“洋葱圈”);⑥阴道宫体吻合(“袖套法”缝合);⑦宫颈环扎及时机(环扎在术后一年);⑧术后妊娠(建立积极鼓励辅助生育的理念);⑨不应使用举宫器。刘教授强调选择合适的病人,对于肿瘤>2cm的患者应谨慎;宫颈峡部的处理是手术成败、妊娠结局及肿瘤结局的关键;术后关注妊娠结局的同时,也要重视肿瘤治疗效果。
滕银成教授:疤痕妊娠几个问题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滕银成教授探讨了疤痕妊娠(CSP)的相关问题。CSP治疗原则为早诊断、早终止、早清除;专家共识认为,CSP保守治疗并不可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大多可在终止CSP后再次妊娠得到好的结局;不建议单纯药物治疗,推荐清除病灶。治疗方法包括:经阴道病灶切除、腹腔镜下病灶切除、UAE+宫腔镜下清宫等。滕教授指出: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任何大小妊娠囊的CSP;平均妊娠囊直径>4 cm是清宫术和药物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滕教授指出,有一定比例的CSP期待治疗能足月或接近足月妊娠,终止妊娠并非唯一选择。期待治疗的条件包括:未来没有生育计划,或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强烈保留胎儿的愿望,并愿意存担风险;知情同意;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观察等。
赵淑萍教授: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生育力保护的临床措施和策略
近年来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年轻化、生育年龄高龄化以及患者需求多样化促进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赵淑萍教授分享了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生育力保护的临床措施和策略。赵教授首先介绍了生育力保存及生育力保护的相关概念,女性生育力保护的适应症、方法、临床措施及评估策略。随后,赵教授分别讲解了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生育力保护措施。最后,赵教授介绍了女性生育力保存的技术策略:卵子冷冻、胚胎冷冻、卵巢组织冷冻与移植、子宫移植。赵教授强调女性生育力保存需要妇科、肿瘤科、生殖科、内分泌及遗传/胚胎学家等多学科合作共赢。
郭瑞霞教授:基于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创新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新术式
CSD的手术方式包括阴式手术、宫腔镜手术、宫腹腔镜联合CSD清创修补术,宫腹腔镜联合CSD折叠缝合术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瑞霞教授分享了基于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创新治疗CSD的标准新术式。郭教授表示该术式不增加CSD部位缺陷肌层新的创伤,不仅效果确切,而且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更为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传统的CSD修补手术后至少需严格避孕1-2年,而该手术方式保留了子宫的完整性,因此术后仅需避孕3个月,可造福于术后有尽快受孕需求的女性;只要符合CSD手术指征,便可进行该手术,不像阴式手术等,有一定条件要求。
隋龙教授:宫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保护策略-以新型子宫纵膈矫形为例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以新型子宫纵膈矫形为例分享了宫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保护策略。宫腔镜手术总则:①器械-能精细,免粗大;②能源-能冷刀,免电刀,机械能;时机-术前预处理,术中(多环节),术后内膜修复;新技术-Vaginoscopy(精细+冷刀);IBS/Myosure(精细+机械能)。隋龙教授指出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基础,宫腔镜术后预防粘连是内膜保护的重要措施。子宫纵膈的一站式精准诊疗更快捷、安全,不仅可行,实际有效;门诊、日间均可实施,术后管理细致、全面是关键;精细的宫腔镜器械、安全的膨宫介质、更安全的能源系统是关键要素;宫腔镜手术诊疗一体化是未来发展需求和趋势。
谢秀英教授: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防治策略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谢秀英教授分享了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防治策略。宫腔粘连的治疗目的:恢复子宫腔的大小和形状,防止粘连的复发,促进受损内膜的修复和再生,恢复正常的月经和生育功能。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率高,妊娠率低,因此如何保持宫腔的完整性,预防术后粘连是非常关键的。谢教授着重介绍了宫腔粘连的预防方法:①理想的宫腔镜手术;②宫内节育器的放置;③高效雌激素的应用;④早期宫腔镜检查;⑤放置球囊导尿管或球囊子宫支架;⑥透明质酸凝胶等生物胶类材料的应用;⑦中医中药的应用⑧改善微循环药物的应用;⑨干细胞的应用等。最后,谢教授强调:防止意外妊娠;过期流产者先用药物、减少宫腔操作创伤;宫腔操作小心谨慎;预防粘连需要提前防范。
