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三:生殖伦理专场
生殖伦理与心理专场分两个半场。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大学副主席曹云霞教授主持的专家讲坛环节精彩纷呈。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俊荣教授深度剖析了胚胎处置中的伦理问题,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雷瑞鹏教授重点关注了子宫移植技术的伦理问题,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晓梅教授精辟地解析了线粒体置换治疗的伦理学争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授分享了辅助生殖技术中焦虑与抑郁情绪的控制,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芳教授则展望了医学科研活动伦理治理法治化趋势。安徽医科大学杨芳主持的案例研讨环节聚焦了辅助生殖领域的典型案例,重点研讨了无精子症夫妇再次AID助孕生育二胎的伦理问题、离婚后女方是否有权使用前次婚姻中冷冻卵子进行助孕、是否应该为未婚女性提供冻卵服务等问题,上半场的五位主讲专家积极互动,深入分析,观点明确,鞭辟入里,对指导医疗实践提供了重要伦理参考。
刘俊荣主任:胚胎处置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宜兴市冷冻胚胎案以及胎儿在母体受伤等案件引发的关于胎儿和胚胎法律地位的思考至今未有定论,广州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俊荣教授结合司法个案、医疗实践和现行法律法规,深入剖析了胚胎处置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回答了胎儿是否是人、对孕妇的过失伤害导致流产时是否构成过失杀人罪等问题。廓清了胎儿伤害问题、胚胎可否转院等问题。
雷瑞鹏主任:子宫移植技术的伦理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雷瑞鹏教授深度解析了子宫移植技术从研究转化到临床的存在的主要伦理问题,讨论了如何鉴定、评估和降低风险以达到可接受的风险-受益比,以及如何从患者方面获得有效的知情同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基本条件(可接受性标准),即:①在临床前研究基础上,临床试验的风险大为降低,尸体子宫移植成功率大为增加,移植子宫存活率和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成功率大为提高并稳定;②在多年反复的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制订子宫移植的技术规范;③对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经验丰富和技术熟练的医疗团队;④医疗团队属于一家综合性的、具有相关学科的研究性医院;⑤医疗团队所属医院已经建立行之有效、能够进行高质量独立伦理审査的机构伦理委员会;⑥医疗团队拥有较丰富的获得有效知情同意的经验和完善的知情同意流程;⑦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技术,子宫移植应纳入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进行监管和治理,该办法应补充有关子宫移植的条款。
翟晓梅主任:线粒体置换治疗的伦理学争论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翟晓梅教授从生殖系基因修饰的伦理可接受度为切入点精辟地解析了线粒体置换治疗的伦理学争论,并从英国《线粒体捐献条例》和《人类受精与胚胎学法案》的相关规定以及美国FDA、NAS的最新立场分析了线粒体置换治疗伦理争论、核心问题和发展趋势。
陆峥主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焦虑抑郁情绪的管理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陆峥教授分析了辅助生殖患者的压力来源和不良心理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辅助生殖技术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并结合《欧洲人类生殖及胚胎学会指南》分享了不孕症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阶段病人心理社会护理的指导方针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控制策略。
杨芳教授:医学科研创新伦理治理制度化法治化趋势
安徽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副主委杨芳教授结合近年来我国人体临床试验、人体基因、人体基因研究入法、入典、入刑情况展望了我国医学科研创新伦理治理制度化法治化趋势。她指出:伦理治理已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和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常态化制度化、医学科技伦理审查法治化,特别是医学科研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标志我国医学科技伦理治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法典和刑法典分别是国家的民事基本法和刑事基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民法典人格权编和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分别对医学研究尤其是生殖医学研究给予最高的法律规制,表明我国医学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显著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会场四:生育力保存专场
梁晓燕--IVM的优化在保存生育力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梁晓燕教授进行了“IVM的优化在保存生育力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梁晓燕教授通过国内外的数据强调了在生育力保存中利用未成熟卵子的重要性。对肿瘤于治疗时间急迫、已经有卵巢肿瘤转移或卵巢储备较差的患者,未成熟卵子的利用至关重要。目前主要的获取途径有经阴道取卵及术中直接从卵巢组织中抽取卵子。但不论哪种方式,成熟率均不理想。梁晓燕教授分享了卵母细胞成熟机制的新发现及其旧理论的新发展,讲解了在IVM中利用cAMP的调控策略以及序贯IVM培养的临床方法,通过解读自身团队的研究结果,对IVM的窦卵泡选择直径、培养的时间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就IVM序贯培养所获卵子进行了表观遗传、多组学分析,进一步评估IVM卵子的安全性。最后,梁教授团队在生育力保存的宣传、服务上又将有新的投入,希望这个面向多学科医生、面向患者的平台能让生育力保存的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从中受益。
