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收割,桂花十里飘香,2021年9月1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和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妇科肿瘤与感染•妇科新进展岭南论坛”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讲学厅和示教室胜利召开。为期两天半的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了国内妇科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授课与讨论,因疫情防控要求部分专家采用录播方式授课,包括腹腔镜技术手术视频交流分享会共有四十多个内容,为广大妇科同仁奉上了精彩的学术盛宴。 

1.jpg

妇科新进展岭南论坛开幕式合照

 

学术讲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 李小毛教授

2.jpg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兼妇科主任李小毛教授首先讲授消除宫颈癌之HPV疫苗的应用。李小毛教授指出,子宫颈癌是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HPV疫苗接种在子宫颈癌防控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推动HPV疫苗接种,提高重点目标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是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HPV暴露之前的青春前期(9~14岁)女性作为重点目标人群应优先接种HPV疫苗。

 

3.jpg

李小毛教授在女性抗衰老与卵巢功能保护的授课中,对卵巢衰老的发病学说、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治进展进行了详尽阐述,介绍了目前针对卵巢衰老的病因进行综合防治的相关措施,包括健康宣教、行为学改变、生育力保护措施、绝经后MHT、盆底康复治疗、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李小毛教授指出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延缓衰老是有可能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妇科主任 杨越波教授

4.jpg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妇科主任杨越波教授讲述了宫颈癌筛查精准分流和全程管理策略、宫颈炎性疾病的再认识这两方面内容。首先介绍了HPV检测在宫颈癌初筛中的地位和价值,而细胞学筛查仍然是HPV的重要补充与分流。杨越波教授结合自己在阴道镜技术方面的丰富临床经验,详细介绍了2019年ASCCP指南,对宫颈癌筛查精准分流及全程管理做了非常清晰的梳理。

 

宫颈炎分类随认识深入不断变迁,杨越波教授带我们重新认识了宫颈炎性疾病,并配以各种丰富的图片为我们进行了生动讲述。急性宫颈炎须明确病因、彻底抗炎治疗,同时治疗性伴;慢性宫颈炎的诊断被淡化,强调的是规范筛查,无症状者无需过度干预;有症状者柱状上皮异位的治疗以物理治疗为主,避免过度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 张宇教授

5.jpg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委会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妇科双聘学科带头人张宇教授讲述了肿瘤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迭代之选、谈谈宫颈神经内分泌癌这两方面内容。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最常见的化疗相关性血液学毒性之一;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张宇教授指出,CIT的治疗主要为输注血小板和应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CIT的预防有助于降低CI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一级预防应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临床证据较薄弱,二级预防证据及获益确切,目前临床指南推荐CIT的治疗+二级预防模式,介绍了新一代TPO-RA类药物的安全性及药物活性;CIT防治同样适合抗肿瘤治疗中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防治。

 

接下来,张宇教授结合病例谈到,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是发病率低,高侵袭性、预后差的宫颈癌。诊断时局部晚期以上的病例较多,治疗前的全面评估非常重要,治疗方案尚缺乏大量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来支持,绝大多数研究及指南提示并推荐联合多种治疗方式(手术+化疗+放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结局,并提倡分子基因检测寻找靶向治疗点,早期病例不推荐保留生育功能。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徐丛剑教授

6.jpg

徐丛剑教授通过录播方式讲授了“关于肿瘤研究,我们有可能做错了些什么?”主题,从细胞的层面讲述了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指出,细胞生长极性紊乱是肿瘤细胞最早的生物学行为变化,提出了在相同体内环境诱导下,相同性质的肿瘤可能是多克隆起源,而并非单克隆起源。

 

华中医科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王泽华教授

7.jpg

王泽华教授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提出了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的争议与思考,详细介绍了妇科肿瘤淋巴结切除的目的、手术范围及并发症。王泽华教授强调,决定某种实体瘤手术是否需要行淋巴结切除的主要依据有如下几点:肿瘤转移方式、淋巴转移率、淋巴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淋巴结切除术对预后的影响;并总结了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切除淋巴结的意义及作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姚书忠教授

