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8日至12日,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学学组第五届母胎医学大会暨第八届全国促进自然分娩研讨会盛大召开。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承办。本次大会由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担任大会名誉主席,陈敦金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王海滨教授、漆洪波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郭清教授和张国华教授为执行主席。
本次大会首次以网络直播的呈现形式进行,在为期5天议程中,总计进行了2场模拟培训团队演练、2场病例讨论、9个专题、63个讲题,邀请了国内84名专家围绕母胎医学相关指南、母胎医学新技术、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分享。含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共有24210人进行注册,5天点击量超19万人次,点赞超3.8万人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孜教授:子痫前期与 FGR,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解读之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孜教授为大会带来的报告为“子痫前期与 FGR——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解读之一”。杨教授结合最新出版的《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对如何认识FGR与重度PE、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推动子痫前期认知研究进展、如何早期发现FGR、如何避免FGR发展走向重度PE 、子痫前期与FGR的认知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讲解。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丁依玲教授:妊娠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丁依玲教授为大会带来的报告主题为“妊娠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丁教授首先对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孕期监管与预防、去除引起心衰的诱因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谈及治疗,丁教授重点讲解了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妊娠期处理原则、心衰的处理、血管扩张药物和利尿剂及强心剂、解痉治疗的应用,最后对分娩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产褥期的处理进行了一一讲解。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钟梅教授——妊娠期栓塞性疾病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钟梅教授的授课围绕“妊娠期栓塞性疾病的诊疗”展开。钟教授首先从栓塞性疾病的概述、发病机制、高危因素讲起,指出子痫前期是中国孕产妇VTE风险因素之一。随后钟教授对VTE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流程及主要警示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钟教授对在产前、产时、产后需如何规范化评估风险,进行预防性抗凝的治疗和管理作了详实的介绍。
▎上海长海医院古航教授:孕产妇高血压急症
上海长海医院古航教授针对“孕产妇高血压急症”的话题进行了精彩讲解。古教授指出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以及恶性高血压。古教授分析了多种药物的选择,如何把血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产科有别于内科,如何评估和治疗脏器的损害。注重强调了高血压急症在目标血压稳定控制后如何监测和评估高血压带来的脏器损害,预防高血压急症的反弹,并且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张为远教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张为远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解读”。张教授讲到,妊娠期高血压存在病因复杂性、表现多样性、治疗效果不确定性,母儿的危害性。张教授结合最新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变化、治疗理念的更新等内容做了详细介绍。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的高危因素,张教授强调不是每个子痫前期都存在风险因素,部分子痫前期患者没有风险因素,即“健康妊娠女性”。此外,张教授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处理、降压治疗、药物选择、终止妊娠时机、产后处理、预测预防、分级管理等内容一一做了讲解。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启英教授——病例讨论:子痫前期伴昏迷
进入病例讨论环节,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启英教授为大家提供了一则“子痫前期伴昏迷” 病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滕红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卫社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敬霞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玉燕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孜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古航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先兰教授等参加讨论。
