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由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主办的第四届“前海国际母胎医学高峰论坛峰会”暨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新形势下的高危孕妇管理及产科团队建设研讨会”于鹏城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由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院长朱元方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王海滨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于燕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jpg

本次论坛的主题聚焦于智慧妇幼(产科)建设、母胎医学、产科危急重症、复发性流产、早产多学科联合防治等方面的热点问题,邀请国际和国内众多知名母胎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旨在促进母胎医学领域的深入交流,为产科同道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将此次会议精彩的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产科同道,会议特采取线下线上结合形式,开幕式首日观看人数累计达1.33万人。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合作媒体,为您带来会议精彩内容。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大会主席朱元方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前来参会的领导与嘉宾,并对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专家同道们表示欢迎,对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深圳市医学会与深圳市宝安区医学会的支持表示感谢。


2.jpg

朱元方教授

陈敦金教授、范渊达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他们表示,回顾深圳和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的发展,从建院之初到现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在保障母婴安全方面获得了诸多认可,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深圳第四届“前海国际母胎医学高峰论坛峰会”上,希望各位专家同道积极交流探讨母胎医学的热点问题,为母胎医学发展添砖加瓦。祝愿深圳在母胎医学发展上能够取得更大更多的进步,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3.jpg

陈敦金教授

 

4.jpg

范渊达教授


学术讲座


陈敦金教授:孕产妇危重症救治的多学科协作

5.jpg

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陈敦金教授首先表示,近年来,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而能够取得这个成绩,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第一,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讲,公共卫生服务的完善使孕产妇产检基本上达到了96%,从而一些孕产妇高危疾病能够及早被发现。第二,对产科医生来说,孕产妇结局是可以预测的。陈教授分享了三线、二点、一面的管理方法对危重孕产妇的预测、预防、预警和救治的重要性。三线包括,门诊、急诊和转诊以及病房管理;二点为防控要点,产科疾病处理要点;一面为科室和医院层面。第三,结局预测始于孕前。在早孕期,在门诊即开始筛查预防,及早识别产科出血、子痫前期、肺栓塞等高危因素是产科急救成败的关键。第四,早预警与处置。陈教授强调,对于住院患者的管理,应建立快速反应团队,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平时的模拟演练和MDT团队的配合十分重要。

 

牛健民教授:产科心脏病学:母胎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6.jpg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牛健民教授从产科心脏病学的发展历程、产科心脏病学的构成及疾病概述、多学科团队模式的推广和产科心脏病学的目标与展望4个方面对“产科心脏病学:母胎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给予了系统阐述。2020年5月4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妊娠期患者临床管理涉及的心血管问题》科学声明,明确提出了“产科心脏病学”概念,其核心内容是组建“孕心团队”,并在孕前、孕中和孕后进行全程管理。牛建民教授认为,产科心脏病学的短期目标是优化母婴结局,长期目标是通过改善妇女孕期的宫内状况,降低人群终生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孕心团队”的组建将在降低孕期心血管风险暴露,降低妊娠期和产后远期母子两代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

 

朱元方教授:羊水栓塞救治关键要点

7.jpg

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朱元方教授指出,不同时代,羊水栓塞救治的成功率不同,对此,我们需要思考,对于羊水栓塞我们是否诊断及时?是否快速反应到位?治疗是否科学规范?再遇到一次能否成功救治?在产科中,羊水栓塞(AFE)是一种“灾难性”综合征,其难以预测,发病率低,病情凶险。因此,对于羊水栓塞的救治,需要关注早期识别(前驱症状、高危因素)、即刻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快速反应体系及现场总指挥、多器官功能保护(呼吸、循环支持)、凝血功能障碍控制(限制晶体、早用血制品、抗纤绒)、防治围术期并发症(避免非计划二次手术、VTE防治、抗感染)、团队管理及培养(模拟演练)。

 

