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办的“红房子论坛暨第五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妇产科高峰论坛”的第二天开始了,会场上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妇产科在线继续为大家带来围产医学分论坛今天的精彩内容。


本次围产医学论坛包括实用母胎医学研讨班,计划生育新进展学习班,产房内危重新生儿急救学习班。这次分论坛经过精心筹备,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围产领域专家,力争将最前沿最实用的新思想,新理念传递到每一位围产人手中。危重新生儿产前-产房-NICU病房一体化链式管理模式技术以及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是本次分论坛的亮点。


今天将为大家带来的是实用母胎医学研讨班和产房内危重新生儿急救学习班的精彩内容,围产专家们更是风采无限,大家一睹为快吧!



【实用母胎医学研讨班】


Ganesh Acharya教授:胎盘循环的性别差异

Ganesh Acharya教授现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临床科学、介入和科技部门的妇产科学带头人。他首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念: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有性别差异的。Ganesh Acharya教授指出,现今我们需要在细胞层面进一步研究性别的作用,研究从生前至死后的性别差异。Ganesh Acharya教授从男性和女性胎儿的胎盘循环差异这一角度为我们阐释了差异的产生。通过横断面研究,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中孕期男性和女性胎儿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体积流速有显著的差异。在纵向性研究中,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胎儿-胎盘体积流速在不同性别胎儿间相似,但胎龄相关的时间变化模式可能不同。通过一系列的举证,Ganesh Acharya教授向我们指出,性别差异应当也被包括在临床决策中,应推荐使用性别特异的参考范围,优化临床决策。


刘建蒙教授:临床队列研究

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刘建蒙教授介绍了队列研究的定义及基本概念、队列研究的类型、设计原理、设计要素等内容。关于设计要素,刘教授重点强调研究现场与人群、研究因素、研究结局、潜在混杂因素及样本量等的重要性。关于队列研究的实施与分析,刘教授从组织与管理、基线资料、随访安排、资料标本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讲解。他指出,队列研究要专人管理,要做到“五有”:有人、有程序、有制度、有场地、有设施,同时要做到便捷管理、便捷使用,避免“无意”错误。同时,质量控制要做到五统一:人员,标准,方法,培训及设备的统一,从而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


程海东教授:子宫破裂的相关病例及诊治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程海东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关于子宫破裂的相关病例及诊治策略。程教授以临床亲历的六例典型子宫破裂病例导入主题,引出子宫破裂高危因素相关的六个临床决策:子宫肌瘤手术指征把控、孕前子宫手术干预、疤痕子宫VBAC管理、子宫畸形分娩方式的选择、首次剖宫产指征把握以及剖宫产术式的选择。程教授详细阐述了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程教授强调围分娩期发生的子宫破裂往往能引起注意,对于产后持续性阴道出血及腹痛的产妇也应警惕子宫破裂发生的可能性。


刘彩霞教授:双胎妊娠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产科主任刘彩霞教授在母胎医学研讨班发表了精彩的报告,探讨双胎妊娠的一胎异常孕期管理。刘彩霞教授讲述了双胎一胎异常的处理、异常类型及发生率等。 双胎一胎畸形的类型包含结构、染色体异常,种类繁多,累积各个系统。文献报告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是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刘彩霞教授介绍了产前筛查的方法及产前诊断的方法,双胎早孕期需根据超声及病史确定绒毛膜性,孕11至13+6周测量NT并进行早孕期胎儿结构筛查。无创DNA在单胎中已普及,在双胎中准确率较血清学筛查准确率高,但仅为筛查手段,双胎是无创DNA的慎用人群。


邹丽教授:剖宫产手术的热点技术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产科主任邹丽教授在本次围产医学论坛作了题为“剖宫产手术的热点技术问题”的精彩报告。邹丽教授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切口位置的选择进行了讲解,她指出应选择瘢痕组织上方2cm 处作为手术切口。延长切口选择锐性(组织剪)分离,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邹丽教授还为大家讲解了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困难的处理、剖宫产过程中的延迟断脐、胎盘娩出方式、子宫切口的缝合方法及剖宫产术后的宫腔引流等剖宫产的常见热点问题。邹丽教授呼吁正确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使得剖宫产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必须要由广大的产科工作者来完成。


