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jpg

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年会是生殖科学与医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盛会。受2020年全球疫情的影响,考虑到与会者的安全问题,第36届ESHRE年会于7月5日-8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包括会前会在内,为期4天的会议涵盖了IVF实验室相关问题、大数据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ART的相关争议、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表观遗传学、生育力保护等生殖医学领域的热点内容。


妇产科在线携手雅培(Abbott)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蓉教授针对ESHRE大会首日学术精粹进行总结分享,让各位同道能够通过专家的视角在第一时间掌握领域内的学术热点与最新进展。


开幕式


640.png

大会主席Maria Cristina Magli教授致辞


会议在大会主席Maria Cristina Magli教授的欢迎致辞中拉开帷幕。Maria Cristina Magli主席表示,由于COVID-19全球疫情的流行,今年大会改成线上举办,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要感谢全体会务组及讲者们付出的努力,使大会有序地完成筹备工作并于既定日期准时上线。大会与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和国际生殖协会联盟(IFFS)联合制定了《辅助生殖与COVID-19的联合声明》以指导应对疫情期间的ART诊疗。另外,本次线上大会交流互动的形式与往届现场大会有所不同,通过观众线上留言提问,专场主持人和在线观众共同选出热门问题,邀请讲者线上即时作答,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学术交流的质量,也彰显了线上会议的优越性。


640.png

Maria Cristina Magli主席介绍,本次线上大会的会前会设有5个分会场,会议主体部分共有74个专题,其中包括2个COVID-19相关的最新进展专题。大会从来自世界各地的1844篇摘要投稿中精选出263篇口头报告以及819篇壁报进行展示,内容精彩纷呈。由于疫情影响,很遗憾地宣布出于保持社交距离的需要,本次年会取消或延后了如超声、内窥镜和IVF实验室等研讨会,本次大会最佳讲者的评选将继续在会议结束后进行,荣誉会员颁奖仪式则将推迟到明年年会进行。


640 (2).png

主席致辞后,开幕式还邀请了传染病学专家 Bonaventura Clotet教授带来了“COVID-19的建议更新”专题讲座,就COVID-19目前的流行趋势和羟氯喹、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疫苗的研发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学术讲座


7月5日会前会


7月5日会前会共有5个分会场,各会场围绕相应的主题,探讨人类生殖的未来和长期管理,分享辅助生殖的新技术与新进展。会议在关注精子、卵子的发生和发展的同时,还关注女性子宫相关疾病对生殖的影响,并且剖析了目前最前沿的细胞培养技术,探索辅助生殖的体外革命。现与大家分享几个重要讲座,分别为“卵母细胞激活”、“从人工卵巢到体外卵泡培养:未来的革命”、“孕晚期合并症的早期预测”以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如何保持子宫的最佳功能”。


Bjorn Heindryckx教授:卵母细胞激活

640 (3).png

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Bjorn Heindryckx教授作了题为“卵母细胞激活”的专题讲座。他和他的团队认为虽然精子特异性磷酸酯酶C(PLCz)在卵母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是肯定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发卵细胞内钙离子震荡实现的,但目前并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用以检测PLCz的正常与否。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LCz存在变异,这种变异可能导致ICSI后的受精失败,也不能排除有其它的精子因素影响卵母细胞的激活。同时研究表明卵母细胞辅助激活对精子因素引起的不孕的患者尤为有效,但可能引起原发性不孕的子代遗传,因此必须遵循严格的适应证使用。


Isabelle Demeestere教授:从人工卵巢到体外卵泡培养:未来的革命

640.webp (1).jpg

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Isabelle Demeestere教授带来的报告题目为“从人工卵巢到体外卵泡培养:未来的革命”。她首先展示了体外卵泡培养的过程,表示其具有无创的优点,同时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转移的风险,最大程度保留卵巢功能。卵泡培养的关键生理步骤包括激活、闭锁、获能与成熟。由于卵泡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培养过程中需要确保正确供应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清除可能有害的代谢废物,避免污染,使用特定的培养方法确保卵泡持续生存。而人工卵巢在体外生长,还能保留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并且仍可能实现自然妊娠。人工卵巢面临的挑战包括卵泡分离的方法、卵泡移植中替代ECM/髓质的支持物、卵泡的生存、分化和增殖以及安全性(如清洁)。这两种技术开创了生殖医学的新领域,未来将作用于人类生育力保留、不孕症治疗/卵子捐献、老龄化、再生医学,还可能应用于濒危生物的保护以及卵泡形成的研究。


