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阶段,绝经是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卵巢功能开始下降衰竭,丧失排卵功能,导致的一种生理情况。中国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在50岁左右,它是女性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也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走向衰老直至消失的过渡阶段。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也被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大约10%~30%的女性在更年期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症状出现的年龄和轻重程度与身体健康状况、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

 

1.png

 

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

 

(1)月经改变;

(2)血管舒缩症状;

(3)精神神经症状。

 

月经改变: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加,甚至来潮如血崩,然后不规则,逐渐停止等。

 

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由于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所致,是雌激素降低的特征性症状,同时可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眩晕,甚至有短暂的血压升高。

 

精神神经症状: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紧张、忧郁、好哭、失眠、疲劳、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同时或可感觉过敏或迟钝、皮肤发木、刺痒、蚁行感、头痛、关节痛等。

 

2.png

 

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子宫绝经后改变

 

子宫绝经后改变常是超声检查的一种术语,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出现子宫萎缩、宫颈萎缩、阴道干涩及外阴萎缩等一系列变化。

 

绝经后的妇女通过超声检查会发现,子宫比正常的子宫小,并且子宫内膜的厚度小于0.5 cm,变得更加薄弱,这也就是绝经以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所导致的子宫变化。

 

其实子宫绝经后改变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但是,对于部分女性,却是潜在的危险变化!

 

追溯到1982年9月,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计划生育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当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促使大部分女性开始使用一种不仅经济实惠还“一劳永逸”的避孕方法——宫内节育器(IUD)。

 

在当时,避孕套又贵又难买,短效避孕药并未普及又有着严格的服药要求,而上环不依赖个体,并且可管可控,成了大部分已生产女性的首选。确实,从避孕效果和操作上分析,节育环比短效避孕药和避孕套都要好,是十分有效、便捷的避孕方法。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三分之二佩戴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在中国。

 

节育器,绝经后女性不可留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工具,它可以较好地发挥出避孕的效果,而且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节育器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从材料上看,它可以分为塑胶环、硅胶环以及铜环等多种类型。另外,如果从形状上来划分,它可以分为环形、T型等多种不同的种类。

 

3.png

 

在当时,很多经济水平落后的地方,妇女们普遍认为放上节育器之后就不用管了,甚至终生不将其取出,其实这种想法非常危险。从节育器本身来讲,任何东西都有一定的有效期,宫内节育器也是。如果放置时间超过使用期限,节育器的结构可能会出现老化、断裂后脱落等情况,同时增加盆腔感染,节育器异位、嵌顿的风险。

 

断裂的节育器很可能会在子宫内“游走”,划伤甚至穿透子宫,扎进其他的器官中,导致腹痛难忍。宫内节育器留置时间过长会引起节育器的嵌顿或加重原有嵌顿,同时会增加节育器异位风险及取环难度。

 

上面提到,绝经后子宫会发生缩小、变薄等变化,这个时候宫内节育器无异于是个定时炸弹!

 

子宫缩小、变薄,轻者会促使宫内节育器与子宫内膜摩擦增加,增加子宫内膜炎症发生几率,重者会促使节育器穿透子宫到达膀胱、腹腔等周围器官。一旦发生嵌顿和异位,不仅增加取出难度,还会使身体出现剧烈疼痛、出血等症状。

 

在计划生育的年代放置节育器的妈妈们,现在正是处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关键时期,如果体内还放置节育器,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及时取出,避免发生危害!

 

温馨提示*

最后,建议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在放置后1、3、6、12个月到医院检查节育器状态,并每一年进行一次复查,直至取出节育器。绝经后女性,最好在绝经后6~12个月内取出节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