▎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模拟培训团队——关于子痫、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的模拟演练视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志坚教授:阴道助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志坚教授带来的报告题目为“阴道助产”。王教授首先介绍了阴道助产的适应症包括了母体因素、胎儿因素、产程因素。王教授讲到,胎儿宫内窘迫永远是产科干预的首要指征。随后王教授指出产钳术和胎吸术是阴道分娩时重要的助产手段,有着剖宫产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优点。术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助产方法。王教授分别讲解了两种助产方式的应用及术后处理。最后强调了医生应加强助产技术的培训,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樊尚荣教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分娩期处理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樊尚荣教授以“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分娩期处理”为主题进行报告。樊教授分别就妊娠梅毒的概述、梅毒对妊娠的影响、筛查及诊断治疗、梅毒孕妇的新生儿处理等内容做了一一分析。对于妊娠梅毒的治疗,樊教授指出:孕妇如梅毒血清学呈阳性,但又不能排除梅毒时,尽管有过抗梅毒的治疗,为保护胎儿,应再做抗梅毒治疗。谈及挑战和解决方法:樊教授讲到妊娠期梅毒需要更多的领导重视、经费支持、公众参与,在病例评审、艾梅项目、艾梅乙项目等工作中做出更多努力。
▎石家庄市妇产医院郭清教授:产后出血-产房的防治策略
来自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的郭清教授为大会带来的报告题目为“产后出血-产房的防治策略”。张教授首先回顾了石家庄市妇产医院近1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的情况,指出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是目前产科面临的重要挑战,而产房策略在产后出血的防治中最为重要。随后张教授分别从夯实助产技术遵守诊疗规范,硬件配备齐全完善现代化产房建设,多学科入产房标准化产房建设,完善制度流程做到三甲标准管理,十八项核心制度贯穿医疗活动始终,以创新发展理念做好文化内涵建设等多个方面分享了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在产房防治产后出血工作中诸多经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倩教授:产时超声检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倩教授为大会做的报告题目为“产时超声检查”。结合2018年产时超声指南和最新国内正常分娩指南,陈倩教授指出,产时超声已经成为产科医生重要的方法。随后陈教授对产时超声在胎儿数目、存活、胎儿严重畸形、胎儿血流、胎盘羊水、产程评估以及对母体情况的评估中的应用做了一一介绍。随后陈教授主要讲解了利用产时超声确定胎头情况、位置和姿势的方法。对胎头位置及胎头下降、胎头姿势的评估、胎方位、胎头方向、胎头-会阴距离、中线角度、进展距离、胎头-趾骨联合间距离等指标的意义和应用做了详细讲解。最后对产时超声评估的适应症、指南建议、产时报告内容、产时超声的益处等内容做了简要分享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润玫教授:产程-再认识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润玫教授为大会带来的报告题目是“产程-再认识”。马教授讲到,对于产程的焦点问题主要有第一产程活跃期-何时干预和第二产程时限与妊娠结局。马教授详细回顾了第二产程的变迁情况,并分享了多项国内外关于第二产程时限对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结局影响的研究,以及昆医附一院对第二产程的研究情况。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新产程并未能降低首次剖宫产率以及改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马教授讲到,在未来需要多中心研究来适于中国人群的产程时限,特别关注时限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谨慎采纳新产程标准,重视个体化治疗。未来研究重点在于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绒毛膜羊膜炎PPH、母婴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方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辛虹教授:分娩镇痛
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辛虹教授针对“分娩镇痛”的话题进行了精彩授课。辛教授首先讲解了分娩镇痛的产生机制、分娩镇痛的方法及意义。随后着重讲解了分娩镇痛前评估及实施流程,分娩镇痛的观察及产程监测要点。最后,辛教授对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副反应、分娩镇痛紧急情况的处理、分娩镇痛的综合管理做了一一讲解。
▎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张国华教授:羊水栓塞诊治指南
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张国华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羊水栓塞诊治指南”的讲解。张国华教授首先分享了三则真实的羊水栓塞救治案例。然后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2016年美国羊水栓塞诊断和处理指南和中国羊水栓塞临床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2018进行了详细解读。张教授讲到,羊水栓塞的三大恶性表现有:低血压、DIC、低血氧 。张教授详细的讲解了羊水栓塞的临床诊断及排除性临床诊断。强调了快速反应团队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和建立多学科团队对羊水栓塞抢救的重要性,并对产科处理与复苏后管理、初期阶段的循环、呼吸系统支持,合并DIC 的识别与处理等几方面进行了一一分析。最后强调了羊水栓塞临床诊断的5条标准:①急性发生的低血压或心脏骤停;②急性低血氧症:呼吸困难、紫绀或呼吸停止;③凝血功能障;④上述症状发生在分娩、剖腹产术、刮宫术或是产后短时间内(胎盘娩出30分钟内);⑤对上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主持人陈叙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余琳教授:病例讨论之“剖宫产过程中心跳呼吸骤停”
