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由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大学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妇产科在线协办的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于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圆满落幕。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合作媒体,为您带来妇科肿瘤手术子宫肿瘤专题分会场报道。
【学术内容】
廖秦平教授:子宫内膜癌筛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廖秦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几种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是可以早期筛查的。廖教授对两种肿瘤的发病率、发病年龄、筛查区间等进行对比,认为子宫内膜癌筛查更符合社会经济效益学,且准确率更高。针对子宫内膜癌,廖教授详细讲解了其高危因素,指出其高风险人群逐年扩大。随后,廖教授详细描述了过去10多年我们对于子宫内膜细胞学的研究,包括取样器、分级评价体系、结果判读及肿瘤标志物辅助等方面内容。最后,廖教授对我国子宫内膜癌筛查现状及当前取得的进展进行阐述,并讲到其筛查优点,强调在无症状人群中进行筛查以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
朱建龙教授:晚期子宫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朱建龙教授指出,子宫内膜癌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并对其高危组织类型中癌肉瘤做具体讲解。随后,朱教授描述了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复发,指出手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强调应进行术前评估,并根据指南和患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针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朱教授对多种情况,如肿瘤局限于子宫体,肿瘤侵犯宫颈管等,进行了分析讲解,并对其术后处理也进行讲解。最后结合三个病例与自身经验,朱教授总结道:对于晚期子宫恶性肿瘤的决策,手术的目的是期望做到满意的细胞减灭术;如果术前评估显示手术达不到这样的满意度,可行化疗或放化疗;有远处转移的应该先行化疗。
董颖教授:子宫内膜癌前病变保守治疗的病理评价及相关问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董颖教授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子宫内膜癌的病因机制,并讲到治疗前诊断要准确就需要送检组织充分、妇产科病理专业的专家阅片及了解简要临床病史。董教授还指出,在良性增生与EIN鉴别诊断中PTEN、PAX2是两个重要的标志物,在病理报告中尽可能将伴随癌的ACH提示出来,并对其判断标准及分化程度的指南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讲解,强调实践中G1与G2可重复性差。随后,董教授又对激素治疗后的不同情况的病理评价做详细阐述,强调目前尚无有效提示治疗反应的标志物。
王颖梅教授:多学科合作(MDT)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颖梅教授首先介绍了子宫内膜癌合并PCOS患者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多学科协作MDT全面评估、综合决策和个性化治疗的特点。针对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适应症,治疗前的病情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生育功能评估及综合评估,王教授依据我国专家共识和自身经验进行了分享。随后王教授详细讲解了如何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等,随后对于各类方案的具体内容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做详细阐述。此外,王教授还对治疗后的多学科疗效评估标准及治疗后的生育策略如分娩时间、方式及生育后的多学科管理等内容进行讲解,并强调应当考虑患者需求。
王屹教授:影像学在保育时评估的意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屹教授从影像学的角度分析,当保留生育功能时,应具备以下条件:未见侵犯子宫肌层证据,未见侵犯宫颈间质证据,未见侵犯卵巢和原发卵巢恶性肿瘤及未见淋巴结转移。随后,王教授对扫描流程做简单描述,对MRI诊断标准做详细描述,包括硬件与患者准备、扫描序列等,强调具备1.5T以上MRI;Gd-DTPA强化,除非禁忌;无需根据月经周期安排MRI检查时间。王教授还结合影像图例对子宫内膜癌MRI分级、不同分期的诊断标准及影像特点进行讲解,突出讲解其在侵犯宫颈的应用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刘霓教授: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成功后的助孕策略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刘霓教授首先介绍了EC和A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成功后的妊娠现状,并提出当前临床所面临的困惑。随后刘教授就助孕时机、助孕方式、助孕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几方面内容展开讲解,对于助孕时机的选择,要注意进行生育力评估;对于助孕方法的选择,有期待治疗、促排卵治疗等 ,其中用于促排卵治疗的药物有氯米芬、他莫昔芬、来曲唑、促性腺激素等;对于助孕方法的选择,在人工授精中,强调对不孕患者的人工授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强调相对温和、低刺激素的刺激方案;对于助孕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充分的知情告知,治疗过程中尽量缩短患者暴露在无保护的雌激素环境的时间,着床率下降中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并最后分享了几个病例来展示几种治疗方法的应用。