杨慧霞教授:妊娠期肝素应用的相关问题

8.jp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开篇即强调,虽然低分子肝素在临床应用相对安全,但妊娠期应用该药物必须明确指征后使用。孕期需要肝素抗凝的指征包括孕产妇罹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DVT/PE)、妊娠期VTE高危人群血栓的预防、孕前心脏放置机械性瓣膜、抗磷脂综合征(APS)。PE和DVT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VTE。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可导致孕产妇VTE风险升高,国内一项分析孕产妇死因研究显示,VTE是造成孕产妇死亡前5位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孕产妇死亡间接产科原因中,VTE居首位。相关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VTE,94.7%的孕产妇能够成功分娩。杨教授分析了低分子肝素相比普通肝素的临床优势与2020昆士兰指南与RCOG指南中对低分子肝素的推荐建议,并对产科VTE治疗方案、产科VTE抗凝治疗流程、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妊娠期APS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李笑天教授:子痫前期诊治的挑战和对策

9.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笑天教授指出,子痫前期这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具有不确定性;子痫前期没有轻重之分,轻度的也可以很快发展为重度。蛋白尿虽然不是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指标,但其可以反映毛细血管通透性,是发生肺水肿的高危因素,可以采用尿蛋白/肌酐≥0.3来诊断。收缩压的升高是预测颅内出血的重要指标,急性发作的重度高血压要及早采用降压治疗,争取在60 min内完成降压。HELLP综合征可以不合并高血压或蛋白尿。子痫往往”不按套路出牌”,表现不典型,预后不可知,远期有可能发生神经损伤。根据个体化的原则,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可以选择使用硫酸镁。对于子痫前期,需要大家“心里有花”,不断去探寻。

 

韩凤珍教授: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思路

10.jpg

肺动脉高压(PAH)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对于临床中无基础心肺疾病的人出现呼吸困难,应考虑PAH的可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体征表现为胸前抬举性搏动,肺动脉瓣第2心音亢进,三尖瓣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右心室第3心音,广东省人民医院韩凤珍教授表示,结合体征,PAH的诊断可借助心电图、胸片X线、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血管扩张试验等进行诊断,其中,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妊娠期肺动脉高压常见于先心病、风心病、免疫系统疾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等疾病,韩教授通过多个病例讲解了妊娠合并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管理,她指出,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妊娠早期应行ECG检查,建议科主任负责制,高危妊娠的患者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负责。

 

温济英教授:围产期心肌病诊疗进展

11.jpg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温济英教授从围产期心肌病的流行病学、定义、发病机制、病因学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生物标记物、诊断流程等对围产期心肌病诊疗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治疗方面,轻度PPCM患者可以在普通病房进行口服HF药物、口服利尿剂、考虑溴隐亭治疗1周;中度PPCM患者需要中等监护/HFU,注射利尿剂,如SBP大于110mmHg,可考虑使用血管扩张药,如果LVEF小于25%,考虑溴隐亭8周;重度PPCM应在ICU监护治疗,必要时需要给予强心剂/儿茶酚胺,进行有创通气和机械循环支持(Imella/ECMO),考虑使用溴隐亭8周,根据催乳素水平调整剂量,病情稳定后口服HF药物。关于溴隐亭的应用,目前欧洲已将其纳入标准方案,但美国及其他国家尚未纳入,因此,其是否作为标准治疗的一部分仍存在争议。

 

张建平教授:RSA诊治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12.jpg

自然流产的发生率逐渐增多,近年来对RSA的诊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措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复发性流产的常见病因及诊疗相关的关键点。在早期RSA的病因筛查方面,张教授提到,偶发流产不必进行病因检查,循证依据明确者可作为首查对象,依据不足者作为备选。对于临床高度怀疑APS的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阴性时,建议进行检测。此外,张建平教授还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其他免疫相关检查、LIT的争议、RSA的治疗争议、RSA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最后,他总结道,复发性流产的诊治尚存在争议,诸多地方仍需规范,检查泛滥增加诊治费用,治疗泛滥则导致潜在风险。希望大家谨记孕期用药原则“能少用尽量少用、能短用尽量短用、非用不可需衡量利弊而用。”

