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8日,由厦门大学医学院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临床研究联盟、胚胎植入与胎盘发育研究联盟协办的第一届(2019)母胎医学科学研究大会(厦门)在厦门圆满落幕。在今日议程中,大会特设了两个分会场,包括胚胎植入与早期妊娠丢失、胚胎与相关妊娠疾病、母胎医学的临床与转化研究、妊娠免疫调控、分娩启动与早产。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支持,为您带来现场精彩报道!


1.webp.jpg


学术讲座 分会场一


胚胎植入与早期妊娠丢失


李蓉教授:助孕治疗中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进展

2.webp.jp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蓉教授首先介绍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定义,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多普勒信号、蠕动波以及组织学和细胞学,子宫内膜容受性芯片检测以及其他分子标志物等,认为在子宫内膜容受性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众多生物分子进行精密的调控,使其在适当的时间达到接受胚胎的最好状态。随后,李蓉教授系统地讲解了子宫内膜液体抽吸法和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中的应用,指出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周期特异性、母胎对话、遗传-表观遗传-蛋白多组学等特点。


刘为敏教授:miRNA与小鼠囊胚休眠

3.webp.jpg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刘为敏教授在在讲座中指出,miRNA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发育调节,它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还在控制生长发育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在着床后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表达,并可对胚胎发育有着重要影响,但关于miRNA在着床前胚胎中的表达及功能文献报道很少,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功能还需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证实。


苏仁伟教授:控制子宫腺体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

4.webp.jpg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苏仁伟教授首先对腺体的发育和功能进行阐述,强调Lif可挽救因腺体缺失导致的小鼠胚胎着床失败,但不能维持妊娠的进行。随后,他又详细的阐述了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与腺体的发育情况,认为出生后Notch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引起子宫上皮分化异常;成年后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能够影响子宫腺体功能并引起部分上皮逆分化。


刘洋博士:CAPN7通过水解HOXA10下调ITGB3表达致胚胎植入失败的机制研究

5.webp.jp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洋博士首先介绍了我国生殖健康状况现状,认为围植入期妊娠失败比例高。随后,他重点讲解了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HOXA10互作蛋白筛选:CAPN7、CAPN7移植胚胎植入等内容,指出内异症患者内膜组织增多的CAPN7不影响HOXA10 mRNA水平,但能通过识别HOXA10 127-163aa将其水解。


刁红录教授:反复着床失败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6.webp.jpg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刁红录教授主要围绕胚胎着床失败的原因,子宫内膜接受态的临床疑惑、相关研究现状、反复着床失败的表观遗传学调控,RIF可能因素、子宫内膜种植窗等内容展开讲解。RIF是生殖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发生的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他表示,改善胚胎质量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提高临床妊娠率的两大关键所在,研究表明HP1的异常可影响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且与配子的形成有关。


丁依玲教授:子痫前期的风险预估及预测

7.webp.jpg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丁依玲教授首先介绍了子痫前期的定义、发病率、危害等,指出子痫前期仍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的重要原因。随后,丁教授重点阐述了子痫前期的筛查(预测)指标,强调sFlt-1/PIGF比值做为独立的标志物能预测超过75%在4周内发展成为PE的病例,且在孕31-34周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孕35-37周。此外,虽然子痫前期预测有限,但若能够识别有风险的孕妇,可增加及时诊断的可能性。


靳亚平教授:CREB3调节因子(CREBRF)在胚胎附值过程中的作用

8.webp.jp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靳亚萍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孕酮、雌二醇和干扰素-tau共同作用EECs,提高PGE2;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是一种保守性细胞自我保护性措施,早期的UPR能及时有效的逆转ERS(ER stress),增强细胞的存活能力,是细胞对适度ERS刺激启动的防御性反应;生理水平的内质网应激促进早期妊娠进程,抑制URP信号通路不利于妊娠维持;CERBRF是潜在的自噬调控因子,抑制CERBRF表达阻滞细胞增殖并负向影响山羊EECs功能,mTOR -自噬是CERBRF下游参与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调控通路之一。


朱琴玲教授(孙贇教授课题组):子宫内膜蜕膜化异常与早期妊娠丢失

9.webp.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朱琴玲博士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代谢综合征与蜕膜化异常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原因不明不孕患者GLUT1在表达下降可能是蜕膜化异常的原因之一;高胰岛素通过细胞凋亡可导致蜕膜化缺陷。随后,通过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孙博士总结道:正常蜕膜化是胚胎植入及妊娠维持的关键;适当糖摄取、脂肪利用是维持蜕膜化的必要条件;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等可导致蜕膜化异常,易造成不良妊娠结局。


