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桂花飘香。2020年10月24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主办的第六届“医诺传芳”学术年会暨老年妇科疾病的诊治策略学术交流会于上海隆重开幕!

 

0.jpg


本次会议采取线下和在线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会议由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共同承办。会议聚焦老年妇科疾病的预防、规范诊疗及多学科合作等核心问题,特邀老年妇科疾病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深入剖析与解读国际国内老年妇科疾病诊疗领域的新进展,共同探讨老年妇科疾病诊疗的难点问题,分享新技术,共同提高老年妇科疾病防治技术的全方位发展。


本次会议设置院士论坛、综合会场以及妇科肿瘤、妇科盆底、老年妇科内分泌、青委会等专题会场,从多学科角度全面探讨老年妇科疾病的诊治策略,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老年医学的多学科交融的学术盛宴!


今日主会场与妇科肿瘤专场线上累计观看量达1.81万人次!反响热烈,互动积极。妇产科在线作为本次会议合作媒体,为您带来全程报道。



★开幕式


1.jpg

大会执行主席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程静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首先向线上以及现场的专家及妇产科同仁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及同仁们的支持与参与,并为大家隆重介绍了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讲者。

 

2.jpg

大会主席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

主任委员高国兰教授致辞

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其中老年女性健康问题更为突出,希望本次会议能给大家带来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谨代表分会对各位同道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大家学有所获,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3.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名誉顾问

曹泽毅教授致辞

目前中国人平均寿命已显著延长,老年妇女的健康问题应引起关注,如更年期后常见妇科问题、内分泌问题、感染性疾病问题、肿瘤问题等,应高度重视预防更年期骨质疏松和相关的骨折,此外老年人患肿瘤风险增加,建议中老年妇女绝经以后要定期做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中老年妇女应保持良好开放的心态和活跃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长寿、健康、快乐!

 

4.jp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刘中民院长致辞

今年是东方医院建院100周年,谨代表我院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本次大会邀请了全国老年医学妇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既是对过去已有经验的梳理与总结,也将围绕女性健康面临的初治问题和转型老年女性健康生活方式作开放式的探讨交流。希望本次大会百花齐放、博采众长,相信大会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将引导更多的医师同道们重新认识老年医学,给予老年女性更多关爱。

 

5.pn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刘维林会长致辞

在此谨代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对多年来为老年医学研究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对新冠疫情期间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专家和医护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本次会议以老年妇科疾病的预防、规范诊疗的多学科合作为主题,设计精心、选题前瞻、阵容强大、内容丰富,是一次有特色、有质量的高端学术论坛,相信这次年会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院士论坛


6.png

院士论坛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顾问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彭芝兰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国兰教授担任主持。

 

▎高福院士:科学防控COVID-19:病毒发现、认知与防控 

7.jpg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院长高福院士带来了题为“科学防控COVID-19:病毒发现、认知与防控”的精彩讲座。高院士图文并茂地对新冠疫情的发展历程、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病毒爆发原因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我们需要反思人类行为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观点发人深省。随后高院士就我国与众不同的应对目标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解读,围堵策略的目标是阻断传播,压制策略的目标是压低流行强度,还有严防输入、灭火毯策略、缓疫策略齐同并施,才能最终取得抗疫的胜利,并经成功经验与全球公开分享。截至目前我国共经历六波疫情,目前青岛疫情在冬季流行,与流感“混”在一起,如何鉴别诊断的问题值得思考。此外,高院士对备受瞩目的疫苗研发进展情况也给予了重点解析,我国疫苗研发进度走在世界首位,期待Ⅲ期临床试验早日完成。最后,高院士对流感病毒防控进行了阐述,他牵头提出11.1日是世界流感日,希望大家能知流感、防流感、治流感。高院士的讲座鞭辟入里、高屋建瓴,与会者犹如醍醐灌顶,这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引人入胜,令人赞不绝口!


★综合会场


8.png

综合会场上半场专题讲座一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侯建青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王平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肿瘤医院田小飞教授担任主持。


▎孟馥教授:女性特殊疾病及心理

9.jp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孟馥教授首先详细报告了中国女性疾病和健康状况,就女性特有疾病、不同年龄常见疾病等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女性健康不仅是身体状况良好,而且还要能有更多自主选择,以及对家庭的和谐稳定负责。随后孟教授围绕女性特殊疾病的心理、女性特殊疾病的心理保健进行了深入探讨,女性特殊疾病的身心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女性心理应激与肿瘤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心理问题要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高国兰教授:老年人与肿瘤的关系