8.jpg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姚书忠教授分享了一例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TES)这一临床上罕见的疾病,就TES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分享了在治疗TES上的宝贵经验和手术技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段华教授

9.jpg

段华教授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管理的新选择、子宫腔整复手术解剖与临床相关问题这两方面内容,阐述了治疗内异症的常见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复发口服避孕药、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GnRH拮抗剂、中医中药等,详细介绍了孕激素治疗内异症的多重机制及药物长期管理的重要性。

 

段华教授还分享了子宫腔整复手术的微创治疗应关注的临床问题,包括宫腔解剖学形态恢复、扩大宫腔容积、预防再粘连、恢复生育功能等。重视手术中宫颈的预处理、子宫内膜的保护、器械的选择、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宫腔粘连的预防等问题,规范化的实施子宫腔整复手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王玉东教授

10.jpg

王玉东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关键问题,介绍了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指征、不同分期下手术的范围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以精彩的手术视频为我们讲解了手术中的难点及注意事项。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王沂峰教授

11.jpg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专委会主任委员王沂峰教授带来的话题是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与手术技巧,讲解了宫颈癌根治术的分型,并重点讲述了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并以精彩的手术视频演示了开腹及腹腔镜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在子宫动脉、输尿管、宫旁组织、阴道的处理均进行了详尽而精彩的手术技巧讲解。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孔北华教授

12.jpg

孔北华教授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讲授了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详细解读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肿瘤中的适应证及其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并强调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规范性使用的重要性。

 

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夏恩兰教授

13.jpg

夏恩兰教授以线上授课形式分别从管理模式、麻醉、能源、技术四个方面概述了宫腔镜最新进展,详细地介绍了常见子宫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畸型、子宫疤痕憩室等的处理原则,全面地介绍了各项技术的优劣势,并且指出目前宫腔镜技术已向更微创、更便捷、更安全有效的趋势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冯力民教授

14.jpg

冯力民教授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对2020 ACOG宫腔镜专家共识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并通过手术视频讲解了宫腔镜手术操作,介绍了门诊宫腔镜的优势、阴道内镜技术、疼痛管理、门诊宫腔镜的设置,详细解读了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强调了宫腔镜手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杨清教授

15.jpg

杨清教授讲述了子宫内膜病变的宫腔镜认证话题,针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发病率以及诊断治疗、复发后的应对方法逐一进行了阐述,结合多个病例对有生育需求和无生育需求的患者给予了不同的治疗方案。通过宫腔镜检查认证,经病理学诊断,进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护佑女性健康。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曹华斌教授

16.jpg

曹华斌教授对宫腔镜日间手术可行性做了详细分析,指出安全高效的宫腔镜的最终发展模式是宫腔镜手术的日间化、一体化。有效的宫颈准备,精细化的器械管理是影响宫腔镜日间手术诊疗的重要因素。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隋龙教授

17.jpg

隋龙教授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讲述了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诊疗策略,介绍了我国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过去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指出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是要有选择的,强调了多学科会诊制度的重要性,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是否可行以及最终经过治疗是否成功,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隋龙教授还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讲述了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重要作用。术前评估当中充分知情告知及治疗后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曾俐琴教授

18.jpg

曾俐琴教授分享了胚物残留的宫腔镜手术治疗,用丰富的手术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胚物残留的更微创的宫腔镜治疗方法,降低了膨宫液吸收过多及子宫穿孔的风险,保护了宫颈机能及子宫内膜、保护了女性的生育功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 刘穗玲教授

19.jpg

刘穗玲副教授讲述了阴道内镜技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阴道内镜技术在子宫腔疾病、宫颈管疾病及阴道疾病的诊治应用。阴道内镜技术在宫腔镜检查过程中不放置窥器及宫颈钳,不扩张宫颈,最大限度地降低被检查者的不适感,有“超微创”的特性,具有更微创、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等诸多的优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 万璟教授