张丛教授:有氧糖酵解缺陷引发的能量不足削弱蜕膜化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10.webp.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院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张丛教授主要围绕蜕膜化、子痫前期、有氧糖酵解、蜕膜化缺陷与子痫前期四部分内容展开讲解。其中,结合多个研究成果,张教授介绍到子宫内膜蜕膜化及胚胎的状态决定了妊娠的结局。其中,磷酸甘油酸激酶1及其假基因PGK1P2是一对通过miR-330-5p连接的竞争性内源RNA,二者通过调节糖酵解通路及血管生成在人类蜕膜化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胎盘发育与相关妊娠疾病


胡娅莉教授:滋养细胞高表达CD81调控T细胞分化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

11.webp.jp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在授课中讲到,由外周器官初始CD4+T细胞诱导形成的调节性T细胞在妊娠免疫耐受中期主要作用;CD81可通过激活NF-KB,促进IL-6表达;IL-6激活State3,抑制初始T细胞表达F0XP3(Treg分化减少),促进其表达Th17。另外,Th17属于CD4+T细胞亚群,具有强促炎作用,可分泌大量具有促炎效应的细胞因子,包括IL-17、IL-23等,在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促进作用。


童超教授: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Preeclamptic Placenta

12.webp.jpg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童超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存在AMPK过度激活;AMPK通过调控GLUT3从胞质到胞膜的转位促进滋养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正常情况下经GLUT3转运的葡萄糖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而不是有氧糖酵解途径进行代谢,而在AMPK过度激活的情况下,还可进入糖异生途径;AMPK-GLUT3介导的代谢重编程调节滋养细胞侵袭能力与生存力的动态平衡。


丁裕斌教授:滋养细胞分化的DNA甲基化调控

13.webp.jpg

重庆医科大学丁裕斌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滋养细胞侵入子宫内膜和肿瘤浸润转移在细胞增殖、分化、免疫逃逸和侵袭信号转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DNA甲基化参与了滋养细胞功能的执行,其异常与多种滋养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滋养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受到严格的DNA甲基化调控;初步发现DNMT降低有利于滋养细胞和功能受到合体化,而过表达DNMT则阻止合体化。


赵焕强博士:可编码的circPRKCB调控滋养细胞自噬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4.webp.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赵焕强博士主要围绕子痫前期的定义、子痫前期与环状DNA、非编码RNA等内容展开讲解。他表示,调控功能是当前研究circRNA机制最集中的方向;多学科交叉,多组学联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PKC β是circPRKCB亲本基因转录的mRNA翻译的产物,在子痫前期发病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随后,赵教授还从二维到三维、组织到细胞、细胞到器官的角度分享了子痫前期难题的解决方法,让大家对其变换思考及研究维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陈兢思教授:蜕膜发育异常在子痫前期发生机制的研究

15.webp.jpg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兢思教授在授课中重点阐述了调控子痫前期蜕膜化异常的机制和蜕膜细胞与胎盘细胞的相互作用两部分内容,指出子痫前期中,子宫内膜-蜕膜化异常及滋养细胞谱系分化异常是一个互为调控的连续动态过程。


王广教授:妊娠糖尿病的胎盘发育与妊娠结局

16.webp.jpg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广教授在授课中表示,胎盘结构的变化势必影响着胎盘功能的变化,妊娠期糖尿病对胎盘的细胞功能、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将影响着胎盘蛋白的合成,造成胎儿营养物质吸收与运输障碍,进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因此,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病理学研究是探讨糖尿病母儿高患病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邵璇教授:Placental trophoblast syncytialization potentiates macropinocytosis via mTOR signaling to adapt to reduced nutritional supply

17.webp.jpg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邵璇教授在报告中讲到,女性成功怀孕需大量营养物质,而绒毛滋养层的营养转运则支持胎儿生长。在营养匮乏的条件下,胎盘合胞体滋养细胞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加强滋养细胞的巨胞饮内吞作用,实现在极端环境下胎儿的物质能量供应,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冯丽萍教授:The Role of a Membrane Phospholipid “Scramblase” in Cytotrophoblast Fusion and in Placental Calcification

18.webp.jpg

杜克大学医学院冯丽萍教授在讲座中指出,细胞融合是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但其机制基础仍然难以捉摸;TMEM16F是一种钙激活的磷脂;scramblase通过将磷脂酰丝氨酸外化到细胞表面,对滋养细胞融合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来自TME16F缺陷小鼠的胎盘还显示STB和血管化缺陷。


