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相聚、精彩继续,2020年7月10日由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共同主办,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妇科肿瘤预防与控制分会承办,多个学会协办的全国第五届HPV感染相关疾病及妇科肿瘤放射治疗大会以网络会议的形式继续精彩呈现。
▶精彩专题分享
▎魏丽惠教授:HPV疫苗误区解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以“HPV疫苗误区解析”为题做了精彩报告。魏丽惠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别指出中国女性HPV感染特点,并分析了目前国内上市的四种HPV疫苗异同。随后,魏丽惠教授分别从五个方面详细的对HPV疫苗误区进行了解析,分别是:1、HPV疫苗不含病毒DNA,保留免疫原性,无致病性,不具有传染性;2、四种HPV疫苗的保护效力解读;3、HPV疫苗均表现出免疫持久性,具有长期保护效果;4、HPV疫苗的安全性解读;5、目前尚无证据证明HPV疫苗对妊娠有影响,但孕期不建议接种HPV疫苗,哺乳期疫苗谨慎接种。并重点强调了,不论是否有细胞学异常,已知HPV感染或HPV相关病变均建议至推荐年龄接种HPV疫苗。最后,魏丽惠教授还给我们讲述了WHO的全球消除宫颈癌计划,并且提到了健康中国2030:中国进入HPV疫苗时代,支持HPV疫苗全面推广接种,尽早消除宫颈癌。
▎张志新教授:利用免疫大数据指导肿瘤个体化诊断和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张志新教授以“利用免疫大数据指导肿瘤个体化诊断和治疗”为题做了精彩报告。在讲座中,张志新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评估免疫力状态的标准,以及自己团队从2018年开始的研究工作,如:“利用TCR多样性来评估免疫力, TCR免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判断多种肿瘤疾病的免疫状态。”强调体内BCR和TCR的多样性是建立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对体内免疫力进行评估及量化,从而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张志新教授介绍其团队研发基于免疫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可应用于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总之,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察觉体内诸如肿瘤、感染等异常的变化和疾病,而基于免疫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肿瘤筛查系统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应用前景光明而广泛。
▎钱德英教授:2019 ASCCP基于风险的宫颈筛查管理指南导读
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钱德英教授以“2019 ASCCP基于风险的宫颈筛查管理指南导读”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首先,钱德英教授阐释了新版指南的重大改革为风险阈值评估管理思路的改变,重点介绍了2019 ASCCP基于风险的宫颈筛查管理指南的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以及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随后,钱德英教授通过一张流程图及十二张表格详细介绍了新版指南对于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复诊监测、阴道镜活检后的评估管理、低度异常的管理、CIN2/3治疗后的随访以及不同HPV基因分型的风险评估策略。最后,钱德英教授对临床中常见情况如AGC的处理、组织病理HSIL的临床管理、细胞学与组织学不符合的情况处理、活检AIS的管理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处理进行了流程解析。钱德英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提高了我们对2019 ASCCP指南的了解,更加深了我们对宫颈筛查风险阈值评估和管理的认识。
▎尹如铁教授:HPV疫苗对已感染人群的保护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尹如铁教授以“HPV疫苗对已感染人群的保护”为题做了精彩讲座,尹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目前我国HPV相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以及HPV已感染人群的特点和风险:1、中国人群HPV感染率高且大多数为单一型别感染;2、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即使经过治疗仍有复发风险;3、体内因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通常不具有保护作用。其次尹教授为我们讲解了HPV疫苗在已感染女性中的应用:多项研究证实,已感染女性接种四价/九价HPV疫苗仍具有一定保护效力,包括既往有感染、正在感染或宫颈病变已行手术治疗的人群;尹教授强调,多项指南推荐已感染女性以及宫颈病变经过治疗的女性可接种HPV疫苗。最后尹教授对HPV-FASTER策略做了介绍,提出通过扩大疫苗接种人群并结合HPV筛查,可加速实现降低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的目标。尹教授的演讲让大家对HPV疫苗对已感染人群的保护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吕卫国教授:宫颈癌筛查异常的处理
浙江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吕卫国教授以“宫颈癌筛查异常的处理”为题对2019ASCCP宫颈癌筛查异常和癌前病变管理共识进行了精彩的解读。首先,吕教授强调最新2019版共识基于风险值的量化和细化,加入“阈值”概念,提出同等风险、同等管理,使宫颈癌筛查的管理更加精细化;不同的临床“阈值”,提示临床管理策略的风险水平不同。针对风险水平不同,有6种不同的治疗决策:即刻治疗、即刻治疗或转诊阴道镜/活检、转诊阴道镜/活检、1年回访、3年回访、回归5年常规筛查。随后,吕教授强调临床工作中对异常筛查结果的初始管理、对既往未转诊阴道镜检测的异常结果进行复诊监测、阴道镜活检显示级别低于CINII后回访管理、CINII或CINIII治疗后的随访这些常见临床情况进行了精彩的讲解。最后,吕教授还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向大家分享了2019ASCCP共识的临床应用。
