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由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主办、妇产科在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楼隆重举行。妇产科在线作为独家媒体支持,为大家带来大会精彩报道。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王建六教授主持,王教授讲到,本次盛会适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百年华诞,作为北大人民医院的中坚科室,北大人民医院妇产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在妇科肿瘤、妇科盆底、高危妊娠和生殖医学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特别在妇科肿瘤方面,在魏丽惠教授等诸多前辈带领下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方面的诊疗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次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将以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规范化化疗及副作用防治、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热点问题三大主题为所有参会代表提供丰富的内容,分享最新进展,再次感谢所有专家和同仁的莅临,感谢诸多单位的支持。

王建六教授主持开幕式


 

魏丽惠教授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致辞。魏教授对全国的各位专家同道的到来表示欢迎。本次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联合了北大各大临床医院及北京市重点医院妇产科联合主办,邀请全国各地的妇科肿瘤权威专家,针对妇科肿瘤在各方面的新进展新认识,新理念、新技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相信通过此次大会,我们的妇科肿瘤的诊疗工作一定会做的更好,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曹泽毅教授致辞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曹泽毅教授致辞,曹教授讲到,一百周年,是北大人民医院光辉的日子,首先祝贺人民医院的百年华诞。妇科肿瘤成为妇产科非常重要的学科,近些年发展迅速,尤其在诊断治疗的新技术、新观念等多个方面。希望所有妇产科同道从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中,学习国内外最新理念,交流探讨丰富临床经验,分享自己经验与理念。并以此为方向和目标,为中国妇科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做出贡献。
 

马丁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马丁院士致辞。本次盛会正值北大人民医院百年诞辰,马院士代表妇科肿瘤分会对此次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马院士指出,当前我国的医疗临床现状存在诸多短板,在诊疗技术、药物、指南方案等方面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我们具备全世界的最丰富医疗资源和科研人员,需要我们共同奋发图强,推进我国妇科肿瘤事业的长足发展。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詹启敏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主任致辞,詹院士回顾了健康中国战略提出的历程和近年发展,指出当前是我国全民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民健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蓝图是宏伟的,目标是明确的,路径是清晰的。妇科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面临诸多难点和热点问题。借助北大医学这一崭新的医学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壁垒,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形成全国的最佳优势团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坚实的力量。


 
【学术交流】
 


马丁院士:宫颈癌术后辅助化疗和临床试验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马丁院士首先介绍了宫颈癌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指出了我国宫颈癌数据资料缺乏全面调查、缺乏动态分析和国外对比的问题。宫颈癌诊疗的特点主要存在年轻化、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比例增多,多辅助治疗等。由此引发我们对宫颈癌卵巢保留及生育功能的保护等问题的思考。随后马丁院士从最新诊疗指南出发,对宫颈癌治疗,预后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着重对宫颈癌辅助化疗前瞻、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疗效研究做了详细分享。最后马丁院士对我国妇科肿瘤临床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合理有效地利用我国丰富的临床资源,获得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临床医学研究成果,为全球妇科恶性肿瘤指南的编写做出应有贡献。
 
魏丽惠教授:HPV疫苗的相关问题——对子宫颈癌预防的意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讲到,当前子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持续升高,总体呈现出严峻形势。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包括:一级HPV疫苗和健康教育,二级宫颈癌筛癌前病变治疗,三级宫颈癌的治疗。随后,结合最新国内外研究数据,魏教授着重对HPV疫苗的有效性评价,持续保护效力,注射部位及全身不良反应、保护效果、适应人群和适应症、应用后筛查策略等进行了全面解读。最后魏教授总结:高危型别HPV持续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元凶;权威指南指出,接种HPV疫苗是子宫颈癌预防的最佳策略,推荐成年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和子宫颈癌筛查。
 
