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由暨南大学附属宝安妇幼保健院、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妇产科健康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宝安区医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前海国际母胎医学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新形势下的高危孕妇管理及产科团队建设研讨会”在前海圆满落幕。来自国内外的母胎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近700人参加会议,进行学术报告40余场,为参会的同道们提供了丰富实用的学习内容。


1.webp.jpg


学术讲座


杨孜教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思考

2.webp.jpg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病症,发病率在5%~8%,威胁母儿健康和生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孜教授从真实临床世界的实践出发,介绍了如何认识和管理高血压。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均需要临床症状性描述、临床症状性分类、临床症状性诊断和临床症状性标准,并且需要分析患者的病史、病程、病因等,其诊断存在转换性,转向性和不确定性。杨教授强调,蛋白尿判定对子痫前期的致病发展非常重要;临床血压需要动态监测和原因查找,而不是纠结于诊断标准的数值;子痫前期具有多因素异源性、多机制、多通路及遗传异质性的病理生理特点,在了解高血压和蛋白尿外,还应了解其具有靶器官和胎盘-胎儿受累和疾病迅速衍变性。


古航教授: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NATA共识 

3.webp.jpg

产科患者血液管理(PBM)是应用循证医学和外科学概念,旨在保持血红蛋白浓度、优化止血,尽量减少出血,以改善预后。NATA共识是为了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提供建议,作为产科PBM的一部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古航教授首先分析了各国指南中对产后出血的定义,而后解读了预防宫缩乏力、产道损伤、麻醉医师参与、血流动力学管理、血栓预防等推荐意见。对于预防宫缩乏力,静脉注射5-10单位催产素是首选预防性治疗,建议缓慢注射(至少一分钟),对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妇女除外,注射时间必须持续5分钟以减少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催产素输注用来预防选择性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的有效剂量可能低于目前使用的临床剂量。


李笑天教授:产科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4.webp.jpg

产科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高危因素与产科急症和紧急手术、高龄、IVF相关。导致重度感染和休克的疾病包括滞留流产、肺炎、忽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子宫内膜炎、急性肾盂肾炎以及手术相关不能确认或治疗不充分的坏死筋膜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笑天教授通过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治疗等对产科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给予了全面阐述。李教授强调,发热是临床表现中需要注意的一点;严重表现往往不是主诉,是需要医务人员主动去发现的表现;治疗需要对症进行紧急处理、循环稳定、抗菌治疗、去除感染源、终止妊娠和维持治疗等。


赵扬玉教授:妊娠与VTE 

5.webp.jp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从VTE的临床表现、风险评估、辅助检查、治疗4个方面展开,介绍了易栓症的原因、孕期凝血和生理解剖特点、孕产妇VTE的危险因素、静脉栓子运行途径、生理止血的动态平衡、D-2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等。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DVT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阻塞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PE表现多样,多见呼吸困难、胸痛,其他非特异性表现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赵教授强调,应警惕不同时期VTE形成,特别是VTE形成风险最高的产褥期;VTE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联合救治,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胡丽娜教授:医学发展与医师培养

6.webp.jpg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丽娜教授从人文角度展开报告,她首先回顾了医学的起源与发展,随后分析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发展脉络以及妇产科学的发展历程。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医药科学家塞尔苏斯以及妇产科学之父索拉纽斯、盖伦等人推动了医疗技术和医疗理论的发展,还带动了医疗精神的传播。胡教授认为,医学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人学、心灵、情感、意志塑造的教育和教化。教师的不断学习、思考是培养学生的关键。医生的初级阶段是完成医生的精神发育历程,理解苦难;第二阶段是知晓技术与人性如何通融、医生与患者如何共情、如何实施关怀与抚慰;第三阶段是重视生物信息的汇集和数据挖掘的同时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分析和情感挖掘。


魏正强主任:医学论文撰写的常见问题

7.webp.jpg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魏正强主任强调,医学论文作者需要具备信息捕捉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归纳梳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从如何判读医学研究中的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医学伦理、科研方法选择、不同临床问题的不同的设计方案以及临床实验常用的设计方法方面剖析了医学论文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向参会学员传授提高科研论文水平的经验和技巧,学员们也都表示讲课内容十分受用,为提高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杨慧霞教授: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的最新进展 