▎孙阳教授:老年人HPV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处理相关问题
福建省肿瘤医院孙阳教授以“老年人HPV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处理相关问题”为题做了精彩的讲述。首先,孙阳教授指出了老年女性生理特点,如:1、术后随访依从性差;2、宫颈暴露困难,影响观察及活检取材;3、既往未参加正规的宫颈癌筛查,初次就诊时已患病较长时间,CIN向宫颈管内生长的可能性大;4、老年CIN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可能导致术后HPV持续感染或再次感染。重点强调了老年女性HPV感染处理主要原则为“跟踪随访+药物辅助+阴道微生态管理”。随后,孙阳教授对于宫颈锥切后切缘HPV阳性患者的预后及处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强调HPV阳性子宫全切的指针:1、无随访条件或不愿接受定期随访,对宫颈病变过度忧虑者;2、宫颈锥切术保留宫颈组织过少,而实施再次宫颈锥切术困难者;3、宫颈锥切术后标本切缘为CINⅢ者;4、合并其他手术指征者。通过孙阳教授的讲解,让我们对老年人HPV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有更深入的认识。
▎谢萍教授:论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内涵、文化及在妇科肿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谢萍教授就“论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内涵、文化及在妇科肿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首先,谢萍教授结合祖国医学古籍《黄帝内经》、《淮南子》及《千金要方》阐释了“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中医就诊思路,并结合本次会议主题充分肯定了HPV疫苗及宫颈癌筛查的意义。随后,谢萍教授就妇科肿瘤手术及放化疗对人体产生的身心创伤进行了中医方面的解读,利用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阐释了放化疗对人体身心损伤的影响,并介绍了中医对于妇科肿瘤放化疗后有并发症患者的干预措施,包括身体康复、心理干预及生育功能的保护及康复。同时,谢萍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医在妇科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各种手段,包括内服药物,以及针刺、艾灸、推拿、按摩、熏蒸、泡浴等外治疗法。最后,针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如汗症、恶心、呕吐、疲乏以及白细胞减少症等,详实地讲解了其中医内服及外治的方法。通过谢萍教授的分享,我们对祖国医学的内涵及其在妇科肿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认识,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康复治疗手段。
▎杨开选教授: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特点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杨开选教授以“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特点”为题做了精彩讲座。杨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念、命名及流行病学特点,引出了子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流行病学及分类,指出目前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二大类、四个亚型。全面剖析了宫颈神经内分泌的临床特点,除了与其他类型宫颈癌类似的临床特点,还包括了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与高危HPV感染有密切相关,尤其HPV18、16。随后,杨教授详细讲解了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并介绍了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可与宫颈鳞癌、腺癌以及各种上皮内瘤变发生“碰撞”。然后,杨教授又为我们讲述了宫颈内分泌癌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特点,强调了宫颈神经内分泌癌(高级别)较同期其他类型的宫颈癌预后更差。最后,杨教授结合两个病例分析,带我们再次回顾了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特点,让大家对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李清丽教授:基层子宫颈癌筛查经验分享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李清丽教授以“基层子宫颈癌筛查经验分享”为题做了精彩报告。首先,李清丽教授对宫颈癌筛查背景及我国宫颈癌现状进行了概述,并表示,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中国家庭因宫颈癌导致的经济负担严重;虽然我国开展了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策略,但我国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不足;宫颈癌已经进入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随后,李清丽教授从确定宫颈癌筛查方案、地点,前期准备工作,现场点设置,检测后随访等四个方面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华西第二医院在基层地区的宫颈癌筛查工作,清晰的展示了工作的总流程图。最后,李清丽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宫颈癌筛查工作的一些体会与思考。通过李清丽教授的经验分享,不仅展示了华西第二医院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而且展示了该院响应国家号召,为健康中国2030所作的努力。
