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残角子宫误诊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23例残角子宫被误诊的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角子宫23例,误诊22例(误诊率95.6%),其中妊娠残角子宫最易误诊为输卵管妊娠,其次易误诊为宫内妊娠和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囊肿;非妊娠残角子宫最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诊刮和人流无组织物吸出或引产失败的病人应高度怀疑残角子宫妊娠。严重痛经或妇科检查子宫形态不规则的病人也应想到残角子宫。一经发现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宜行残角子宫切除术包括切除同侧输卵管。

  【关键词】  残角子宫;误诊;子宫/畸形


  残角子宫(rudimentary uterine horn)发病率低,临床罕见,极易误诊。残角子宫多位于正常子宫的中下部,同侧的圆韧带、输卵管和卵巢发育正常。残角子宫常因诊断不及时而致长期严重痛经,如妊娠时发生破裂可引起严重腹腔内出血危及生命。笔者近20 a遇残角子宫23例,误诊22例,为引起重视,现作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1980~2001年我院共收治残角子宫2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7岁。23例中妊娠残角子宫13例,非妊娠残角子宫10例。

  1.2  误诊情况及处理本组23例,误诊22例,误诊率为95.6%。23例有痛经11例(10例为Ⅱ型残角子宫,1例为Ⅲ型残角子宫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无痛经者12例;属妊娠残角子宫13例,非妊娠残角子宫10例。

  1.2.1  妊娠残角子宫  本组有13例, 妊娠8~12周5例,14~24周8例;未破裂7例,已破裂6例。13例中仅1例就诊时经B超确诊,尚未破裂,余12均误诊(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输卵管妊娠7例,占53.8%,诊断为宫内妊娠4例,占30.8%,1例误诊为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误诊的12例中,术前行药物流产1例,人工流产2例均无组织物流出或吸出,中期引产4例均失败。超声确诊的1例病人周期性腹痛17年,彩超提示子宫畸形。13例中残角子宫I型9例,Ⅱ型4例(6例行子宫切除, 4例行残角子宫加同侧附件切除, 2例残角子宫加同侧输卵管切除, 1例行单纯残角子宫切除)。{NextPage}

  1.2.2  非妊娠残角子宫  本组有10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7a。术前全部误诊(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子宫肌瘤3例,卵巢囊肿2例,这两例中有1例为16岁,自初潮起周期腹痛并进行性加重,发现左下腹包块,临床诊断为卵巢囊肿)。这10例中7例有痛经,最短3个月,最长痛经时间17 a,术中发现残角子宫积血6例,子宫内膜异位结节4例;残角子宫Ⅱ型6例,术前均伴有痛经,而残角子宫Ⅲ型的4例中,3例术前无临床症状,1例有痛经的原因,是该例为始基子宫同时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非妊娠残角子宫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子宫切除3例,行残角子宫加同侧输卵管切除5例,单纯残角子宫切除加同侧圆韧带缝合术2例。

  2  讨论

  残角子宫按其形态和是否与发育侧子宫相通,Buttram分为三型,Ⅰ型残角子宫:无宫颈有宫腔,与发育侧单角子宫腔相通;Ⅱ型残角子宫:无宫颈有宫腔,与发育侧单角子宫腔不相通,仅有一纤维带相通或中间有极细小的管相通;Ⅲ型残角宫:始基子宫无宫腔。临床上以Ⅱ型残角子宫最多见。残角子宫妊娠的发生率仅为总妊娠的1/10万[1],发生率很低。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残角子宫的一种异位妊娠,早期多无症状, 部分有下腹隐痛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破裂则出现腹腔内出血,常常误诊为输卵管妊娠。本文误诊为输卵管妊娠者有7例。妊娠中期因残角子宫肌壁薄,发育不良,常发生自然破裂,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腹痛伴失血性休克、昏厥,妊娠残角子宫也可发生胎死宫内。妊娠残角子宫多发生于Ⅰ型和Ⅱ型残角子宫,Ⅲ型残角子宫为始基子宫,一般不发生妊娠。本文13例妊娠残角子宫属Ⅰ型9例,Ⅱ型4例。非妊娠残角子宫的症状因类型而异,Ⅰ型残角子宫因与发育侧单角子宫腔相通,月经来潮时经血可排出,一般无症状,Ⅲ型者一般也无症状。而Ⅱ型残角子宫与发育侧单角子宫腔不相通月经来潮时经血排不出,有周期性一侧腹痛。本文Ⅱ型非妊娠残角子宫6例,均伴有严重痛经。 妊娠残角子宫常难准确诊断,特别早期诊断比较困难[2]。本文23例中仅1例术前得以正确诊断,最易误诊为输卵管妊娠,其次误诊为宫内妊娠或误诊为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我们认为,对妊娠残角子宫的诊断应注意以下要点:(1)残角子宫因有正常的子宫肌层故妊娠时间较长,Rolen报道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发生时间平均21.5周,只有10%左右的残角子宫妊娠可达到足月。本文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均发生在妊娠10周后。(2)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未见胚胎组织,引产失败或宫腔操作困难,应想到本病。(3)妇科检查于子宫侧方触及囊性包块,小于或等于停经月份,与子宫之间有一切迹或距离。(4)辅助检查可借助B超或腹腔镜。(5)阴道先天缺陷遗迹存在或伴有泌尿系畸形者,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参考。非妊娠残角子宫诊断困难,妇科检查发现子宫不规则时应首先考虑是否为子宫肌瘤,本文误诊为子宫肌瘤者有3例。非妊娠残角子宫Ⅱ型会因宫腔积血而发生痛经,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大量宫腔内积血进入腹腔,逆流的经血超过机体对它的排斥时就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3,4]。痛经逐渐加重出现盆腔包块,此时又常常误诊为卵巢囊肿。本文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有5例,残角子宫腔积血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有4例。因此临床医生进行妇科检查时触及子宫一侧与子宫关系密切的包块或子宫不规则时首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治疗以手术切除残角子宫为原则。妊娠残角子宫早、中期应切除残角子宫的同时还应切除同侧输卵管为宜,以防日后发生同侧输卵管妊娠,但可以保留同侧卵巢。非妊娠残角子宫确诊后如年轻者仅切除残角子宫,以杜绝子宫内膜逆流和蔓延的可能;对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应同时切除患侧附件,保留对侧卵巢,但对年龄较大的病人,应行根治手术为妥。手术中应固定圆韧带在发育侧子宫角部,防子宫偏位。本文仅固定2例,这与10a前对本病认识不足及经验欠缺有关。同时对于发育侧宫腔较小的病人,可保留残角子宫,即行Strassmann整形手术,将正常子宫及残角子宫的宫底作楔形切除,切口互相连通,切除2个宫腔之间的膈,再将宫底切口纵缝,以加大宫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