刘继红教授:宫颈癌治疗的问题与方向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继红教授为大家带来的讲题是宫颈癌治疗的问题与方向。针对宫颈癌手术范围是次广泛还是广泛?宫颈癌是开腹手术还是微创手术?早期宫颈癌手术前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宫颈肿瘤瘤保留功能?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法、根据病理分型和基因分型制定宫颈癌精准治疗方案六个问题进行了精彩解读。刘教授谈到的多个热点问题,得到了多位专家的广泛讨论,受到了所有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谢幸教授:卵巢粘液性肿瘤的特征与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幸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卵巢粘液性肿瘤的特征与处理。谢教授讲到,卵巢粘液性肿瘤是一组特殊类型的上皮性肿瘤,包括起源、临床病理特征、遗传特征及预后。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确保肿瘤切除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术前、术中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来源给制定手术范围带来挑战;早期粘液性癌预后良好,手术范围趋向缩小,晚期粘液性癌预后不良,对铂类化疗不敏感,探索新的策略刻不容缓;鉴于少见病理,开展多中心联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孔北华教授:2018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对2018NCCN卵巢癌临床指南进行了全面解读。对指南中关于卵巢癌手术原则、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预防性附件切除、一线化疗、老年人和有合并症患者的化疗、新辅助化疗、维持治疗、铂敏感复发治疗、持续性复发治疗、复发治疗的首选药物选择、基因检测及意义、癌肉瘤、粘液性癌、低级别浆液性/G1子宫内膜样上皮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恶性性索间质肿瘤等方面的新观点、新理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疑难病例讨论环节】


在中午疑难病例讨论环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桂珠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董阳阳医生分别针对卵巢恶性黑色素瘤和子宫肌瘤术后昏迷的病例进行了精彩分享。


【卵巢癌诊治新进展专题】


昌晓红教授: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昌晓红教授的授课主题为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传统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液体活检。其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可能为卵巢癌诊断及基础研究提供方向,昌晓红教授对CTC的发展历程、卵巢癌的临床应用方向、研究进展等内容做了详细讲解。最后,昌教授对新抗原及个性化新抗原疫苗等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应用做了简要分享。
 
郭红燕教授:卵巢上皮性癌治疗新观点————SGO会议精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讲到,卵巢上皮性癌治疗的整体趋势趋于科学化和精准化,讲求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除。郭教授针对卵巢癌的初治选择;敏感复发性卵巢癌与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卵巢癌的热灌注化疗、PARP抑制剂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四个方面对2018SGO会议中卵巢癌诊治的新观念进行了精粹解读。
 
崔恒教授:卵巢癌免疫治疗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恒教授从基础原理到临床应用全面讲解了卵巢癌的免疫治疗,详细分析了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最新进展。崔教授指出,中国卵巢癌生存率约38%。癌症治疗已向精准医疗转变。卵巢癌生物治疗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疗,PARP抑制剂,过继性细胞治疗(如TIL、CAR-T、TCR-T),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PD-1/PD-L1)。崔教授重点分享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抗体系列研究,尤其是在抗原(CA166-9、HE4)、卵巢癌抗独特型疫苗的系列研究中所取得的突破结果。最后,崔教授总结到,经过充分的基础和临床实验证明,免疫疗法有望成为抗癌新“标配武器”。
 
高雨农教授:卵巢上皮性癌的内分泌治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雨农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有关卵巢上皮性癌的内分泌治疗的相关经验。高教授讲到,卵巢癌的抗雌激素治疗是以其低副反应易于管理的特点,在临床中应用,目的是延长化疗间期或维持治疗。结合一则临床案例分析,高教授对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临床效果、用药剂量等内容做了细致讲解和心得分享。最后,高教授指出,内分泌治疗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目前尚没有大型的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故一直在治疗手段中辅助角色,但基于卵巢癌发病因素及小型临床观察,特别是副反应小,给药方便的特点,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颇受关注。
 