 

赵扬玉教授:再谈胎盘植入相关问题

13.jpg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穿入部分子宫壁肌层,胎盘植入分为三型: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对于凶险型胎盘植入的等级,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预测?如何创新手术?对于这两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进行了详细讲解。关于判断胎盘植入凶险等级方面,赵教授及其团队通过影像学特征制定了风险评估诊断指标,为前期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对于手术,赵教授谈到了九步手术法(子宫双切口+子宫颈提拉加固缝合止血术),强调了胎盘在位子宫切除手术的规范性,她认为,细节决定成败,注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创动脉监测、容量管理等细节对手术成功十分关键。赵教授分享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丰富的病例和经验,让在场学员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治有了全新的认识。

 

折瑞莲教授:妊娠期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

14.jpg

妊娠合并急腹症的发生率为1/635-~1/500,妊娠急腹症可发生于从早孕期到产后、妊娠的任何阶段。深圳市人民医院折瑞莲教授指出,妊娠期急腹症病因繁多,盆腹腔、后腹膜各个脏器都可能发病,且症状、体征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异性差,因而早期精准诊断难度增加,误诊和漏诊率高。产科相关的急腹症应注意与假宫缩、圆韧带痛、耻骨分离痛等鉴别诊断,可利用胎心监护、子宫及胎儿超声等检查辅助诊断。妊娠期急腹症可分为紧急和非紧急,前者需要在24h内立即处理,因此,诊断时需要分清轻重,高度关注孕妇的神志、呼吸频率、脉搏、血压、体温等指标,生命体征异常往往提示病情紧急,需积极处理。

 

王晨虹教授:如何早期识别头位难产

15.jpg

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分娩安全,从WHO、ACOG、RCOG到中华医学会均制定了相关正常分娩指南。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王晨虹教授介绍了头位难产和产程管理、头位难产的常见原因、头位难产中的头先露胎位异常等,并重点讲解了头位难产中的巨大儿管理。指南指出,巨大儿增加了剖宫产率及肩难产的风险。对于疑似巨大儿何时引产和阴道分娩的问题,王教授表示,对于疑似巨大儿,除非临床上有明确指征,否则不建议在孕39周前引产;阴道分娩可致肩难产的风险增加,产科医生应提高对肩难产的认识,向患者提供咨询和建议,合理使用阴道助产分娩。最后,王教授强调,对于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并干预非常重要,可改善母儿预后。

 

傅芬教授:产科急危重症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实施和管理

16.jpg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傅芬教授分享了三个十分严重的产科病例,这些病例的治疗难点在于存在诸多救治风险。付教授团队采取MDT模式,联合泌尿外科、血液科、心内科、麻醉科、ICU、影像科、血管外科、输血科、肝胆外科、普外科等科室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和应急预案成功救治了三个病例中的患者。结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经验,付教授指出,由于产科患者病情变化快、急,常需要急救支持,并且产科急救涉及母儿,较其他普通急救有其特殊性,因此,早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快速做出反应,联合多学科对患者进行救治,是提高孕产妇救治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瑞满教授:如何把控彩超多普勒异常与医源性早产

17.jpg

早产是指妊娠不满37周分娩,各国关于孕周下限值的定义有所差别,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早产可分为活产和胎死宫内、单胎和多胎妊娠以及自发和医源性早产。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瑞满教授指出,彩超是医源性早产的重要监测手段之一,她针对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和脐静脉介绍了多普勒监测的方法与关键要点。关于静脉导管的监测,超声下该血管可在正中矢状切面和腹部横切面得到,正常是正向的连续波形,并随着孕周增加PI逐渐的减低,PI值升高、a波缺失或反向可见于胎儿非整倍体、心脏畸形、胎儿生长受限和TTTs等。李教授强调,产前监护是提高远期妊娠结局的关键。

