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妇产科学学术发展,增进北京地区妇产科学工作者的学术交流,2024年4月14日,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办,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专科医师分会协办的“2024北京地区妇产科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分为主会场、产科分会场、妇科分会场、妇科肿瘤分会场、生殖内分泌分会场以及青年分会场,邀请了领域内近百位专家学者,包括妇科肿瘤、妇科、产科、生殖内分泌以及积极投身医学事业的青年医生,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妇产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会议现场,近千名参会学员聚精会神,认真聆听,并不时与台上专家互动交流,会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相信此次年会的召开,必将推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妇产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支持,为您带来现场精彩盛况。
1主会场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主持。他首先隆重介绍了莅临现场的学会领导和顾问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北京医学会封国生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夏恩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靳家玉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邢淑敏教授、卞美璐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翟桂荣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鲁永鲜教授,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红霞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尚丽新教授,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诚挚的感谢。随后,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六教授,北京医学会封国生会长,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魏丽惠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分别致开幕辞,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王建六教授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一直秉承高水平、高质量的办会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与探讨,扎实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旨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使得年会不仅成为了北京地区妇产科领域的品牌会议,也为区域乃至国际合作开创了新的典范。随后,王教授对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各位成员的辛勤付出与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未来大家能够携手前行,共同为妇产科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祝愿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封国生会长在致辞中表示,谨代表北京医学会对王建六主任委员在任期间所做的工作与贡献给予高度赞扬。分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北京地区妇产科的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更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学科传承。同时,封会长还提到了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学科能力评估的指导意见,呼吁与会者重视相关评估内容,以推动妇产学科的有序发展,并强调加强学术交流对于专科能力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区域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魏丽惠教授首先回顾了北京妇产科发展的辉煌历程,并对老一辈专家以及对奋战在一线的主任、教授们表示衷心感谢,正因为有前辈们的努力,才使得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取得了蓬勃发展。魏教授强调,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应在学术建设上发挥表率作用。目前,北京妇产科界搭建起团结奋进的平台,展现出了强大的学术实力。然而,面对全球和国内妇产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分会也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希望未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分会能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全球妇产科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郎景和院士在致辞中讲到,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开始苏醒,一片生机勃勃,而学术年会于春天召开,也寓意着妇产科事业向着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在此,首先向为妇产科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致力于改善人体和社会的整体健康,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妇产科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中国妇产科事业能取得更多突破,迈向新的高峰。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名师讲坛
郎景和院士:当医生真好
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以“当医生真好”为题作主旨演讲。郎院士通过分享60年的从医感悟,深刻阐述了人文医学的使命和职责,提出做一名好医生必须要有“四个追求”,即求善、求真、求实、求学。心地善良、心路清晰、心情平静是临床工作的三条基线,也是对医生的三大考验。医生给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应时刻谨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患者、敬畏疾病、敬畏医学、敬畏医生。
魏丽惠教授:子宫颈癌筛查难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系统地剖析了宫颈癌的筛查现状、难点,以及HPV疫苗接种的推进情况。魏教授表示,加速推进落实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策略至关重要,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这使得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占据重要地位。HPV检测对CIN2及以上病变的检出具有高敏感性,然而,细胞学检查仍然是分流的重要方法,对于专业人员的培训仍需加强。在筛查方面,除了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外,结合我国现状,还需继续总结和优化适合我国国情的筛查策略。
夏恩兰教授:胚物残留子宫肌层血管增强的诊断与处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夏恩兰教授探讨了动静脉畸形(AVM)的历史发展及其与子宫肌层血管增强(EMV)的关系。她表示,期待治疗通常适用于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对于病情较重或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路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在PROC-EVM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陈佳教授: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严重并发症之一。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陈佳教授分别从早产儿肺部发育不成熟及有创机械通气等治疗对其肺部的损伤、传统治疗方式在促进肺泡重新生长和复杂结构发育方面的不足,以及细胞治疗作为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特别是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的应用三方面内容展开讲解。其中,陈教授表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对早产儿BPD具有抗炎和再生作用。
