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主任罗颂平教授

 

不孕症应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曾受孕者,为不孕症。罗颂平介绍说,育龄夫妇6个月的妊娠率约60%,一年约80%85%,如果仅尝试几个月没有怀孕,不能算不孕症。但如今许多女性晚婚,如果年龄在35岁以上,尝试怀孕半年而未成功,就应该进行检查或治疗了。因为女性到了35岁以上,卵巢储备能力下降,受孕几率也随之下降,应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不孕的原因很复杂,往往是生殖系统各种疾患的综合反映,而且关系到夫妇双方,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找出原因。一般来说,最基本的检查包括男性精液分析,女性排卵测试和输卵管检查,女性内分泌、免疫方面的测试,以及子宫内膜与盆腔的检查等。患者应与医生充分交流,拟出诊疗计划,然后一步一步配合医生的检查及治疗,不能急于求成。

 

不孕症的中医诊疗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名医诊室,罗颂平教授正在给一位妇女把脉。患者因为流产后多年不孕,辗转于不同的医院,做过两次“人工授精”、3次“试管婴儿”,均未能如愿。抱着再“搏一回”的心态,她找到了中医院。患者自述月经周期约3040天,量少,心烦,睡眠不好,平时易上火,证见舌尖红,苔少,脉细。罗颂平教授建议她再监测卵泡,并做一次彩超,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及内膜下的血流情况。检查结果发现卵泡偏小,内膜较薄,血流阻力指数偏高。结合症状与舌脉,病机属肾阴虚兼血瘀,心肾不交。以左归饮为主方,加丹参、鸡血藤、酸枣仁等活血宁心,并建议在饮食方面避免辛辣刺激,辅以雪蛤、鱼鳔等滋养肾阴。罗颂平教授说,中医在诊治不孕症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孕,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配合食疗和情志疏导,效果不错。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重视调补肾阴肾阳以助孕。卵巢储备能力下降、卵巢早衰的患者多属肾阴不足,亦常伴有肝郁或血瘀;而多囊性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有痰湿或肝火旺的证候,亦常有脾肾虚弱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调补肾气,平衡阴阳,以促排卵。用药期间配合测定基础体温,监测排卵,并在排卵期前后行房事,多能收到满意效果。


        另一方面,部分患者是由于输卵管因素或盆腔因素而导致不孕。如盆腔炎引起输卵管阻塞,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盆腔粘连,均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不能受孕。一般可以进行腹腔镜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消除盆腔病灶,修复输卵管。但有些患者在手术后仍可再次发生粘连而难以受孕。这些患者多有痛经,白带多、黄稠,下腹胀痛、肛门坠胀等症状,中医辨证多属于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或肝郁气滞,治宜疏通气血、化瘀通络为主,并依据血瘀成因,分别予以理气行滞、温经散寒、补肾温阳、健脾益气、清热凉血、化痰除湿之品。内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或外敷下腹部,有助于粘连的吸收。免疫性不孕多有不同程度的肾阳虚或阴虚火旺,此乃病之本;而热灼精血,精血凝集,瘀血内结胞中,则是病之标。主要治则为滋肾补肾,活血化瘀。对于阳气不足者以补肾气温肾阳,阴精不足者以滋养肾精,兼夹血瘀者活血化瘀以消除抗体,达到助孕目的。

 

警惕宫外孕来袭

        跟随罗颂平教授在病区查房的时候,记者见到一个输卵管妊娠的病例。患者是以月经不调就诊的,并有两年的不孕病史。经过两个月的中药调理,月经比较有规律了,这次月经晚了几天没来,自己用早孕试纸测出阳性。可抽血检查HCG却比较低,做B超未见子宫内有孕囊,反而在一侧的附件发现一个液性暗区。医生结合她的检查数据和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拟诊为输卵管妊娠,建议用中药保守治疗。罗教授告诉记者,绝大部分宫外孕是输卵管妊娠,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密切观察,部分病人是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的,并可以保留生育能力。不孕症患者(包括做试管婴儿的患者)发生宫外孕的几率较高,在停经后一定要定期检查,如果有阴道流血或下腹痛,更要引起注意,以免误诊或漏诊。

 

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孕症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注重情志、饮食、起居方面的调护。 


        久不生育,患者所受各种社会压力比较大,容易造成抑郁或焦虑。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可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从而影响排卵,更增加了不孕难治系数。临床中常见到这样的例子,患者多方求医,却久治不愈,无奈之下只能放弃生育的念头,转为收养孩子,然而没多久却传出怀孕的喜讯,这就是受精神因素影响受孕的例子。患者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信心,这样才有利于怀孕。


        平时饮食要清淡而有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荤素搭配,少食辛辣刺激或生冷寒凉的东西。此外还要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酒精对精子、卵子都有影响,长期饮酒可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引起不孕。


        罗颂平教授还提醒广大不孕症患者,要保持适当的体重,过胖或过瘦都会影响内分泌和机体的代谢,影响受孕。有研究指出,妇女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34.5千克时,就有可能导致不孕。此外,应该保持一定的性生活频率。中医学认为,男精壮,女经调,阴阳交合,顺其自然而受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有些人求子心切,频繁进行性生活,反而降低了精子质量,减少了受孕机会。也有的人把受孕作为性生活的唯一目标,只在计算好的排卵期同房,被戏称为夫妇间的“双规”——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使双方对性生活失去兴趣,甚至有厌恶感。更有甚者,男士到规定的时间就“不行”了,怀孕之事,便成了纸上谈兵。而事实上,生儿育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不孕的夫妇一方面要积极诊治,一方面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应自然,静观其效。

专家介绍】罗颂平,女,主任医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中医学中药学学科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罗颂平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的研究。她出身于岭南中医世家,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教育厅“中医女性生殖调节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曾获广东省科技二等奖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全国百名杰出女中医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医德标兵”、“广东省名中医”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