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由广东省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医师分会、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妇产科健康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承办,木棉花专科连锁门诊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19届全国女性生殖免疫及相关疾病学习班” 在广州圆满结束。为期2天的会议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线上线下参会的专家和学员均反响热烈,表示收获颇丰。截止会议结束,线上观看会议总人次近15万。

 

封面.png

 

培训班自举办以来,一直以推广规范化疾病诊治为目的,重点研讨热点及争议性问题。每年均有妇产科、生殖科、风湿免疫科、检验科等多学科的知名专家莅临授课和交流,力求从不同学科角度阐释生殖免疫及相关疾病的诊治问题,给以参会的同道们全方位的诊疗思路指导和诊治思维启发。妇产科在线作为会议合作媒体,为您带来会议精彩报道。

 

学术讲座

 

戴冽教授:复发性流产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

戴冽1.jpg

母体产生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以及某些细胞因子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其中复发性流产最为常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戴冽教授指出,风湿免疫病中SLE、APS、SS、UCTD等都与RSA有关。她在报告中重点讲解了UCTD合并RSA、APS合并RSA以及不明原因RSA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她强调,备孕、妊娠及哺乳期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排除患者的感染风险,用药前确认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史。同时,应联合生殖科、产科与风湿科医师多学科协作诊治,为患者选择最佳受孕时机,选择妊娠期最合适的免疫抑制剂和治疗方案。结缔组织病合并RSA,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强调HCQ和LDA的使用。不明原因RSA患者,不推荐使用免疫抑制剂。

 

杨慧霞教授:PCOS及IR与早产

微信图片_20211101163124.p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首先分析了早产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她指出早产病因复杂,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PCOS患者NF-kB炎症通路激活可能是早产发生的关键因素,但我国并未将PCOS和胰岛素抵抗列为早产的高危因素。相关研究显示,GDM患者中孕期胰岛素抵抗与不良妊娠结局,特别是早产的发生显著相关;另外,PCOS与早产的荟萃分析也显示,PCOS患者早产发生率增加。杨教授结合大量文献研究,分析了PCOS与早产的关系、二甲双胍能否改善妊娠结局、PCOS患者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率等,使大家对PCOS及IR与早产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给未来的研究方向带来了更多的启发。

 

漆洪波教授:妊娠中期胎膜早破的处理

波.png

胎膜破裂发生在临产前称胎膜早破(PROM),其中妊娠28周之前发生的PROM被称为妊娠中期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教授对胎膜早破的病因、分类、母胎结局、诊断、临床评估和治疗给予了全面阐述。胎膜早破的病因复杂多样,炎症、遗传、机械拉伸、医源性操作等,均可能导致妊娠中期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后羊水过少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其中以肺部发育最为明显,中孕期胎膜早破胎儿尸检发现,有77%的胎儿肺发育不良。对于胎膜早破的诊断,临床中大多应用PAMG-1、IGFBP-1等诊断试剂盒,超声检查羊水量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更侧重于诊断后的监测。

 

陈敦金教授:产科感染、亚临床感染早期识别

陈敦金1.JPG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首先分享了一项广医三院的研究,他指出,有临床表现和没有临床表现的绒毛膜羊膜炎的产科结局一致,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和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均是需要关注的。妊娠期严重感染的特点不同于非孕妇,因此,需要关注孕产妇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如心率、通气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此外,腹泻、呕吐、腹痛、关节疼痛等也可能是感染最初的症状。陈教授强调,应重视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对于亚临床感染的处理,应先识别高危因素,了解常见的感染细菌种类,根据药物敏感度使用抗生素治疗或预防。

 

王子莲教授:早产孕周与分娩方式的选择

王子莲.JP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子莲教授介绍了早产的流行病学、定义和病因,她表示,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周分娩,但下限尚未统一;当前我国对早产分娩孕周的下限定义为孕周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000g者。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救治新生儿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28周分娩的新生儿经救治而存活,因此,早产的定义有待进一步商榷。王教授通过大量文献与相关指南,分析了早产孕周与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及母体的影响,并对比了吸引产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她表示,特殊的分娩方式不影响新生儿的结局,但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应考虑相关风险及对母亲下一次妊娠的影响。

 

侯红英教授:宫颈环扎术预防早产的规范使用

英.png

宫颈机能不全以妊娠37周前缺乏早产征象的情况下,发生宫颈管扩张和宫颈缩短为特点。2020昆士兰《早产与分娩指南》推荐,对于宫颈机能不全者可考虑给予宫颈环扎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侯红英教授结合指南对宫颈管扎术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分享了自己在宫颈环扎术术式选择、缝线和打结等方面的经验。她表示,有典型宫颈机能不全病史,既往阴道环扎失败者,或既往行宫颈切除者,应考虑经腹环扎;对于宫颈环扎的缝线,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哪种线更有优越性,缝线选择取决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打结时,线结在后方可避免线结嵌入膀胱。

