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带来2016年全国生殖内分泌新进展研讨会第三天精彩内容。


 陈子江教授

  首先,山东省立医院陈子江教授登台,为大家讲解了“AMH对高龄生育的评估价值及ART助孕的年龄界定”。陈教授从AMH在高龄女性中的变化、AMH对绝经年龄的预测、AMH与ART结局、AMH与代谢异常、ART助孕的年龄界定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AMH是生殖年龄计时器;AMH不仅是绝经期最早的变化指标,AMH下降速度也是绝经预测的关键指标;AMH与高龄女性的获卵数成正相关,预测卵巢低反应界值为0.75ng/ml;无论是育龄期还是高龄女性,AMH对临床结局的预测尚存争议;ATR助孕的年龄界定需同时考虑生理年龄和生殖年龄。

 

乔杰教授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在辅助生殖领域的应用一直是热点,备受争议,大会邀请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教授给大家讲授“PGS在高龄助孕中的应用价值”。乔杰教授指出PGS是通过对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选择整倍体胚胎进行移植。高龄女性患者卵母细胞非整倍体概率增加是已知的,随着活检技术、冷冻方法、分子诊断水平的进步,PGS可能提高高龄患者助孕活产率,并减少多胎妊娠,降低其妊娠期并发症风险。虽然多项研究提示PGS在高龄助孕中潜在的应用价值,但仍需要更多前瞻随机化研究证实。此外,临床工作中在高龄患者选择PGS治疗前需要提供充分的专业咨询,并考虑成本效益。


刘嘉茵教授

  接下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刘嘉茵教授同大家分享了“冷冻卵子分享捐赠与卵子库”。在中国,卵子捐赠是卵巢功能减退、卵巢早衰患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卵子冷冻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可以列为辅助生殖的常规项目,但技术仍有待提高;提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卵子库;关注捐赠者由于疾病所致的不孕潜在风险,接受捐卵者的妊娠风险、心理与伦理问题。


张嘉琳教授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张嘉琳教授的授课题目为“人类卵子和胚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张教授从卵子线粒体的结构及基因突变带来问题;卵子老化与线粒体;卵子重建的做法和潜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熊承良教授

  高龄男性生育面临的困惑也是本次会议的探讨内容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熊承良教授围绕这一议题进行了“高龄男性生育中的激素治疗策略”的演讲。

 

梁家康教授

  大会邀请了“香港试管婴儿之父”梁家康教授,梁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授了拮抗剂在高龄女性助孕中的应用。首先,梁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促排卵的演进过程;其次,讲解了拮抗剂对高龄女性助孕中的作用及其优缺点;最后,梁教授为大家具体分析了拮抗剂的使用过程,强调高龄女性助孕方案中应实施个性化剂量。

 

 

匡延平教授

  随着“二孩”政策实施,卵巢储备低下所致不育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的匡延平教授深入剖析了“卵巢储备低下不育患者非常规卵泡刺激方案”。

 

 

张清学教授

  卵巢低反应(POR)是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不良的状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张清学教授同大家探讨了“他莫昔芬联合HMG在POR患者微刺激方案中的应用”。张教授指出微刺激方案与其他方案相比,妊娠结局相当,对卵巢刺激更小、花费更小、患者依从性较好,逐渐成为POR患者常用的促排卵方案。  

 

陈晓莉副主任医师

  最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陈晓莉副主任医师分析了“黄体期促排卵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女性的应用”。

 

  本次研讨会历时三天,国内著名妇产科和生殖内分泌领域专家以及来自美国、台湾、香港等地的知名专家相聚广州珠江边,围绕着“高龄生育的挑战与对策”进行探讨与交流。在浓浓的学术氛围里,专家同行们互相切磋、学习,提高了国内对高龄生育问题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也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国内外专家为解决高龄生育问题作出的努力。到此,本次会议圆满结束,更多会议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妇产科在线(www.cogonline.com)。 


合影留恋



精彩瞬间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