陈晓军教授:子宫内膜病变保育多科诊治——红房子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陈晓军教授对基于多学科诊疗的子宫内膜病变保育诊治的适应人群,协作达成精准治疗进行介绍,随后她对多学科评估的要点作讲解,包括病理评估中强调切片会诊、定量评估、ER(-)与PR(-)不建议保育,临床评估中强调指导患者如何行动来减重、影像学评估中精准定位一步电切等,对于其适应症及禁忌症也做介绍。针对个体化规范治疗策略,陈教授指出应当进行整体治疗包括心理支持、体重管理等,应用宫腔镜评估与辅助生育治疗技术,注意预防和随访,关注不同干预措施复发情况等。
周蓉教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复发及处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周蓉教授指出复发是肿瘤经治疗完全缓解后,再次出现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样癌,并介绍了其复发率和表现。随后,周教授对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时间、三联征、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等进行描述,针对复发后的评估包括病理学评估、影像学评估、LS探查及高危因素,周教授也做具体讲解。最后就如何预防复发及生育前后复发的处理,周教授进行展开阐述,强调尽快妊娠、维持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等个体化治疗。
韩学尧教授: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韩学尧教授从糖尿病分型和诊疗现状入手,讲述了糖尿病流行病学的风险因素,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病程等,1型糖尿病相关因素,特殊糖尿病如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糖尿病,完全性/部分性脂肪营养不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路径等。韩教授随后对以下内容做详细讲解,包括糖尿病对肿瘤风险的影响,子宫内膜癌分型及危险因素,胰岛素对抗、高血糖与子宫内膜癌的内在联系,基因对疾病风险的影响,其中AKT1是子宫内膜癌的易感基因。最后韩教授总结糖尿病患者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及多学科的合作研究。
何翊姣: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复发后再次药物治疗致成功分娩1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师何翊姣医生为我们分享了一例病例,从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病程记录与生育结局等方面进行讲解。在病历小结中,何医生总结了该患者的病情变化过程,并讨论了以下内容:治疗后是否复发是否切除子宫,生育完成后是否切除子宫。
至此,子宫内膜癌专题分会上半场结束,下半场精彩继续。
专题一 SGO热点及讨论
王建六教授:参加美国SGO会议和体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首先讲到在第二次参加SGO后,通过会务组制定问题,确定方向,邀请专家进行报告从而举办了本次学术交流会。他对SGO的会议设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与我国学术会议的设置对比,探讨了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王教授结合自己的参会经历强调了以下几点,大会上几乎都是原创研究报告,很大程度上体现人文关怀,大量的壁报交流,会议内容丰富有创新有文化底蕴。最后,王教授总结参会体会,既是学术大餐,又是朋友聚会;既有创新发展,又有经验回顾;有亮点,能引领,善思考,不跟风。
贺红英教授:2019年SGO会议——ERAS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广西柳州工人医院贺红英教授首先根据妇科手术加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对ERAS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其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术后治疗与处理进行讲解,强调多模式镇痛的应用。随后,贺教授不仅对SGO精粹中ERAS相关的内容包括教育论坛及11个会议摘要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还对广西柳州工人医院ERAS工作进展进行汇报。最后总结了ERAS的核心理念与特点,包括联合多学科的优势;聚焦围手术期处理;发挥新技术的魅力;最优化的临床路径;强调安全康复保证。
李志刚教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之结局——一名非著名妇科大夫的读书笔记
广西省人民医院李志刚教授就几项研究、指南及手术与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李教授介绍了一例LACC随机试验,分析了该试验的研究设计与终点、患者入组标准、研究概要等,并对结局做重点讲解,此外,他还对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及ASCO两篇摘要进行描述。随后,李教授对NCCN指南、ESGO指南的部分内容也进行讲解,对微创手术也发表了一点自己的见解。
