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大大提高。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癌Ia (侵犯浅肌层或无肌层侵犯)和Ib期(侵犯深肌层)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因此术前准确判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决策。在《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2021年9月刊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耿京教授团队详细评估了超声造影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评估中的应用。

 

01、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现状

 

目前子宫内膜癌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刮宫术、宫腔镜检查、传统的经阴道超声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刮宫术和宫腔镜可以明确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但无法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期诊断。MRI是目前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术前影像评估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子宫、附件和盆腔淋巴结,评估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高达73%~97%。但是MRI相对昂贵,并且肥胖、造影剂过敏和体内存在金属植入物的患者无法接受 MRI 扫描。经阴道超声检查同样是常用的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方法,具有快速便捷、价格低廉、对患者无辐射等优点。然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评估准确性较低,大大限制了其应用价值。超声造影技术(CEUS)作为现代医用超声学领域迅猛发展的技术之一,可以对病灶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在时间参数、强度参数及曲线下面积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从而更清晰呈现病灶区域,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所体现的价值和临床病理特征。

 

02、正常子宫肌层及早期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检查特点

 

在正常子宫组织中,子宫动脉进入子宫肌层从外向内依次分为弓形动脉、放射状分支动脉、基底动脉和螺旋动脉,超声造影时,造影剂按顺序从外向内进入子宫,增强的顺序一般为外侧肌层、内侧肌层和内膜层。对于子宫内膜癌组织,异常增生的血管导致子宫内膜癌组织血流动力学发生特异性变化,血流在癌灶内阻力较低,这也是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理论依据。子宫内膜癌造影时则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的滋养血管首先强化,与周围肌层比较呈早高增强,随即整个病灶与肌层同步强化,但分界欠清,增强晚期病灶造影剂消退较肌层稍快呈相对低回声与正常肌层分界相对清晰,从而可显示病灶范围及侵入肌层的深度。

2.png

图1正常子宫及早期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检查的TIC曲线。图 1B 早期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检查的TIC曲线(黄线:子宫内膜癌病变;粉线:受累子宫肌层;蓝线:正常子宫肌层)。图 1A 正常子宫超声造影检查的TIC曲线(粉线:正常子宫内膜;黄线:正常子宫肌层)。

 

03、子宫内膜癌灶、受累子宫肌层及正常子宫肌层超声造影TIC曲线参数对比

 

14例患者超声造影子宫内膜癌灶、受累子宫肌层和正常子宫肌层的TIC参数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子宫内膜癌灶和受累子宫肌层的TIC参数相似,与正常子宫肌层相比,子宫内膜癌灶达峰时间(TTP)(33.54±3.52 vs. 40.12±4.27,P<0.001)显著缩短,上升斜率(AS)[1.19(1.02-1.45)vs.0.89(0.72-1.07),P=0.011]显著升高。受累子宫肌层达峰时间(TTP)(35.93±4.74 vs. 40.12±4.27,P=0.012)短于正常子宫肌层组,峰值强度(PI)[51.61 (46.09-56.33) vs. 43.89 (40.58)-57-57] , P=0.027] 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

 

3.png

表2. 子宫内膜癌灶、受累子宫肌层及正常子宫肌层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对比。PI:峰值强度;AT:到达时间;TTP:达峰时间;AS:上升斜率;AUC:曲线下面积。*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1:子宫内膜癌组vs.受累子宫肌层组;P2:子宫内膜癌组vs.正常子宫内膜组;P3: 受累子宫肌层组vs.正常子宫内膜组。

 

04、超声造影及增强MRI对 I 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型诊断准确率分析

 

14例患者CEUS及CE-MRI术前分型诊断准确率比较如表3所示。14例I期子宫内膜癌中,病理分析证实为Ia期10例,Ib期4例。CE-MRI术前分型诊断Ia期7例,Ib期7例,其中共有9例患者术前分型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有1例患者侵犯肌层深度被低估,4例患者侵犯肌层深度被高估。CEUS术前分型诊断Ia期9例、Ib期4例、II期1例,其中共有11例患者术前分型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有1例患者侵犯肌层深度被低估,2例患者侵犯肌层深度被高估。

 

4.png

表3:经阴道超声造影及增强MRI对 I 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型诊断分析。

 

目前超过半数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小和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直接关系到疾病预后。Ia期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5%,无需术中清扫淋巴结,而I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通常需要淋巴结清扫。因此,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型诊断评估中,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癌中肌层浸润的深度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造影检查在分期诊断中所体现的价值和临床病理特征,显示了超声造影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术前评估方面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中CEUS的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型诊断符合率(11/14)甚至超过了CE-MRI(9/14),表明CEUS将有望成为 MRI 检查之后评估 I 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型的一种非侵入性、安全、可靠的方法。

 

微信图片_20211025093403.jpg

扫描二维码

 

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164621000269

 

本文内容来自Elsevier合作期刊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GOCM)第一卷第三期发表的“Us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during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DOI:https://doi.org/10.1016/j.gocm.2021.07.005

 

引用格式:Tian Z,Yao HM, Wang YQ, et al. Us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during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Gynecol Obstet Clin Med.2021;1(3). In Press.

 

原文摘要:

 

微信图片_20211025093410.png

微信图片_20211025093412.jpg

来源 :GOCM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