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上午,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专科分会主办的第七届华东地区妇产科学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妇产科专家和学者们齐聚浦江之畔,就妇产科领域最新进展及相关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与会者纷纷表示,在会上充分感受到了妇产科学传统思维与新兴理念的碰撞,感受到了国际前沿进展与业界领先技术的对话,更感受到了医学科技创新与人性化关怀的交融。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现场部分论坛的精彩内容吧~
生殖医学与计划生育分论坛
【学术讲座】
孙晓溪教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辅助生殖助孕策略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孙晓溪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辅助生殖助孕策略。不孕是PCOS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孙教授在讲座中和大家从正反两个方面介绍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辅助生殖技术的选择,并详细讲解了PCOS助孕策略的流程图。随后孙教授还介绍了PCOS药物治疗的选择(一线药物:来曲唑)、PCOS患者IVF的促排方案选择,IVF胚胎移植策略等等。孙教授谈到,一定要经过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才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
蔡云朗教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进展
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蔡云朗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进展。蔡教授在讲座中和大家从PCO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包括高雄诊断标准)、治疗(肌醇、脂联素、奥利司他、维生素D和钙)等方面探讨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诊治的最新研究和治疗进展。对于PCOS患者来说,生活方式调整、高雄激素治疗、调整月经周期尤其是使用孕激素转化内膜、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均是诊疗的重点。蔡教授还特别强调了生活方式调整对PCOS患者改善糖代谢状态、提高疗效的意义。
滕银成教授:子宫内膜癌孕激素耐药机制及对策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滕银成教授带向大家介绍讲解了子宫内膜癌孕激素耐药机制及对策。从1950年人工合成高效孕激素以来,对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滕教授在讲座中和大家介绍了孕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的改变,并详细讲解了孕激素受体的2个亚型、信号通路和基因缺陷,对孕激素不敏感患者,滕教授也分享了用药治疗经验。滕教授提出对需要孕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加强对遗传咨询的重视。
徐键教授:卵巢储备“衰竭”女性的生殖问题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的徐键教授带向大家介绍讲解了卵巢储备“衰竭”女性的生殖问题。女性生殖力自古以来就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部分。徐教授在讲座中和大家探讨了卵巢储备力的评估(包括年龄、月经、疾病史、治疗史等)和辅助检查方法。卵巢储备上“衰竭”的处理包括受/供卵、卵子重建(核置换)、自体卵巢移植、卵泡体外激活、IVA新鲜卵巢组织移植。徐教授还分享了最新的“E+P+HCG激活卵巢储备耗竭”妇女窦前卵泡的病例,目前相关报道和研究还比较少。
郑志群教授:肌少症与骨质疏松(代)
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郑志群教授带向大家介绍讲解了肌少症与骨质疏松。首先,郑教授介绍了肌少症的危害:研究表明肌少症明显增加致残风险并显著增加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肌少症病因包括年龄、血管相关疾病、激素水平变化、神经元功能障碍等。郑教授提出:肌少、骨量减少、衰老间存在复杂的关系,目前相关报道和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于肌少症的认识存在较大误区,“千金难买老来瘦”、“抗阻运动不适合老年人”等都需要在合适的程度下进行。
赵琰教授:职业暴露与女性生殖健康
来自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赵琰教授带向大家介绍讲解了职业暴露与女性生殖健康。赵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损害生殖健康的生产性有毒化学物:双酚A、芳香烃、重金属污染、有机氯农药(DDT)、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内分泌干扰物影响生殖健康的机制主要包括:类似内源性雌激素、拮抗内源性雌激素、调节内源性雌激素的合成和代谢。赵教授谈到,除了化学物质,环境噪音、放射污染、电磁辐射等也会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医务人员在辅助生殖助孕的临床诊疗中应当充分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职业暴露,充分引起重视。
陶敏芳教授:不孕症患者的情绪管理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陶敏芳教授带向大家介绍讲解了不孕症患者的情绪管理。从事生殖医学的医务人员都有这样的体会:生活中喜怒哀乐等情绪对不孕症患者影响颇大,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了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情绪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过程协同合作的结果,情绪的病因复杂多变,进而带来多巴胺、肾上腺素等水平改变。陶教授谈到,一定要提高对IVF不孕夫妇的情绪关注,并强调了心理干预对IVF疗效的促进作用。
【论文交流】
来自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的刘培昊:冻融胚胎移植中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母儿并发症的影响。
来自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的李晶宇: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在子代中的传递及其对子代表型的影响。
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宋杰:雄激素通过TFAP2A和ETS信号传导网络上调NR4A1。
【视频交流】
来自全国各地的宫、腹腔镜发烧友各自亮剑,通过手术视频分别展示了自己手术技术及技巧,为广大的参会者带来了一场视觉和技术上的盛宴。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曾丹:腹腔镜双侧输卵管吻合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李善姬: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何晓英:宫腔镜下残留环取出术
妇科肿瘤分论坛
【学术讲座】
谢榕教授: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思索