Petya Chaveeva博士:孕晚期合并症的早期预测

640 (4).png

来自保加利亚普列文医学院的Petya Chaveeva博士作了题为“孕晚期合并症的早期预测”的讲座。她讲到,在孕11-13周进行常规的超声检查是排除非染色体缺陷的合的预测中,要注重母亲的病史,除了高龄、超重、种族(南亚和非洲裔多发)、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之外,IVF妊娠也是高危因素之一。孕早期对Mom值等生物指标的检测也有助于晚孕期子痫前期进行预测。因此,一旦发现患者有病史及生物学高危因素,在16周前开始应用阿司匹林大于100mg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子痫前期的发生。另外对于早产的预测,孕产史及宫颈长度的检测很重要,对于孕中期(20周左右)宫颈长度小于25mm的患者应先给予阴道孕激素200-400mg/晚,应用1-2周后复查B超,若宫颈长度无改善或缩短,则建议行环扎术治疗。


Frederic Amant教授: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如何保持子宫的最佳功能

640 (5).png

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的Frederic Amant教授讲授了题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如何保持子宫的最佳功能”的讲座。他强调,在疾病早期,生育力保留往往是可能实现的,标准的治疗和良好的患者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卵巢移位的治疗,卵巢复位对生育是十分必要的,实施手术时要注意供血不足的危害,只可用于仅接受放疗的年轻女性。对于宫颈癌患者,应事先告知患者保留生育力并不等同于能成功受孕,同时要考虑患者意愿、年龄以及当前是否确诊不孕,之后再选择如何治疗。依据指南,他分别介绍了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简单的子宫颈切除术或锥切术以及新辅助化疗几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指出早期宫颈癌肿瘤直径<2cm,无淋巴管间隙侵犯,淋巴结阴性是预后良好的重要参数;对于肿瘤>2cm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保守手术治疗后生育率最高。此外,他还讲解了早期卵巢癌与未发生子宫肌层浸润的1级子宫内膜样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适时机,其对肺动脉或三尖瓣闭锁/多瓣膜发育不良检出率可达100%,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及房中隔缺损的检出率也可达92%。子痫前期


7月6日主题报告


7月6日,会议正式进入主体部分,共设有74个专题,52个特邀讲座,263个精选口头报告,以及819张电子壁报。现与大家分享会议特邀主题报告2则,分别为“利用数据的力量:数据科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存在的邻苯二甲酸酯、对苯甲酸酯和酚类物质对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影响”,代表了当前世界范围内生殖医学人士应该关注的问题:数据科学与儿童性早熟。


Scott Nelson教授:利用数据的力量:数据科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640 (6).png

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妇产科学系ScottNelson教授带来了题为“利用数据的力量:数据科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他表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大量的数据收集是研究常态,但如何利用数据引导我们找到研究的真相,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话题。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应通过选择适当的实验指南、更具指向性的纳入标准、更严谨的实验过程监控以及更有效的随访来实现数据建立的客观可靠性。随机对照实验的标准很严格,通常难以在临床上完全实现,因此临床上的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实验具有相似的指引效用,都能为远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人工智能数据方面,训练AI进行图像识别,可以在未来协助改善和稳定胚胎挑选的质量,降低人工挑选胚胎的差异。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收集和人工智能的联合应用将为生殖医学的临床实践提供更高性能的参考。


Kim Harley博士:个人护理产品中存在的邻苯二甲酸酯、对苯甲酸酯和酚类物质对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影响

640.webp (2).jpg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Kim Harley博士带来了题为“个人护理产品中存在的邻苯二甲酸酯、对苯甲酸酯和酚类物质对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影响”的专题讲座。近年来女孩的初潮年龄出现了提前的现象,而男孩也出现了青春期年龄提前的趋势(但这一趋势不如女孩明显)。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儿童BMI增加、饮食因素和扰乱内分泌的化学物品的使用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皮肤护理用品、沐浴露和防晒霜等都可能含有干扰内分泌的化学成分,如邻苯二甲酸酯、对苯甲酸酯和酚类等。这些护理用品可能于胎儿在母体时已发生暴露,并于孩子9岁后发生直接接触暴露。Kim Harley博士的研究结果提示,个人护理产品中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可能与女孩过早进入青春期有关,但与男孩进入青春期提早无关。母体产前暴露于高剂量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会让女孩阴毛提早6个月出现,暴露于高剂量的三氯生可导致女孩初潮提前4个月。儿童暴露于高剂量的羟苯丙酯可能导致女孩青春期提早6个月。


【专家简介】

640.webp (3).jpg

李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青委副主委、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1998年起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工作,2003年进入生殖中心开始专攻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症和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工作,特别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以熟练地进行不孕症常规手术操作、腹腔镜及宫腔镜操作。主持“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开展女性生育力流行病学调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开展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对辅助生殖技术子代队列研究,致力于生殖内分泌疾病,特别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参与发表SCI文章100余篇。2009、2011、2017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获得北京市茅以升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