▶华西妇瘤青年论坛专场
本次大会主席尹如铁教授致欢迎词,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后任主委孔北华教授致辞,青年专场围绕2020年ASCO关于卵巢癌手术、术后化疗、靶向治疗以卵巢癌全程管理做全面深入的讲解,促进全国各地妇科肿瘤青年医师对卵巢癌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宋坤教授: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坤教授以“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为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首先,宋坤教授介绍了PARP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规范此类药物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特制定《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并从以下5个方面对指南进行详尽的解读:1、PARP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2、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3、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4、复发性卵巢癌的后线治疗;5、PARP抑制剂安全性管理。最后,宋坤教授总结道:1、PARP抑制剂是在BRCA突变,同时存在HRD的情况下,通过“合成致死”效应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靶向药物,它的问世是卵巢癌治疗史上的重大进步;2、现代治疗理念已将卵巢癌视为一种慢性病,维持治疗是卵巢癌治疗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多项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表明,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的维持治疗中显著推迟复发时间,延长患者PFS,特别是对于BRCA基因突变/HRD阳性的患者,疗效更加显著;4、PARP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建立了卵巢癌维持治疗的新模式,有望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5、虽然PARP抑制剂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相比具有相对较轻的不良反应,但仍需严格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6、临床上应严格掌握PARP抑制剂适应证,推荐用药前常规检测BRCA突变,有条件者行HRD检测,以精准指导临床用药,评估预后;7、临床医生应了解PARP抑制剂药代动力学特点、配伍禁忌、耐药性等问题,应关注用药依从性,加强长期治疗管理。
▎李科珍教授:恶性肿瘤患者的卵巢功能保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同济医院李科珍教授围绕题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卵巢功能保护”进行讲述。首先,李科珍教授指出恶性肿瘤根治手术会使患者永久失去生育能力,即使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接受放化疗后仍会引起卵巢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卵巢功能的损伤极大伤害了患者自身及其家庭;因此学者呼吁在治疗癌症患者过程中要尽早采取保护生育功能的措施。随后,李科珍教授详细讲解了保护卵巢功能的措施,如:1、改良妇科肿瘤手术方法,减少手术创伤;2、使用药物保护卵巢,减少化学损伤,3、进行卵母细胞及胚胎冷冻;4、进行卵巢组织冷冻移植;5、干细胞治疗。最后,李教授总结道:需要肿瘤医生和生殖医生密切配合的团队合作处理放化疗导致卵巢功能损伤和早衰;并强调体内体外保存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是未来肿瘤生殖学研究的热点。
▎陈刚教授:卵巢癌分子特征与靶向治疗探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刚教授以“卵巢癌分子特征与靶向治疗探索”为题做了精彩讲座。首先,陈刚教授详细介绍了卵巢癌的疾病特点与分子分型,并结合其课题组研究将卵巢癌相关耐药基因建立SVM模型预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对化疗的反应。随后,陈刚教授简短讲解了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开展的PARP抑制剂耐药相关研究,同时对以 “合成致死”作用发挥抗肿瘤机制的Wee1基因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期待Wee1抑制剂能称为卵巢癌治疗的下一个明星药物。最后,陈刚教授对卵巢癌药物治疗的进行了展望,希望有更多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造福于卵巢癌患者。