卢美松教授: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包膜内切除手术的要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卢美松教授分享了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包膜内切除手术的要点。肌瘤周围的肌壁纤维受压形成一层假包膜,是一种纤维神经血管结构。假包膜可促进肌层解剖及生理功能尽快恢复、参与肌层创面的愈合过程,因此子宫肌瘤手术中保留假包膜是非常必要的。卢教授着重介绍了TCRM手术步骤与技巧:①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探查宫腔、肌瘤相对情况-选择切口;②开窗,显露并打开包膜;③分离包膜与瘤体间隙;④切断滋养血管时-先凝后切;⑤切除瘤体,使肌瘤逐渐变小;⑥分清肌瘤底部与包膜界限、切除肌瘤并避免切除包膜;⑦静滴20 U缩宫素,使肌瘤内凸,切除瘤体;⑧观察术后宫腔形态,观察瘤腔,未见残留瘤体;⑨B超提示子宫浆膜层完整,连续性好。
赵栋教授:宫内刨削系统使用经验分享
宫内刨削系统(IBS)能广泛的应用于妇科宫腔内疾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赵栋教授分享了IBS使用经验。IBS的临床优势适应症:子宫粘膜下肌瘤(G0/G1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纵膈、胚胎残留等。IBS可以降低水中毒、子宫穿孔、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最后,赵教授总结:①IBS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宫腔疾病患者,能够更好的保护内膜;②操作相对简单,学习曲线短;③钝性冷刀,手术更安全;④“质地”是刨削刀适应性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质量过硬”的肌瘤,不要强求;⑤结合配套器械、能量器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为至高目标。
丁景新教授:卵巢交界性肿瘤手术范围及保育关键问题
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丁景新教授分享了卵巢交界性肿瘤(BOTs)手术范围及保育关键问题。①非sBOT不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对于sBOT的淋巴结受累风险可以采用预测模型来准确预测,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对手术范围做出最佳决定。②II-III期不是保育的禁忌证,但高期别和保育手术是疾病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I期保育手术相对安全,更高分期的必须单独讨论,复发率必须与保育需求进行权衡。③微乳头亚型II-III期患者,复发率达90%以上,恶性转化率50%,保育手术尤为慎重,一般不建议保育。④对于有生育要求患者,复发可考虑行第二次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建议经过MDT讨论。⑤对于BOTs保留生育功能术后的妊娠时间应尽早,尽量在术后半年至1年内即开始尝试妊娠。⑥对于mBOT仅建议阑尾外观异常时行阑尾切除术,外观正常的阑尾不建议手术切除。
王萍教授:悬吊腹腔镜下妇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优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王萍教授分享了悬吊腹腔镜下妇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优势。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采用腹壁皮下钢丝悬吊方法,建立手术空间,被称为近似于开腹手术的微创手术。悬吊腹腔镜手术能像开腹手术一样快速打结、缝合。悬吊腹腔镜手术具有缝合迅速、减少出血、操作方便、避免烟雾干扰等优势。王教授通过卵巢囊肿及子宫腺肌症的手术视频向我们讲解了悬吊式腹腔镜优势:①调和手术烟雾吸除与操作空间的矛盾;②降低烟雾毒素吸收后的炎性反应;③缝合迅速,减少出血;④LEEP的应用有利于子宫腺肌症病灶较准确、较充分的切除方法;⑤是一种值得探讨应用的手术技术。
刘青教授:影像学检查在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青教授分享了影像学检查在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中的应用价值。宫颈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B超、CT、MRI、PET-CT等。FSS需要明确肿瘤大小、肿瘤距宫颈内口的距离(FSS成功的关键,即使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浸润深度。刘教授着重介绍了影像学检查在宫颈局部肿瘤的判断(首选MRI检查)、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应用(PET-CT>CT>MRI)、子宫及盆腔其他病灶判断(首选MRI)、远处转移病灶的判断(首选PET-CT)及复查时影像学的选择(至少6个月复查MRI)等方面的应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MRI无法显示IB1之前的病灶情况;锥切后MRI评估功能受限,建议对于高度怀疑癌应在患者锥切前行MRI。
陈丽梅教授: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治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丽梅教授分享了宫腔粘连(IUA)的临床诊治相关问题。IUA是女性继发不孕症的第二大原因。陈丽梅教授主要介绍了IUA的原因(妊娠类、非妊娠类)、分类(MARCH、ESGS、AFE)和治疗。IUA治疗目的包括:恢复宫腔的正常容积、重建宫腔和宫颈管的正常形态、预防再粘连形成、促进内膜再生修复。TCRA是IUA首选治疗方法。陈教授表示围术期处理;手术时机(卵泡期);手术器械(冷刀);手术方法、技巧和监护;预防再粘连措施;手术医生的耐心是宫腔粘连分解术手术成功关键。陈教授强调术前妊娠的排除尤为重要;术中仔细操作,避免子宫穿孔;术后综合管理预防宫腔粘连复发。
主持人
本论坛上午由赵欣教授、张蓉教授、诸海燕教授主持,下午由张健教授、帅文教授、柳洲教授、陈丽梅教授主持。
声明:本文由会务组供稿,经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