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豫北地区妇科肿瘤论坛&新乡医学会妇科肿瘤年会暨脐·豫·中原—妇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巡讲圆满落幕

2019年12月22日,为推进单孔腹腔镜技术新理念更好的推广,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微无创治疗,“第三届豫北地区妇科肿瘤论坛&新乡医学会妇科肿瘤年会暨脐·豫·中原—妇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巡讲”于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新乡市医学会主办,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承办。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介绍国内妇科肿瘤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单孔腹腔镜技术交流、临床诊治规范、单孔腹腔镜等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开创了豫北地区妇科肿瘤及微创学术交流的新局面。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支持,为您带来现场精彩报道。


1.jpg


开幕式


2.jpg

新乡市肿瘤医院院长岳爱民教授

主持开幕式并介绍参会领导与专家


3.jpg

新乡市中心医院院长王培山教授致辞


4.jpg

脐·豫·中原—妇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巡讲启动仪式


5.jpg

脐·豫·中原—妇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巡讲

主席之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纪妹教授致辞


6.jpg

脐·豫·中原—妇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巡讲首站

新乡市中心医院授牌仪式

巡讲新乡站执行主席王倩青教授与纪妹教授


7.jpg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应芳教授致辞


8.jpg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妇产科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春林教授致辞


9.jpg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窦熙照致辞


10.jpg

新乡市医学会秘书长王悦致辞


11.jpg

12.jpg

大会合影


学术讲座


赵昀教授:宫颈病变诊治中潜在的陷阱

21.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昀教授介绍,宫颈病变诊疗的三阶梯包括细胞/HPV检测、阴道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但这些筛查存在假阴性的问题,可能成为其诊治中潜在的陷阱。通过多个病例的分享和指南解读,赵教授指出,物理治疗的前提包括阴道镜检查可以看到全部宫颈转化区和病变区域,阴道镜活检病理能够充分解释细胞学结果,以及颈管取材检查结果无CIN病变;物理治疗的禁忌为腺上皮病变或可疑浸润癌。她还讲到,宫颈腺性病变可能与鳞状上皮病变共存,细胞学筛查尽管有其不确定性,对临床诊疗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周应芳教授:新时代内异症防治新理念

22.jp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应芳教授讲到,内异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复发性的疾病,是一种兼具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但经血逆流是最主要诱因。他表示,新时代医生的新担当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专注疾病诊疗的同时做好疾病的三级预防。内异症防治的新理念中,青少年服用口服避孕药(COC)为一级预防,早期药物治疗(非手术确诊)为二级预防,手术并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为三级预防。针对各级预防的具体应用,周教授结合自身经验与国内外指南共识做详细解读,并分享了两例复杂内异症手术视频。


陈春林教授: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来自中国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真实世界研究的证据

23.jpg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春林教授从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两篇重磅研究出发,回顾了中国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关于早期宫颈癌开腹/腹腔镜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的研究并表示,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可用于肿瘤直径<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以及具有任何一个高危因素或两个及以上中危因素需要术后辅助治疗的ⅠA1(LVS+)-ⅠB1期宫颈癌患者;可用于ⅠB2期宫颈癌患者,但必须是规范治疗的病例,即无术前辅助治疗、标准的术中和术后辅助治疗;可用于ⅡA1期宫颈癌患者,能否用于ⅡA2期宫颈癌仍需更多研究来验证。


刘萍教授:晚期卵巢癌术前精准诊断

24.jpg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萍教授讲到,晚期卵巢癌通常在术前难以明确肿瘤的转移侵犯情况,先化疗还是剖腹探查往往凭经验选择,术前的精准诊断能够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基于CT数据的三维重建技术的研究为术前精准评估提供了可能性。刘教授介绍,术前精准化评估内容包括肿瘤来源、肠道侵犯(直肠、小肠)、膀胱转移、上腹部器官转移、膈肌和大网膜转移、骨转移、淋巴结情况。通过三维重建图像的展示,她解读了各项内容精细的解剖结构与表现。


张蓉教授:从维持治疗看卵巢癌治疗的新模式——来自真实世界的声音

25.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蓉教授介绍,卵巢癌维持治疗是卵巢癌治疗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的转变,旨在延长PFS,降低复发风险,延长晚期卵巢癌的无化疗间期,理想的维持治疗药物应具备高效、低毒、方便和经济的特点。PARP抑制剂的出现开启了卵巢癌维持治疗的新时代,一系列临床研究数据与真实世界的用药数据都表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全人群获益,无论BRCA是否突变,化疗后CR或PR均可接受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CR或PR,BRCA突变可接受PARP抑制剂治疗;对于铂耐药患者或HRD阴性患者的应用需要更多临床研究验证支持。


陈雁教授:影像学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

26.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雁教授首先介绍了CT与MRI的优势和缺陷,并展示了宫颈在CT和MRI下不同的成像特点与指导意义。她表示,由于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多参数成像、对比剂剂量少、无电离辐射等优势,更推荐应用于宫颈病变范围的评价,CT则更适用于对远处转移的评价。2018宫颈癌新分期也对影像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指南共识与大量的病例资料,陈教授详细解读了不同分期的观察要点和注意事项,推荐对ⅠB期或以上的患者行MRI检查,此外,她强调要注意对淋巴结转移的评价,以做出更为恰当的临床决策。