 

刘颖琳教授:羊膜腔穿刺在亚临床宫内感染的临床意义

刘颖林.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颖琳教授指出,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宫内感染中绒毛膜羊膜炎通常是有症状的,但大部分宫内感染是没有症状的亚临床宫内感染。羊水检测是亚临床宫内感染诊断的方法之一,检测项目包括病原体检测、蛋白质组学分析和炎症因子检测等。刘教授分析了羊水炎症因子、羊膜腔穿刺在宫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和抗生素在宫内感染/宫内炎症治疗中的价值。她表示,目前认为宫内感染是微生物通过TLR介导的NF-kB和p38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触发早产;羊膜腔穿刺检测羊水炎症相关因子及病原体,对早期诊断亚临床宫内感染、预测妊娠结局、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朱元方教授:紧急宫颈环扎失败原因分析

朱元方.JPG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朱元方教授介绍了宫颈环扎术的分类、手术指征、紧急宫颈环扎术的循证医学证据,并重点分析了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有效性和失败原因。他指出,紧急宫颈环扎术是宫颈机能不全者治疗不及时的有效补救方法,但其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失败的原因主要与手术指征把控、患者自身条件、医生手术技巧和术后的管理有关。在患者自身条件方面,如患者在环扎前宫口≥4 cm者,环扎失败率明显升高;局部感染及宫缩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相关因素,对于有感染和有宫缩的患者,应先使用抗生素和宫缩抑制剂进行治疗,在排除感染和宫缩消失后再行环扎。

 

李瑞满教授:早产宫缩抑制剂应用的时机及时限

李瑞满.JPG

宫缩抑制剂在早产治疗中主要用于防止即刻早产,完成促胎肺成熟,为转运孕妇到有早产儿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赢得时间。不同指南及研究推荐的四大宫缩抑制剂常用药包括硝苯地平、吲哚美辛、利托君和阿托西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瑞满教授对上述四大药物的用法用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讲解。李教授强调,16周前的流产原因通常不是宫缩导致,因此不适合应用任何宫缩抑制剂;20~34周时可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34周一般情况下已不需要使用药物。

 

王文军教授:雌激素在辅助生殖受孕者早孕期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王文军.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文军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雌激素对妊娠的作用和早孕期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并对新鲜周期移植和解冻周期移植是否需要添加雌激素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国内可用于生育相关治疗的雌激素类药物主要有戊酸雌二醇和微粒化E2,前者推荐口服给药,持续给药血药浓度稳定,但生物利用度不高;后者可通过口服、经阴道和经皮三种途径给药,经阴道和经皮均无肝脏首过效应。相关研究显示,新鲜周期移植,添加雌二醇不能提高活产/持续妊娠率或OHSS的安全性,不建议用于黄体期支持。添加E2进行黄体支持对于妊娠率而言亦没有显著效益。因此,新鲜周期移植不需要添加雌激素。

 

王志坚教授:如何针对早产高危因素制定早产预测方案

微信图片_20211101163821.png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志坚教授表示,既往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者、多胎妊娠者、多度消瘦的孕妇、妊娠间隔过短的孕妇、有宫颈手术史、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者、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者均是早产的高危人群,临床医生需要重点关注。以上人群发生早产的高风险因素主要有宫颈相关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宫颈机能不全、阴道超声检查中孕期发现宫颈长度小于25 mm、胎膜早早破等。早产的预测有病史和超声检查宫颈两个指标。对于超声检查宫颈,王教授指出,行超声测量的时间在妊娠16~24周,测量间隔取决于首次测量CL长度、CL缩短速度及CL干预阈值。对于早产的高危人群,建议间隔1周查一次CL。

 

陈慧教授:阿托西班在早、中期妊娠宫内积血中的应用

陈慧.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慧教授指出,有先兆流产、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和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发生绒毛膜下血肿的几率较高。绒毛膜下血肿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高,妊娠越早发现绒毛膜下血肿,随后妊娠失败的几率就越高。陈教授通过多个病例介绍了绒毛膜下血肿的病因、治疗和妊娠结局。既往绒毛膜下血肿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孕激素、抗生素、解痉药和止血药,她强调,绒毛膜下血肿不是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指征,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对因治疗。

 

张睿教授:宫缩描记仪在早产诊治中的应用

张睿.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睿教授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子宫收缩力的评估手段,其中重点介绍了体表子宫肌电图。研究显示,体表子宫肌电图对宫缩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优于TOCO,可持续24小时描记、分析,准确监测宫缩,预测早产。基于体表子宫肌电图,母胎Holter工作站可以得到精确的宫缩数据,降低临床误判率,同时降低医护工作量,使患者更加舒适。母胎Holter适用于妊娠各个阶段,尤其适用于高危孕妇、高危胎儿、待产及临产孕妇和异常子宫收缩。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