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8日-29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感染与微生态分会主办,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承办,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疾病协作组、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健康专业委员会、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道感染专业委员会、北京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感染与微生态分会2021年度年会暨华夏医学生殖感染与微生态论坛”在云端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邀请了多位全国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会等,旨在为全国妇产科同仁提供掌握新进展、新技术、捕捉新信息的机会,建立广泛的临床和科研合作的同时,推动生殖感染与微生态疾病诊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妇产科在线作为媒体/技术支持,为您带来会议精彩报道!

 

1

 

开幕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廖秦平教授主持,原卫生部副部长、华西医科大学校长曹泽毅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乔友林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liaoqinping

△大会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
廖秦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廖秦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本次会议由线下改为线上举行。感谢线上所有的专家同仁们,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本次会议紧扣“生殖感染与微生态”这一主题,不仅有最新的混合性阴道炎专家共识、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解读,女性生殖道炎症相关疾病的介绍,还增加了许多基础知识与临床科学的研究,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另外,值得高兴的是本次会议的授课专家基本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也彰显着国内中青年一代的妇产科医生正以可视化的速度在茁壮成长。最后,希望大家通过本次会议能够有所收获,为促进我国生殖感染与微生态工作的健康开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901110914.jpg

△原卫生部副部长、华西医科大学校长
 曹泽毅教授开幕致辞

曹泽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与大家一起相聚线上共同参加本次会议,大会邀请了众多知名专家,集中探讨生殖感染与微生态相关问题,旨在帮助妇女始终保持健康状态的同时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保护阴道不受其他微生物的侵犯和感染。希望在廖秦平教授的主持下,这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女性患者。

 

微信图片_20210901110917.jp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乔杰院士开幕致辞

乔杰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在围绕大家特别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流行病学研究、女性生殖感染,以及生殖道菌群和生殖内分泌在人工智能医疗中的应用等进行研讨的同时,还依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这个平台,把国际上发表的最新成果与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且在国际上发表的文章进行深入解读,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去理解、消化,并进一步应用。相信通过本次学习,大家一定能够有所收获,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感谢为这次会议辛勤付出的专家教授和会务组成员,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微信图片_20210901110920.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乔友林教授开幕致辞

乔友林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为大家提供了向全国各位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借此希望各位妇产同道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生殖道感染学科的发展,在这里无私地展示各自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医疗技术,同时也希望这次会议能够继续推动国内生殖道感染以及微生态研究的发展。再次感谢各位专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学术讲座

 

廖秦平教授:人体微生态研究进展 

微信图片_20210901110922.jpg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廖秦平教授讲到,女性阴道微生态系统与女性健康生育密切相关,涵盖早产、阴道菌群移植、子宫内膜容受性、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个方面。最新研究建议,对于本身没有早产风险的女性,孕期也要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筛查。廖教授从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两方面介绍了微生态研究方法进展,并对生殖道微生物研究未来进行展望,包括未来微生态诊断系统的开发、阴道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治疗模式的变化。

 

李萍教授:女性微生态与妊娠的关系

微信图片_20210901110926.jpg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李萍教授表示,近年来关于患有BV的早产孕妇微生态研究逐渐增多,但由于种族差异、时间跨度大等因素影响,目前尚无定论。随后,李教授分析了分娩方式与子代微生态的关系研究,指出母体阴道微生态(分娩方式)决定子代微生态,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系列研究对未来微生态与女性健康的关系、与生育力的关系、与重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展望。

 

李蓉教授:宫腔菌群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901110928.jp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蓉教授介绍,随着认识到子宫内膜菌群对免疫细胞和功能有显著影响,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子宫内膜微生物在宫腔中的存在和作用,这或许是探索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因素的一大突破点。大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微生物对反复植入失败、复发性流产等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阐明子宫微生物在这些病理状态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

 

赵方辉教授:女性生殖道HPV感染预防助力宫颈癌消除

微信图片_20210901111011.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指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致病“元凶”,接种HPV疫苗能够降低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已有110个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我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宫颈癌消除动态预测模型,并有多个疫苗正在研发当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达到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目标。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做科研或临床工作时,要善于开展微生态、微生物的相关研究,将健康产品与技术进行转化,造福广大女性患者。

