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为助力全国女性生殖健康事业,纪念并献礼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三十一周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主办,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2018学术年会,暨首届“韵豫论坛”在美丽的绿城——郑州隆重召开。妇产科在线作为本次大会的合作媒体,将为您带来全程报道。以下为26日产科分会场精彩内容。
【产科分会场精彩内容】
崔世红教授:肠道菌群变化对妊娠的影响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崔世红教授介绍了“肠道菌群变化对妊娠的影响”。肠道菌群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之一,由多种有益菌、中间菌和有害菌组成,包括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它们相互拮抗、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正常菌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合成维生素作用和分解食物残渣作用。一些文献研究发现,妇女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组分在怀孕期间发生剧烈改变。目前肠道微生物与妊娠疾病的主要研究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肥胖和早产三个方面。崔教授通过大量文献分析了肠道菌群变化对妊娠疾病的影响、妊娠疾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母亲肠道菌群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等,她指出,肠道菌群与妊娠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肠道菌群健康母儿才能健康,管理好妊娠妇女的肠道菌群对维持正常妊娠分娩至关重要。
曹引丽教授:产科常见医疗问题的防范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曹引丽教授分享了“产科常见医疗问题的防范”。妊娠不是病,但妊娠要防病,产时不可预测因素太多,常常使产科医务工作人员如履薄冰。我国高龄孕妇增加、妊娠期合并症增加及并发症风险增加导致高龄孕妇比例高位、服务需求多元化多样化、服务供给能力相对不足,在此母婴安全面临的形势下,产科医生责任重大。病历书写问题、告知不充分、诊治不规范是产科诊疗中常见的问题,曹教授对诊治问题中缩宫素引产、巨大儿和肩难产、羊水栓塞、剖宫产、相对头盆不对称试产失败和中骨盆等问题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指出了防范医疗错误的具体措施,包括落实18项核心制度、做好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强化医德和责任感、训练知识和技能、注重沟通技巧培训、熟悉告知义务、注意节假日问题、重视输血问题、保留必要的证物、及时总结。曹教授认为,产科现状不容乐观,应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医患沟通,细节决定成败,运筹帷幄以决胜千里。
程春花副主任:TORCH解读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程春花副主任介绍了“TORCH解读”。由于TORCH感染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因此不容易诊断。对于胎儿和新生儿来讲,TORCH感染的后果可以很轻也可以很严重,因此解读很混乱。程副主任首先指出,纠正认识误区十分重要,TORCH筛查必须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确定筛查时间,且结果判读必须基于准确的孕周;TORCH筛查应该采取定量分析;TORCH筛查应该同时查IgM和IgG;TORCH筛查是母体病原微生物免疫状态的测定,非确诊试验。通过大量检查单,程副主任对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的传播途径、传染特点、筛查意义、结果判读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临床明确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思路,
肖梅教授: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肖梅教授介绍了“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妊娠期肥胖是指妊娠期妇女体内脂肪组织过度蓄积的状态,分有肥胖妇女妊娠(妊娠前肥胖)和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两种情况。相关研究显示,孕期肥胖与孕晚期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有关,也可能与巨大儿发生相关,同时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和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妊娠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有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此,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十分重要。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孕妇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可有效减少孕期体重的增加和妊娠并发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孕期营养能量摄入、运动和精神心理支持,目前,饮食管理、运动锻炼及二甲双胍(待研究)被用于控制超重和肥胖孕妇妊娠期的体质量增加。肖教授指出,孕期营养和体重管理应从备孕期开始,并给予个体化治疗,以达到完美妊娠。
张庆主任:妊娠期血小板减少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肖梅教授介绍了“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妊娠期肥胖是指妊娠期妇女体内脂肪组织过度蓄积的状态,分有肥胖妇女妊娠(妊娠前肥胖)和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两种情况。相关研究显示,孕期肥胖与孕晚期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有关,也可能与巨大儿发生相关,同时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和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妊娠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有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此,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十分重要。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孕妇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可有效减少孕期体重的增加和妊娠并发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孕期营养能量摄入、运动和精神心理支持,目前,饮食管理、运动锻炼及二甲双胍(待研究)被用于控制超重和肥胖孕妇妊娠期的体质量增加。肖教授指出,孕期营养和体重管理应从备孕期开始,并给予个体化治疗,以达到完美妊娠。
张庆主任:妊娠期血小板减少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庆主任介绍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组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病率约4-10%。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对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及死亡率相差很大,病因分为妊娠特异性和非妊娠特异性两种。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约占65%-80%,发病机制为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状态及胎盘对血小板的利用和损耗增加。GT多为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正常,如无产科指征,不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如合并其他并发症,则按并发症处理。张主任介绍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分类,对HELLP、ITP、TTP、HUS等疾病的特点、临床表现、终止妊娠方式、鉴别诊断等给予讲解,使大家对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李根霞主任:复杂双胎的病例分享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根霞主任带来了“复杂双胎的病例分享”。目前临床上复发性双胎越来越多,李主任首先通过超声图片讲解了如何判断双胎的绒毛膜性,她指出,时间应在妊娠早中期(6-14周),方法可选用超声,检查孕囊数目,羊膜胎盘交接处形态,性别/胎盘数目等,如诊断困难,应及时转诊至产前诊断中心或胎儿医学中心,如绒毛膜性诊断不清,建议按单绒双羊处理。随后,结合病例,李主任讲解了单绒双羊双胎复杂性双胎的类型、TTTS诊断、处理流程、sIUGR的处理、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分期、TAPS处理等。其中,对于单绒毛膜性双胎中胎儿发育异常的处理,李主任认为应综合考虑胎儿异常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染色体异常、对孕妇健康胎儿的影响、减胎手术的风险、患者意愿等方面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王梦琦副主任:高龄孕妇孕前优生咨询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梦琦副主任介绍了“高龄孕妇孕前优生咨询”。目前高龄孕妇明显增加、产后再怀孕比例增加、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风险增加、出生缺陷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为产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王主任在报告中探讨了女性年龄对生育的影响、高龄妇女孕前风险评估、高龄妇女孕前优生咨询、高龄孕妇出生缺陷预防等内容,她指出,高龄妇女孕前优生咨询时应重点关注营养,适时控制与监测孕妇体重变化,有利于母儿健康;对于高龄妇女个性化咨询指导,在普遍指导的基础上,应充分告知高龄对母儿带来的危害;发现慢性疾病,给予进一步的建议和干预措施,必要时建议暂缓怀孕;发现出生缺陷高危人群,建议介入性产前诊断;孕期发现异常指标,建议宫内转运。
【主持&花絮】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核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