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专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学会妇产装备专业委员会、及妇产科在线协办的“2021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在首都北京拉开帷幕。


1.jpg


会议首日主要设有专题讨论会和手术视频专场,共包括6个专题讨论会,围绕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诊疗展开讨论。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支持媒体,为您带来精彩会议报道。


手术视频专场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之手术细节


本次手术视频专场的主题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之手术细节,术者的手术操作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各部位的解剖结构清晰可见,在术者的熟练操作下,神经、血管、韧带等组织被充分游离,如庖丁解牛般得心应手,令人叹为观止。术者思路清晰,讲解细致,技巧娴熟,不仅有高超的手术技艺,手术理念和经验的分享也颇具文采,为线上及现场医生带来了一场视觉效果极佳、实用性极强、临床指导意义非凡的示教演示!


2.jpg


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丹教授分享了宫颈癌根治术中避免输尿管损伤的技术要点,北京协和医院任彤教授对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的关键步骤进行了演示,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翡教授展示了困难输尿管隧道处理的手术技艺。


3.jpg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虎教授分享了主韧带血管精细解剖与盆腔自主神经保留的手术经验,沧州市中心医院刘世凯教授生动地阐述了他对广泛性子宫切除的韧带解剖理解,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赵喜娃教授带来了对膀胱宫颈韧带的处理与分享经验。


4.jpg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宗峰教授展示了腹腔镜下根治性宫颈切除的手术技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正茂教授分享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输尿管游离和宫旁组织切除手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义彬教授带来了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中膀胱宫颈韧带的处理技巧和宝贵经验。


5.jp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董阳阳教授分别独具特色地分享了广泛全子宫切除的宫旁处理体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左鹏教授阐述了他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侧宫旁处理的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梁华茂教授展示了宫颈根治术时宫旁处理的手术技艺。


微信图片_20210624101629.jpg

6.jpg


上半场由王志启教授、李斌教授、张果教授主持;下半场由梁华茂教授、张岩教授、董阳阳教授主持。


专题讨论会一

子宫肿瘤前哨淋巴结专题研讨会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应用专家共识讨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元光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晓欣教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米鑫教授主持讨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侯弘毅博士朗读共识讨论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苗劲蔚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丽萍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沈丹华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蔚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敏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定宝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宋艳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王永军教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杨立教授(代表任琛琛教授出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艳医生(代表白文佩教授出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梁斯晨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家瑜博士等参与讨论。


专家们结合自身经验与文献研究,就《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应用专家共识(讨论稿)》各抒己见,仔细斟酌字句,力求共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努力制定出一份适合中国国情的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应用专家共识,指导全国妇科肿瘤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之后,梁斯晨博士汇报了高危型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应用的前瞻性研究方案,在座专家对不同方案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陈定宝教授汇报了前哨淋巴结超分期方法及适应证探索。陈家瑜博士作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多中心研究工作总结。


王建六教授表示,各位专家的讨论十分热烈,提出了许多问题,也给出很多建议。实际上,医学正是在不断突破中取得发展,医生在掌握常规后,要敢于打破常规,寻求更好、更个性化的诊疗策略,只有这样,医学事业才能持续向前,患者也能得到更加满意的治疗。


7.jpg

9.jpg

8.jpg


专题讨论会二

III期子宫内膜癌夹心治疗阶段总结会


目前国内对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模式存在争议,亟需形成规范化诊疗共识。北京人民大学王建六教授团队联合国内19家中心发起一项Ⅲ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模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夹心疗法)的疗效。阶段总结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介绍了研究进展,目前共有来自10个中心的31例病例入组,其中“同步放化疗-化疗”组15例,“序贯放化疗”组16例。随后,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医院的患者入组及研究进展情况,分享了各自医院的研究经验。


目前多中心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入组进程缓慢、不能完全保证入组患者的治疗遵守研究方案、CRF表填写欠规范、EDC系统更新不及时。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果主治医师图文并茂地讲解了CRF表填写规范、EDC系统数据填报及随访管理,帮助大家对此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现场和线上的同道们也纷纷踊跃对入组招募和研究管理建言献策。


讨论环节中,专家学者们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针对4个主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①化疗药物剂量:TC方案(紫杉醇135~175mg/m2,卡铂AUC=5);②化疗距放疗时间;③病例类型是否可扩展,如混合型癌、未分化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是否可扩大入组;④入组患者可否做分子分型。现场讨论如火如荼,专家们各抒己见,积极提出各自研究中所遇到的困惑及难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李小平教授、张果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孔为民教授及各位学者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共性及疑难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研究方案改进意见,切实推动了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10.jpg

