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初冬,鲜花盛开,绿树葱茂。2021年11月26日至28日,第五届广东省妇科盆底与微创新进展学习班在深圳隆重召开。会议由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办,深圳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协办。


1.jpg


大会采用线上交流方式,邀请来自妇科盆底泌尿与腔镜微创等领域的专家作学术报告及手术视频演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临床热点和难点问题予以详尽阐述,内容既前沿又实用,令参会医生获益良多。妇产科在线作为会议媒体支持,为您带来全程报道。


开幕致辞


2.jpg

11月27日,大会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大会主席、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姚吉龙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衷心感谢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的专家,欢迎积极参会的广大妇产科同道!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虽然大家不能线下相聚,但线上授课同样可以实现学术交流。会议聚集妇科盆底与腔镜微创新进展,邀请了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参加授课和手术演示,强大的专家团队带来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希望参会医生可以学以致用,将妇科技术和理念提升到更高的高度。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jpg

会议开幕式由执行主席、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刘剀教授主持。


学术讲座


姚吉龙教授:三胎政策背景下高龄妊娠风险与生育力保护再认识

4.jpg

尽管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二胎和三胎政策,但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较2016年降幅达33%,人口形势严峻。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姚吉龙教授从我国的生育现状、高龄生育风险剖析、生育保护策略等方面细致讲解了在三胎政策背景下对高龄妊娠风险与生育力保护的再认识。高龄再生育面临的常见问题包括生育力下降、流产、不孕、疤痕妊娠、子宫破裂、出生缺陷、凶险性前置胎盘、内外科合并症等。生育能力取决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包括输卵管病变、子宫病变、卵巢功能和男性因素。在手术处理这些疾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谨慎把握适应证、精细手术操作,最大幅度地保护生育力。之后,姚吉龙教授介绍了生育力保护的必要性及其技术,以及良性和恶性肿瘤女性生育力保护的具体措施。在我国出生人口明显下降的现实之下,保护生育力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势在必行,呼吁广大妇产科医生和患者共同携手,保护生育力,提升女性实现妊娠的机会,助力我国三胎政策的实施和推广。


纪妹教授: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机器人精准术式选择

5.jpg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对年轻宫颈癌女性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纪妹教授从一例IB1期宫颈鳞癌年轻女性手术治疗后成功妊娠分娩的案例开始,为大家讲解了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机器人精准术式的选择。机器人手术可以突破人眼、人手和人力的极限,具有明显的优势。纪妹教授结合其团队机器人手术的经验,通过真实病例的手术视频演示,详细讲解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步骤和操作细节,令参会医生大开眼界。


冯力民教授:宫腔镜手术子宫内膜的保护

6.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从子宫壁的组织结构开始讲起,说明保护子宫内膜的重要性,讲解了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壁间肌瘤、粘膜下子宫肌瘤和弥漫性子宫肌瘤病等宫腔镜手术操作时保护子宫内膜的各种措施,之后重点阐述了宫腔粘连的定义、治疗目的、疗效评估、术后妊娠影响因素及综合管理等要点。宫腔粘连患者术前充分评估,给予雌激素;术中宫腔镜直视分离粘连,尽量用剪刀,减少热损失,可选择影像学辅助;术后应用屏障隔离、雌激素和抗生素,及时复查,并指导妊娠。冯力民教授强调,子宫内膜保护永远是宫腔内操作的根本。


周霞平教授: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并发症预防和应对

7.jpg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周霞平教授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深部浸润性内异症(DI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目标开始,指出DIE手术是内异症领域中最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还需要跨学科团队的支持。周霞平教授结合多个病例和手术演示视频,为大家系统讲解了预防和应对DIE手术并发症的措施,即详尽询问病史,行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同时行影像学检查;术前充分准备,沟通到位,详解手术利弊;手术精准,解剖到位,层层分离,术野清晰,精雕细琢;手术结束可进行透光试验、充气试验等检查,预防到位。


刘开江教授:子宫内膜癌TCGA分子分型及临床应用

8.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开江教授首先指出,子宫内膜癌传统分型存在重复性低、对应性差、未考虑肿瘤异质性和指导性差等问题,不能完全指导临床诊治。2013年Nature发表了有关子宫内膜癌TCGA分子分型的论文,2020年NCCN指南推荐了子宫内膜癌的TCGA分子分型。TCGA分子分型可用于对子宫内膜癌补充诊断、指导治疗、风险分级和预后判断,也为探索子宫内膜癌的新治疗模式奠定了一定基础。分子分型的临床应用研究,有望真正实现子宫内膜癌诊疗中的精准化、个体化和规范化。