张磊博士:妇产科视角下的干细胞疗法:认识、应用与发展
干细胞疗法在妇产科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为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张磊博士深入探讨了干细胞疗法的认识、应用与发展,强调了其在妇产科领域再生医学方面的巨大潜能。干细胞疗法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不仅局限于疾病治疗,还可以扩展到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通过干细胞疗法可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改善更年期症状。
刘俊涛教授:CNV-seq推动产前诊断高效能与规范化开展
北京协和医院刘俊涛教授通过临床研究表明,CNV-seq和WES同步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诊断效率,这一发现对于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刘俊涛教授还指出,CNV-seq和WES同步检测不仅可以提高诊断效率,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遗传信息,这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母婴健康。
专家论坛
王建六教授: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面临的挑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首先帮大家梳理了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特点,并提出了子宫内膜癌呈年轻化趋势,保留生育功能对年轻患者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探索。随后,王建六教授指出,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完全缓解后复发的患者,在充分评估病情及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可以再次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对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时需严密监测及长期观察。
朱兰教授: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治疗的选择及中国盆底植入物手术登记要求
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提到,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的手术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脱垂类型和严重程度,每种术式皆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疗效。此外,关于中国盆底植入物手术登记要求及应用情况,朱教授强调了手术登记的重要性及要求。手术登记不仅有助于收集和分析手术数据,为临床研究和改进提供依据,还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杨慧霞教授: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预测及预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表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风险正在不断增高,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谈到GDM女性的远期转归时,杨教授认为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可进一步降低GDM女性未来发生II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孕期母亲血糖水平与后代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相关,需重视孕期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通过加强孕期监测、改善生活方式和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GDM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向阳教授:妇科肿瘤微创手术的基石-无瘤观念与无瘤操作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指出,妇科肿瘤微创手术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和无瘤技术,包括防止肿瘤细胞脱落、扩散与种植造成复发转移,坚持不可挤压、锐性分离、肿瘤隔离、整块切除、减少癌细胞污染以及减少术中扩散原则等。以上原则和技术在术中的具体应用,可有效降低肿瘤细胞的播散风险。通过不断改良手术方式和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微创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段华教授:中国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质量控制(要点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段华教授表示,新版指南对宫腔镜子宫整复手术理念进行了全面更新,强调手术不仅切除病灶,更需保护子宫内膜、肌壁和肌肉,以维护子宫的生理功能。与传统的破坏性手术相比,子宫腔整复手术对施术医生的要求更高。手术前的评估和预处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举措。此外,指南还重点强调了手术理念转变、诊疗精细化、术前综合评估及子宫颈预处理的重要性。
主持风采
2产科分会场
专题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刘俊涛教授通过对共识的解读分析到,携带者筛查在当前的临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开展一系列针对医务人员临床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结合多个临床案例分享了孕产妇急救思维模式的建立,以及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蔺莉教授围绕近期国内外指南全面阐释了妊娠期感染的防治策略,强调早诊早治、重视妊娠期感染,可改善母儿结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陈奕教授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探讨了宫颈环扎术的实施策略,强调临床决策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诊治。
大会发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彭怡然医生结合相关研究具体分析了妊娠期情绪、睡眠、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胡江涛医生荟萃分析研究,深入探讨了早孕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曲江雪医生通过一项以使用联合组学方法筛选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向大家全面阐释了宫颈-阴道分泌物中潜在的免疫-炎症标志物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顾佳琦医生则结合相关研究对妊娠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局影响因素作了全面而详实的汇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危玲医生对不同评估体系在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及预防的差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北京协和医院任远医生通过系列研究具体分析了孕妇外周血浆胎儿游离DNA浓度与母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珺淑医生对30例胎儿肺动脉瓣异常孕期和围产期一体化管理及预后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露平医生则对阴道内镜在妊娠期宫颈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专题报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国莉教授分享了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筛查与管理策略,强调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魏玉梅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对早产的精准预测和预防与提高和改善早产儿预后密切相关,期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早产防控体系的建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婉丽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大家分享了合并脑血管疾病孕妇的妊娠风险评估策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路军丽教授在授课中强调,对于既往有死胎史再次妊娠的妇女,需要进行孕前咨询、产前监测等一系列的管理,以进一步降低胎儿病死率。