马彩虹教授-非恶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保存的时机与策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彩虹教授通过解读多个生育力保存指南,综述相关的研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影响女性生育力的非肿瘤性疾病,其中包括影响生育力的良性妇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同时分析了这些疾病影响生育力的主要原因,对下丘脑卵巢轴、子宫、卵巢的影响。目前主要的生育力保存方法为卵子、胚胎、卵巢组织冻存,需要各科室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婚育情况、个人意愿等提供个性化建议,不断完善多阶段、多学科介入的生育力保护管理策略。
曹云霞 周平-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的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周平教授进行了题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的进展”的讲座,主要分为淋巴瘤、白血病两部分。淋巴瘤分类复杂,不同病理类型有不同的预后,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对生育力影响较大,采用ABVD方案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育力损伤的几率较小。而对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中含大量的环磷酰胺,对生育力的损伤较为明显。对于急需进行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卵巢组织冷冻保存,但仍需考虑肿瘤再发及卵泡损失的风险。目前检测卵巢组织是否有肿瘤细胞的方法主要是影像学、免疫组化、RT-PCR及异种移植,但灵敏度和可操作性均不足,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着眼于无创检测技术以及卵泡体外培养技术。
方丛教授-儿童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方丛教授为大家讲解了目前儿童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儿童肿瘤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但同时其5年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有超过90%的儿童期肿瘤幸存者至少存在1种后遗症,其中不孕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白血病5年生存率都比较高。化疗和放疗会引起生长卵泡DNA损伤,促使卵泡凋亡,同时还会激活静止期卵泡,导致卵泡储备耗竭。儿童肿瘤患者卵巢早衰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对于青春期前女性儿童,卵巢组织冷冻是目前生育力保存的一线选择,还能同时保存卵巢内分泌功能。卵巢组织移位仅适用于进行盆腹腔放疗的患者,目前报道成功率为16~90%不等。也可从卵巢组织中获取不成熟卵,体外成熟后冷冻。对于青春期前男性儿童,精子冷冻是目前唯一的选择。窦前卵泡体外培养为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提供了新的可能,还能避免卵巢组织移植后肿瘤再种植的风险,是生育力保存的重要发展方向。多能干细胞、生育力保存新制剂、未成熟睾丸组织冷冻成熟等也是未来发展的前景。目前儿童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关注度低,肿瘤科及生殖科医生应对每位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尽早告知潜在风险及可选择的方案。
马飞教授—乳腺癌防控新模式下的肿瘤生育学发展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的马飞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乳腺癌防控新模式下的肿瘤生育学发展。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随着多学科综合诊疗的发展,其生存率也在不断增长,我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3%以上。近年来年轻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我国5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占57.4%,显著高于欧美国家高。年轻乳腺癌具有受体阳性率低、增殖快、淋巴结转移率高、内分泌不敏感、化疗闭经率低、复发风险高的临床病理特点。调查显示有40~50%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有生育力需求,但实际妊娠率仅有不到5%。导致年轻患者后续生育率低下的主观因素有担心复发和遗传。目前的研究显示后续生育不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中国年轻乳腺癌中BRCA1、BRCA2、CHEK2、PALB2、MMR突变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和欧美国家,但肿瘤是由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共同导致发病的,有遗传突变不一定发病,现在第3代试管技术或许可以帮助筛选不携带遗传突变的胚胎。客观因素包括治疗对生殖系统的损伤和辅助生殖技术不完善。环磷酰胺是乳腺癌主要治疗药物,其生殖毒性大,导致卵巢早衰发生率高。内分泌治疗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癌等影响生育力,且治疗时间要5~10年,使患者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目前乳腺癌患者的保存生育力策略包括卵子、胚胎和卵巢组织冷冻,但存在卵巢刺激相关风险、技术未普遍、费用高、伦理等问题。2019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诊疗和生育管理专家共识,同时发展乳腺癌健康生育计划等活动,致力于让中国乳腺癌患者不仅战胜乳腺癌,也可以拥有健康完整的生活。
病例讨论环节
陈士岭教授、刁飞扬教授、靳镭教授、伍园园教授和唐莉教授针对POI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青少年患者、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和血液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进行了病例分享,并介绍了最新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的生育力保存的临床实践诊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
会场五:实用生殖内分泌专场
孙爱军教授:女性健康的定海神针——生殖内分泌轴调控解读