11.jpg

12.jpg


专题讨论会三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诊疗专场


本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沈丹华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主持。在讨论会上,数十位专家针对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诊疗主题的最新进展及其在我国的临床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康南博士报告了WHO子宫内膜癌分型及病理研究进展,对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在适合我国人群的分子诊断、罕见基因突变与发病机制、个体化治疗,药物研发方面进行了展望,希望能探索出适合我国人群的诊断治疗方法,使更多患者受益。艾德生物盖飞博士详细介绍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方法学,其中TCGA多组学检测开启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之路,奠定了分子分型的“金标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志启教授从临床应用角度阐述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及研究进展,从TCGA分型的应用、分子检测意义、常规辅助治疗这三个方面详细进行了报告,非常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北京协和医院宗丽菊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进展,希望未来肿瘤免疫治可以从传统联合治疗、精准治疗、平衡利弊三个方面入手,最终帮助患者获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戴一博博士就该院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初步工作做了分享,提出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研究方向是基于分子分型及病理特征相结合、具有个体特异性的治疗方案。


在之后的讨论中,各位专家达成了共识,即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在指导前哨淋巴结切除和保留生育治疗中很有意义,组织病理结果指导治疗更加准确,分子分型可弥补之前检查的不足,即分子诊断指导分子治疗。王建六教授呼吁全国建立联盟开展分子分型,改变过去的治疗理念;建议所有研究机构和临床病理科共同努力,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人群的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诊断标准,并评估分子分型对诊疗效果的影响。

  

14.jpg

15.jpg

16.jpg


专题讨论会四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多中心研究阶段总结会


本专场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周蓉教授担任主持。王建六教授首先带来子宫内膜癌保育诊疗发展方向与思考的演讲。王建六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历与研究探索娓娓道来,讲述了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诊疗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探索的方向。他表示,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是多学科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同时要考虑患者意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做人文医学的践行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范源博士分享了一例保留生育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病例,引起大家的思考。何翊娇博士分享了子宫内膜癌复发后再次保育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G2保育治疗和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患者保育治疗三种特殊情况下的探索成果。李立伟硕士分享了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中的应用探究。周蓉教授作妇科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案优化及推广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多中心研究工作总结汇报。周蓉教授介绍,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探索妇科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新技术、新方案、新平台,推出妇科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中国处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所取得的成果也越发全面,定将为今后妇科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在讨论环节中,周蓉教授、马晓欣教授、王敏教授等专家对这一研究的先进性和积极意义表示肯定,同时也对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相关问题如伦理审核、病理解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17.jpg

18.jpg

19.jpg


专题讨论会五

宫颈癌筛查多中心研究阶段总结会


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能有效筛选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当病毒发生持续感染后,病毒DNA与人类细胞的DNA发生整合,大量转录两个致癌基因E6、E7的mRNA,生成癌蛋白,从而导致宫颈组织发生癌前病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果教授基于多项荟萃文献分析,井井有条地介绍了Aptima HPV E6/E7 mRNA研究进展,对加拿大FOCAL研究、德国GAST研究等的结果、随访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卢文波教授结合临床实践与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宫颈病变精准筛查研究,给予学者们颇多启发。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汪海波教授分享了宫颈病变精准筛查研究二期项目的数据分析,本项目共入组6万余例研究对象,全国各地共9家分中心参与研究,患者平均年龄40±11岁,中位年龄38±17岁,并初步对课题的重点讨论问题进行了介绍,包括数据质量、研究对象的纳入和随访、研究程序、后续完善措施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张艳丽医生阐述了本院的宫颈病变精准筛查研究二期项目年中经验总结,如定期多学科MDT讨论、全方位宫颈癌筛查宣传、就诊ID号唯一则利于统计随访、规范的数据分析和总结流程。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操作培训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围绕研究对象的年龄纳入标准、阴道镜检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缺失、随访计划的推进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并达成了一致结果。


微信图片_20210624102202.jpg

20.jpg

21.jpg



专题讨论会六

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


本场研讨会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世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黄向华教授担任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段微教授首先回顾了多项PARP抑制剂治疗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患者的gBRCA状态如何,尼拉帕利疗效卓越,全人群获益显著,200 mg起始剂量更适合我国患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带来了SGO 2021年会上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初治卵巢癌患者,无论手术时机或残留病灶状态如何,接受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可以从中获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斌教授的演讲聚焦晚期卵巢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探索,指出在规范手术加化疗的基础上,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是延缓卵巢癌复发、改善患者生存的最有效手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钦教授分享了一例晚期卵巢癌病例,在手术和化疗之后,应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患者病情基本保持稳定。王世军等教授点评认为,该病例的诊断治疗规范,遵循指南要求,同时提出了注意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时机问题。

 

在随后的讨论中,针对HRD-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临床选择及策略优化、尼拉帕利用于不同BRCA状态患者的临床获益问题,各位专家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和指南,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分享了临床经验,现场气氛活跃,听众受益匪浅!


22.jpg

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