刘继红教授: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问题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刘继红教授指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考虑到患者的需求,治疗时要注意保留生育功能的策略,包括手术中注意保留子宫体、卵巢、输卵管;放疗中注意遮挡生殖器官,卵巢移位;化疗中注意胚胎、卵母细胞及卵巢组织冻存。刘教授同时分析了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性,指出保留生育功能的标准术式为宫颈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并根据NCCN指南对经阴道与经腹两种切除方式进行分析。此外,她还对手术范围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生育功能的保留进行探讨,认为新辅助化疗后保育是一种宫颈癌保育治疗的新模式,并展示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一项前瞻性研究。
王泽华教授: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方式(个人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泽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微创手术的发展史,提出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的争议,并指出面对众多看法,要以虚心、全心、责任心的态度进行反复、严肃、持续不断的深度思考。王教授认为手术包含三个要素,手术方式、手术器械及手术者,因而在设计临床试验时,尤其是多中心试验中,应排除人的影响,尽量客观。随后,通过国内外研究分析,他指出腹腔镜手术仍具有潜在的优势并有成长的空间,不应轻易放弃,应当加强腹腔镜手术培训,规范手术范围,提高整体水平。
熊光武教授: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方式(个人观点)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熊光武教授从多项研究数据出发,对LRH复发率上升的可能原因及可能改进措施进行讲解。他认为ARH历经百年演进,已十分成熟,但LRH不同,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术者未经严格培训,CO2气腹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播散,LRH范围不足导致肿瘤残留进而引起局部复发,无瘤技术缺陷致肿瘤细胞脱落引起局部种植。针对以上问题的改进措施,熊教授做出探讨与思考,并强调无瘤技术缺陷的改进是LRH演进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专题二:子宫内膜癌热点及讨论
刘岩教授: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进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岩教授回顾了子宫内膜癌分型的发展历程,对TCGA的样本收集和处理、基因组特征分析、基因组测序与数据处理及分析进行了介绍。针对体细胞拷贝数变异与全外显子测序分析下的四个分型特征做出详细描述。通过举例两个大型研究并详细分析,她认为分子分型是具有预后意义的,POLEEDM预后最好,p53预后最差。最后,对于多重特征肿瘤分型、子宫内膜癌整合分型,刘教授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谭先杰教授: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谭先杰教授首先介绍了子宫内膜增生的病因是单一雌激素对子宫内膜长期持续性刺激所致,其病理特征是腺上皮细胞和/或腺体结构不同程度改变。随后谭教授对WHO子宫内膜增生病理分类的优缺点,提出新的分类法,称为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针对EIN的诊断方法及标本来源途径,谭教授指出,各种取材方法均有假阴性问题,对于明确诊断为EIN且无生育需求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最安全的措施,若患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考虑药物治疗。此外,对于其药物治疗,谭教授详细阐述了孕激素治疗及曼月乐使用注意事项,而对于其手术治疗,切除子宫时是否切除卵巢应当慎重决定。
【专家讨论】
除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之外,现场还有国内妇科肿瘤专家们的热烈讨论。第一场讨论中王建六教授、王泽华教授、刘继红教授、熊光武教授、温宏武教授等围绕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以及专家共识的制定问题各抒己见。第二场讨论中,王建六教授、刘岩教授等围绕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分析。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闭幕】
王建六教授在闭幕致辞中讲到,为期三天的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进入尾声,感谢大家一起见证论坛的召开与落幕。在这几天里,我们对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进展进行讨论,对一些基础研究,新技术等进行学习分享,为推动今后妇科肿瘤事业做出努力。最后再次代表组委会感谢大家的支持。
【主持风采】
【精彩瞬间】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