孙大为教授:妇科单孔腹腔镜及NOTES手术在中国大陆的现状

9.jpg

北京协和医院孙大为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大陆地区单孔腹腔镜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妇科应用的现状,指出微创化是目前和未来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器械研发和创新是手术微创化的关键,目前国内器械的研发和生产如火如荼,例如专门用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机器人。之后,孙大为教授介绍了我国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结果。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可以开展这类手术,涵盖了可用的所有8种病种。这些具体的手术结果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罗喜平教授:腹腔镜手术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

10.jpg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也逐渐开始用于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罗喜平教授在讲座中结合临床病例的手术视频表示,腹腔镜可以用于早期卵巢癌患者的全面分期手术,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实施。3期和4期卵巢癌患者原则上行开腹手术,孤立病灶的3期卵巢癌患者的手术途径可以个体化,腹腔镜仅用于腹膜后淋巴结巨块型转移的3期卵巢癌患者,以及卵巢癌治疗后个别孤立病灶的腹腔镜下切除等情况。腹腔镜下活检可用于晚期患者化疗前的诊断性检查。


夏志军教授:如何看待盆底器官脱垂复发

11.jpg

术后复发是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手术修复的常见并发症。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夏志军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分析了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诊断不准确不全面、术式选择不妥、评估不全、技术问题、术后维护不够以及术式的持久性问题是复发的重要原因。之后,夏志军教授分享了11个临床病例的诊疗过程和手术视频,分析了诊疗策略和具体措施的得与失,强调医生应加强对疾病的理解认识,准确诊断;提高手术操作技能,丰富临床经验;不轻易采用尝试性手术;遵循循证医学,谨言发明创造;尊重患者,珍惜年龄给予的手术机会。


陆安伟教授:从Beyond Sedlis看宫颈癌诊治中的问题

12.jpg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陆安伟教授首先分享了2020年ASCO年会上一项关于I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研究。该项研究随访宫颈癌术后病理报告仅有一个中危因素且无后续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发现宫颈鳞癌复发率达到19.9%,宫颈腺癌复发率达17.1%,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鳞癌中深间质浸润、腺癌大小>2 cm。从这项研究出发,陆安伟教授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及NCCN指南中的Sedlis标准,详细解读了关于合并高危因素或中危因素患者后续治疗的对比,提出了现有证据下的矛盾与困惑。


孙秀丽教授:经阴道高位骶韧带悬吊术

13.jpg

POP修复术后容易复发,顶端支持最重要,顶端修复不够是复发的高危因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在讲座中重点讲解了经阴道高位骶韧带悬吊术(HUS)的优点、手术难点和并发症防治等内容。经阴道HUS是中盆腔悬吊的选择之一,属于自体组织全盆修复手术,便于同时行前后壁修补,疗效好,并发症少,花费低,手术的关键在于避免输尿管损伤。腹膜外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是有效的中盆腔支持术式,可以保留子宫,保留锚钉点,更微创,输尿管损伤风险低。 


马利国教授:重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

14.jpg

内异症是严重影响女性最重要生命阶段的慢性疾病,存在较长时间的诊断延迟。深圳市人民医院马利国教授在讲座中首先说明内异症的最新定义,即子宫内膜样组织出现在宫腔以外、与盆腔痛及不孕密切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重视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医生要充分掌握内异症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解疾病的特点;正确理解腹腔镜及组织学在诊断中的价值,回归传统的临床诊断模式,不断提高临床综合判断能力,减少诊断延误;耐心细致地询问病史,认真仔细地体格检查,合理应用辅助检查,从而明确临床诊断。


陈递林教授:盆底修复术式选择与新进展 

15.jpg

盆底修复术式繁多,顶端悬吊在POP修复,尤其是中盆腔缺陷修复术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圳市人民医院陈递林教授在讲座中阐述了盆底修复术式的选择与新进展,分析了阴道顶端悬吊主要术式及TVM阴道网片修补系统的优缺点,介绍了Dubuisson腹腔镜下腹壁悬吊术的优点及研究证据,强调术式选择遵循个体化原则,不能“一招鲜吃遍天”。随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盆底重建外科也衍生出新的理论和技术,各种新术式的应用有待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姚书忠教授:腹腔镜整块切除直肠及部分阴道治疗阴道直肠隔复发性卵巢癌