主持风采
3妇科分会场
专题报告
中日友好医院凌斌教授在授课中深入剖析了当前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为参会者们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应芳教授分享了输尿管内异症术式选择及手术技巧的专业见解,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不同术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大家全面分享了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的体会。北京协和医院史宏晖教授就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诊治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参会者们提供了实用的临床指导。
专题研讨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详细解读了《2024 ASCCP双染指南》,为与会者提供了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最新标准与指导。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世军教授对中成药物在治疗妇科炎症性疾病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解读,给妇科炎症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分享了妇科围术期缺铁性贫血治疗的选择策略,为与会者临床工作提供了指导建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蕾教授深入解读了《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为阴道微生态的治疗与管理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大会发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黄艳医生与大家探讨了地诺孕素在治疗最大直径≥4 cm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方面的临床疗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小惠医生则对使用网片或吊带后出现暴露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许阡医生利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评估了子宫体积与宫腔粘连发生的相关性。北京协和医院康佳医生研究了利用Amhr2-Cre条件性敲除Wt1基因对雌性小鼠生殖道发育的影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翟青枝医生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了宫颈癌发展进程的特征代谢谱。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张露医生还汇报了1例Robert子宫病例。这些研究为深入了解妇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专题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带来了题为《ISGE子宫粘膜下肌瘤指南解读和质疑》的精彩讲座,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引起在场众多同行的共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军教授与大家详细分享了抗凝血治疗患者各类妇科手术围术期管理,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北京医院吕秋波教授从临床角度出发,对高龄女性盆底脱垂性疾病术前评估及手术选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郭银树教授结合精彩的手术视频,对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围术期管理给予了全面阐释。
主持风采
4妇科肿瘤分会场
专题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孟元光教授围绕5G远程手术在妇科临床应用中的优势,系统地剖析了远程医疗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斌教授结合大量手术解剖图,系统阐述了宫颈癌手术新理念及新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技巧,强调了宫颈癌手术Q-M分型特点。首都医科大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米鑫教授结合大量手术视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卵巢癌诊治过程中腹腔镜技术应用中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世军教授表示,IIIc期宫颈癌选择保守型手术治疗前仍需仔细评估,确立早期宫颈癌更严谨的低危标准,不易盲目缩小手术范围。
大会发言
北京协和医院李琛医生向大家介绍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难治性复发或转移宫颈癌的单臂、开放、II期的临床试验的结果、主要及次要终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吴雨蔓医生带来了免疫组化结果与子宫内膜癌患者LVSI的相关性的研究和免疫组化结果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的研究。北京协和医院钞晓培医生就外周血在卵巢癌患者筛查的特征及评估外周血患者的早诊、早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了深入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廖柯鑫医生分享了钾离子通道在宫颈癌前病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尤学武医生系统剖析了子宫浆液性癌和输卵管/卵巢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与转录组特征。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梦雨医生分享了30例BRCA基因胚系突变卵巢癌患者的家系特征及遗传分析。
专题研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就妇科肿瘤肝转移还未发表的中国专家共识初稿进行了初步介绍,强调了肝转移的分类、分型及精准指导下的手术和(或)非手术的处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艺教授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定义、临床表现和诊疗进展、免疫组化特征,详细讲述了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治疗争议与进展。北京协和医院彭澎教授带来题为“复发/转移宫颈癌药物治疗的策略和选择”的精彩讲座,提出在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增加ADC药物可改善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结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全面剖析了淋巴结处理理念的变革与方法更新,并分享了妇科肿瘤淋巴结去除手术的宝贵经验。
主持风采
5生殖内分泌分会场
专题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孙爱军教授讲述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与肾上腺(HPA)、甲状腺(HPT)的关系与调控,指出性腺、肾上腺、甲状腺各司其职,共同维持机体稳态的调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白文佩教授对《绝经相关失眠临床管理综合专家共识》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建议在诊疗中需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管理策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田莉教授从适龄生育等方面阐述了女性生育力的评估与保护,强调卵巢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变化,是女性生育障碍的重要原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则基于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分享了宫颈粘连子宫内膜功能恢复的处理方法与经验。