10.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国兰教授循序渐进地就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老年人肿瘤高发原因、老年人肿瘤的治疗策略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其他年龄段相比,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肿瘤发病率明显升高,高教授通过几项机制研究结果对老年人肿瘤高发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老化和癌症中的氧化应激研究、老化和癌症过程中的DNA甲基研究、老化和癌症过程中的免疫研究。高教授强调衡量老年人健康的标准是功能不是疾病,个体化治疗老年肿瘤,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新的治疗方向包括①靶向药物;②免疫疗法;③营养支持治疗;④心理治疗;⑤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诊断、治疗。讲座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同与好评。

 

▎刘晓红教授:老年患者的功能维护

11.jpg

北京协和医院刘晓红教授基于病案分析,详实分享了老年患者功能维护的临床诊疗思路和经验,并就健康老龄化能力的多维度评估、支持结构与预测效度进行了解读,重点介绍了衰弱程度评估和抗逆力。对于老年患者的医疗决策从三个方面考虑:对于健壮的老人,病种比较少的,可以根据疾病指南或共识作处理;对于身体很弱、预期寿命不长,应进行安宁缓和医疗;对处于中间状态,即预期寿命缩短且有严重疾患,治疗复杂且有功能损害的患者,治疗时一定要考虑功能维护和患者意愿。严谨而详实的讲解使与会者获益匪浅。

 

▎阮祥燕教授:医源性早绝经的预防与管理

12.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教授表示POI治疗现状形势严峻,并就医源性早绝经的不良后果和常规治疗进行了解读,指出一旦发生POI,目前全世界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预防POI才是最重要的。医源性POI可进行有效干预,阮教授强调,对所有育龄期有生育期望的患者,医生有责任尽可能早地告知患者生育力保护方法,在放化疗前或对生育力有影响的手术前,应先取卵巢组织冻存。此外,阮教授对生育力保存的适应证和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表示卵巢组织冻存是青春期前女性和化疗无法被延迟女性的唯一生殖力保护方法。最后就卵巢组织冻存的冻存前评估和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了解读,让大家对卵巢组织冻存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华克勤教授:盆底结构重建中网片应用的争论问题

13.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和案例剖析,指出盆底修补使用合成网片可明显降低复发率。随后华教授深入浅出地就盆底结构重建中网片应用的争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网片用于盆底重建是可行的,使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是治疗POP的重要手段之一;前盆腔脱垂、中盆腔脱垂、重度脱垂患者及复发患者是使用网片的盆底重建适应症;在处理网片相关并发症的同时,应进行ICS-IUGA的CST编码,进行长期的统一管理。最后华教授表示前瞻性的长期随访研究是有必要的,分析合成网片盆底重建和自体组织修复的利弊,更好地让患者获益。

 

14.png

综合会场下半场专题讲座二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岩教授、大会执行主席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范余娟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阳志军教授担任主持。

 

▎陶敏芳教授:绝经骨质疏松症防治策略

15.jp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陶敏芳教授围绕绝经骨质疏松管理状况展开讲解,强调妇科医生、尤其是更年期保健医生要高度关注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随后陶教授结合指南共识、临床研究和自身经验,就雌激素治疗最新建议、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示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是预防骨折;钼靶和B超是乳腺检查黄金组合;围绝经期启动预防是十分必要的;绝经雌激素治疗(MHT)是重要有效的预防措施。陶教授高屋建瓴的讲授使与会者受到启发。

 

▎王建六教授:应重视多学科联合诊疗重度POP患者

16.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指出,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王教授从解剖学依据、临床表现依据、临床实践依据三方面证实了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包括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消化科等。此外,王教授就盆底功能综合评估方法、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和诊治流程进行了详实解读,并结合临床经验分享了重度POP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成功案例,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石汉平教授:营养治疗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7.pn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引用一系列统计数据指出,医院是营养不良最高发场所,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最高发人群,临床营养治疗率普遍低下。营养不良增加了患者和国家经济负担,其增加医疗费用的机制包括并存疾病增加、并发症增加;预测参数包括白蛋白水平、体重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基于研究数据对比分析,石教授提出营养治疗的临床益处包括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加强营养治疗可节约我国总医疗费用,措施包括建设“无饿医院”、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实施早期营养干预。最后石教授强调营养不是支持,不是辅助,而是一线治疗。

 