16.jpg

中山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书忠教授介绍了一例66岁卵巢癌综合治疗后2年、阴道排液3周患者的诊疗历程。经过影像检查等综合评估,患者初步诊断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IIa期铂敏感型综合治疗后复发,给予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在化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复发,病情有侵犯直肠前壁可能,遂行腹腔镜阴道残端广泛切除术+直肠部分切除术+腹腔镜双侧输尿管松解术+盆腔粘连松解术+经膀胱镜右侧输尿管置入术,术后给予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姚书忠教授之后详细讲解了该例患者的手术操作步骤和细节,分享了这例高难度手术的宝贵经验。


朱兰教授:2020版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解读

17.jpg

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在讲座中为大家系统解读了2020版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要点,重点讲解了新版指南相对于2014年专家共识新增和更新的内容。新指南中POP诊断和治疗的整体框架未变,对原有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条理化和细化;新增了我国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增加了对预防措施的评估;新增合并隐匿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和治疗,以及POP手术并发症的描述等内容。朱兰教授特别讲解了妇科手术网片相关并发症的争议及处理共识,并介绍了我国盆底网片应用的调研结果及我国盆底重建并发症登记研究的工作进展,强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登记研究势在必行。


秦成路教授:梗阻型生殖道畸形手术及长期管理

18.jpg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秦成路教授从女性生殖道畸形的分类开始,讲解了包括阴道横隔、斜隔、残角子宫、阴道闭锁等梗阻型女性生殖道畸形的诊断、治疗及术后长期管理的要点,特别介绍了其医院对不同类型阴道闭锁患者处理的“罗湖术式”,分享了独到的手术和管理经验。秦成路教授总结称,对于先天性梗阻型生殖道畸形患者,强调术前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合适的团队和合适的方法,重视术后长期随访和管理,包括心理、阴道扩张、引流管、内异症、阴道息肉及生育管理等。


郑峥教授:持续性外阴疼痛的诊治策略

19.jpg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郑峥教授系统讲解了持续性外阴疼痛的定义及病因、诊断与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等内容。持续性外阴疼痛影响20%的女性,多数同时存在盆底损伤。盆底损伤可能是外阴疼痛的原因,也可能是结果。妇科医生要重视对盆底肌的检查,尤其是持续性外阴疼痛的患者。持续性外阴疼痛的病因复杂,需要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其中物理治疗是重要手段,其他治疗措施包括手法、镇痛及中医治疗,以及生活方式改善等。郑峥教授还结合多个临床病例的诊疗经过,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刘娟教授:阴式辅助V-NOTES子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  

20.jpg

盆底重建手术方式多种多样,针对每一位患者,临床医生需要作出最适合的治疗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娟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子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是手术纠正中盆腔缺陷的方式之一,以解决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及肠膨出、McCall疝,其理想的缝合位置在坐骨棘以上,骶前筋膜和骶韧带复合体。刘娟教授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和病例手术视频演示,强调行V-NOTES子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的要点在于清晰确认输尿管走行,减少输尿管损伤及折叠并发症,如此术后可减少膀胱镜检查。


优秀手术视频展播


11月26日下午,在优秀手术视频展播专场,16个手术视频演示在线上播出,涵盖了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内异症病灶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盆腔粘连分离术及子宫切除术等妇科常见手术,为大家展示了全面的手术策略和精湛的手术技巧。


21.jpg

深圳市人民医院张金玲教授团队为一例膀胱内异症患者行腹腔镜下膀胱内异病灶切除术+盆腔内异病灶切除术,术中利用膀胱镜检查透光定位,非常精准地切除了病灶。


22.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孙力教授团队为大家带来一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经阴道单孔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演示,术中巧妙地推移宫颈和宫体,有效增加了术者空间,降低了手术难度,顺利切除子宫和双侧输卵管。


