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产科在线: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经过手术和化疗为主的初始治疗后约70%的患者会在2~3年内复发。对于反复复发的卵巢癌患者,您认为化疗有哪些局限性?
纪妹教授:卵巢癌是恶性程度最高、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约70%的卵巢癌患者在发现时即为晚期,经过手术和化疗后,虽然70%的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会在2~3年内复发。对于反复复发的卵巢癌患者,化疗往往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化疗失去作用,有些患者还会随着治疗线数的增加,对化疗药物产生过敏反应。
更重要的是,化疗会带来毒副作用,即发生不良事件,例如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发生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会导致化疗不能如期进行,使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此外,化疗患者还可能发生周围神经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四肢疼痛等症状,化疗还会导致胃肠道反应,例如恶心、呕吐等,如果这些不良反应达到3~4级,会影响化疗的进行,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减低、延长化疗间隔或更换治疗方案,从而影响化疗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因为这些毒副作用而拒绝化疗,影响后续的治疗,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
2、妇产科在线:2020年ESMO年会公布了新型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的BGB-290-102研究数据。帕米帕利用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PSOC)和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PROC)患者的单药治疗,均显示出了优越的客观缓解率(ORR)和持续缓解时间(DOR)。基于这样的疗效数据,您认为是否可以解决临床上化疗带来的局限性?
纪妹教授:去年ESMO年会上,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BGB-290-102研究数据公布,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该II期临床研究入组的是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gBRCA1/2突变,高级别上皮性、非粘液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包括PSOC患者和PROC人群,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帕米帕利单药用于PSOC患者的ORR达到了65%,用于PROC患者的ORR达到32%,两组的中位PFS分别达到15.2个月和6.2个月,中位DOR分别是14.5个月和11.1个月。
从临床的角度来看,帕米帕利在PSOC和PROC患者的治疗中均显示了较好的效果,为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增加了一种新选择。尤其是对PROC患者,化疗的有效率仅约为10%~20%,但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治疗的有效率超过了30%,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结果。
因此,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更深入的关于帕米帕利用于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治疗的研究数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帮助更多合适的患者从帕米帕利替代化疗的方案中获益。
3、妇产科在线:根据您的理解,帕米帕利优越的DOR数据,是否与帕米帕利不是非药物泵(P-gp)底物、具有抗耐药性高度相关?您认为这一机制特点会带来怎样的临床意义?
纪妹教授:帕米帕利不同于其他RARP抑制剂,它有一个特点,即它是非药物泵底物的PARP抑制剂,药物进入到细胞后不易被泵出去,因此可以很好地维持细跑内的药物浓度,药物浓度更稳定、有效剂量更高,不会被轻易代谢掉。帕米帕利优越的DOR数据可能与这一独特的机制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看,帕米帕利的这个特点可以使患者获益。在卵巢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帕米帕利可以使药物浓度保持稳定、平衡的状态,使药物剂量不降低,化疗能够如期进行,从而延长患者复发的时间,得到更高的生存率。同时帕米帕利在治疗中替代了化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纪妹 教授
【专家简介】
纪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郑大一附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妇科内镜四级手术培训基地主任。擅长各类宫腹腔镜及机器人微创手术,妇科肿瘤规范化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生殖道畸形诊治。华中地区第一个具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资质的妇科医生,个人机器人手术量近2000例,连续三年机器人手术量位居全国前列,获“达芬奇机器人年度人物”及“中国达芬奇手术十万例里程碑杰出贡献奖”,开展国内首例机器人髂耻韧带悬吊术及机器人VNOTES(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子宫切除术。参与“妇科机器人手术指南”、“妇科单孔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女性生殖器官畸形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及“妇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处理中国专家共识”等十五项中国妇科纲领性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制定。获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2020年“人民好医生”、第八届“河南优秀医师奖”、“出彩河南人”第二届最美医生、“2018年度人民健康传播大使”及“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