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珠三角地区妇女围产期保健知识的情况,为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珠三角部分地区的临床病例,进行统计调查围产期保健的一般状况,并对有关围产期保健的文献进行整理与综合。结果:围产期保健的影响很大。结论:围产期保健应受到重视,要选择最佳生育年龄,提倡有计划妊娠,广泛宣传围产期保健知识,提高早孕建卡率,降低人工流产率及剖孕产率,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保护妇女生殖健康。
【关键词】 围产期保健 死亡率 病发率
围产期保健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29000名孕产妇在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期死亡,其中约有68 000名死于不安全流产[1]。因此围产期保健应引起重视,从而保障母婴的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东莞地区抽取我院300例孕产妇所作的围产期保健知识调查表结果;珠三角部分地区孕产妇临床病例的研究调查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调查分析报告。
统计学方法:将本院所有的调查数据输入微机,并用SPSS统计包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珠三角部分地区的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结合分析。{NextPage}
结 果
我院300例被调查孕妇中,年龄20~39岁,其中22~28岁占90%;最小孕周32周1天,最大41周3天,平均孕周36周4天,其中36~38周占87%。初产妇275例,经产妇25例;孕妇文化程度初小以下占14%,高中或中专68%,大专以上18%。有62%孕妇对围产期保健知识了解,31%为一般了解,7%一点也不了解。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应用MOS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自制母婴保健知识调查表对产后42天的产妇进行调查研究,555例均为孕产次G1P1,无产科并发症,根据接受孕产期健康教育情况分为系统健康教育组290例和非系统健康教育组265例。系统健康教育组正常产189例,占65.17%,剖宫产101例,占34.83%;非系统健康教育组正常产152例,占57.36%,剖宫产113例,占42.64%。系统健康教育组在自我保健知识和护理能力具体包括母亲卫生知识方面对居室环境要求、饮食宜忌、恢复性生活适宜时间、哺乳期避孕方法、上环适宜时间等方面知晓率比非系统健康教育组高,而且系统教育组产妇的生命质量也较高[2]。广州市妇婴医院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孕妇希望了解孕期保健知识,对于孕妇学校课程需求最高的知识板块是新生儿喂养与护理模块,对孕产期的个人保健及营养知识的需求程度则相对较低。孕妇获取孕期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保健书籍、长辈朋友、网络、孕妇学校[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围产期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仍未能将围产期保健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孕妇,这可能因生活水平、教育、经济及社会等原因所导致。围产期是指怀孕28周到产后1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围产期保健目的是降低婴儿及母亲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围产期保健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母亲、胎儿和新生儿进行一系列的保健工作,使母亲的健康和胎儿、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得到很好的保护。围产保健工作与母婴死亡密切相关,尤其第三世界各国,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是降低围产期死亡率,保障母婴平安,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举措[4],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围产保健管理。
做好围产期保健,关键是加强基层的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前检查、高危孕妇的筛选和管理的质量。对认为早孕的妇女予以登记,建立围产期保健卡,给孕妇测基础血压、体重、血、尿常规、心电图及B超检查。孕28周前每4周检查1次,28孕周后每2周检查1次,孕36周后每周检查1次;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孕期出血等高危妊娠进行重点监护,及时诊断治疗,预防早产儿的出生。对于早产儿,要注意做好呼吸道管理,临产前使用激素可促进胎肺成熟,减少呼吸道疾病机会[5]。同时还要做好围产期保健知识宣传,让每一位孕妇都能了解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产时保健及产褥期保健等围产保健的内容,要重视孕前保健,选择生育时机,做到有机会妊娠。有计划妊娠有利于保证孕妇得到良好的孕前和孕早期保健,最大限度地避免有害物质对胎儿的影响,从而保障母儿健康[6]。围产期保健必须从孕前保健开始,只有充分做好孕前准备,进行孕前咨询和指导,选择适宜的生育时期计划受孕,才能避免不利于受孕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手术流产或药物流产都可引起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影响预后妊娠结局,因此降低人工流产率,可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同时也应减少高龄妊娠,选择最佳生育年龄,提高生命质量[7]。医护人员也应加强与孕妇的交流,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与知识程度,重视对医学领域新技术的掌握和了解,尊重孕妇的愿望并为其营造一种舒适环境,在服务技术和质量上,尽量让孕妇满意,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妇产科在线APP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