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主办,山西省医学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承办的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第二届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学术年会在太原隆重召开。在下午的分会场二中,众专家围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物理康复&腹壁与脐孔整复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应用体会展开了深入探讨。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支持,为您带来分会场精彩报道。

640.webp.jpg


学术讲座


张玉泉教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物理康复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640.webp (1).jpg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张玉泉教授首先介绍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定义、盆底康复等内容,认为盆底康复系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康复,具有安全性、科学性、趣味性以及非依赖性等优点。随后,张教授又阐述了国内外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的现状,指出国内外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起步晚、发展迅速等特点,强调临床中应对盆底障碍性疾病进行多学科治疗、多方案治疗、分级诊疗、规范治疗。


韩璐教授:盆腔脏器脱垂的顶端悬吊

640.webp (2).jpg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韩璐教授首先介绍了盆腔脏器脱垂的结构类型,随后通过大量图片及手术录像演示,重点讲解了中盆腔缺陷的顶端悬吊、骶棘韧带固定术、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腹腔镜骶骨固定术、髂耻韧带悬吊术等术式的适应症与优劣势,并结合临床经验对盆腔脏器脱垂术式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一点看法:1.从临床表现寻找解剖缺陷;2.探索术前影响评估指标;3.探讨前后盆腔缺陷应用;4.严密观察长期临床疗效;5.密切追访远期之并发症;6.大样本多中心联合研究。


刘建华教授: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与双子宫合并手术

640.webp (3).jpg

上海市第六医院刘建华教授在授课中主要介绍了子宫畸形的临床分类、子宫畸形的的手术指证、术后处理等。其中,刘教授介绍道,子宫畸形常导致不孕和复发性流产,而随着宫腔镜成形术的日益成熟,其治疗子宫畸形是微创、安全、有效的。随后,结合多个手术视频,刘教授重点讲解了子宫纵隔切除术与双子宫合并术的手术过程及术中注意事项,让大家对此类术式的操作步骤及要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洪莉教授(李秉枢代讲):警惕盆底“穹窿疝”陷阱

640 (1).webp.jpg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秉枢医生在介绍POP手术治疗时表示,对于POP的手术治疗,无症状的轻度脱垂患者不需要治疗;无症状的POP-QIII或IV重度患者,则可以选择观察。随后,他又系统地介绍了三水平悬吊理论与三腔室理念,指出临床所有看见的仅为阴道壁内子宫颈的脱垂,至于阴道顶上、前壁之前、后壁之后发生的变化是看不见的,需要运用解剖知识与临床检查分析判断;同一部位的脱垂常由多种结构缺陷引起,而结构缺陷的变化有些一看便知,有些却不易察觉。因此,全面、准确诊断和描述阴道解剖位点是盆腔脏器脱垂治疗的关键。


刘召明教授:整形医生对腹壁综合整形的思考

640 (1).webp (1).jpg

石家庄妇幼保健院刘召明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整形医生对腹壁综合整形的思考”、他首先介绍了腹壁解剖、腹壁血供、腹壁畸形分类等内容,指出脐下腹壁血供是由腹壁下血管、腹壁前血管、旋髂血管相互吻合提供,后两者走行于Scarpa筋膜,而下腹壁保留Scarpa筋膜对预防血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谈及对腹壁综合整形的切口选择、微创操作、美容缝合、手术时机、心理学问题等思考时,刘教授强调临床医生应综合多种治疗手段,并利用各自的优势,多学科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整形的目的。


韩莉莉教授:当妇科手术遇上脐孔

640 (1).webp (2).jpg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韩莉莉教授主要阐述了以下三部分内容:肚脐解剖、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妇科肿的发展、单孔腹腔镜手术肚脐切缝的方法。她讲到,肚脐重建的重点是后肚脐的位置、深度、形态、肚脐瘢痕的位置;LESS肚脐缝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腹壁筋膜的确实关闭、脐部皮肤对合完整、脐部接近原有凹陷形态的成形。随后,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韩教授分享了自己对妇科手术在脐孔应用中的一点体会,并指出当妇科手术遇上脐孔时,妇科医生不再只是治病救人,而是医术之魂的展现!


陈信良教授:盆底康复中心运营中的一些体会

640 (1).webp (3).jp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陈信良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所在医院、科室的发展历程。随后,陈教授又介绍了所在医院盆底康复中心建设规划、运营初期、规范化运营等内容,并分享了自己对盆底康复中心运营的一点体会:场地、设备、人员是盆底中心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诊疗流程、专业技能是规范化运营的基础,各项指标合理监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李霞教授: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

640 (1).webp (4).jpg

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李霞教授依次对妊娠分娩导致盆底发生的变化、妊娠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产后易患的盆底疾病、产后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产后盆底康复的时机、医院开展情况等进行介绍。她表示,盆底功能筛查评估,手法按摩辅助、盆底肌锻炼、阴道哑铃、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等方法是产后盆底康复预防PFD的有效手段;产后42天-6个月是盆底肌康复的最佳时机;临床中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盆底功能康复的目的。


蒋玉梅教授:盆底康复宣教沟通解析

640 (2).webp.jpg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妇幼保健院蒋玉梅教授在讲座中指出,盆底康复宣教的意义在于促进患者了解“四早”,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期;提高患者意识,增加就诊率;减少因意识不足导致的患者流失,提高治疗转化率。随后,蒋教授对宣教沟通技巧与沟通易忽视的问题给予阐述,强调医生在与患者沟通的同时更需要聆听,如果要获取更多患者的信息,还要恰如其分的引领;一次成功的沟通 不单单是聊天,还需要倾听、回应,从而达到理解和共情!   


高永星教授:宫腔镜在子宫整复中的应用体会

640 (2).webp (1).jpg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高永星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借助于宫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宫腔镜技术可拓展应用于阴道内及宫颈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且适用年龄拓展至育龄前期及绝经后期,尤其在妇女及老年女性患者中。随后,结合2个临床病例,高教授分享了自己对宫腔镜在子宫整复中的一点应用体会:术前仔细采集病史,术中小心操作、避免损伤,术后密切随访。


杨爱萍教授:盆底康复个性化方案制定和病例分享

640 (2).webp (2).jpg

北京长峰医院杨爱萍教授在介绍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定义、评估、诊断、治疗后,重点讲解了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及多个临床病例的诊治体会,指出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时,需先提高盆底肌敏感性、唤醒患者本体感觉;再训练肌肉收缩稳定性、盆腹肌运动生物力学重建协调性。此外,还需通过盆底肌被动和主动提高肌力,针对每一个患者个体,找到其主要矛盾,有目的地给予个性化、具体化的康复方案。


主持&花絮


640 (2).webp (3).jpg

640 (2).webp (4).jpg

640 (2).webp (5).jpg

640 (2).webp (6).jpg

640 (2).webp (7).jpg

640 (2).webp (8).jpg

640 (2).webp (9).jpg

640 (2).webp (10).jpg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