20.jpg

万璟副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全面讲述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诊治中的应用,分析了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冷刀和电刀的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宫腔粘连的治疗,在于恢复正常宫腔形态,降低粘连的复发率,并介绍了预防粘连复发综合管理的策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 方莉教授

21.jpg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委会副秘书长方莉副教授讲述了CO2激光在妇科中的应用、分散管理模式下宫腔镜日间手术的SWOT分析这两方面内容。首先,方教授对CO2激光的治疗机制及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阐述了激光这一新技术在绝经泌尿生殖综合征(GSM)、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SUI)、阴道松弛综合征、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治疗简便易行、副作用小、效果显著等优势,并详细介绍了激光在各类疾病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随着宫腔镜日间手术需求的发展,不同模式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与完善。方莉教授对本院分散管理模式下宫腔镜日间手术的流程做了分享,并应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该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深入思索,为进一步改进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生秀杰教授

22.jpg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生秀杰教授讲述了子宫内膜癌NCCN指南及保留生育功能话题,就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进行了精彩分享,重点介绍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指征及诊疗方案。高分化、局限在子宫内膜粘膜层子宫内膜样腺癌可以考虑保留生育功能,高效孕激素是保留生育功能的有效药物。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黄神姣教授

23.jpg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黄神姣教授讲述了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应用。她指出,分子分型是近年来临床相关的新突破、新热点,对预测预后及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子宫内膜癌传统分型有Bokhman分型及病理分型。2020年NCCN首次推荐TCGA分子分型,目前分子分型主要有三种:TCGA、ProMisE、TransPRORTEC。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将其实际应用于临床中,遵循能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做好遗传咨询工作。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石琨教授

24.jpg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石琨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卵巢癌精准治疗之BRAC到HRD探索之路。除了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HRD+铂敏感患者也能从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中获益。晚期卵巢癌初始治疗后可以根据BRCA/HRD选择化疗+维持方案,对于新诊断的卵巢癌患者HRD状态有助于医生选择不同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副主任 古健教授

25.jpg

古健副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子宫内膜增生的防治,结合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治指南和丰富的临床病例对子宫内膜增生诊断、全程管理方略做了细致讲解,强调长期管理、规范随访、个体化治疗及孕激素在诊疗中的重要作用,为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治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廖秦平教授

26.jpg

廖秦平教授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讲述了子宫内膜癌常用临床筛查技术及相关问题,子宫内膜病变常用的筛查技术,包括经阴道超声、子宫内膜取样、宫腔镜±分段诊刮、MRI或CT、宫腔造影和其他新型检测工具。廖秦平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取样技术的筛查指南推荐情况,强调子宫内膜癌应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能够帮助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轻社会负担。

 

华中医科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李双教授

27.jpg

李双教授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讲述了基于风险的阴道镜实践在宫颈疾病诊疗中的关键作用,为我们介绍了宫颈癌筛查及管理的基本特点,指出了阴道镜检查的适应征,结合多个案例生动的阐述了阴道镜在发现、治疗宫颈病变以及治疗后随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她指出了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治疗后长期、规范随访的重要性。在阴道镜检查的过程中,也需警惕阴道、外阴及肛周的病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 王焕教授

28.jpg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委会秘书王焕副教授介绍了HPV感染治疗的探讨,从HPV感染相关疾病及流行病学特征、HPV的结构特性及感染特点和HPV的检测出发,探讨了HPV感染药物治疗的方法。目前针对HPV感染尚未有专一特效的药物;大多数患者HPV的感染是一过性的,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E6、E7是HPV的主要致癌基因,以E6、E7为靶点的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抗HPV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洁清教授

29.jpg

张洁清教授通过录播方式讲述了TCGA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管理中的价值,介绍了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型到TCGA分子分型发展历程,指出TCGA分子分型已为NCCN指南所推荐,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提升患者获益。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况燕教授

30.jpg

况燕教授讲述了“从BRAC到HRD,卵巢癌PARP抑制剂精准获益人群全面升级”的话题,指出了卵巢癌BRCA基因在风险评估、治疗指导及预后中的重要指导意义。根据SOLO、PAOLA的权威研究结果,BRCA/HRD阳性的新诊断卵巢癌患者可以从PARP抑制剂治疗中显著获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 叶青剑教授