贺晶教授:非剖宫产瘢痕子宫的临床管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大主任贺晶教授在该研讨班发表了精彩的报告,探讨非剖宫产瘢痕子宫的临床管理。贺晶教授指出非剖宫产瘢痕子宫指经过手术操作在子宫上形成瘢痕后的子宫,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会遇见一系列产科棘手问题。目前的困惑主要是:易误诊,病史不够,没有诊疗规范,影像学资料少、经验少。贺晶教授强调要对非剖宫产瘢痕子宫的患者制定个体化产科检查方案,制定非常规产前检查。对非剖宫产瘢痕子宫的患者要警惕子宫破裂,诊断子宫破裂,要重视其高危因素,注意胎心异常、注意腹痛情况、阴道流血及宫缩异常、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必要时穿刺和超声辅助检查。因此要重视个体化管理,充分了解病史,借助超声辅助检查,协助评估,重视分娩中的胎心及孕妇症状及体征,胎心等情况,及时识别,及时处理。


Haywood L. Brown教授:高龄妊娠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会员、南佛罗里达大学妇产科教授、杜克大学妇产科系荣誉教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前任会长(2017-2018)Haywood L. Brown教授在实用母胎医学研讨班会中与大家一起探讨了40岁以上的高龄妊娠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Haywood L. Brown教授从一篇报道50岁以上孕产妇的孕产情况的文献切入,文献中指出虽然50岁以上的孕产妇有更高的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但通过系统的筛查和孕产期的监护,50岁以上的孕产妇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孕产经历。现今45岁以上孕产妇的妊娠率正逐渐升高,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和探讨,Haywood L. Brown教授指出,对于高龄孕产妇的定义欠周全,倡导大家倾听40岁以上孕产妇的生育需求。




【产房内危重新生儿急救学习班】


黄小艺副主任医师:新生儿窒息相关的双胎问题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黄小艺副主任医师作为产房内危重新生儿急救学习班第一位演讲者,为大家讲解了双胎妊娠窒息救治的前沿观点。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升高,复杂性双胎问题日益呈现,双胎围产儿死亡率较单胎高出3-7倍,国内10家医院研究证明,双胎窒息率明显上升,神经发育障碍风险增加。黄小艺副主任医师解析了双胎的病理生理表现,从而进一步引申出双胎所致的早产、FGR、生长不一致、畸形、甚至一胎宫内死亡的必然结局,强调了产前充分了解病史、识别高危因素、做好产房复苏前准备的必要性。黄小艺副主任医师从生理、病生、病理多角度着手,一步步剖析了双胎窒息的诊疗特点,为新生儿同仁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临床思路。


周文浩教授:新生儿窒息相关的遗传学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周文浩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报告内容为:新生儿窒息相关的遗传学问题。随着基因疾病监测手段的日新月异,遗传学研究成为新生儿科学中的热门领域。周文浩教授首先分享了中国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最新专家共识,指出很多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能够从遗传学方向找到蛛丝马迹,并为与会人员分析了遗传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窒息的诊治思路。周文浩教授在会上呼吁所有新生儿医师重视遗传学的研究,推动中国新生儿基因学的发展,提高中国新生儿遗传疾病诊疗水平。这将有利于早期识别新生儿疾病并合理治疗,减少病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意义深远。


曹云教授:新生儿出生时窒息与EOS相关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主任曹云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新生儿窒息与EOS的最新观点。曹云教授指出,新生儿窒息涉及分娩的不同时机、产妇、胎儿、胎盘、脐带等多种因素,研究证实EOS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尤其是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曹云教授分析了引起窒息的各种常见病原菌及其特点,解析了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抗生素的选择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CMB多中心早产儿EOS细菌分布等;告诫各位同仁警惕EOS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诊疗中的重要性。