 

杨晓葵教授: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群与不孕症

微信图片_20210901111017.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杨晓葵教授表示,肠道微生物群与影响女性生育力的疾病有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道常驻微生物群与生殖道粘膜一起构成了生殖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评估生殖道微生物群为人类生殖、妊娠及新的生命体开创了新视角。随后,杨教授还详细阐释了生殖道微生物的重要功能及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微妙关系,认为对此干预有助于改善人类健康和生育力。

 

魏正强主任:妇产科医学论文撰写与投稿

微信图片_20210901111020.jpg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魏正强主任重点讲解了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真实世界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等临床科研设计方式,以及研究中可能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并通过具体实例对临床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魏主任还就《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这一国内极具影响力的知名核心期刊的投稿方式及投稿者关心的一些问题做了详尽阐述。

 

樊尚荣教授:女性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

微信图片_20210901111023.jpg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樊尚荣教授解读到,持续性阴道毛滴虫病已经在我国出现,并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诊断时需要评估患者性生活情况和治疗依从性、是否有其他合并症等。治疗方案包括甲硝唑2 g或替硝唑2 g顿服,需要对患者的性伴同时治疗。对于有条件的持续性阴道毛滴虫病者,可进行甲硝唑和替硝唑药敏实验,考虑应用高剂量或超高剂量替硝唑治疗方案。

 

张弘教授:复发性流产与生殖道感染

微信图片_20210901111026.jpg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弘教授介绍,阴道微生态一旦失衡可导致各种生殖道感染,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引起流产的具体机制暂未得到充分阐明,必须加强防治来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对于GBS、支原体和假丝酵母菌等是否引起流产存在争议,在加强关注的同时,也需强调规范化诊治,特别是防止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希望临床中能够加强各种病原体感染、阴道微生态改变可能引起流产的机制研究。

 

刘朝晖教授:性传播感染与HPV感染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15.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刘朝晖教授首先以沙眼衣原体(CT)为例,向大家介绍了CT感染的现状、临床表现、危害等,指出CT感染是导致盆腔炎性疾病(PID)的最常见病因,易引发输卵管性不孕。随后,刘教授荟萃大量研究数据对性传播感染(STI)的混合感染情况、STI与HPV感染的关系给予了详细论述,认为解脲脲原体(UU)、CT感染与HR-HPV易感性相关,这些病原体与HR-HPV合并感染可能增加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

 

赵阳光教授: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实践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20.jpg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赵阳光教授讲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催生新业态,为补齐短板提供新思路。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产业规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于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随后,赵教授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评价体系、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建设以及如何成为创新医疗器械给予了充分阐释,加深了大家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整体认识。

 

李长忠教授:阴道微生态评价在常见阴道感染中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22.jpg

山东省立医院李长忠教授表示,临床上的各种阴道炎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微生态失调、乳杆菌数量减少和菌种的变化,而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是发现这种变化和快速诊断各种阴道感染的最佳平台。充分利用该体系从微生态角度重新审视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疾病,重视微生态调节剂的治疗作用,全面评价治疗前后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指导临床治疗,可达到恢复正常阴道微生态环境这一目标。

 

张蕾教授:阴道微生态系统的分子诊断趋势和清华菌库建设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25.jpg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蕾教授分享了高通量测序在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并结合目前团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第一个微生态菌库,即清华大学女性生殖道微生物样本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她表示,形态学是普筛的重要手段,分子诊断由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作为有益补充。分子检测是未来趋势,对于精准分型、耐药、复发的分析都具有重要价值,但还需更多深入的基础研究。

 

姜长涛教授: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新靶标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27.jpg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姜长涛教授向大家系统介绍了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神经酰胺代谢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PCOS等多种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揭示了肠道菌群、胆汁酸、肠道法尼醇X受体(FXR)、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TGR5)、神经酰胺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干预的新靶标,为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系列的新策略。

 

