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358906(1).jpg


北京时间2021年3月7日18:00,第十四届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第二日的议程拉开帷幕。本日共设有个2专题论坛+特邀报告,2场主旨发言,3场口头交流,1场手术视频交流。


专题论坛+特邀报告


论坛一:分子靶点与诊断

 
特邀报告:精准诊断将带来更好的内异症患者关爱
该论坛的特邀报告来自比利时Leuven大学医院的Arne Vanhie博士。他指出以往我们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或者进一步的诊断性腹腔镜手术,这些方法可能导致漏诊或增加病人痛苦,CA125也不能作为诊断性检测。而miRNAs作为一项无创检查,具有一定优势。它们是非编码小RNA,在血循环中比较稳定。已有报道提出了将miRNAs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学标记物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疾病的异质性、对照组的情况不同、取样、储存、操作等方面的原因,也具有一定的易变性。在未来,我们可能融合多种诊断方法,包括患者的症状、B超和生物学标记物等,以提高无创检查的准确性。

1.jpg

除特邀报告外,该论坛还有五位学者带来了自己在分子靶点与诊断方面的研究成果。

来自西班牙的Raul Gomez通过内异症小鼠模型发现CD137活化抗体通过增加凋亡使病灶缩小,减轻了疼痛,使Th1在Th1/Th2平衡中占优势,但最后发现干预后既有Th1也有Th2免疫。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Danielle Peterse博士发现携带癌症驱动突变的12Z细胞中46个基因有导致合成杀伤的可能,敲除特异基因可使携带肿瘤驱动突变的异位内膜上皮细胞死亡,将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方法。

来自英国牛津的Hannah M Nazri发现内异症和对照组之间外泌体内的蛋白有差异,CD44仅存在于内异症患者腹腔液的外泌体中,因此腹腔液中的外泌体可能成为内异症的生物学标记物。

来自Monash大学的Fiona Cousins研究发现内源性的干扰素epsilon(IFN epsilon),一种仅仅表达在女性生殖道的新蛋白,可调节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种群,使M2占优势,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王丹妮等发现在位内膜中BANCR的异常可促进EMT,通过上调FAK增强在位内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导致异位内膜发生恶性转化,BANCR可能成为有效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恶性转化的在位内膜标记物。

2.png

要点提示:

·CD137 激动剂可减少一种新小鼠模型中的病变大小和疼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腹膜细胞外囊泡具有不同的标记;

·癌症驱动因素突变的一些基因可能被用来治疗这种疾病;

·上皮中的干扰素 epsilon 可能在小鼠模型中具有促进作用。


论坛二:生育和生育力保存


特邀报告: 生育力保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来自意大利的Laura Benaglia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生育力保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精彩报告。随着冻卵技术的发展,对于患有严重影响卵巢功能疾病的患者均被视为生育力保存的潜在人群。Benaglia教授分析了文献中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保存的相关证据,总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力保存的原因、时机及适用人群。子宫内膜异位症容易复发,影响生育,疾病本身及卵巢手术都会影响卵巢的储备功能,因此对内异症患者的生育力保存非常重要。对于未手术的双侧卵巢受累的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以及既往单侧内膜样囊肿手术史且本次对侧复发需要手术的患者,生育力保存的收益较大。诊断内异症时年龄较轻可能是一个独立但关键的附加因素,此外,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如BMI、吸烟史、饮酒史、卵巢储备功能相关指标、卵巢早衰家族史等。

目前的证据表明,生育力保存的方式应优先选择卵子储存,而不是卵巢皮质冻存,但后者也应作为一种替代方案,特别是计划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情况下。最后, Benaglia教授总结,生育力保存并非所有内异症患者的常规临床处理,需进行全面的个体化评估,预防生育力的破坏则非常重要。


01.png


该论坛还有另外4名讲者做口头发言,其中三位来自中国。

来自上海长海医院的Zhexin Ni与我们分享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机制研究,提出了卵泡液中转铁蛋白下降和铁过度浓聚导致卵母细胞无法成熟。

来自浙江大学的Xiang Lin提出过度的氧化应激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了内异症患者颗粒细胞的衰老,这可能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原因。

来自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的Libing Shi为我们带来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微环境的转录组合miRNAomic分析提示了与卵泡发育不良有关的分子标记。发现卵巢内膜样囊肿的患者卵泡液中的let-7家族明显上调,当let-7家族转移到颗粒细胞时,颗粒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周期停滞。

来自伊朗的Saeed Alborzi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一项关于乙醇硬化疗法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辅助生殖结局的临床试验,考虑到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育需求,需个体化选择内膜样囊肿的治疗方式。

4.png

5.png


要点提示:

·研究关于内膜样囊肿对卵泡健康和卵母细胞衰老尚未知的影响;

·乙醇硬化疗法作为卵巢囊切除术的替代品,以降低卵巢储备减少的风险,但它似乎与较高的复发风险有关;