▎吴令英教授:老年卵巢上皮癌的治疗

18.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表示,卵巢癌初治治疗缓解后,70%的患者在三年内复发,而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降低复发风险。基于文献结果荟萃分析和指南推荐,吴教授对PAPR抑制剂用于卵巢癌一线治疗后维持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解读,并重点探讨了老年卵巢癌患者接受不同癌症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不良反应等内容,表示对于老年患者,无论是手术、化疗还是靶向治疗,都可以接受治疗,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剂量、手术方式进行规范个体化治疗。吴教授旁征博引、分析透彻,受到重视和好评。

 

▎谈勇教授:中医对中老年女性疾病治疗的作用

19.pn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谈勇教授表示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导致一些缺雌症状的发生,需对绝经女性开展全面健康管理。随后谈教授结合指南推荐对潜力治疗窗内使用MHT带来的长期获益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重点讲解了绝经综合征中医治疗特色,对卵巢早衰、心脾失调者,可服清心健脾汤;对骨质疏松、睡眠障碍者可服清心温肾汤;出现寒热虚实错杂,可考虑用乌梅丸;失眠症状可配合耳穴及穴位按摩,此外还对中药外敷、穴位贴敷、热敏灸疗法、拔罐以及中医养生方法进行了介绍。


上午的院士论坛及主会场至此结束,下午妇科肿瘤专场精彩继续!


★妇科肿瘤专场


20.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崔恒教授致辞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妇科肿瘤一直是比较棘手而又备受关注的问题。妇科肿瘤的患者绝大多数都属于或接近老年人的范畴,妇科肿瘤的各种治疗方案都各具特色,下午各位专家将围绕妇科肿瘤领域的新进展和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和辩论。

 

1、子宫内膜癌专题


21.jpg

子宫内膜癌专题上半场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院余立群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杨宾烈教授担任主持。

 

▎周琦教授:营养治疗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22.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肿瘤医院周琦教授表示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后果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做好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是减少营养不良的关键,对于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正确诊断,多学科协作,运用综合治疗手段,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结合典型病案分析和指南推荐,周教授指出,指导何时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营养评估;根据老年病人营养代谢特点和病情选择适宜的营养方式,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如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程静新教授:老年女性无症状性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处理

23.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程静新教授结合临床研究数据荟萃分析,循序渐进地对老年女性子宫内膜增厚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老年女性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处理相对保守,不常规有创检查。应进行个体化评估,对内膜厚度≧5mm,考虑是否合并高危因素,如有高危因素应行有创病理检查;对内膜厚度≧10mm ,应告知利弊,征求患者个人意愿。此外应遵循以下原则:子宫内膜息肉应完整切除;首选宫腔镜检查;不应与伴绝经后出血的患者使用相同的诊疗方案。

 

▎王玉东教授:子宫内膜癌的非手术治疗 

24.jp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玉东教授就高龄子宫内膜癌的非手术治疗展开讲解,药物治疗包括孕激素、二甲双胍、GnRHa、抗精神病药物、ISK-三环类,并分别对它们的适用范围及治疗效果进行了详细梳理;物理治疗中,热治疗包括相控聚焦治疗和射频治疗,冷冻治疗包括循环冷冻治疗和冷热多模态治疗。王教授的讲解别开生面,令与会者视野开阔。

 

25.jpg

子宫内膜癌专题下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冯炜炜教授、上海周浦医院柳洲教授担任主持。


▎张瑜教授: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进展    

26.jp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瑜教授围绕子宫内膜癌治疗现状、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展开讲解,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不同,治疗效果也不相同。基于临床研究数据荟萃分析和指南推荐,张教授就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和临床试验进行了讲解,免疫治疗的基础是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免疫治疗面临的问题为超过一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属于POLE或MSI-H,需要将免疫治疗扩展到“biomarker”之外的人群。最后张教授表示,妇科肿瘤开始走向精准治疗之路,PD-(L)1抑制剂已有的临床试验初步成果较为显著;TMB可以用于疗效预测;更多的Ⅲ期研究正在进行,期待会有新的突破。

 

▎狄文教授:子宫内膜癌多学科综合诊治 

27.jp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提到,子宫内膜癌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绝经延迟、长期单用雌激素等,治疗理念现强调以人为本、合理治疗,关注患者身心状况和治疗后生存质量。结合NCCN2020指南,狄教授表示子宫内膜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可使肿瘤病人生存率提高10%-20%,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是可行的,并重点介绍了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的适应症和方案;内分泌治疗和辅助生殖科加入MDT团队将为有保留生育能力意愿者提供更多可选方案。

 

病例讨论环节


在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环节中,由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提供一例“多发复发子宫内膜癌”病例,高国兰教授、李力教授、张平教授、郭红燕教授、程静新教授分别就以下问题展开精彩点评和热烈讨论:

1.子宫内膜癌初次治疗手术范围:

2.术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方法?放疗的范围制定依据?