刘晓云教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解剖研究

27.jpg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晓云教授介绍,是否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备受争议,可以根据影像学(CT/PET-CT)确定腹主动脉旁淋巴转移情况,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有助于评价疗效和预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A水平为髂总A-肠系膜下A,B水平为髂总A-肾血管。刘教授分享了丰富的图像资料并解读了多个手术视频,精准地描述了腹主动脉旁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强调了各部位淋巴结切除的注意事项。她表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循序渐进,要对解剖了然于心,方能清楚明白地手术。


王武亮教授: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及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

28.jpg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武亮教授讲到,临床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是否切除仍存在争议,各指南规定也有所不同,早期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近20%,应当进行切除。在介绍了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路径后,王教授指出前哨淋巴结(SLN)是指原发肿瘤发生淋巴转移所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前哨淋巴结识别技术适用于中低危子宫内膜癌、无影像学转移证据、术中探查无子宫外转移以及不能耐受常规LND的患者。王教授比较了四种淋巴结示踪技术的优缺点,指出子宫内膜癌SLN存在争议,应根据共识执行有关操作。


段华教授:子宫内膜癌宫腔镜特征与诊断新观点

29.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段华教授介绍,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早期诊断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预后。宫腔镜诊断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全貌,对病变形态、范围作全面评估,对宫颈管受累情况作客观评价,并且能全面取材,不遗漏局灶、特殊部位的病灶。结合影像资料与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段教授总结了子宫内膜癌宫腔镜下病变特征,并阐述了宫腔镜对内膜癌高危因素的评估、组织类型与分化程度的识别、宫颈受累的评估和宫腔镜下注射对内膜癌前哨淋巴结的评估等临床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王莉教授:宫颈癌手术治疗进展

30.jpg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莉教授介绍,全球消除宫颈癌计划将宫颈癌预防提到重要位置,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她讲到,当前宫颈癌治疗方法有手术(根治性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宫颈癌)、放疗(根治性治疗方法,适用于中晚期宫颈癌)、化疗(辅助治疗和姑息性治疗方法)与靶向治疗(辅助治疗)适用于晚期宫颈癌。针对宫颈癌2018FIGO新分期与2009分期的更新之处,王教授详细解读了不同分期的治疗策略,并指出新分期中影像学要求除了胸部CT外,其他部位CT和MRI均需要平扫加增强,对宫旁的评估MRI优于CT。最后,王教授分析了Piver分型与Q-M分型的不同和对目前临床的指导意义。


纪妹教授: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优势

31.jp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纪妹教授以机器人手术的发展为起点,对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介绍。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包括三维成像视频影像平台、手术器械组成的移动平台(四只机械臂)和手术医师操作的主控台,能够突破人力操作的局限性。通过手术视频的展示,纪教授描述了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子宫肌瘤剥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宫颈癌、卵巢癌、外阴癌等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指出该系统在妇科手术中安全可行,在各类良性/恶性肿瘤手术中,机器人较腹腔镜有一定的优势,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讨论其适应证、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策略。


李红雨教授:宫颈癌手术宫旁组织切除的要点

32.jpg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红雨教授围绕宫颈阴道旁组织复合体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解剖特点、手术步骤与手术要点几方面内容展开介绍。她讲到,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应该是以肿瘤为中心的三维立体空间组织的整块切除,要求切缘距离肿瘤边缘≥3cm(立体空间范围切除)。2008年提出,2017年完善的Q-M分型淡化了韧带,强调了结构,宫颈阴道旁组织的解剖包括4对韧带、8个间隙。李教授将其手术步骤及要点概括为打开间隙,游离尿管,分次切断,整块切除,她还展示了多个手术视频,对有关概念做更详尽的讲解。


王悦教授:宫颈病变的管理原则

33.jpg

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悦教授介绍,既往的CIN分级主要采用传统的组织病理学的三级分类法,与HPV感染自然史的两种状态、即一过性感染及持续性感染所致的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两级程度无法吻合。之后所采用的命名包括低级别病变(LSIL)与高级别病变(HSIL),针对LSIL与HSIL的管理原则,王教授结合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并介绍了普通人群及特殊人群的管理策略。此外,她还针对宫颈病变的消融治疗、切除性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了探讨,描述了1型、2型和3型转化区的特点并强调了有关注意事项。


王倩青教授:广泛全子宫切除术中膀胱宫颈韧带解剖及手术技巧

34.jpg

新乡市中心医院王倩青教授介绍,膀胱宫颈韧带实质上是一对结缔组织束,厚薄不一,内含较为丰富的血管及神经,连接于阴道前壁、子宫颈前外侧壁与膀胱底壁之间,由内下斜行向外上方,其中有输尿管穿行。膀胱宫颈韧带以输尿管为界分浅层和深层,是LRH的关键解剖。膀胱宫颈韧带浅层的血管包括膀胱浅静脉、膀胱宫颈韧带间的动静脉血管,静脉血汇入子宫浅静脉,后者与子宫动脉紧密伴行。基于Q-M分型,她阐述了广泛全子宫切除术中膀胱宫颈韧带处的手术类型,并结合手术视频解读了其手术技巧。


闭幕式


35.jpg

本次巡讲执行主席、

新乡市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新乡市中心医院王倩青教授闭幕致辞


主持风采


41.jpg

42.jpg43.jpg44.jpg


精彩花絮


51.jpg52.jpg53.jpg54.jpg55.jpg56.jpg57.jpg58.jpg59.jpg60.jpg61.jpg62.jpg63.jpg64.jpg65.jpg66.jpg67.jpg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