▎陈晓军教授:2020 ASCO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晓军教授以“2020 ASCO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为题作了精彩讲座。陈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多项免疫治疗研究证实了PD-1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D-1抑制剂联合TC化疗以及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抑制剂对晚期或复发性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其次,陈教授对子宫内膜癌疗效预测的相关研究做讲解,多项研究证实T淋巴细胞与肿瘤瘤核空间构像可以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同源重组突变者预后更好,MSI-H者应考虑及早使用免疫治疗。随后,陈教授讲述了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相关研究,其中多项试验证实Wee1抑制剂对子宫内膜浆液性癌显示良好的临床活性,Trop-2的抗体药物结合物在复发或难治性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具有疗效,以及TIE2抑制剂联合紫杉醇对所有接受过紫杉醇预处理的EC患者的初步疗效是令人鼓舞的。最后,陈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其他相关研究,如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化疗对OS有所改善、妇科神经内分泌癌(NEC)有独特的突变和转录组特征等内容。陈教授的演讲让大家对2020 ASCO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沈源明教授:铂敏感复发卵巢癌再次手术之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沈源明教授做了“铂敏感复发卵巢癌再次手术之争”的专题报告。首先沈源明教授引经据典,谈到早在1983年便有学者证实了复发性卵巢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价值,而2020年最新版NCCN指南根据大样本量的meta分析及回顾性研究得出六个月及以上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可考虑再次肿瘤细胞减瘤术的结论。其次沈源明教授指出近期两项著名的临床实验DESKTOP III及GOG 213得出的实验结论并不相同,DESKTOP III实验指出再次减瘤术可作为铂敏感复发患者的一种选择方案,并强调了R0手术切除的重要性,而GOG 213的最终结果则显示手术组与化疗组的PFS及O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最后沈源明教授指出再次减瘤术的筛选标准非常重要,建议对于铂敏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再次减瘤术的机会,虽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来评估是否能达到R0手术,建议通过MDT讨论来选择获益人群。
▎孙蓬明教授:ASCO-2020速递-复发性卵巢癌全程管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以“ASCO-2020速递-复发性卵巢癌全程管理”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孙蓬明教授首先介绍了晚期卵巢癌的自然病程及传统治疗模式,进而提出卵巢癌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延长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无铂化疗间期,推迟其复发和铂耐药的出现。随后,孙蓬明教授将近年来关于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中一线维持、二线维持以及后线治疗中的重要临床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今年ASCO会议更新的内容包括OPINION、GY004以及SOLO2研究等几项PARP抑制剂单药及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进行了讲解梳理,为卵巢癌的全程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孙蓬明教授对复发性卵巢癌的全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见解,强调了PARP抑制剂的重要地位,并对复发性卵巢癌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孔北华教授为华西妇瘤青年论坛专场进行点评和总结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为华西妇瘤青年论坛专场版块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孔教授分享了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外阴癌等多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及最新研究进展,包含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多种治疗的联合应用,核医学、影像学、中医等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等,为广大妇产科医生的临床工作起了指引作用,也为今后的药物开发和转化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孔教授也祝贺本次大会圆满举办。
▶闭幕式
最后,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妇科肿瘤预防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肿瘤放化疗科主任尹如铁教授总结:传道线上越重洋,新冠不阻学术场,本次会议邀请了28位全国知名的放射治疗专家、HPV感染相关疾病专家、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专家、影像学及病理学专家,为我们呈现了29场精彩学术盛宴。本次会议探讨了妇科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放射技术进展、HPV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疾病,特设妇瘤青年论坛专场。线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4.73万人共享了此次盛会。大会得到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尹主委代表主办方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各位主持、各位同仁们以及会议平台的全体工作人员,并祝贺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撰稿:杨露 钟兰 曾靖 宣煜 龚凤鸣
审校:尹如铁 王丹青 李清丽
声明:本文由会务组供稿并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