·预防的重要性:联合口服避孕药减少内膜样囊肿复发的风险,直至生育。


主旨发言


1.肿瘤相关突变的克隆扩增


来自日本Niigata大学的Kosuke Yoshihara副教授分享了关于肿瘤相关突变的克隆扩增的研究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发展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或者卵巢内膜样癌,Yoshihara的团队取卵巢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上皮和正常子宫内膜上皮,进行外显子测序。发现在子宫内膜上皮和卵巢内膜异位上皮均存在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包括KRAS和PIK3CA的突变等。而对卵巢内异症(OE)和深部内异症病灶(DE)比较发现,77%(10/13)的OE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而仅21%(5/24)的DE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子宫内膜异位症中KRAS和PIK3CA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MAF)明显高于正常内膜。进一步对单个内膜腺体进行测序,发现每个腺体都携带不同的癌症相关突变,证明了子宫内膜上皮基因组结构的异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上皮中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MAF显著增加表明携带癌症相关突变的内膜细胞随着经血逆流,在异位部位具有选择性优势,并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因此,子宫内膜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是明确内异症和内异症相关卵巢癌发生机制的关键。


要点提示:

·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都发现了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

·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观察到与癌症相关的突变的上皮细胞的克隆扩张;

·单个内膜腺体携带癌症相关基因的明显突变。


6.png


2.从类器官到组织芯片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Linda Griffith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物理模型:从类器官到组织芯片”的精彩演讲。“组织芯片(OoC)”,也称为微生理系统,其在药物开发过程多个阶段具有提供信息的潜力。这些创新的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对人体正常器官功能和疾病病理生理学的认知,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研究药物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Griffith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她们先前对肝脏建模所做的深入研究,先进的肝脏培养系统通过更精确的人体建模来发现和开发的潜在的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了解疾病进展和毒性的机制,目前,她们的团队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子宫腺肌症。她还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合成的细胞外基质的凝胶的培养方法,可以将这些组织细胞转化成一种看起来更符合生理性病变的组织工程。结果证明,将其适应于子宫内膜原代细胞培养来模拟子宫腺肌症的损伤微环境仍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她们利用微流体技术发明了微流体装置模拟了血管网络,观察免疫相互作用等,并打算将血管化的病变应用于临床研究。

最后她希望通过实施更准确的人体实验模型系统,可以改善临床前药物选择,可以提高临床试验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以更低的成本改进治疗方法。

7.png

该会场共有7位学者进行了口头发言交流,介绍了内异症诊断方面的新进展。

来自澳大利亚的讲者Melissa Parker介绍了 “使用经期影响和疼痛评估(PIPPA)工具对青少年月经紊乱进行网络筛查”。通过利用学校系统、学校护士和PIPPA工具为青少年建立一个网站,鼓励青少年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学会自我管理,充满信任地去寻求卫生保健,对青少年进行很好的宣传教育等。

澳大利亚的讲者Gabriel Maicas介绍了“通过人工智能滑动标志检测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该方法是通过一个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通过对超声视频的判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

来自美国的讲者Naoko Sasamoto讲解了“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浆蛋白组学特征”。该研究检测了参与者血浆中共1305种蛋白质含量,通过分析筛选出其中十余种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蛋白。

蒙古讲者Amartuvshin Tumenjargal介绍了PET-CT联合放射标记抗VEGF单克隆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小鼠模型中在灌注较好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中64Cu标记的贝伐单抗摄取最高,因此认为放射标记抗VEGF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来自荷兰的讲者 Moniek Van Der Zanden介绍了“由患者和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通过向病人提问,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高低选择干预措施,以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延迟给出不同的干预措施。

荷兰的Stijn Vlek介绍了MRI对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肌肉受累的预测,他认为基于MRI在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临床上所有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在手术前均应该进行MRI的检查,以明确手术的范围。

最后,来自台湾的Ya-ching Chou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评估代谢产物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她通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认为pentraxin-3,AAT和RBP4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

8.png


要点提示:

·筛查未确诊患者和识别干预措施的研究,以便实现以下目的:

·缩短症状发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之间的时间;

·讨论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作用;

·准备外科手术,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做准备;

·调查未来子宫内膜异位症非侵入性诊断的可能生物标志物;

·评估创新的诊断工具,如PET-CT在内异症中的应用。


2.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关怀


该论坛由AndrewHorne教授主持,共有7位学者做精彩演讲,主题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关怀。

加拿大的Kiran Parmar教授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是为内异症及性交痛患者建立一个咨询网站,将内异症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像,视频以解释和互动。患者可以在此网站上了解内异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选择。

来自丹麦的Susan Munch Simonsen教授介绍了丹麦的一个多学科随访项目——调整对内异症患者实行指导后自我决定(GSD)的随访次数,她认为将以往GSD的5次随访缩减为3次,满足了女性对自我管理,决定的的需求及对内异症的认识,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澳大利亚的Jane E Giriling教授的发言主题是跨越国界的需求——内异症患者的共同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通过深度访谈,医患调查,媒体及社区调查,得出结论——内异症患者未满足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化的,待进一步解决。

新西兰的Deborah Bush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演讲是关于“ME”项目——一个关于月经健康和内异症教育项目,致力于通过早期教育,早期干预改善经历痛经和内异症的年轻人的健康状况。