陈汶教授:中国农村地区女性自然人群下生殖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研究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29.jpg 

常见下生殖道性病病原体是一类由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原体,可引发生殖道感染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汶教授结合多项荟萃分析研究讲到,下生殖道感染是中国农村地区妇女常见的健康问题,如人型支原体(Mh)、苍白密螺旋体(TP)、微小脲原体(UP)、UU、HPV等。不同地区下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存在差异,感染的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避孕、月经和生育史等。

 

王烈宏教授:青海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分子检测的临床应用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32.jpg 

青海红十字医院王烈宏教授表示,淋球菌感染属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同时可诱发HIV感染,且女性发生比例高于男性。目前,淋球菌和CT检测可作为孕前常规检测项目,孕前优生筛查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和出生缺陷的有效一级预防措施。对于所有的淋病患者,检测其他性传播疾病时,需了解NG、CT感染常促进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尤其与UU协同感染率更高,因此,临床中应协同感染的诊治,做到同诊同治。

 

孙蓬明教授:病毒、细菌、宿主——再识HPV持续性感染与病变,谁是HPV感染的神助攻?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34.jpg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讲到,HPV是感染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更不是充要条件。人体微生物组编码的基因数量可能达到了人体基因组所编码基因的100倍之多,微生物组是人体基因图谱,即一个被丢失遗忘的器官。在阴道中任何一种微生物过度增殖导致阴道微生态的改变,都可能导致阴道感染。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生殖道菌群参与了HPV持续感染导致宫颈病变的过程。

 

薛凤霞教授:《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36.jpg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从常见需氧性阴道炎(AV)、BV、假丝酵母菌感染(VVC)、阴道毛滴虫感染(TV)的特点及诊治对混合性阴道炎的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方案给予了详细解读。她表示,混合性感染较单一阴道炎症诊治困难;混合性阴道炎常常伴随着复杂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存在,若混合感染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易反复发作;混合性阴道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样且不典型,及时、正确治疗,纠正微生态失调,对维护女性生殖健康十分重要。

 

安瑞芳教授: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机制与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38.jpg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瑞芳教授介绍,相关研究进展表明,包括阴道加德纳菌在内的多菌种微生物病原菌模型是BV发病的关键机制;生物膜为BV相关病原菌提供安全的避难所,引起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抗厌氧菌药物、阴道酸化物、益生菌制剂、中草药可通过产生过氧化氢,破坏病原菌的生物膜,达到预防感染复发的作用。此外,对于无症状BV患者建议给予适当处理,男性性伴则无需常规治疗。

 

隋龙教授: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41.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表示,阴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生物体系,对维系阴道免疫调节至关重要。阴道微生态的状况与HPV感染相关患病风险有关,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对清除HPV、降低患病风险有益。此外也有报道称,阴道乳杆菌可能通过免疫调控作用抑制HPV感染,但还需要更深入的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廖书杰教授:反复妊娠丢失与表观遗传学的基础与临床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43.jp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廖书杰教授表示,表观遗传调控与生殖息息相关。表观遗传调控,从DNA修饰到染色体的组织,在胚子发生、受精、胚胎植入前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团队研究中,反复流产患者外周血甲基化测序显示,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的甲基化水平有所改变,以低甲基化为主,因此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诊治反复流产的重要预测靶标。

 

薛晴教授:难治性PCOS患者IVF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45.jp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薛晴教授指出,对于单纯PCOS导致的无排卵型不孕症患者,无需行体外受精(IVF);对于合并不孕因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男性因素等)的患者,可直接行IVF。在卵泡中晚期应用拮抗剂能够尽量避免对内源性FSH的抑制,更符合卵泡发育的生理环境,持续时间短,性腺激素(Gn)用量少,能够有效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随后,薛教授通过三个临床案例对难治性PCOS患者的IVF策略给予了详细论述。

 