朱丽荣教授: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药在晚期卵巢癌中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朱丽荣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卵巢癌靶向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的应用。卵巢癌恶性程度高,尤其在复发转移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NCCN指南推荐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卵巢癌初始和复发的标准治疗,并鼓励积极参加新药临床研究。朱教授讲到,既往多项大型临床研究显示,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卵巢癌初始、铂敏感和铂耐药治疗中能带来明确的ORR提高,PFS和OS获益。阿帕替尼探索性研究提示,单药或联合化疗在晚期难治性卵巢癌患者中使用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和疾病控制时间,控制恶性肿瘤腹水的发生发展。VEGF表达水平和卵巢癌预后关系密切,阿帕替尼是前沿的VEGFR-2抑制剂。随着数据不断积累,期待能够成为晚期难治性卵巢癌患者的选择。
 
李艺教授:卵巢癌的靶向治疗——(PARP-i)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艺教授从卵巢癌常见基因突变通路开篇,重点对PARPi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研究进行了详细解读。李教授讲到,PARP-i对于所有铂敏感复发患者都有PFS获益;PARPi的安全性数据显示均为低级别不良反应且给予支持治疗可有效缓解。PARPi维持治疗疗效与患者年龄,既往接受的化疗线数及化疗后疗效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目前对于PARPi疗效预测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包括:BRCA突变状态,HRD,PSR。最后李教授对PARPi的应用做以展望:基于DNA损伤修复的机制,PARPi联合其他治疗有助于提高PARPi疗效,特别是BRCAwt和铂耐药卵巢癌。


【病例讨论环节】


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环节中,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恒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雨农教授的主持下,针对贝伐单抗、奥拉帕尼的临床应用做了精彩的讨论。

病例讨论



【手术视频讲解环节】


专题讨论结束后,会议进入手术视频讲解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开江教授在手术讨论环节中分享了“荧光染色导航下再谈后腹膜淋巴结清扫”,虽然淋巴结清扫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组成部分,不必要的全部切除和盲目遗漏都应避免。似乎,腹腔镜技术的优势,可以让后腹膜淋巴清扫术显得“无血”、“彻底”、“完整”,然而,许多医生的眼中“标准”、“规范”的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真的完美吗?带着这个问题刘开江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通过讲述“那些年,我们一起清扫过的淋巴结”和“那些年,我们一起忽略过的淋巴结”对荧光染色导航下精准淋巴结清扫进行详细的阐述。


国内妇科肿瘤领域的多位医生和知名专家徐惠成教授、王永军教授、朱丽荣教授、陈国伟医生、王志启教授、李斌教授、姚德生教授、胡元晶教授、王武亮教授、纪妹教授、张蔚教授、熊光武教授、罗喜平教授、陈龙教授、杨宏英教授就“手术中血管损伤”“前哨淋巴结”“疑难及新手术技术”三大专题分享了自己独到的手术经验。

 

他们通过手术视频对“髂外动、静脉损伤”“腹主动脉左旁的腰椎静脉损伤”“腹腔镜下髂外动脉意外损伤的缝合技巧”“宫颈癌术中损伤大隐静脉代替髂总动脉”“美兰宫体注射淋巴结示踪“”腹腔镜纳米碳宫体注射示踪“”吲哚氰绿宫颈注射淋巴结示踪“”吲哚氰绿+纳米碳宫颈注射淋巴结示踪“”子宫内膜癌吲哚氰绿示踪前哨淋巴结“”SLN淋巴引流探讨“”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根治术“”单孔腹腔镜后腹膜入路淋巴结清扫“”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切除术“”输尿管支架在宫颈癌术中的作用“”腹腔镜下复杂DIE的处理“”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血管置换“等术式进行了直观详细的讲解,并与参会代表们讨论了上述术式中的技巧和问题。会场百家争鸣,气氛热烈,参会代表们均表示颇有收获。
 
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首日主会场的会议在参会代表们的赞扬声中结束,分会场一、分会场二报道内容详见妇产科在线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明天的内容更加精彩,敬请关注。


【主持风采】



【现场花絮】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会务组审核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