龚小慧主任: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检测

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龚小慧主任指出,识别感染性休克早期、掌握最优治疗措施,是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疗中最关键的环节。休克新生儿灌注不足、发绀、RDS,应保持气道通畅,建立血管通道,初期复苏,静脉推注10ml/kg的等张晶体或胶体,直至灌注改善。液体难治性休克滴注多巴胺(<10ug/kg/min)±多巴酚丁胺,多巴胺抵抗性休克者应用肾上腺素(0.05~0.3 10 ug/kg/min),儿茶酚胺抵抗性休克者,监测CVP,维持正常MAP,冷休克和暖休克治疗方法不同。难治性休克应排除和纠正心包积气、气胸和肾上腺素功能减退,复苏困难者ECMO治疗。


张拥军教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优化诊治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内教研室主任、新生儿科主任张拥军教授认为新生儿发热往往是由于化脓性脑膜炎或尿路感染引起,但单一发热不能作为新生儿腰椎穿刺术的指征。上海4家三级儿科医院共同纳入2047例小于3个月发热患儿案例,证实血常规、CRP、降钙素原诊断价值是有限的,CRP对3天内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有一定诊断价值。张拥军教授介绍说,脑脊液培养是金标准,但其时间长、阳性率低,日龄、体重等因素对脑脊液指标产生影响。张教授强调细菌性化脑是毁灭性疾病,不应层层升级抗生素,应直接选用足量强有力的抗生素,重锤猛击,细菌日新月异,新生儿医生的知识更新更应该加快脚步。


刘江勤教授:新生儿生后早期贫血诊治思路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刘江勤教授,带来新生儿生后早期贫血诊治思路的精彩讲课。刘江勤教授介绍说,失血性贫血常见有胎母输血、胎胎输血、胎盘脐带失血、内出血、医源性失血,其中胎胎输血产前即可根据类型及程度选择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前置血管破裂失血往往严重,救治困难,预后差,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颅内出血预后差。G6PD可以通过筛查尽早诊断,尤其是对好发地区,应尽早完成筛查。α地中海贫血综合症会出现早期症状,如严重贫血、胎儿水肿等,β地中海贫血综合症一般不会引起早期贫血。延迟脐带结扎可以改善早产儿贫血的结局,EPO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对早产儿贫血有改善。


朱建幸教授:BPD诊断标准的现状及干预要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朱建幸教授,为大家讲授了BPD诊断标准的现状和干预热点。BPD作为早产儿常见疾病,国际对其定义和诊断标准争议较多。2018年NICHD研讨会,对BPD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达成共识:统一了BPD早产儿的胎龄为<32周;强调了bpd有持续肺间质病变的特征且放射学有肺间质病变的证据;评估时间改进为纠正胎龄36周;改进了氧依赖的基本定义:即满足大于连续3天需要一定方式的呼吸支持或氧疗才能维持动脉氧饱和度在95%以上这一标准。朱建幸教授同时也评价了bpd治疗的一些热点,如皮质激素应用、液体限制、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等。< span="">


汪吉梅教授:胎儿水肿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汪吉梅教授,讲授了胎儿水肿相关内容。由于胎儿水肿病因复杂、救治困难,故总体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75%,胎儿水肿的诊治现状是严峻的。汪吉梅教授提出早期宫内干预,如胸腔羊膜腔分流术、胎儿宫内输血、胎儿宫内药物复律术等可改善预后。同时应成立抢救小组进行产房急救复苏,产后根据病因治疗。汪吉梅教授还为在座参会人员梳理了胎儿水肿的诊断思路,建议从胎儿影像学检查、母亲相关检查、侵入性产前诊断联合诊断病因。随着胎儿水肿诊断及救治水平的提高,汪吉梅教授鼓励大家积极救治此类患儿,以期达到更好的预后。



【精彩瞬间】

作者:王惠娟 赵焕强 马博 刘玉凯 何晓萍

文字校审:李妙然

声明:本文由组委会供稿,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