31.jpg

叶青剑副教授在荧光腹腔镜在妇科肿瘤手术中应用的讲课中提到妇科肿瘤手术中的挑战:如何能够在不伤及血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根除肿瘤?肿瘤组织尤其是转移淋巴结跟正常组织同颜色、同质地、同硬度,怎样成功区分不误切除?提出荧光腹腔镜成像系统可通过荧光染色进行淋巴结标记、血运检测,使得肿瘤手术清扫更加精准、彻底,同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 成娟大夫

32.jpg

成娟主治医师介绍了生殖道感染的诊治进展,就女性生殖道感染包括盆腔炎性疾病、宫颈炎性疾病和外阴阴道的炎性疾病、国内外的相关指南及共识做了详细介绍,为提高女性生殖道感染治愈率、减少复发提供了最新的治疗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 邓柳枝教授

33.jpg

邓柳枝副教授讲述了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问题思考和新进展,她从妇科和外科的角度,探讨了垂体催乳素瘤常见的临床问题,临床异常表现是治疗前提,无论是微腺瘤还是大或巨大腺瘤,药物治疗都是首选治疗。一般认为DA治疗是终生的,撤药成功率低,要注意用药时长、停药时机。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吴洁教授

34.jpg

吴洁教授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讲授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的诊治,指出GSM症状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介绍了GSM诊治流程,个性化治疗、多学科的协作管理、定期评估,鼓励患者积极正确地面对,主动及时地治疗GSM。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秀丽教授

35.jpg

孙秀丽教授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原理、评估方法及各种康复治疗的治疗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康复治疗具有无创或微创、适应证广泛、花费低等优点,对轻度、年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疗效明确,是降低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高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超声科主任 张新玲教授

36.jpg

张新玲教授讲述了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她通过一系列盆底超声的病例和精彩图像分享,生动讲解了盆底超声对临床问题的量化和精准评估,客观反映脱垂程度和盆底肌撕裂情况。张新玲教授指出,盆底超声因其实时、动态、清晰的优点,对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评估十分有用,可达到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的目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妇产科主任 李田教授

37.jpg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田教授详细介绍了盆底康复技术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通过病例分享和临床研究为我们展示了盆底康复技术在外科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应用优势,盆底康复技术的应用是减少妇产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 丁杰教授

38.jpg

丁杰副教授讲述了女性外阴色素退减性疾病临床诊治,通过临床案例的分享,讲解了该类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介绍了聚焦超声和CO2激光治疗的作用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并强调在治疗前需行外阴组织活检。外阴色素退减性疾病具有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并强调长期随访。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叶青教授

39.jpg

叶青教授讲述了PFD磁电联合治疗模式探讨,详细阐述了PFD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优缺点。磁电联合治疗适用于慢性盆腔痛、盆腔器官脱垂、下尿路功能障碍等。她通过多个案例为我们分享了磁电联合治疗的具体个体化应用,在子宫阴道脱垂、阴道松弛、尿失禁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举办的妇科新进展岭南论坛约有近百人在会场听课,现场有不少点评互动环节,学员反映收获很大,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为腹腔镜技术手术视频交流分享会的参赛学员颁发了奖杯,周日圆满落幕,岭南论坛大会主席李小毛教授对此次会议作了总结。本次会议主要聚焦妇科肿瘤、妇科内镜技术、盆底康复、妇科激光技术、妇科内分泌、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等多个领域的诊治新进展,为广大妇科同仁奉上了精彩丰富的学术盛宴。为了让更多同道更好地交流学习,准备安排岭南论坛学习班相关的50多个内容在近期陆续线上回播,欢迎同道参加讨论,大家一起共同进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现场照片及主持人风采

 

 

精彩内容线上回播的课程时间安排:

 

222.webp.jpg333.webp.jpg444.webp.jpg555.webp.jpg666.webp.jpg777.webp.jpg

声明:本文由会务组供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