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4日至5日,由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疾病研究所以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3北京大学妇科肿瘤学术会议暨肿瘤生殖学术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1.jpg

 

本次会议主题为:“追踪前沿、聚焦热点、精准诊疗、生育保护”,聚焦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争议问题、妇科肿瘤的精准诊疗,特别是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等热点话题,邀请郎景和院士、詹启敏院士、马丁院士、陈子江院士、黄荷凤院士及多位肿瘤与生殖领域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讨论与交流,内容前沿,精彩详实。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支持,为您带来精彩报道。

 

开幕式

 

8月4日上午8点,大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担任主持。

 

2.jpg

孙秀丽教授主持开幕式

 

3.jpg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六教授致开幕辞。王建六教授首先对莅临会议的郎景和院士、詹启敏院士、马丁院士、陈子江院士、乔杰院士、黄荷凤院士以及参会的肿瘤和生殖领域的专家同道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王建六教授表示,肿瘤及诊疗过程都会对患者生育力造成损害,学界应高度关注患者抗肿瘤治疗时生育功能的保护,这也是肿瘤专家和生殖专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本届大会以“追踪前沿、聚焦热点、精准诊疗、生育保护”为主题,并特别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展开前沿探讨,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为我国肿瘤生殖领域的发展,为正在和肿瘤战斗而尚未完成生育的女性患者贡献一份力量。

 

4.png

随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乔杰院士发表讲话。乔杰院士首先对2023北京大学妇科肿瘤学术会议暨肿瘤生殖学术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本次大会主题清晰,追踪前沿,聚焦热点,探讨有关妇科肿瘤精准诊疗与生育力保护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邀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多学科、多方位、多角度地交流,是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期待各位专家同道利用平台充分交流与分享,取长补短,扩大学科影响,提高大众和各学科医生对妇科肿瘤以及肿瘤保育的认知,为促进女性健康奉献更多力量!

 

肿瘤与生殖高峰论坛

 

郎景和院士:重视妇产科罕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5.jpg

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工程院郎景和院士围绕罕见病的概念与意义、妇产科学罕见病的特殊重要性、罕见病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精彩讲座。郎景和院士强调,妇产科学与罕见病关系异常密切,是罕见病的“重灾区”,是研究领域的“前沿阵地”;妇产科学罕见病主要集中在出生缺陷、生殖道畸形、性发育异常和妇科肿瘤,要重视罕见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高诊疗水平,打破专业屏障,实现多学科合作,树立长远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詹启敏院士:前沿科技助力肿瘤精准医学

6.jpg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在会议上提纲挈领地指出了肿瘤精准医学关注的科学问题,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生物标志物和早期诊断、分子分型与分子分期、靶向治疗药物、综合性防控措施、多学科交叉,随后通过举例肺癌、结直肠癌、食管鳞癌分子分型的应用,指出分子诊断是实现精准诊断的最有利“武器”,并介绍了单细胞技术、液体活检、人工智能、AI联合多模态数据、类器官、纳米颗粒、细胞外囊泡等应用于肿瘤精准诊疗的前沿进展。

 

马丁院士: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

7.jp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国工程院马丁院士首先介绍了影响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生育力的医源性因素,包括疾病本身、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随后从减轻生殖损伤、重塑器官功能两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保护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肿瘤治疗带来的卵巢功能损害和子宫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结局,新型卵巢保护剂可以为肿瘤生殖学开拓“体内冻存”生殖细胞之路;干细胞及其附属物联合生物工程材料及靶向技术重塑生殖器官进展迅猛,是未来肿瘤生殖学研究的热点。

 

陈子江院士:肿瘤患者的辅助生育策略

8.jpg

肿瘤及其治疗,如手术、化疗或放疗等均可能造成患者的生育能力下降或永久丧失。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中国科学院陈子江院士分享了肿瘤患者的辅助生育策略,强调亟需向肿瘤患者和医生科普“辅助生殖技术如何实现生育力保护保存”。胚胎冷冻、卵子/精子冷冻是比较成熟的辅助生殖手段,卵巢冷冻技术适用人群更广,但需要多部门协作,及时启动MDT,建议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及咨询、知情同意等,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生育力保护保存方案,建立生育力保护保存的有效管理模式。

 

黄荷凤院士: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生育力保存和PGT

9.jpg

PGT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遗传性出生缺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国科学院黄荷凤院士首先介绍了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定义、特点、基因检测、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原则、患者在不同阶段可行的生育力保存选择、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流程、生育力保存技术及保留女性生育力的其他考虑因素,随后介绍了PGT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多个实例分享了PGT在不同遗传性肿瘤中的应用,最后对生殖干预的九个焦点问题予以逐一分析。

 