在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陈叙教授的主持下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余琳教授带来“剖宫产过程中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讨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润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曾万江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贺晶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华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刘慧姝教授、解放军第 174 医院郑剑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白桂芹教授参加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剖宫产过程中对心肺骤停的监测和诊断的难点;羊水栓塞和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术中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块快速形成如何制衡抗凝和出血的矛盾;ECOM在心脏骤停中应用的利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红教授: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产科管理策略及处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红教授为大会报告的题目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产科管理策略及处理”。张教授首先介绍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定义、分度、病因。随后对妊娠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治疗及孕期监测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然后就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分娩期的处理等几方面对血小板减少症围分娩期处理做了详细的经验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林建华教授:妊娠合并心脏病-产科医师关注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林建华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妊娠合并心脏病-产科医师关注点”。林教授结合实际病案的分享,详细地讲解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和分类、妊娠风险分级和评估、孕期保健的重点、终止妊娠的恰当时机、围手术期的特殊关注、如何根据自身医院条件及多学科管理能力进行心脏病孕产妇的管理。最后林教授强调:严重的心脏病在产科中的诊断非常重要,产科医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做好围产早期的诊断和精准的医疗才能保证母婴的安全。
▎广东省人民医院韩凤珍教授——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韩凤珍教授以“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为主题进行了精彩讲解。韩教授结合病例讲解,重点分享了目前主要的妊娠期心脏病手术方式及介入治疗,如妊娠期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形成术、B超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起搏器植入及射频消融术。韩教授强调,对妊娠合并心脏病mWHO分级IV级的部分高危孕妇,妊娠期的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可作为一种选择,有望获得较好母儿结局。终止妊娠并非唯一选择;倡导妊娠前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严重心脏病,建议完成心脏病矫正术后再考虑妊娠。倡导早期识别、早期转诊、分层管理,并且强调个体化处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侯红瑛教授:妊娠合并肝功能衰竭之肝移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侯红瑛教授为大会带来的报告是“妊娠合并肝功能衰竭之肝移植”。侯教授首先讲解了肝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肝功能趋势分布以及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妊娠期肝脏疾病的常见种类。侯教授讲到,妊娠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主要因病毒性肝炎肝衰竭、AFLP、HELLP综合征等引起。妊娠期肝衰竭病因治疗需启动MDT,进行多维度救治。随后侯教授对肝衰竭的评估指标、预后指标、预后评估模型、肝移植的适应症、肝衰竭等内容做了分别讲解。最后侯教授总结到,妊娠合并肝衰竭极其复杂,重在预防,应早期识别,及时处理、个体化预测,虽然妊娠合并肝衰竭少见,但有时需要肝移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陈丹青教授:妊娠合并糖尿病规范化管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陈丹青教授以“妊娠合并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为主题进行了授课。