北京协和医院孙爱军教授带来了题为“女性健康的定海神针—生殖内分泌轴调控解读” 的精彩讲座。首先孙教授讲解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分化发育和解剖结构,解剖结构是功能正常的基础,GnRH神经元的起源和迁移异常会导致GnRH分泌异常,临床可以解释Kallmann 综合征的由来。GnRH脉冲频率和振幅是FSH、LH分泌量与峰值的决定因素。孙教授以临床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例,解释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功能调控。神经内分泌异常,包括GnRH脉冲频率增加,LH脉冲频率增加,FSH相对降低,是PCOS的病因;高雄减弱了孕酮对GnRH脉冲频率的抑制,导致LH的脉冲性加快,分泌增加,从而增加了雄激素的产生增加,形成PCOS病理机制的恶性循环。因此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正常的功能与调控是保障生殖内分泌正常的关键。
杨欣教授: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8年)解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杨欣教授向大家解读了“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8年)”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需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健康管理,包括饮食、运动、控烟限酒等系列且长期的生活方式指导,并在符合适应症没有禁忌症的适宜人群中指导MHT的应用,在不符合进行MHT的人群中采用非激素治疗以缓解更年期相关症状。应用MHT可以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的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等; 从MHT长期获益方面可以减缓骨质流失、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减缓糖尿病进展等。绝经早期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雌二醇/地屈孕酮可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长期使用可带来远期获益,,改善POI患者缺雌症状、恢复月经周期和卵巢功能。最后杨教授强调MHT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是一个应当且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李红真教授: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指南—IVF/ICSI的卵巢刺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红真教授分享了“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指南—IVF/ICSI的卵巢刺激”。指南中相较于其他方法,更推荐使用AFC或AMH预测卵巢刺激高反应和低反应;雌激素/孕激素预处理可能不推荐用于提高疗效及安全性;对于GnRH拮抗剂方案,复合口服避孕药预处理会降低疗效;对于IVF/ICSI人群,更推荐使用GnRH拮抗剂方案;不推荐高反应人群和正常反应人群使用微刺激方案;推荐GnRH激动剂、GnRH拮抗剂、微刺激方案用于预测为低反应的妇女;可能不推荐Gn刺激方案中添加来曲唑用于预测为低反应的人群;不推荐低反应人群应用生长激素、睾酮等;正常反应人群可能不推荐激动剂扳机或双扳机。
黄薇教授: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生育相关管理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黄薇教授的授课题目是: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生育相关管理。黄薇教授先介绍了高泌乳素血症概念、流行病学现状、高PRL是育龄妇女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接着讲述高PRL原因复杂需要根病史体征和相应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在高PRL的治疗方面首选药物治疗;高PRL尤其是垂体瘤应先控制后再进行促排卵治疗;黄教授还强调了孕期无需检测血PRL,孕期服用溴隐停不是终止妊娠指征,也无需长期服用溴隐停,疑有肿瘤长大时再行MRI必要时再服用溴隐停,哺乳不影响PRL。
王晓红教授:卵巢不敏感综合征的诊断与助孕治疗临床探索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晓红教授带来“卵巢不敏感综合征的诊断与助孕治疗临床探索”的授课题目。王晓红教授回顾了卵果不敏感综合征的由来,主要以高FSH水平、低E2水平,AMH正常为内分泌特征,属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高促性腺激素性排卵障碍。卵巢不敏感综合征的治疗是在性激素补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促排卵和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接下来王晓红教授以具体病例的方式分享了GnRHa长方案、人工黄体期+来曲唑和HMG促排卵、IVM技术在卵巢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应用。目前由于没有询证证据确实有效的助孕方法,现有的临床促排卵治疗均是探索性治疗。
赵旸教授:性腺发育基础与常见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识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旸教授的讲座题目为“性腺发育基础与常见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识别”。性发育异常是一类先天性异常疾病,表现为性染色体、性腺或解剖性别不典型。可以从性染色体异常、性腺异常、性激素剂量与功能异常进行分类。赵旸教授从性别决定和性分化的基础知识入手,指出从染色体决定性腺,再到男、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起源发育,一系列过程中的影响和决定因素。由此层层递进,带领听众分析在发育过程中遭遇哪些异常情况会导致性发育异常,引出不同种性发育异常疾病特点,并强调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识别需结合染色体、性腺、外生殖器、第二性征、激素水平及其他表型综合判断。
王玮教授:当辅助生育遭遇高雄激素-处理技巧分享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玮教授讲座题目为“当辅助生育遭遇高雄激素-处理技巧分享”。王玮教授从临床一例“娇人珠圆,难弄璋瓦”的病例讲起,引出了2018年国际询证指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流程,强调月经异常与临床高雄激素临床表现对PCOS诊断的意义。PCOS是最常见的高雄激素疾病。适量的雄激素可以促进卵泡的募集,过高的雄激素则对卵泡发育有抑制作用,影响妊娠结局,并通过表观遗传学改变对子代健康不利。高雄激素血症还会引发PCOS远期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病变等风险。高雄的PCOS的IVF-ET助孕中应充分考虑良好的妊娠结局与母亲安全、子代健康。
声明:本文由会务组供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