王建六教授: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诊疗体系建立及应用

10.jpg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增高、患者的年轻化以及对生育的需求促进了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诊疗体系的诞生。王建六教授在会议上系统阐述了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诊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子宫内膜癌保育诊疗体系的建立包括子宫内膜癌逆转机制研究、手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体系、子宫内膜癌适合保育治疗人群筛选体系、子宫内膜癌保育患者病情监测体系以及保育治疗后生育力评估体系5个方面,建议启动MDT诊疗体系,实现精准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肿瘤生殖专场

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技术新进展

 

孙赟教授:肿瘤患者COS随机方案把控

11.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孙赟教授在会议上重点阐述了随机促排卵方案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类型肿瘤患者随机促排卵方案的应用,并表示随机促排卵方案可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随时启动,简单高效,但要合理选择Gn剂量及扳机方式,避免OHSS发生。对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的促排卵方案可添加芳香化酶抑制剂以降低E2水平。

 

严杰教授:淋巴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

12.jpg

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常常对未来的生育能力构成威胁,随着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高,其生育需求随之增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严杰教授分享了淋巴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的核心要点,围绕血液肿瘤诊疗现状、淋巴瘤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生育力保存方法、治疗方案的医学伦理原则这四方面作了系统报告。

 

李文教授:女性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13.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李文教授深入解读了女性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这是中国女性生育力保存相关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李文教授围绕生育力保存的适应证和临床路径、生育力保存技术和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生育力保存相关伦理及管理问题展开了解读。

 

阮祥燕教授:生育力与卵巢功能保护新技术

14.jpg

生育力与卵巢功能保护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热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教授系统讲解了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危害和发病率,强调生育力与卵巢功能保护最重要的是防治医源性POI,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是儿童及放化疗无法延迟的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的唯一方法。

 

李科珍教授:干细胞技术在子宫内膜癌保育中的探索与应用

15.jp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科珍教授详细介绍了干细胞对子宫内膜癌的抑制作用、干细胞对子宫内膜癌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并表示干细胞用于治疗严重宫腔粘连疗效显著,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干细胞的联合应用需要进一步探索。

 

孔为民教授:放化疗对妇女生殖和内分泌的影响

16.jpg

手术、放疗与化疗构成了妇科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其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对女性生殖和内分泌功能产生较大影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孔为民教授讲到,目前许多技术可用于克服或缓解放化疗对女性肿瘤患者生殖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包括药物、胚胎冻存、卵巢组织冻存移植等。

 

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临床应用

 

梁志清教授: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优化

17.jpg

生育力保护已成为肿瘤治疗决策时常常需要面临的问题。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志清教授分享了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优化,指出经腹或腹腔镜辅助的经阴道手术路径均是安全的,且经阴道路径手术的妊娠率优于其他手术路径,不再推荐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对保留生育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进行国际化的多中心研究。 

 

王丹波教授:妇科肿瘤患者生育保护全程管理

18.jpg

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结合我国指南,就妇科肿瘤患者生育保护全程管理展开了讲座。对于肿瘤患者,评估癌症分期与潜在生殖风险,多科学协商选择生育保护方法,包括胚胎/卵子冷冻保存、卵巢组织冷冻,同时进行规范抗癌治疗与进一步生育相关管理,争取成功妊娠的机会。

 

许兰平教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19.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兰平教授系统介绍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及中国移植情况、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共识、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治疗后长期随访这四个方面。许兰平教授建议综合评估,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异基因HSCT供者选择,有些HSCT受者可以保留生育力。

 

王殊教授: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保护

20.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发表了题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保护的主题讲座,就妊娠是否影响患者生存预后、乳腺癌治疗是否可以选择无环磷酰胺方案、GnRHa用于卵巢功能保护是否影响疗效、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加速ER阳性乳腺癌进展、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时机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宋坤教授: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治疗进展

21.jpg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坤教授分享了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治疗进展,建议进行多学科综合探讨和治疗,挖掘关键致病基因,实施肿瘤精准治疗策略,优化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案,实施女性生育力保存移植,优化保育后辅助生殖技术方案,优化妊娠围产期监测方案,重视保育治疗患者的长期随访评估。

 

谢璐教授:儿童肉瘤患者生育功能的保留

22.jpg

儿童肿瘤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长期生存者,均存在着生育功能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谢璐教授指出,儿童肉瘤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并引用文献及最新研究结果,针对目前公认的生育功能保留措施、长期随访的生育功能保留结局以及何时开始知情同意等问题展开了讲解。

 

田莉教授:卵巢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策略和时机

23.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田莉教授分享了卵巢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策略和时机。由于妇科肿瘤治疗的特点,建议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生育力评估,选择适当方式进行生育力保存,启动MDT,选择恰当的手术、化疗及生育力保存时机,建议明确界定各种肿瘤患者生育保存的适应证及最合适的策略等。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