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
开幕式以“以人为本,建设新中国”短片开场,短短几分钟的视频清晰地梳理了中华医学分会妇产科学分会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同时此短片也是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献礼。
开幕式现场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狄文教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共同主持开幕式。各位主持人首先隆重介绍了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诚挚的感谢。随后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沈铿教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朱兰教授、狄文教授、杨慧霞教授,孔北华教授共同主持开幕式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沈铿教授开幕式致辞
创新源于传承,尽力开辟未来。沈铿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前辈们用热血与汗水铸就了我国妇产科的丰功伟业,这不仅能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时刻谨记“以人为本,患者获利”为第一需要。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大家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勇往前进,再创佳绩!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郎景和院士开幕致辞
郎景和院士首先对莅临大会的领导、嘉宾及妇产同道表示欢迎与感谢。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分享,也是对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一份献礼。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科技发展的时段,医务工作者既要着力解决缺医少药、惠及大众的工作,也要避免过度诊断治疗、资源浪费造成的医疗损害,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学科水准,强化临床能力。同时,医生不能跟机器般的解决问题,需永远警惕疾病给我们带来的疼痛,时刻拥有着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与理解,对人的善良、同情与关爱,用毕生力量改善人与社会关系的智慧。
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开幕式致辞
王大方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谨代表中华医学会对各位妇产科医务工作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能够进一步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的精神,增强医务工作者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使其积极投身到健康工作的建设中,努力开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此次会议中能够学有所获,并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白岩松先生:健康中国的意义与基础
中央电视台白岩松先生首先以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引入健康中国的意义。回顾近年来自己所在电视台负责的几期健康医疗节目,白先生讲到,人口老龄化、新生儿的减少是中国未来面临人口问题的两个重要标志;婚检意识缺乏是目前广大医师面临的巨大困境。随后,围绕妇产过程、精神健康、生老病死等内容,白先生详细阐述了“治病为本”过渡到“治人为本”的转变过程,呼吁医学领域工作者在关注实际学科且专业越来越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伟大事业。
【院士论坛】
郎景和院士:奋斗的历程 光辉前景——建国七十年妇产科学的发展与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在讲座中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建国七十年妇产科学的发展,指出改革开放不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迎来了妇产科学发展的春天,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封建落后的面貌。随后,郎院士依次介绍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妇科肿瘤的防治、妇科内镜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及进展,指出生育水平的调适政策和策略研究为妇产科学提供了新方向,二胎政策带来的挑战为妇产科学提出了新任务,出生缺陷的防控研究促进了妇产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妇科肿瘤防治的关键带来了新成就,推行妇产科疾病诊治的“四化”为妇产科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带来了新提高。
Prof David Cranston:从威廉·奥斯勒的医学哲学到微创外科的指导原则
牛津大学David Cranston教授在授课中讲到,奥斯特的哲学体现在:同情心,开心,没有傲慢,考虑患者整体、身体、情感和精神。临床医生将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通过友善的话语,愉快的问候,富有同情心的表情,不仅加速了患者的理解,还比对待个体患者对疾病的特殊特质更让自己开心。此外,哲学实践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贸易;是听从内心的互换,而不是生意;同时也是一个让人身心合一的呼唤!一个时代的哲学恶意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荒谬,而昨天的愚昧可以成为明天的智慧。另外,David教授提到今年7月,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将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纳入指南。预计未来3到5年,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将在更多适应症治疗上逐渐成熟。
乔杰院士:生育力衰减与人口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在授课中表示,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生不想生、想生不能生是我国生育力衰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谈及生育力衰减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时,乔院士认为目前应对挑战的时间窗极短,关键时间窗一旦错过,未来长期影响难以挽回。随后,乔院士分享了大量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并对我国生育力提升及人口安全的未来进行展望:科技的进展,仍需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只有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才能有效地推动生殖医学的发展。
【大会报告】
马丁院士:医学临床研究概念及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教授在授课中依次介绍了临床研究的概念、定义、重要性、发展历程、现状和困境以及医学临床研究的分类法则、特征和临床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与管理等内容。其中,讲到我国妇科肿瘤临床研究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以及已经在做的多个国内妇科肿瘤研究时,马院士强调道:临床医生做临床研究是永恒的主题,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将成为今后临床研究的主流,临床研究的结果,将会主导“诊疗规则”,修改诊治指南。
沈铿教授: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精准治疗及人性化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沈铿教授在讲座中指出,HPV检测是一种对不明确细胞学结果分流的有效方法,但因传统筛查方案局限性较多,目前我国宫颈癌筛查策略尚无定论,目前还需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筛查策略与新技术来改善这一现状。随后,沈教授还为大家讲解了恒温HPV检测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将该方式与其他方式进行对比,呼吁更多专家加入到该研究的行列最后,沈教授还分享了本院对于宫颈癌手术保留生育功能的诊治经验及最新研究成果,强调将新技术充分应用到宫颈癌诊治工作中,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
宋磊教授:聚焦超声外科(FUS)手术在全球的临床应用现状
解放军总医院宋磊教授讲到,在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恶性肿瘤领域,中国世界领先。2009年首届超声无创治疗国际高峰论坛报道: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手术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且患者术后存活10年的成功案例的国家。随后,宋教授重点介绍了聚焦超声外科(FUS)的治疗原理、聚焦超声外科(FUS)治疗子宫肌瘤的增强磁共振图像以及聚焦超声外科在妇产科的其他应用等内容,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还顺应了患者的需求及医学文明的发展方向。
精彩的学术会议结束后,进入下午的分会场授课环节。“妇科肿瘤分会场”,“盆底、感染分会场”,“内镜分会场”,“内分泌、绝经、计划生育分会场”,“产科、妊高症分会场”五个分会场同时展开学术演讲,授课专家倾囊相授,现场学员认真聆听,分会场内气氛热烈!
【主持风采】
【精彩瞬间】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