陈教授围绕规范化管理糖尿病孕妇的知识要点展开讲课,首先分享了如何提高GDM孕妇管理的依从性、医学营养治疗原则、孕期运动。其中陈教授强调了根据空腹血糖及OGTT指导饮食的策略。随后,陈教授针对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原则、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酮症的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朱元方教授:智慧医疗建设助力母婴健康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朱元方教授为大会带来了关于“智慧医疗建设助力母婴健康”的讲课。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是具备特色发展的“六无医院”:无疼痛、无挂号、无排队、无门诊输液、无纸化、无收费窗口。朱教授从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三方面进行了介绍。智慧服务包括了产检服务、在线建册、线上全流程、孕产妇自我健康管理、线下多元化自助化服务等。智慧医疗从门诊、管控、产房、病房的几方面为孕产妇提供高效率和安全的服务。智慧管理包括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艾梅乙等项目管理以及产控中心的建设、信息化支持、特殊检查执行监控、疫苗接种、药品管理、静配中心、温箱使用追溯流程等。朱教授总结到,信息化医疗的建设促进了剖宫产率降低、无痛医院建设、安全区域信息互联互通等。让产科医生更好地以人为本,让医疗安全更进一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刘铭教授:宫颈环扎-指征、时机与效果再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刘铭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宫颈环扎-指征、时机与效果再评价”。刘教授首先讲解了宫颈长度的四种形态,指出宫颈环扎术的原理在于加强宫颈内口张力。然后针对宫颈环扎术的指征、时机选择、手术效果再评价三个方面结合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指南做了深入的讲解。强调了以病史为指征、以体格检查为指征、以超声为指征的重要意义。最后刘教授总结到,宫颈环扎术应选择适宜的干预人群进行个体化评估,选择恰当的干预时机提供正确和充分的咨询,产科医生应深刻了解医学的局限性,要以患者为中心,践行循证医学。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姚强教授:模拟演练-降低妊娠期不良妊娠结局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姚强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模拟演练-降低妊娠期不良妊娠结局”。姚教授回顾了多年来亲身经历的产科急救案例,随后提出了目前产科医生面临的诸多严峻挑战,姚教授讲到,做好模拟演练和产科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后姚教授对产科培训效果、困境、策略、现状、常见课程和项目、培训现状、培训目的、发展前景等做一一讲解。其中对于产科培训的策略,在于明确目标、细化内容、丰富形式、定期组织、总结反思和提高。并以产后出血的急救专科技术的培训为例讲解了培训的组织和实施方案。最后姚教授总结到,产科培训一定把正确的行为变成习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手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时春艳教授:早产预测进展系列之阴道微生态异常、短宫颈与早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时春艳教授为大会带来的讲课内容为“早产预测进展系列之阴道微生态异常、短宫颈与早产”。时教授介绍了早产的现状和早产儿面临的挑战,随后指出早产的多种原因中,唯有感染和宫颈机能不全是占比最高可以防治的病因。时教授讲解了感染所致早产的机制、宫内感染发生的时间、阴道微生态的意义、检测新技术、支原体感染与早产的关系等内容。强调了孕期保健中早产的预防和处理,一定要重视感染和微生态异常的干预。对于有早产高危因素者应该进行相应的筛查和治疗,并结合真实案例做了深入的讲解。最后时教授总结到,早产的防治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早产防治门诊针对早产史或晚期流产史或新出现的早产高危孕妇除常规的检查外,还包括:孕妇早产预防宣教、感染的筛查、阴道微生态测评、微生态、尿培养、宫颈的超声检测;针对性的处理,如抗生素的使用、孕激素的治疗、宫颈环扎术等,对孕产妇做出个体化处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瑞满教授:产科出血预测及对结局影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瑞满教授针对“产科出血预测及对结局影响”进行了授课。李教授主要从产科出血的预测和产科出血医疗安全实施矩阵两方面内容展开讲解。产科出血预测的意义在于有效降低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最可以预防的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改善分娩结局。产科出血的风险评估包括了产前、产程和分娩、分娩后及产后诊疗时三个阶段。其中产前的风险评估包括了贫血、胎盘因素;产时风险评估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助产、剖宫产、宫颈撕裂、子宫破裂。分娩方式和第三产程时限对产后出血的影响。产后风险评估需考虑产后子宫缩复不佳、是否组织残留、是否绒毛膜羊膜炎、尿潴留等。产科出血医疗安全实施矩阵将现有指南及推荐综合起来建立统一的临床实施细则,包括四个行动方面:①时刻准备②辨识设防③应急反应④报告改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为大会做的报告主题是“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张教授首先讲解了抗磷脂综合征(APS)的定义、流行病学、分型、诊断、检测项目、发病机制。张教授讲到,APS可累及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神经、生殖、血液、皮肤、骨关节,其中对生殖的影响包括反复流产、早产、死胎、子痫、子痫前期。张教授对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APS)的定义、诊断、发病机制和特点、检测注意事项、临床评估、治疗做了深入的解析。最后张教授总结到,OAP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APS,产妇血栓形成和进展为SLE很少见。OAPS是所有产科并发症的高危因素;需要所有实验室检测类别,以避免假阴性诊断;提示更高风险的实验室指标包括LA阳性和三抗体阳性。LMWH联合LDA可以获得80%的活产率,和更少的产科并发症率。