23.jpg

一位74岁女性诊断阴道前壁III度脱垂、子宫II度脱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陈伟芳教授团队为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子宫加用网片的侧腹壁悬吊术,分享了术中网片固定以及缝合的经验和技巧。


24.jp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斌梅教授团队为大家分享了一例尿道侵蚀吊带取出术+尿道阴道瘘修补术。患者阴道瘘旁完好组织很少,采用大阴唇旁新鲜皮瓣来缝合阴道瘘,达到更好的缝合及治疗效果。


25.jpg

这位患者阴道前壁脱垂IV期、子宫脱垂I期和阴道后壁脱垂I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礼全教授团队采用网片为患者行阴道前路重建术+骶棘韧带固定术+阴道后壁修补术+会阴体重建术,经过分离组织、标记网片、穿刺、放置网片、缝合固定等步骤,顺利完成了这例复杂的手术。


26.jpg

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康楷教授团队为大家分享了一例腹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演示,超声刀分离组织,盆腔解剖视野一直保持清晰,整个手术过程如行云流水,动静脉损伤应急处理得很好。


27.jpg

一位诊断阴道闭锁I型和盆腔内异症的13岁患者,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秦成路教授团队为患者行贯通阴道及内异症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月经规律。对于先天性梗阻型生殖道畸形患者,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后注意长期管理。


28.jpg

一位18岁女性在内异症术后10个月发生肾积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炎春教授团队为患者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尿管内异病灶切除术+右侧输尿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右输尿管双J管植入术+盆腔深部浸润型内异病灶切除术+左侧卵巢内异囊肿剔除术+双侧输尿管松解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团队顺利完成了这例复杂的手术,受到参会医生的一致好评。


29.jpg

一位39岁女性因发现外阴脱出物而入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苏教授团队为患者行腹腔镜下阴道侧旁修补术+双侧骶韧带高位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阴道后壁修补术+会阴体重建术,采用巧妙的缝合技巧来达到悬吊效果,使参会医生受益匪浅。


30.jpg

一位59岁患者因外阴肿物脱出3年多而入院,诊断为III期POP,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鲍二臣教授团队为患者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修补术+V-NOTES骶韧带悬吊术,分享了V-NOTES骶韧带悬吊术的操作技巧。


31.jpg

一位35岁重度子宫脱垂、宫颈延长患者,广东省人民医院胡洁媚教授团队和患者充分沟通后行曼市手术+骶韧带缩短术,术中呈现的悬吊及缝合技巧等细节,帮助大家学习到很多。


32.jpg

一位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患者,临沂市人民医院汪永胜教授团队为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巧妙地采用削苹果式切除子宫并从脐取出。


33.jpg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曾薇薇教授团队带来一例罕见的阴道斜隔综合征合并双宫颈融合手术视频分享。29岁女性因经期延长10余年入院,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双子宫、阴道斜隔切除术后和左肾缺如,为患者行宫腔镜下左侧宫颈成形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宫内支架放置术。


34.jpg

一位诊断左侧输卵管积水、左侧卵巢囊肿、继发性不孕症的28岁女性,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刘丽洲教授团队为患者行腹腔镜左侧输卵管结扎术+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重度肠粘连松解术+重度盆腔粘连松解术+宫腔镜检查术+诊断性刮宫术,手术中从外周到中央,钝锐结合分离,界限分明,游刃有余,技巧娴熟。


35.jpg

一位32岁子宫肌瘤患者,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池小玲医生团队为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剔除瘤体,术中配合牵拉,保持张力,双极超声交替使用,剥离层次清晰,术中无出血,过程非常顺利。


36.jpg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陈国斌教授团队分享了一例3D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演示视频,术中细心游离腹膜等组织,尽力保护输尿管,全程遵循无瘤原则。


主持&花絮


11月26日至27日,姚秀华教授、于敬会教授、胡海燕教授、王佳慧教授、黄山鹰教授、李益格教授、伍雪梅教授、刘剀教授、李瑞珍教授、余志英教授、张金玲教授、孙晓红教授、郭端英教授、范余娟教授、姜艳华教授、蔡秋娥教授、陈小琴教授、李田教授、吴雪清教授、王中海教授、陈光元教授、罗光楠教授、唐杰教授、李明娥教授、金平教授等在线上线下担任会议主持。


37.jpg

38.jpg

39.jpg

40.jpg41.jpg42.jpg43.jpg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