张键教授:妊娠期代谢性疾病与胎盘发育

19.webp.jpg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张键教授在授课中讲到,妊娠期代谢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严重影响着孕产妇和胎儿母子两代人的健康,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对于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此外,妊娠期代谢疾病是母体、胎儿、胎盘间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整体事件的综合体现,其中各种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具体的因果关系尚无定论,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况海斌教授:Downregulation neuropathy target esterase (NTE) in the placenta is func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preeclampsia

20.webp.jpg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况海滨教授围绕神经病靶标酯(neuropathy target esterase, NTE)和子痫前期的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证实:NTE在子痫前期胎盘中显著降低,细胞模型证实NTE的降低显著影响滋养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及血管的形成;动物在体实验也证实NTE的异常表达会引起蛋白尿和高血压等子痫前期的临床表现。


主持&花絮



学术讲座 分会场二


母胎医学的临床与转化研究


刘小华教授:胎心监护的特征和新生儿脑病

41.webp.jpg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刘小华主任将其课题组在胎心监护的特征和新生儿脑病方面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刘小华主任通过详实的数据展示,证明了胎心监护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陈丹研究员:剖宫产增加子代患病风险的机制初探

42.webp.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丹研究员主要围绕“剖宫产增加子代患病风险的机制初探”这一主题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通过RNA测序筛选出剖宫产新生儿与自然分娩新生儿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通过多次验证,证实其显著差异。这些基因涉及炎症、感染、脂类代谢等多种通路。此外,陈丹研究员提到,剖宫产引起子代DLK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升高,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后者可能导致脂肪细胞分化不被有效抑制,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吕远助理研究员:耳聋致病基因SMPX剪接位点突变对转录本影响的研究

43.webp.jp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吕远博士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剪接位点的概念,并介绍了SMPX的不同剪接形式,SMPX基因剪接位点突变主要会影响患者的高频听力。吕远教授通过对一例临床病例的研究展开。吕远博士根据患者家族史,通过基因检测,发现SMPX基因剪接位点出现突变,并进一步确认剪接位点突变对mRNA表达的影响。


王彩凤主任:出生前三氯生暴露对胎儿性激素的影响及机制

44.webp.jpg

上海交通大学王彩凤主任在讲座中总结了三氯生暴露对胎儿的影响及机制。三氯生是一种广谱杀菌剂,接触途径广泛,三氯生具有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发挥类激素的作用。通过干扰类固醇合成酶,进而影响睾酮和雌二醇合成,导致雌雄两性生殖异常。王彩凤主任通过大规模的队列研究进一步探讨三氯生对胎儿的影响及机制。


王凯教授:孕期外周血来源的外泌体在子痫前期发生中的作用初探

45.webp.jpg

同济大学医学院王凯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主要介绍孕期外周血来源的外泌体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王凯教授首先将子痫前期和外泌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王凯教授的研究发现子痫前期病人外周血中的外泌体较多。此外,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外泌体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并促进sFLT-1的合成。另外,王凯教授在动物试验中发现,子痫前期患者的外泌体导致孕鼠出现部分类似子痫前期的表现及不良妊娠结局。


张苏丽副教授:AT1受体自身抗体与子痫前期血管痉挛

46.webp.jpg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张苏丽副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子痫前期是严重危害母胎健康的妊娠期合并疾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紊乱是子痫前期发生的一种重要机制。张苏丽教授研究发现, AT1R受体抗体AT1-AA在子痫前期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长期给予AT1-AA可使孕鼠出现类子痫前期症状。


妊娠免疫调控


杜美蓉教授:母胎免疫调节及其临床转化研究

51.webp.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杜美蓉教授提到,母胎免疫调节对于妊娠的维持非常重要。滋养细胞可以募集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从而在母胎界面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杜美蓉教授强调,位于母胎界面Tim3+的NK细胞可以诱导Treg细胞的分化。阻断Tim3会导致妊娠的失败。


林羿教授:滋养层细胞功能研究初步进展

52.webp.jpg

上海交通大学林羿教授主要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几年在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VT)及PD-1阳性免疫细胞相关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展示。林羿教授强调,EVT的侵入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


刁梁辉主任:妊娠早期DC和T细胞免疫代谢适应及潜在机制

53.webp.jpg

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刁梁辉主任在讲座中提到妊娠过程与肿瘤的生长十分类似。刁梁辉主任通过将妊娠与肿瘤进行对比,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相对于肿瘤,妊娠是可控的。此外,刁梁辉主任提到,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妊娠过程中表达发生变化,且主要受糖皮质激素和孕激素调控。