来自福建省肿瘤医院的谢榕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思索。谢榕教授指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关于卵巢癌的治疗,谢教授将其分为初发型,复发型及难治型卵巢癌治疗三部分进行讲述。初发型卵巢癌,术后化疗后的维持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治愈率,延长无瘤间期。而对于复发性卵巢癌,维持治疗也提供了可喜的疗效。对于难治性卵巢癌患者,谢榕教授针对性的分享了文献,指出PARP抑制剂可以为他们延长生存时间。最后谢榕教授分享了两例晚期卵巢癌个案。患者在手术化疗治疗后,因为冠心病发作,拒绝治疗,病情复发后,使用了奥拉帕利治疗至今,患者的肿瘤达到了临床治愈,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谢教授提出,随着卵巢癌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肿瘤科医生应该一方面致力于提高患者的肿瘤生存率,同时应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延长生命周期。
杨兴升教授: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选择
来自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的杨兴升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选择。杨东升教授开题分享了一2013年治疗的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Ib1案例,因患者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意愿,行宫颈锥形切除+淋巴活检术,因患者拒绝进一步手术,术后补充化疗4个疗程随访至今。杨教授指出,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Ib1之前的患者,应尽可能的满足患者保留生育的意愿,严格把握各种术式的适应症。同时杨教授分享了相关自己临床过程中,有关早期宫颈癌单纯宫颈切除及宫颈锥切治疗患者,术后受孕率及肿瘤复发率的数据。杨教授总结道,在具体临床实践过程中,具体术式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病情,生育要求,指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为早期宫颈癌患者提供更多保留生育的机会。
王玉东教授:局部晚期的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玉东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局部晚期的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王玉东教授指出,对于Ib2-IIb期的晚期宫颈癌患者,标准的手术治疗可以让晚期宫颈癌患者获益更多,大大降低单纯的放化疗患者副作用。王玉东教授深入简出的指出 “子宫全系膜切除”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意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后王玉东教授分享了一例病灶达6.7cm宫颈癌晚期患者的免举宫器的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视频,展示了其精湛的手术技巧,为广大的参会者带来了一场视觉和技术上的盛宴。
万小平教授:外阴癌微创与重建手术
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万小平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外阴癌微创与重建手术。针对开放式外阴癌手术常年困扰妇科肿瘤医生的伤口愈合不良问题和巨大外阴癌病灶的患者病灶切除后,外阴巨大皮肤缺损修复问题,万小平教授开篇分享了其2009年完成的国内首例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他还介绍了外阴癌术后股薄肌肌皮瓣重建术,通过其巧妙的切除股薄肌皮瓣,重建外阴,大大提高了外阴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吕卫国教授:宫颈癌新分期下的规范化诊治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吕卫国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宫颈癌新分期下的规范化诊治。吕卫国教授详细介绍了2018年FIGO宫颈癌新分期,指出新修改的FIGO分期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动,进一步强调了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对生存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制定了纲领。在新的宫颈癌分期指领下,吕卫国教授提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分层管理,根据术后不良病理因素分高危,中危及低危,强调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应以规范性治疗为基础,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方案,遵循规范化,个体化及循证医学原则,不断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论文交流】
来自全国各地的妇科肿瘤专家及科研人员各自亮剑,通过论文交流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启发了妇科肿瘤医生在科研及临床上的新思路。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孙蓬明教授:靶向ERa及ERRa:一个全新的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策略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孙蓬明教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和下生殖道病原体共感染对高级别宫颈病变的风险研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杨帆教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卵巢癌裸鼠的抗肿瘤代谢行为的研究
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的李英伟教授:MTp53-FOXM1-HMGB2轴促进浆液性乱擦癌恶性行为的机制研究
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的马汉林教授:EVI1/PBK通路调控自噬促进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对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
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的苑存忠教授(代):FOXM1转录激活P15导致卵巢癌不良预后的机制研究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林世鑫教授:Baclofen激活GABAB1受体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蓉教授:围绝经期女性宫颈病变筛查现状及策略分析
【视频交流】
来自全国各地的妇科肿瘤教授依次汇报了自己的交流作品,通过文字和手术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为大家呈现了手术的第一现场。他们从专业角度,剖析了妇科盆底的解剖知识,为广大的参会者带来了一场视觉和技术上的盛宴。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郑祥钦教授:保留神经的宫旁广泛切除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沈源明教授:单孔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
宁波市妇幼儿童保健院陈良教授:免鞠躬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施如霞教授(代):腹腔镜保留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的简化术式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姜伟教授:腹腔镜无举宫器+阴道环扎宫颈癌根治术
【精彩花絮】
作者:李毓、曹文娇
声明:本文由会务组供稿并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