3.局部复发(腹主动脉旁LN)子宫内膜癌的处理方法?

4.后续治疗的方案?

 

2、卵巢癌专题


32.jpg

卵巢癌专题上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陈雄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芳教授担任主持。

 

▎崔恒教授:卵巢癌新辅助化疗

33.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恒教授就卵巢癌诊治现状展开讲解,肿瘤细胞减灭术+含铂化疗+维持治疗已成为晚期患者主要的治疗模式。对卵巢癌初治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任何腹腔手术均应该由有经验且操作熟练的专家实行,晚期患者通常应行开腹手术。基于文献回顾与荟萃分析,崔教授对晚期患者应选择PDS还是NACT+IDS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总结道,晚期卵巢癌估计能够达到满意减瘤的,可考虑行PDS;估计无法手术或满意减瘤可能性比较低的,可考虑先予NACT;但在一线治疗方案选择中,NACT不总是PDS的替代方案;客观、准确的评估至关重要;病理类型和基因突变状态也可能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

 

▎尹如铁教授: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证据溯源

34.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尹如铁教授对卵巢癌“最佳优选”化疗方案探索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就腹腔和静脉化疗的主要研究进行了分析探讨。尹教授还提到,拒绝加入第三种药是因为第三种化疗药物患者并无获益。随后对周疗和传统疗法的利弊进行了精辟解读,指出周疗组PFS明显延长。最后对NAC作为初始治疗的价值进行了剖析,总结道,新诊断AEOC化疗方案中1/8均师出名门,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需规范使用;选择时充分评估患者年龄、体能状况、对AE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医疗保险等个体化选择。

 

▎蔡红兵教授: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

35.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蔡红兵教授回顾了从卵巢癌腹腔化疗到热灌注化疗的演变历史,指出HIPEC技术解决了腹腔内反复给药的问题,3个大型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带来了有温度的时代。随后蔡教授结合多个临床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结果分析和指南推荐,对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2019年NCCN指南纳入了HIPEC的治疗推荐,同时汇报了一项CRS+HIPEC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蔡教授表示,HIPEC技术的标准化、精准人群的筛选、联合治疗等或为未来的探索方向。

 

36.jpg

卵巢癌专题下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滕银成教授、上海市浦东医院朱建龙教授担任主持。


▎高雨农教授:卵巢癌的基因检测-HRD有多远?

37.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雨农教授表示,大部分的肿瘤都没有明确的病因,基因检测是了解遗传信息的手段,从基因角度认识肿瘤从根本改变了肿瘤防治的观念和方式。高教授对妇科肿瘤中已知的突变进行了介绍,指出基因检测可评估肿瘤的发生风险,用于治疗(如靶向治疗),评估预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NGS)使基因诊断在临床中应用成为可能;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近年进入妇科肿瘤的临床,促使基因检测需求更为全面发展;基因检测技术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基因检测如同病理诊断一样重要,应该在疾病诊断的第一时间留取更为全面的基因信息(胚系/体系),这是医生的责任。

 

▎陈爱平教授:内异症相关卵巢癌(EAOC)——特别关注老年女性内异症恶变     

38.jp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陈爱平教授表示内异症是日趋增多的常见病,恶变不是罕见问题,应重视其恶变及恶变机制的研究。约80%的内异症恶变均发生在卵巢,主要的细胞学类型为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荟萃分析显示内异症患者不增加高级别浆液性癌及粘液细胞癌风险。陈教授重点强调内异症恶变有其临床特征,如疼痛节律改变、绝经后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包块有实性或乳头状结构、血流信号丰富或表现出明显增大趋势,出现相关症状应保持高度警惕;内异症的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恶变的最好策略。最后基于病案分析提出绝经后内异症恶变率增加,手术治疗是绝经后内异症的首选治疗。

 

病例讨论环节


39.jpg

在卵巢癌病例讨论环节中,由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提供一例“将恶性肿瘤当作慢病去治疗”的病例,邬素芳教授携陈锐教授、高军教授、阳志军教授、陈爱平教授分别就以下问题展开精彩点评和热烈讨论:

  • BRCA1/2突变的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

  • 腹腔热灌注时机和指征;

  • PARPi进展后再次PARPi应用问题


专家学者们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讨论,各抒己见,深入互动,学术氛围浓厚,使会场气氛达到高潮,与会者纷纷赞不绝口,表示在病例讨论环节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明日精彩继续,妇科盆底专场、内分泌专场和青委专场将相继登台,欢迎大家继续聆听!(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直播间)


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