▎江苏省人民医院孙丽洲教授——如何规范引产
江苏省人民医院孙丽洲教授授课的主题为“如何规范引产”。孙教授首先为大家回顾了引产的定义和引产率情况。随后结合相关的指南或共识,对引产的指征和适应症、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实施引产的一般原则、引产的时机等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孙教授着重讲解了计划性足月引产的潜在优势:减少死产、减少巨大儿及其后果、控制分娩时间、减少急产史、降低住远离医院女性的医院外分娩风险。随后,孙教授就引产前评估、评估引产成功几率、引产的方式、引产的注意事项、引产的并发症、引产的结局等内容做了详尽介绍。最后,孙教授做了总结:①对所有人群进行筛查;②实施适宜的感染防控措施;③保障诊疗质量。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颜建英教授——无核酸结果-产房助产流程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颜建英教授的授课主题为“无核酸结果-产房助产流程”。颜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COVID-19的主要症状相关背景以及我国所采取的有效的防控措施。谈及COVID-19对于母儿的影响,颜教授讲到,妊娠合并COVID-19的主要症状与一般成人COVID-19症状相似;与自然流产和自发早产的风险增加无关,母婴垂直传播证据不足,重症发病特点在孕期没有什么不同。妇产科医护人员暴露风险增加,所以医护人员应学习并充分了解COVID-19的防控措施,规范培训、指导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医务人员的自我临床症状的监测,并及时隔离。随后颜教授对感染防控措施、无核酸结果患者评估、产程管理产房助产流程及注意事项、产后管理等方面分别做了讲解。最后颜教授总结到:首先建议卫生系统做好人群筛查,其次实施标准化、适宜的感染防控措施减少感染风险,最后要保障诊疗质量,对所有孕妇应根据产科指征和孕妇意愿确定个体化的分娩方式。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曹引丽教授——疫情防控下-产科发热患者管理流程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曹引丽教授对“疫情防控下的产科发热患者管理流程”做了精彩授课。曹教授首先介绍了孕产妇的发热原因,重点对硬膜外麻醉镇痛、宫内感染、产褥病率与产褥感染、以及李斯特菌病、革登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特殊类型感染引起的发热特点做了详细讲解,并与新冠病毒肺炎的发热做了对比。随后曹教授就发热对母胎的影响、孕期发热处理预案与培训、发热孕产妇管理流程等内容做了一一讲解。最后曹教授总结到:产科发热常见,妊娠时限不同,母婴危害各异,只有运筹帷幄,防护永不松懈,才能决胜千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丁桂凤教授——RH(-)患者管理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丁桂凤教授讲解了“RH(-)患者的管理”。丁教授首先介绍了Rh阴性血和母胎Rh血型不合溶血的概述,指出Rh血型不合溶血绝大多数发生在母儿ABO血型相合的妊娠中。在孕前保健中丁教授强调了孕前查血型(ABO和Rh)的重要性, 对于孕期管理要点主要在于科学的健康教育、溶血的管理启动专人管理规范产检、做好分娩前备血管理。丁教授讲到,自体备血是最合理、经济、科学、安全的输血方法。分娩期的重点管理主要有:一、入院后充分评估危险因素,依据孕产妇预警评估等级相应备血;二、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及方式;三、产儿合作;四、新生儿娩出后快速转运,脐血送检,判断溶血,评估病情;五、疑似婴儿溶血病的应对流程。最后丁教授对血库管理等产后管理做了简要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元妹教授——在 ICU 救治重症 COVID-19 患者-我的故事
作为广州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元妹教授为大会作了 “在 ICU 救治重症 COVID-19 患者-我的故事”的精彩报告。高教授分享了从2月7日开始奔赴抗疫一线,在武汉协和西院ICU统筹部署抗疫工作,救治重症 COVID-19 患者的感人经历。高教授讲到,在抗疫一线,所有的医护人员存在随时被感染或随时传染别人的风险,踌躇满志但经受前所未有的打击,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天进仓两次以上,夜间回到酒店依然在线指挥抢救,所有成员团结一心、共同救治。高教授分享了第一例重症孕产妇的成功救治的故事,分享了ICU第一例成功脱机拔管病例......每一次成功的救治都是团结的源泉和体现。生死时速、步步惊心、风雨同舟,在高教授的言语中,这些词语已经不是单单的一个形容词汇,而都是对一例例感人至深的抢救经历的写实。一碗热干面的约定、一日三餐的关心,每个故事背后都充满了医生和患者由此结下的深厚的友谊。春暖花开日,武汉解封时!高教授最后讲到,虽然被称作英雄,但她认为这只是一名医者应尽的本分。病人在哪里,医生就应该在哪里,危重病人在哪里,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就应该在哪里。
闭幕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
最后,大会主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致闭幕词。陈教授讲到本次大会经过了5天议程,进行了2场模拟演练,2场病例讨论,9个专题,63个课题,邀请了国内84名专家围绕母胎医学相关指南、母胎医学新技术、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分享。总计有来自包括港澳台以及全国各地19万人同时在线。会议形式改变了,但初心没有改变。2020年真的不容易,在会议结束之际,陈教授真诚的感谢为大会作出贡献和努力者,感谢参与的每一位学员,希望本次大会能够为大家发展的路上提供帮助,祝愿大家万事如意、工作顺利。期待下届再见!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会务组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