刁飞扬教授:母体微生物群对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48.jpg 

江苏省人民医院刁飞扬教授表示,母体微生物决定子代出生早期先天免疫系统的发育,追踪从受孕到2岁的早期发育1000天发现,母体微生物-环境-子代发育可以代际相传,可能持续几代人。结合本院生殖中心相关数据,刁教授揭示了子宫内膜微生物组学研究技术的现状与困境,指出母体微生物与母体/子代健康与疾病的研究征途漫长,从“关联”到“因果”,需要严谨设计的临床加基础研究,提倡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的科学诊治,避免过度干预。

 

边巴卓玛教授:地域特色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诊治经验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52.jpg 

拉萨市人民医院边巴卓玛教授从西藏地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现状讲起,指出该地区随着筛查逐年推进,认为越不容易参加筛查的妇女,其潜在HPV阳性可能性更高。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边巴卓玛教授分享了盆腔结核与盆腔包虫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临床治疗策略等,强调盆腔结核多数为继发感染,发病时肺内原发灶可能已被吸收,诊断时应综合考虑,避免损伤周围器官;对于盆腔包虫病,诊断依靠B超,部分患者通过CT检查和手术证实,且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手段。

 

马晓欣教授:浅谈妊娠期宫颈病变“过山车”式的改变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54.jp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晓欣教授通过精彩的临床病例分享到,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在妊娠期到产后,转变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甚至是正常组织,有着令人吃惊的高转变率。妊娠期宫颈从生理学、组织学及细胞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阴道镜检查时要注意辨别,避免漏诊或过度治疗。此外,临床医生还需重点识别的一点是,妊娠期的宫颈癌筛查结果及妊娠期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原则与非孕期并不相同。

 

黄振宇教授:感染相关早产的诊治进展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257.jpg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黄振宇教授主要对早产的定义、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及感染相关的早产预测进行讲解。她表示,25%~40%的早产与感染相关,微生物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确定孕周是诊断早产的基础,孕期应重视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精准判断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有较为明确的证据证实,早产与阴道菌群结构存在关联,而阴道菌群则为早产的预测提供了新方向。 

 

凯妮汀®-妇科感染Young KOL菁英荟

 

为搭建妇科感染领域中青年医师交流平台,从疾病的诊治、科研和大众科普宣教等多方面提升临床医师的能力水平,今年在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的支持下,举办了“凯妮汀®-妇科感染Young KOL菁英荟”。本次会议属于系列学术会议项目19场次中的第5场(北区第一场),并特别邀请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廖秦平教授发表致辞。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00.jpg

△大会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

廖秦平教授致辞

廖秦平教授表示,菁英荟特别邀请了40余位权威专家担任学术顾问,旨在为中青年医师搭建一个引领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其在妇科感染领域发挥各自积极作用的同时,推动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早诊断、规范化治疗以及科普宣教工作。

在下午的议程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蕾教授首先讲解了人工智能(AI)在微生态失调诊疗中的作用。随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科医院张展医生、李婷医生、范琳媛医生,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刘瑛医生、曾桢医生,王晓茜医生分别为大家带来了文献检索、病例汇报以及科普宣讲三方面的精彩内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岱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蔺莉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黄振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刘朝晖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梁旭东教授,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尹红教授担任点评专家,依次对6位医生的讲解给予了精彩点评。专家们旁征博引、一言中的的点评让选手们及线上同道茅塞顿开、收获颇丰!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03.jpg

△张蕾教授作学术报告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07.jpg

△6位参赛选手依次进行汇报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11.jpg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15.jpg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17.jpg

△点评专家依次进行点评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19.jpg

△合影

 
大会主席总结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22.jpg

△大会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

廖秦平教授作总结

 

廖秦平教授总结道,感谢各位评委专家实事求是的点评,也感谢各位选手的精彩汇报,相信经过专家们的精心点评,将对青年医师今后的临床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殷切希望各位专家未来能够在各自单位中指导更多青年医师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带领其在领域内大步向前,闪闪发光!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及同道的关注与支持,谢谢大家!至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感染与微生态分会2021年度年会暨华夏医学生殖感染与微生态论坛”圆满结束,期待与大家再次聚首!

 

主持人风采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25.jpg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28.jpg

微信图片_20210901112330.jpg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