8.webp.jpg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而且与GDP相关,越来越多证据显示生命早期不良事件与成年期糖尿病密切相关,虽然无法干预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成年人糖尿病发生,但作为产科医师可以通过干预宫内环境降低子代糖尿病的风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通过著名的孕期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随访研究(HAPO)远期随诊结果强调了控制孕期高血糖的重要性。宫内高血糖环境可增加胎儿成年期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发病风险。杨教授介绍了妊娠合并糖尿病在孕前,妊娠期、分娩后不同阶段对子代的影响以及远期影响,指出孕期控制高血糖,母儿远期均可获益。她从FIGO2015妊娠期高血糖分类、糖尿病合并妊娠-White分级及药物治疗、孕期高血糖的管理策略等方面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治进展给予了全面阐述,表示加强孕早期、孕期血糖检查,规范妊娠高血糖筛查标准势在必行,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需贯穿孕前、孕期和产后。


朱元方教授:降低孕产妇死亡,我们能做什么

9.webp.jpg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朱元方教授通过分析国内外孕产妇死亡现状以及对危重症孕产妇防治体系的思考分享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具体措施。他认为,产科医生需要一个转变(预防强于治疗的理念),两个抓手(高危妊娠科学管理、危急重症规范救治)。结合多个危重症救治成功的病例及1例失败病例,朱教授强调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重点,他表示,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目前,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在危重孕产妇救治的措施包括强化高危孕产妇管理、实施民营医院帮扶、定期危重症审评、建立危重症孕产妇多学科体系、多部门联动机制、与省、市优秀产科团队合作等。


母胎医学分会场


樊尚荣教授:产科抗磷脂综合征

10.webp.jpg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樊尚荣教授从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概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四个方面进行报告。首先,他讲到,抗磷脂综合征导致不良妊娠机制包括:抗磷脂抗体促进血栓形成、细胞免疫平衡紊乱、补体系统过度活化、滋养细胞受损。随后,樊教授荟萃国内外指南和文献,并结合具体病例,详细讲解了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方式。针对药物治疗产科抗磷脂综合征,他结合临床数据研究表示,与那屈肝素和达肝素相比,依诺肝素过敏性皮炎发生率更低;LMWH能够显著降低孕妇的先兆子痫和胎儿生长受限风险等。


张键博士:chemerin及其受体在实验性小鼠妊娠期糖尿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11.webp.jpg

生殖与健康发育研究中心张键博士主要介绍了chemerin及其受体在实验性小鼠妊娠期糖尿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课题。她首先讲到,该课题以GDM的发生、诊断和治疗为背景,以chemerin在妊娠糖尿病中高度表达、chemerin在小鼠GDM模型中高表达、chemerin通过受体调控胰岛素和性腺激素的分泌/脂肪累积为假设展开实验。在介绍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后,得出GDM患者和高脂诱导的GDM小鼠模型的胎盘中FPR1表达显著降低;胎盘滋养层细胞具有CMKLR1高表达、GPR1低表达的特点;GPR1是生理条件下需要的受体,并发挥其功能等结论。 


贺林院士:对我国出生缺陷问题的思考

12.webp.jpg

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出生缺陷儿。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贺林院士首先讲到,我国出生缺陷前五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血红蛋白病、唐氏综合征和其他7000余种出生缺陷病;导致出生缺陷的根源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人为性疾病。70多年来,我国出生缺陷率不仅未降低,还有上升趋势,结合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他详细分析基因诊断分子技术和临床技术、我国出生缺陷相关政策、目前我国出生缺陷面临的问题等内容,并建议到,面对出生缺陷造成的社会资源严重消耗和巨大精神压力,可能的出路就是开展“出生缺陷工程”计划。