荷兰的Jacque教授在此次大会发言的主题是——深部内异症治疗方案的决策。他认为在治疗决策过程中疼痛,怀孕的愿望和对并发症的强烈恐惧是深部内异症患者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他还强调,每个女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不同的期望和需要这,些期望应该得到尊重。

丹麦的Karina Ejgaad Hansen教授带来的演讲主题是:基于正念的心理干预治疗内异症相关的慢性盆腔疼痛。他们通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心理干预对改善内异症相关慢性盆腔疼痛妇女的生活质量可能是有效的。

荷兰的Moniek van der Zanden教授从患者角度分析关于内异症诊断过程的优势与劣势。得出结论内异症的诊断过程受到了医学专业人员对症状的充分评估以及医院交流等障碍。应努力提高公众的认识,以捕捉相应的的临床发现,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口头发言结束后,几位发言者进行了激烈的问答交流环节。会后,大家达成一致共识,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临床医生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更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关怀模式!

01.png


要点提示:

·围绕子宫内膜异位症教育的数字化是关键;

·不仅仅是药物和手术,应考虑心理学在应对症状中的作用。


3.子宫腺肌症


该会场的主题是子宫腺肌症,同样有7位学者进行了口头发言交流。


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Kristen Upson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初潮与子宫腺肌症间的关系。Kristen Upson教授的研究发现,初潮年龄早与腺肌症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强烈的关联性。

来自美国的Zhai Junru医生发言的主题是“转录组学分析显示累积变化的细胞外基质介导的子宫腺肌症的发生”。翟医生研究发现,内膜和肌层均参与了腺肌病的发生,炎症介导的细胞外基质(ECM)重塑导致了腺肌病的细胞迁移,而肌层痛觉敏感增加与慢性盆腔痛有着密切关联,为日后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来自伊朗的Saeed Alborzi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关于通过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评估子宫腺肌病与深部内异症共存的概率的研究。研究发现,弥漫型子宫腺肌病与严重的内异症(III、IV级)间有一定相关性,而局限型腺肌病与特殊部位(宫骶韧带、直肠陷凹)处的内异症有一定关联。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Wang Wenwen和我们分享了局限型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后GnRh-a和曼月乐治疗的效果对比。她发现局限型子宫腺肌病术后药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远期的复发率,但二种药物的疗效相似。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Chen Huihui医生与我们分享了子宫腺肌症与子宫憩室修补结局之间的关系。她的研究发现,经阴道修补子宫憩室是损伤小而有效的一种方式,但合并腺肌症的子宫憩室患者的术后预后会相对较差。


10.png

11.png


要点提示:

·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可能在腺肌症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腺肌病与初潮年龄之间有关;

·超声诊断腺肌病的特异性非常高;

·剖腹产伤口的愈合也可能影响腺肌病的发病。


手术视频交流


WCE第二日迎来了首个视频交流专场,该场的主持是本届大会的主席之一,来自迪拜的Arnaud Wattiez教授。该专场共有5位讲者分享了7段精彩的内异症手术相关视频。

12.png


率先发言的是来自法国的Michel Canis教授,他总结了多年的手术经验,认为可以通过“患者语言”来指导内异症手术,所谓“患者语言”就是解剖的特征性标记。手术中注意观察并理解这些“患者语言”,能帮助术者更精准的完成手术。

第二段视频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易晓芳教授,她展示的华克勤教授团队完成的一例STRASSMAN子宫成形术治疗子宫畸形后成功双胎妊娠的手术视频。他们通过切除左右侧子宫之间的隔,将左侧残角子宫与右侧宫体融合。术后2年,患者通过辅助生育技术成功妊娠并分娩双胎。

第三段视频由以色列的David Soriano医生带来,他展示了三个病例,都是因深部内异症导致输尿管积水进而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三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做了输尿管梗阻松解术,并切除了深部内异症病灶。

接下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陈云医师带来了三段视频,分别是: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治疗肠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3D腹腔镜下广泛肠粘连分解术+左卵巢切除术;腹腔镜切除巨大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三段手术展示了她所在的内异症手术团队精湛的手术技巧及多科协作。主持人和易晓芳教授共同讨论了关于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处理中肠切除的手术指征问题,易晓芳教授认为当病灶侵犯肠壁影响肠腔,肠腔缩小超过1/2,近全层,应行肠段切除。

13.png


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德国的Lilo Mettler教授,她展示的患者是一位24岁的女性,但有过多次内异症手术史,此次手术是行机器人腹腔镜下的附件切除术,术中盆腔粘连非常严重,Mettler教授认为,对于有内异症手术史的患者需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评估病灶大小、症状、卵巢储备功能、手术史以及患者的意愿,综合这些因素选择手术、GnRHa或IVF治疗。


14.png


WCE第二日,全世界的内异症学者通过互联网相聚,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精彩还在继续。


审稿:刘惜时、郭孙伟、易晓芳
撰稿:龙琦琦、肖凤仪、尹博、申旻鸿、曹芸蕾、易云华、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