大会发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薛晴教授以内异症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多个病例分享详细讲述了内异症不孕的助孕策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杨晓葵教授基于国内外多个研究结果,系统讲述了反复种植失败的诊疗策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硕教授介绍了内膜损伤疾病的治疗包括激素治疗和细胞治疗。其中,她重点讲述了细胞治疗在内膜损伤性疾病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鹿群教授与大家探讨了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助孕治疗,表示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判定,才能准确制定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芳媛医生从背景、结果、结论等方面,系统汇报了雌激素受体β通过抑制FOXO3a/自噬途径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艳华医生针对中国女性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多中心登记注册研究进行了详细讲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孟师慧医生汇报了一例新型宫内雌激素释放系统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宋字仪医生深入阐述了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女性免疫调节治疗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韩烁医生基于女性生殖道的菌群详细介绍了利用三代测序技术探索菌群与胚胎种结局的关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甜医生分享了一例卵泡液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影响研究,并对接下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王小雪医生为大家带来了基于健康体检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围绝经期女性代谢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演讲。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王超医生通过一篇荟萃分析同大家探讨了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理及睡眠状况对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最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昕医生分享了一例子宫腺肌病伴输尿管内异症成功妊娠的临床案例。在场参会专家对该病例进行了点评与讨论,并对该病例的诊疗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所有与会医生均表示获益匪浅。
主持风采
6青年分会场
青年分会场由北京协和医院戴毅教授主持开场。
王建六教授:青年医生寄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强调了青年医生在职业生涯初期需具备的因素,包括(1)时间观念的重要性,青年医生应珍惜时间,不断学习和提升,同时尊重患者时间,提供高效医疗服务。(2)目标方向是职业发展的指南针,青年医生应明确职业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提升策略。(3)职业规划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关键,青年医生应根据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讨论一:年轻医生的职业规划
陈克终教授:青年临床科学家的职业规划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克终教授首先分享了自身14年的从医之道,为青年临床科学家提供了深入且富有洞见的职业规划建议。随后,他强调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临床与科研时间的平衡、学术标签的打磨以及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洞察力、自省力、执行力等关键能力在职业规划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最后,陈教授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包括紧跟科研推断方向、沉浸享受科研的寂寞、亲自带领学生、集好材料、讲好故事、做好幻灯等,这些具有实用性与操作性强的有效建议,为青年临床科学家的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艳槟教授进行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时晓医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万彦玲医生、舒心宇医生、崔资凤医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璐瑶医生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钱景锋医生等纷纷表示,陈教授的讲座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职业规划建议,也激发了他们制定个人长期计划的决心。同时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的双赢。
讨论二:如何开展临床研究
石慧峰教授:从临床问题到科学研究:如何设计一项高质量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石慧峰教授分享了如何从临床问题出发,设计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方法。他强调了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研究分类,以及确定研究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和分析等方面的关键要素。此外,他还提到了常用研究报告规范和队列研究设计的要点。其丰富的科研经验,为医生和研究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还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临床研究,推动临床实践和医学发展。
第二讨论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阮焱教授(代魏瑗教授)进行主持。讲座之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晨医生、王淑娴医生,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王树鹤医生,北京医院李旻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潘烨医生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怡珂医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探讨与交流,不仅学到了如何设计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更是让大家对临床研究的整体流程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临床研究是连接实验室与临床实践的桥梁,通过科学的方法解答临床问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讨论三:怎样成为一名出色的临床医生
向阳教授:青年医师临床科研的培养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通过回顾林巧稚院士对青年大夫的寄语以及郎景和院士的治疗理念,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其次,科研设计应科学合理,包括明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等。此外,医院还注重科研的延续性,通过持续投入和长期跟踪,确保研究成果的深入和广泛。科研诚信是科研工作的基石,同时医院还应积极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
第三讨论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张颖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洁医生、朱靓雯医生,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杨雯医生,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牛珂医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亚男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沫医生,北京协和医生彭澎医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表示通过向阳教授的分享使得大家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参与科研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青年医师的临床科研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为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7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