陈慧教授:亚临床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13.webp.jpg

亚临床宫内感染存在病理学改变的绒毛膜羊膜炎,但母体并无临床表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慧教授围绕宫内感染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感染途径、原因分析、亚临床宫内感染早期筛查以及治疗等内容进行报告。宫内感染原因包括免疫因素、孕产妇生殖系统感染、胎膜早破和医源性感染。随后,她结合相关共识详细分析了TORCH血清学筛查、影像学检查、羊水检测等亚临床宫内感染早期筛查技术应用。最后,结合一例具体病例,陈教授分享了亚临床宫内感染治疗的经验。


王海滨教授:胚胎植入:母胎对话中的胚源信号

14.webp.jpg

胚胎植入的本质是细胞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能够程序性决定后续妊娠事件。厦门大学医学院王海滨教授重点分析胚源性信号分子(HB-EGF、Wnt3a、TNFα- S100A9、IGF2)和胚胎植入的相关性,根据各种研究模型,他讲到,包裹囊胚的子宫腔上皮在黏附反应6-7小时前表达HB-EGF基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伴随囊胚激活而上演、胚源S100A9可诱导子宫类植入反应、滋养层诱导植入后上皮细胞清除、胚源信号TNFα通过Rac1-p38通路诱导植入后子宫上皮凋亡、胚源IGF2参与胚胎植入进程中胚胎-子宫的黏附反应。


金松教授:早产相关因素及处理策略探讨

15.webp.jpg

我国早产儿发生率为8.1%,每年有180万新生儿出生。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金松教授首先从早产相关因素的理解、处理的策略探讨两方面进行报告。首先,他讲到,早产发生的诸多诱因包括感染、子宫、医源性等因素,其中,子宫因素有子宫机能不全、子宫畸形、多胎妊娠和羊水过多等,并且强调,早产的诊断需要注意鉴别假宫缩。随后,他详细分析了早产的处理方式,并总结到,小剂量利托君联合小剂量阿托西班的宫缩抑制效果明显、成功率高、副作用小、费用明显减少;宫缩抑制剂的联合使用虽然不被指南推荐,但符合实际临床需要。


邢舒茶教授:国际产儿科管理服务新模式与人性化服务

16.webp.jpg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邢舒茶教授解释为何国外对妇幼健康如此重视,因为孩子是最宝贵的财富。而后介绍了国际产儿科管理服务新理念,包括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以孕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病人的感受和隐私、病人对自己的医疗照顾和担任主动主导的角色等内容。随后讲到,产儿科管理服务新模式核心要以人为本,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人性化服务,并建议医疗人员和产妇要注意在产前、产时、产后三个阶段进行角色转换,产后医疗人员需要教会产妇如何母乳喂养、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照顾孩子三件事。最后强调,建立产前管制中心有一定必要性和意义,要运用科学有效方法管理资源。


王玲教授:推广产儿科管理服务新模式的发展与展望

17.webp.jpg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王玲教授围绕国际上对中国妇幼保健工作的肯定与评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成立十年相关工作及成果,产儿科服务新模式的设想、发展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报告。首先,她对“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项目、示范孕妇学校的开展、国际产儿科管理服务新模式示范项目的推广进行具体介绍,其中,推广国际产儿科管理服务新模式示范项目的主要精髓包括:建立产科智能化、科学管理流程;推广范渊达教授的产科技术和无创助产技巧等。最后表示,产儿科服务新模式的发展要注重数字智能化、服务人性化、分享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技术。


18.webp.jpg

会议最后,大会执行主席、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院长朱元方教授在闭幕式致辞,他对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同道及媒体表示感谢,并表示在各位同道的努力下,孕产妇的健康将得到更好的保障,期待明年10月再聚前海!


主持&花絮


21.webp.jpg


22.webp.jpg23.webp.jpg24.webp.jpg25.webp.jpg26.webp.jpg27.webp.jpg28.webp.jpg29.webp.jpg30.webp.jpg31.webp.jpg31-2.webp.jpg31-3.webp.jpg32.webp.jpg33.webp.jpg34.webp.jpg35.webp.jpg36.webp.jpg37.webp.jpg38.webp.jpg39.webp.jpg40.webp.jpg41.webp.jpg42.webp.jpg43.webp.jpg44.webp.jpg45.webp.jpg46.webp.jpg47.webp.jpg48.webp.jpg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