 

邹丽教授:2020年剖宫产术后血栓栓塞预防指南解读

18.jpg

2020昆士兰指南流调数据显示,每1000例妊娠中约有1.2例VTE事件。妊娠的不同时期VTE风险不同,孕晚期的风险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分娩后前3周VTE风险达峰值。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邹丽教授分享了一项协和医院2015年到2019年产科血栓发生的研究,并介绍了ACOG、RCOG和ACCP三大指南对剖宫产术后药物预防血栓栓塞建议的比较、药物预防策略的收益、预防VTE的药物等。她表示,产褥期本身面临VTE风险,尤其是产后7~10d,基于此背景,剖宫产术后产褥期VTE风险更高,早期识别并预防PA-VTE是防治该病的关键,也是目前多国VTE指南防治策略的指南关心最多的问题。

 

赵卫华教授: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用药管理

19.jpg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赵卫华教授的讲座从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变化、妊娠期常见甲状腺疾病种类、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诊断和各种甲状腺疾病的用药4个方面展开,他表示,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最常见的包括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甲亢和亚临床甲亢,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其中,关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问题,其治疗目标是将TSH控制在妊娠特异性参考范围的下1/2,如无法获得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则控制在2.5mU/L以下。药物首选LT4,妊娠前半期1-20周应根据甲减程度监测2-4周甲状腺功能,并根据功能调整LT4剂量,TSH稳定后每4-6周检测一次至分娩。孕期甲减产后的用药需要给予非妊娠状态剂量,如孕期开始LT4治疗用量小于50ug/d者产后可考虑停药。

 

王子莲教授:T1-DM合并妊娠多学科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20.jpg

我国T1DM患者日趋增多,而妊娠是加重T1DM病情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子莲就T1DM合并妊娠多学科综合管理专家共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在T1DM患者孕前管理中,孕前咨询除常规产检外需关注:1、药物使用咨询,孕前即应停用或调整治疗合并症可能致畸的药物;2、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推荐值为5~7mmol/L,餐前血糖推荐值为4~7mmol/L;3、孕前维生素补充及碘营养,所有计划妊娠的女性孕前均需每日口服叶酸至少400μg直至孕3个月,孕前三个月注意碘营养状态,建议整个孕期食用加碘盐;4、孕前体重管理,由于母亲肥胖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孕前BMI>27.0kg/m2的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减重。

 

漆洪波教授:未足月胎膜早破:10个问题

21.jpg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教授通过未足月胎膜早破的10个问题介绍了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的问题。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的英文术语为PROM(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其精准诊断可依靠宫颈阴道分泌物羊齿状结晶和超声测定羊水量;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后需要监测患者有无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并监测剩余羊水量(动态),以上两个指标均是判定患者能否进行期待治疗的重要指标;对于分娩时机的选择,小于34周pPROM,如无母胎禁忌症,应选择期待治疗,34~36+6周的pPROM,无论是期待治疗还是立即终止妊娠都是合理的选择;在宫缩抑制剂的使用方面,宫缩抑制剂并不能延长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直接改善新生儿结局,因此,不建议长时间使用宫缩抑制剂。

 

陈慧教授: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的妊娠风险管理

22.jpg

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受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ART后早期自然流产约占85%,晚期妊娠丢失约占15%。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慧教授通过多篇文献分析了IVF-ET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及多胎发生率、IVF-ET后单胎妊娠早产的相关因素、预测自然流产、宫颈长度与晚期流产和早产的风险,并讲解了亚临床宫内感染监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宫缩抑制剂的应用等。她表示,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注重妊娠率和抱婴回家率;ART治疗后,妊娠期间应注意自然流产的预测和预防;如患者出现短宫颈,需要分析病因,个体化治疗,而不能“一扎了之”;注重妊娠期糖尿病的检查与管理。


主持风采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会议花絮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36.jpg

37.jpg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