赵凯教授:睾丸炎中NLRP3炎性小体通路激活机制及对雄性生育的影响

54.webp.jp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赵凯博士从男性免疫因素与不育、男性因素与不良妊娠、男性因素与子代健康等方面展开本次讲座的内容。赵凯博士的研究以 IL-1β 的前体和加工两个环节的调控机制为出发点,发现PK2 激活 NLRP3 炎性小体通路从而引起 IL-1β表达升高的机制,丰富了现有的睾丸免疫机制研究。并首次发现了PK2在男性生殖免疫方面的作用机制,为PK2抑制剂在男性生殖系统炎症中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星耀博士:寨卡病毒NS5蛋白M2634V突变显著增强其穿越血胎屏障的能力

55.webp.jpg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黄兴耀博士首先向大家介绍寨卡病毒的研究背景。寨卡病毒是以蚊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寨卡病毒可以通过母胎屏障,通过穿越胎盘,感染胎儿大脑神经前体细胞。寨卡病毒流行株通过突变累积获得了神经毒力增强表型,单个氨基酸突变可显著增强其穿越胎盘屏障的能力。


分娩启动与早产


张卫社教授:早产的分子分型的思考

61.webp.jp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卫社教授详细介绍了早产的发病原因。临床上早产的致病因素很多,张卫社教授提倡将早产按照其致病分子不同,对早产进行分子分型,这一想法为早产的预测、预防及治疗提供了多途径的思路。此外,张卫社主任结合临床病例深入浅出的向大家讲解了早产的诱因及其治疗方案。


高路教授:母胎交互对话在分娩启动和早产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

62.webp.jpg

海军军医大学高路教授表示,早产儿死亡率7.3%,并且出生后发生疾病的几率很高。早产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全球早产发病率仍然在不断上升。高路教授以自己的课题为切入点,针对早产的发生机制做了细致的报告。将胎源性因素和母源性因素进行整合,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异质性较强的不同的蜕膜细胞进行了分析。


汪旺生副研究员:SAA1在胎膜破裂中的作用研究

63.webp.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汪旺生教授提到,我国早产人数高居世界第二位。早产儿成年后更易患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早产是由胎膜破裂诱发的。汪旺生博士发现SAA1可以导致小鼠的早产。通过人的羊膜组织发现了羊膜组织胶原蛋白和SAA1的变化,SAA1可以降解羊膜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其主要机制是SAA1可以通过激活自噬和MMP两方面降解胶原蛋白,最终导致羊膜组织自噬和MMP的变化,诱发早产。


邓文波副教授:血管内皮TLR4在炎症诱导早产过程中的功能

64.webp.jpg

厦门大学医学院邓文波副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着“炎症信号通路在分娩过程中的功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首先,邓文波教授结合早产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早产研究的背景。邓文波副教授表示,诱发早产的原因众多,但缺少合适的早产研究模型。邓文波副教授的研究发现LPS诱导早产是通过与其受体TLR4结合发挥作用,并且TLR4在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TLR4激活了NFκB,激活蜕膜细胞中的Stat3,磷酸化的Stat3又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内皮细胞,并维持这一环路的稳定。


龙晶博士:胎盘激素CRH及相关肽参与子宫激活分娩的研究

65.webp.jp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龙晶博士表示,至今为止,对早产,我们尚无有效的干预策略。这其中最根本原因是我们对子宫分娩的机理还尚不清楚。子宫分娩的发动,是子宫肌层由非活跃状态向活跃状态的一个转化。龙晶博士提到,其所在课题组已经证明CRH及其相关肽可通过对子宫肌层的不同作用,精细地调控子宫激活分娩。CRH作用于CRHR1受体,刺激炎症,随后诱导子宫激活。此外,UCN2抑制子宫中前列腺素的释放,而UCN3刺激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调节分娩。


华人意博士:分娩启动及早产的发生机制

66.webp.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华人意博士从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早产切入主题进行今天的讲座。华人意博士表示,分娩是一种炎症反应,其中趋化因子发挥重要的作用,早产病例中趋化因子高表达。但炎症反应到底在分娩启动的动因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分娩启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华人意博士最后总结道早产可能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早产相关基因的发现和研究可以为临床早产的高危人群筛查及预防提供依据。


杨金英主任:巨噬细胞极化参与早产宫颈过早成熟的研究

67.webp.jpg

广州医科大学杨金英主任进行了题为“巨噬细胞极化参与早产宫颈过早成熟的研究”的讲座。宫颈的成熟是分娩的一大标志,宫颈的成熟过程伴随着宫颈的牵张、舒展,胶原决定了宫颈的软硬程度。杨金英主任的研究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极化参与调节了宫颈成熟的过程。α7nAChR可以调节宫颈巨噬细胞M2型极化。


主持&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