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应用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探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及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及月经周期的改善情况,并观察其临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治疗后的米非司酮组患者的月经增多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治疗后的米非司酮组患者的月经正常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P<0.05);治疗后的米非司酮组发生2例肝功能异常、1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体重指数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孕三烯酮组发生1例肝功能异常、2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体重指数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月经周期情况,同时其临床治疗安全性较为可靠。


关键词:腹腔镜;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性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可接近在261~383/1万人左右,特别是在具有相关异位症家族病史的人群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可进一步增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情进展,可以导致患儿出现较为严重月经期疼痛表现,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工作压力。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可以通过清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组织,促进腺体细胞的坏死凋亡吸收。但单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较为局限,其治疗后的病情复发率较高、术后疼痛的再次出现风险也明显的上升[1]。腹腔镜术后联合不同的药物治疗,可以在促进残留异位腺体细胞的凋亡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异位症病灶组织血管的闭合和萎缩[2]。关于腹腔镜术后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缺乏统一的认知和结论,为了指导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术后用药,本次研究收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探讨术后不同药物对于临床治疗结局的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及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组,每组50例。米非司酮组年龄26~52岁,平均(38.2±5.2)岁,病程0.8~1.7年,平均(0.99±0.11)年;孕三烯酮组年龄30~48岁,平均(38.2±4.)6岁,病程0.7~1.5年,平均(0.93±0.14)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②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得到了家属的签字同意。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②合并有代谢系统或者免疫系统疾病;③精神病史或者家族中具有精神病史;④合并有子宫肌瘤;⑤合并有宫颈病变;⑥合并有盆腔慢性炎症性疾病;⑦对于米非司酮或者孕三烯酮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腹部消毒铺单,在两侧髂前上棘处置入troca,脐部以上1cm置入腹腔镜探头,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HSO-POLICS腹腔镜操作系统进行操作,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切除,对于难以切除的病灶可以采用烧灼的方式促进腺体细胞的凋亡,并常规进行止血和缝合。米非司酮组在腹腔镜治疗术后3个月开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3),10mg,口服,1次/天,连续治疗3个月;孕三烯酮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术后3个月开始,口服孕三烯酮(华润紫竹药业,批准文号: H20080256),2.5mg,口服,每周2次,连续治疗3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的改善情况   治疗前,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明显的差异,米非司酮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见表1。


2.2   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的改善情况  治疗后,米非司酮组患者的月经增多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的月经正常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P<0.05),见表2。


2.3   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的米非司酮组发生2例肝功能异常、1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体重指数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孕三烯酮组发生1例肝功能异常、2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体重指数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合并有多次流产病史的育龄期女性人群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更高[3-4]。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导致卵巢上皮细胞功能层的持续性破坏,增加卵巢功能早衰的风险,特别是在具有慢性盆腔炎症性疾病的患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盆腔内脏器损伤表现更为明显。临床上对于具有明显的盆腔内脏器损伤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能够在微创的基础上实现对于异位症病灶的清除。但多项囊括了2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疗随访分析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率较高,治疗后的月经紊乱表现仍然较为明显[5-6]


米非司酮能够通过对于孕激素受体的拮抗作用实现对于子宫内膜腺体细胞的凋亡作用,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促进卵巢或者输卵管等异位症病灶组织内的新生血管的闭合和萎缩。米非司酮还能够在减轻腺体细胞的浸润能力方面发挥作用,降低异位症病灶组织内腺体细胞的粘附和浸润能力;孕三烯酮能够同时拮抗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抑制促进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卵泡雌激素或者黄体生成素对于腺体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抑制腺体细胞的浸润和发展。本次研究中米非司酮组治疗后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的改善,相关疼痛表现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明显,提示了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更为明显,这主要由于米非司酮能够更为彻底的抑制腺体细胞的增殖、降低腺体细胞的浸润能力。尧明凤等[7]研究者也发现,米非司酮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可平均增加8%以上,同时在连续使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6个月的患者中,其疼痛评分可平均下降25%以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周期的改善情况较为理想,其中米非司酮组治疗后的月经周期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后的月经周期的比例明显的上升,提示米非司酮对于患者月经周期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这主要由于米非司酮能够稳定体内的性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8],月经周期的改善能够减轻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了一定数量的肝功能异常或者不规则阴道出血等情况,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显著的差异,提示了米非司酮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月经周期情况,同时其临床治疗安全性较为可靠。


参考文献

[1]  何红瑞.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25-26.

[2]  刘芬芳,左云海,龙浪,等.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不同药物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5,21(1):104-106.

[3]  温剑琴,邓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a不同药物巩固时间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5):439-440.

[4]  曾明敏,杨艳,甄莉.腹腔镜手术与GnRHa药物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与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12):126-127.

[5]  皮洁,洛若愚,贾胜楠,等.不同药物治疗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639-641.

[6]  康莲香,胡清名,李玲珑,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6):40-41.

[7]  尧明凤.腹腔镜下联合不同药物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4(14):2046-2048.

[8]  李焱,张震宇,刘崇东.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妊娠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